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其病原体为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COX)、埃可病毒(ECHO)和肠道病毒71型(EV71),其中以EV71型及COXA16型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2.
3.
目的了解昆明地区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984例手足口病患儿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手、足、口部病变均有,首发病变部位口腔,占24.24%;手或足者,占30.04%;手、足、口病变同时出现者658人,占33.17%。出现于臀部、肘、膝部者,占12.5%。发热占20.11%。发病以学龄前儿童为主,占95.71%,除幼托儿童、学生外,散居儿童(大部分是外来流动人口及农村患儿)占58.42%,明确接触史者,占53.68%。结论手足口病发病以学龄前儿童为主,以手、足、口、臀等部位发生丘疱疹为主要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4.
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6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戴学虎  高远征  戴斐 《中国药业》2011,20(15):79-80
目的 观察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20例手足口病惠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支持治疗后给予静脉滴注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炎琥宁10mg/(kg·d)静脉滴注,1次/d,均以3 d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热退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咽痛消退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总有效率为95.00%,优于对照组的83.33%(P<0.05).结论 炎琥宁能缩短小儿手足口病病程,且安全有效,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小儿手足口病应用利巴韦林和炎琥宁共同治疗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抽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72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分为甲组、乙组与丙组,甲组接受炎琥宁治疗,乙组则接受利巴韦林治疗,丙组接受炎琥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比对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丙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甲组和乙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甲组与乙组进行比对,甲组有效率显著高于乙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时联合使用炎琥宁和利巴韦林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独用药,可有效缩短退烧、皮疹及口疮消退时间,可在临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6.
小儿手足口病3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小儿夏秋季节因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以手掌、足跖及口腔内小水疱为特征。可有发热,个别有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致命并发症。每年都有发病,5~9月为高峰,多在5岁  相似文献   

7.
手足口病是以手掌、足底及口腔发生水疱为特征的一种病毒性皮肤病,为自限性疾病。该病多发于5~7月份,患者主要为5岁以下的婴幼儿,极个别患儿可并发心肌炎和脑膜炎等。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传播病毒。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EV71)和A组柯萨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炎琥宁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抽选65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2例予以单一利巴韦林进行治疗,设置为对照组,另33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额外加用炎琥宁进行治疗,设置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用时、口腔治愈用时及皮疹消退用时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为100%(33/33),对照组为87.5%(28/32)(P<0.05)。结论较之单一用药,联合用药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更为理想,临床治疗时应灵活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利巴韦林气雾剂应用与小儿手足口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5月-2012年5月收治73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与对照组36例,2组患儿均给予相同的常规治疗和静滴利巴韦林,在此基础上再用利巴韦林气雾剂对观察组患儿进行喷雾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2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6%远高于对照组的6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巴韦林气雾剂应用与小儿手足口病治疗的临床效果良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11.
手足口病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新型传染病 ,以手足、臀部和口腔前部为好发部位的出疹性疾病 ,多见于婴幼儿。现将我科自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收治的6 0例手足口病患儿临床特点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6 0例中 ,男 36例 ,女 2 4例。发病年龄 6个月者 4例 ,6个月至 1岁者 14例 ,1~ 3岁者 30例 ,3~ 10岁者 7例 ,>10岁者 5例 ,最大年龄 12岁 ,以 1~ 3岁发病者居多 ,男女性别无明显差异。发病月份 :1~ 4月者 7例 ,5~ 7月者 4 6例 ,7~ 12月者 7例 ,以夏初多见。 9例有与手足口病患儿接触史 ,潜伏期 …  相似文献   

12.
炎琥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炎琥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分别静脉给予炎琥宁注射液5~10mg/(kg·d)和利巴韦林10~15mg/(kg·d),疗程7d,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皮疹、疱疹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及疗效和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皮疹、疱疹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治疗后显著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均无变态反应、消化道反应、血液系统反应及致热原样反应等不良反应。结论:炎琥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程短、见效快、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12I病临床表现及诊治措施。方法选取该院自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手足121病患儿8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80例患者均治愈或好转出院。治疗4—7d后体温下降到正常范围,皮肤水泡干涸,丘疹消失,且无色素沉着现象发生,口腔溃疡治愈时间多为1-10d,发生并发症的患儿治疗时间较长,合并肺炎患儿的治疗时间多为7~10d。合并心肌炎的患儿治疗时间为2周;伴有神经系统异常症状的患儿经针对性治疗后均恢复正常。结论小儿手足121病的传染性非常强,治疗期间必须加强对消毒的重视,及时对污染品进行消毒处理,并尽可能避免进入人群密集场所,同时需做好健康宣教,一旦有临床症状发生应立即就诊,从而防止患儿出现危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发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对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收住院的84例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以1~3岁患儿居多,患儿均有皮疹,以手和足最常见,其次为口腔、双膝和臀部;发热是常见症状;重症病例血常规白细胞、C-反应蛋白可升高;约1/3患儿出现心肌酶谱改变。痊愈69例,好转4例,无l例发展为重症或死亡。结论小儿手足口病只要及时、早期诊断治疗,注意生命体征监测及症状体征的变化,及时采取对策,预后均较好。  相似文献   

15.
莪术油治疗小儿手足口病20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小儿手足口病是由柯萨奇病毒引起的以手掌、足跖出现长圆形疱疹并伴有口腔粘膜损害的传染性疾病。本院用莪术油治疗 2 0例 ,疗效确切 ,现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年龄 1~ 4岁 ,发病时间 2~ 3d ,临床表现 :起病初多有低热 ,继之手、足等部位出现红疹 ,很快形成长圆形水疱 ,周围有红晕并伴有口腔粘膜疹 ,疱破形成溃疡。部分伴有恶心、呕吐、腹痛等消化道症状。多数病例白细胞总数正常 ,少数轻度增高。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全部患儿给予 10mg kg莪术油加入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 ,qd ,连用 5d。另设对照组 2 0例用…  相似文献   

16.
赵应华 《中国药业》2012,21(9):33-34
目的 对4种联合用药方案对比分析,以供临床选用有效、经济的方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方法 查阅文献,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共收集425例患儿,按治疗方法分为4组.在静脉滴注利巴韦林的基础上,A组92例口服蓝芩口服液,B组60例静脉滴注热毒宁注射液,C组73例静脉滴注炎琥宁注射液,D组200例静脉滴注痰热清注射液,疗程均为1周.结果 4组总有效率间有统计学差异,A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在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及药品成本3个方面均数比较有差异.结论 4种用药方案各有优缺点,应结合临床实际灵活应用.  相似文献   

17.
<正>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所感染的病毒以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A组16型(CoxA16)多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学龄前儿童[1]。重症病例多由EV71感染引起,病情凶险,病死率高[1]。2011年10月至2012年5月,我院共收治重症儿童手足口病早期患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医药科学》2016,(3):98-100
目的探讨应用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74例手足口病患儿依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37例与实验组37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利巴韦林治疗,实验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追加喜炎平治疗,7d为1个疗程,尔后评估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疾病相关指标等,并对用药安全性进行评析。结果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4.6%,较之于对照组的7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疱疹消退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及治愈时间等均较对照组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应用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有助于患儿临床症状与体征的迅速改善,且用药安全性高,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建议临床采纳推广。  相似文献   

19.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多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皮肤黏膜皮疹、疱疹、溃疡为特征,个别患儿口『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脊髓膜炎、脑炎等并发症,导致死亡。为进一步了解该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现将我院自2008年5月-2009年8月诊治的150例手足口病进行总结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李琴 《中国医药指南》2011,9(13):133-134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将156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B组)76例采用静脉滴注利巴韦林、外用5%阿昔洛韦软膏治疗。治疗组(A组)8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与外擦康复新液。结果 A组3d有效率46.3%,B组3d有效率25.6%,χ2=6.68,P<0.01;A组5d有效率98.2%,B组5d有效率73.7%,χ2=21.02,P<0.01,结果均有显著意义。结论康复新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