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男,42岁,十余年前自述平时无任何不适,偶然体检时做心电图检查发现异常。心电图(图1)示:Ⅰ、V3~V6导联均呈rS波,aVL呈Qr波,Ⅱ、Ⅲ、aVF呈Rs波,V1、V2导联呈高R波;QRS波时限0.08s;电轴右偏+120°;Rv1+Sv5=2.8mV、RaVR>0.5mV,R/SV5<1;V1VAT=0.04s。ST段V1、V2凹形上抬,T波Ⅱ、Ⅲ、aVF、V3导联倒置、V1、V2正负双向,余直立。  相似文献   

2.
陈良发  董萍 《实用医学杂志》2003,19(10):1160-1160
患者男性 ,50岁 ,因间歇性胸闷 1周入院 ,既往体健 ,自诉无冠心病史。心电图检查示 :窦性心律 ,P R间期规则 ,频率110次 /min ,P R间歇为 0 10s ,QRS波群起始部稍粗钝 ,QRS时限为 0 0 9s ,Ⅰ、avL呈R型 ,Ⅱ、Ⅲ、avF呈QS型 ,avR呈QR型 ,V1~V3 呈rS型 ,V4~V6 呈Rs型 ;ST :Ⅰ、avL下移 0 0 5~ 0 0 7mV ,Ⅱ、Ⅲ、avF抬高 0 0 4~ 0 11mV ,胸导联ST段无明显改变 ;T :Ⅲ、avR、avF、V1~V3 倒置 ,其余导联均直立。考虑排除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可能性 ,即给予ATP 15mg静脉注射 ,于 1min后重新记录同步 12导联心电图 ,此时…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特发性肥厚性主动脉下狭窄18例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血压特发性肥厚性主动脉下狭窄 (IHSS)心电图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86~ 2 0 0 0年收治的 18例高血压IHSS患者的资料。结果 :心电图显示V1,aVR导联T波直立 ;Ⅰ ,Ⅱ ,Ⅲ ,aVL ,aVF ,V3 ~V6导联T波倒置 0 4~ 1 0mV。 8例ST段呈凸面下移 0 0 5~ 0 2mV。 14例胸导联V3 ~V6R波之和 >6 5mV ,8例有Q波 (多见Ⅱ ,Ⅲ ,aVF ,aVL导联 ) ,仅 3例有室性早搏。结论 :V1,aVRT波直立 ,V3 ~V6T波深倒置及R波之和 >6 5mV ,对高血压IHSS临床初诊及筛选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病例患者男性,63岁。因胸闷、气促3h就诊。2003年1月3日15:38心电图示:心房颤动,R-R间期规则,频率44次/分,QRS时间为0.12s,QRS波群形态呈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型。Ⅱ、Ⅲ、avF呈rS型,STⅡ、Ⅲ、avF上斜型抬高0.2~0.3mv,并和T波上升支融合,ST、T夹角消失,STⅠ、avL、V2-V6压低0.15~0.45mv;TⅠ、avL倒置,ⅡⅢ、avF、V1-V6直立。心电图诊断:心房颤动,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加速性室性逸搏心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5.
对十二导动态心电图多型Brugada波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64岁.以发作性头晕就诊,无高血压病史.常规心电图示:窦性心律,HR 65次/min,P-R间期180 ms,QRS 114ms.体格检查t BP:125/70mmHg,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脏超声、血生化均未见异常.图A:窦性P波规律出现,HR 78次/min,V1~V3导联ST段抬高0.1~0.3 mV,V2导联J波增大,ST段呈下斜型抬高达0.3 mV,T波倒置.图B:窦性P波规律出现,HR 55次/min,V1~V3导联ST段抬高0.1 mV,V2导联ST段呈马鞍型抬高,V1导联T波正负双向.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Brugada波(Ⅰ型、Ⅱ型).  相似文献   

6.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合并急性心肌梗塞的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合并急性心肌梗塞(AMI)的心电图诊断准确性。方法:将单纯性CLBBB患者的心电图与CLBBB合并AMI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分析对比,分析CLBBB合并AMI的ECG特征性改变。结果:CLBBB合并AMI的ECG改变表现为QRS波群及ST-T改变:Ⅰ、avL、V5、V6导联的QRS波群出现异常Q波时,则常常是合并广泛的间壁梗塞所致;当心前导联的R波高度明显降低而V5、V6有明显的S波时,则常合并前壁或侧壁梗塞所致;Ⅱ、Ⅲ、avF有异常Q波时,则考虑合并下壁心肌梗塞。左侧心前导联ST段抬高,右侧心前导联ST段抬高0.80 mV以上,或超过同导联T波高度的一半,且J点不易识别,尤其是有动态变化的规律时,即可诊断合并急性心肌梗塞。结论:CLBBB心电图中异常Q波及ST-T的特征性改变对诊断CLBBB合并AMI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患者 男性,65岁,因阵发性心慌气短5年加重半年就诊。体检:BP 20/13.3kPa(150/100mmHg),心界不大,心率60次/分,心脏无病理性杂音。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电图检查示:心律为窦性,PⅠ、Ⅲ、aVF、v_5直立,PavR倒置。I、aVL、V_6导联QRS波群呈宽钝的“R”型,V_1、V_2导联呈宽钝的QS型。V_5导联可见一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QRS波,其前无相关P波,代偿间歇期完全,为一室性早搏。此室性早搏之后的QRS为室上性,伴有T波倒置。T波在I、aVL、V_6导联直立(附图)。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动过缓;②室性早搏;③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④原发性T波改变(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8.
1 病例报告患者 ,男 ,5 4岁 ,因胸骨后疼痛 2小时伴气急、出汗来院就诊 ,BP 135 /90mmHg ,心率 86次 /分 ,心电图见频发室性早搏二联律 ,V1导联室性早搏呈QR型 ,V2 、V3、Ⅱ导联呈QS型 ,Ⅱ、Ⅲ、aVF、V1~ 5ST段导联抬高 0 .1~ 0 .5mV ,Ⅱ、Ⅲ、aVF导联ST段弓背向上 ,胸导联T波异常高耸 ,V3达 2 .2mV ,肢体导联QRS电压低下。室性早搏波形显现急性下壁、前壁心肌梗死图形 (见图 1)。收住院后查心电图见Ⅱ、Ⅲ、aVF、V1~ 5导联异常Q波和QS型 ,V1导联呈qR型 ,Ⅰ、Ⅱ、aVR、aVL、V5、V6 …  相似文献   

9.
患儿男,2个月大。因“呼吸急促2个月”入院。查体:呼吸48次/min,呈点头状呼吸,心率130次/min,心界扩大,无杂音;12导联心电图表现为Ⅱ、Ⅲ、avF导联呈qR型,V1导联呈RS型,V3、V4导联呈rS型,Ⅰ、Ⅱ、avL导联T波倒置,avF导联T波略倒置,Ⅲ导联T波直立低平,V1~V4导联T波直立高耸,V5、V6导联T波倒置,V1~V3导联ST上抬0.2~0.3mV,V5导联ST下移0.1mV,提示前壁心肌梗死(亚急性期),心肌缺血性改变。入院后超声心动图检查:大动脉短轴切面显示右冠状动脉正常起源、内径增宽,主动脉左冠状动脉窦无冠状动脉显示(图1),可见左冠状动脉起自肺动脉…  相似文献   

10.
男,18岁。1984年12月因胸痛就诊。一周前有“上感”史,既往无器质性心脏病史。体查心脏无异征。 心电图分析(图见插页) 一、窦性心律不齐伴交界性逸搏。如图中Ⅱ所示:P波顺序发生,同导联P波形态相同,R—R间期0.76~1.12秒,P—R间期0.14秒。R_3属交界性逸搏,QRS前有未下传的窦性P波,无P—R段。二、位相3右束支传导阻滞。图中ⅡV_1左均可见R—R间期在0.76秒时,QRS波群呈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R—R在0.84~1.12秒时,QRS波群恢复正常图形;R—R为0.50秒时全部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V_1右)。由此可见,位相3束支传导阻滞的临界  相似文献   

11.
周立君  刘晶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22):2494-2494
患者男,30岁,因阵发性心悸1年,于2005年1月9日来我院就诊。临床诊断:心律失常,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室性期前收缩,韦金斯基现象。体检:血压130/80mmHg,心率78次/min,心律不整。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内径较大(55mm),二尖瓣关闭不全(轻度),左心功能正常。心电图示V1导联持续纪录,呈现三种不同形态的QRS波群:(1)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2)室性期前收缩。(3)形态正常的QRS波群。V1呈rsR型,R波粗钝,V5,V6导联呈qRS型,S波宽钝,T波与QRs波主波方向相反,QRs时限0.15s;每个导联均有提前出现的QRS波群,其前没有期前出现的P波,时限0.20s,宽大畸形,ST段与T波和QRS主波方向相反,为室性期前收缩;此后第一个QRS波形态时限正常。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室性期前收缩,韦金斯基现象。  相似文献   

12.
解亚楠  谢瑞芹  刘凡  崔炜  鲁静朝 《临床荟萃》2010,25(12):1041-1041
患者,男,71岁,主因间断胸闷、喘憋20余天,加重2天于2009年8月31日入院。患者入院15天前于外院诊断为“急性下壁右心室心肌梗死”而住院治疗,自带2009年8月16日心电图示Ⅱ、Ⅲ、aVF导联病理性Q波,ST段抬高0.15~0.25mV,V。R、V。R呈QS型,ST段抬高0.05mV;心脏彩色超声疑诊为“室间隔穿孔”,人我院3天前患者胸闷、喘憋症状加重而转入我院治疗。  相似文献   

13.
许放华  石湘芸 《临床荟萃》1998,13(20):916-917
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心梗)常合并右室梗塞,早期诊断对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上常采用右心前导联心电图ST段抬高或在急性下壁心梗时ST段抬高Ⅲ>Ⅱ来诊断右室梗塞,而观察心电图Ⅱ、Ⅲ、aVF导联QRS波形态与右室梗塞的关系,国内外很少报道.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急性下壁心梗以探讨Ⅱ、Ⅲ、aVF导联QRS波形态变化与右室梗塞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1.临床资料 患者,女,72岁,临床诊断:回盲部肿瘤,阑尾周围脓肿?冠心病。拟行剖腹探查术。心电图示(图1):窦性心律,心率86次/分,PtfV1=-0.04mm/s,Ⅱ、Ⅲ、avF导联ST段稍有下移,T波低平。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PtfV1异常,ST—T改变。患者入手术室后感心慌,行心电图示(图2):窦性心律。心率125次/分,P—R间期恒定0.12s,QRS波群呈正常与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1交替,同时ST-IT也随QRS波群变化而呈交替变化。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动过速,二度Ⅱ型右束支传导阻滞(2:1阻滞),PtfV1异常,ST—T改变。经内科医师会诊,认为患者心功能不全,术中心血管意外,暂不宣手术。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性,18岁,于就诊前2 h,饮酒后觉心前区疼痛呈持续性纯痛,向左肩部放射、伴心悸,头晕,四肢疲乏无力,平卧于床上不敢活动, 家人立即抬送我院,查体:T 37℃,P 80次/min,R 20次/min,BP 16/11 kPa,神志清楚, 精神紧张,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电图特征:各导联P、QRS波群规则出现 , P-R间期0.16 s,QRS间期0.08 s.Q-T间期0.33 s, ST:Ⅰ、Ⅱ、Ⅲ、aVF\,V2~V6抬高约0.16~0.16 mV, aVR\, V1压低约0.25 mV;Ⅱ、aVF V3~V6导联T波形态高尖.  相似文献   

16.
例1,男,23岁,健康体检。既往健康,无心动过速发作及晕厥病史。常规内科、外科、五官科以及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肝、肾功能,血糖,血脂)、胸部X线、腹部B超、心脏彩超检查均正常。心电图示:窦性P波,P-R(P-δ)间期160 ms,QRS波时限110 ms,Ⅰ,Ⅱ,VL,VF,V2~V6导联可见直立的δ波(预激波),Ⅲ,aVR,V1导联可见倒置的δ波;Ⅰ,Ⅱ,VL,VF,V2~V6导联可见J点抬高,ST段自J点呈凹面向上型抬高0.1~0.15mV(见图1)。运动试验后心电图示:心率增加后抬高的ST段回降到等电位线,T波振幅降低(见图2)。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Mahaim型预激综合征;早期复极综合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呈左束支传导阻滞起源于左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点,探讨其与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鉴别要点。方法:回顾分析1999~2002年在我院行右室流出道射频消融的室性早搏22例,平均年龄34岁,男13例,女9例,患者室性早搏时胸前导联心电图均呈现左束支传导阻滞,Ⅱ、Ⅲ、avF导联QRS主波向上。结果:17例在右室流出道消融获得成功,未成功5例在左室流出道消融成功。与右室流出道室早相比,左室流出道室早胸前导联R波移行早(V_3 vs V_5;P<0.05),V_1,V_2导联r波幅度较高(0.26±0.04mv vs 0.12±0.08mv;P<0.05),电轴右偏更加明显(92°±4°vs80°±7°;P<0.05)。结论:对呈左束支传导阻滞且Ⅱ、Ⅲ、avF导联QRS主波向上的室早患者,胸前导联R波移行较早,V_1,V_2导联r波幅度较高,电轴明显右偏,支持左室流出道起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F导联心电图诊断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并左心室肥厚标准的探讨。方法回顾性对健康查体人群的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并左心室肥厚9例读析。结果 F导联心电图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在肢体导联上呈宽大R波,而且高到低的变化,从肢体导联既能判定,并左室肥大诊断QRS时限≥150 ms,SV1、V23.0 mV即可确诊。结论 F导联心电图诊断能更早判定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并左心室肥厚而且更直观。  相似文献   

19.
正患者,男,16岁,以"胸痛1天,加重9小时"为主诉于2020年4月11日入院。睡眠时出现胸骨后压榨样疼痛,性质剧烈,持续约半小时后自行缓解。急诊科行心电图检查提示"窦性心动过速,Ⅱ、Ⅲ、aVF、V3~V6、ST段抬高约0.2 mV"(图1)。在急诊科休息时再发胸痛,查心电图见V1~V3导联J点抬高约0.1~0.5 mv,V2导联ST段抬高0.2 mV,呈2型Brugada样心电图改变(图1)。心肌酶提示"肌钙蛋白I(cTN-I)10.7 ng/ml(正常值0.03 ng/ml),  相似文献   

20.
<正> 患者陈××,女,50岁。因间歇性前胸痛伴肢体麻木二天,于1990年2月19日急诊入院。心电图报告: 第一次心电图(图一): Ⅱ、Ⅲ、aVF呈qR型,ST段抬高2~4.5mm,T波直立;Ⅰ、aVL的ST段压低2~3mm,aVL的T波倒置,无病理性Q波;左胸导联V_2~V_5的ST段轻度上斜型压低,惜未作右胸导联。诊断:早期(或超急性期)下壁心肌梗塞。第二次心电图(图2):Ⅱ、Ⅲ、aVF显示病理性Q波,S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