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维思通和氯氮平抗精神病药物对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酶免疫法对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维思通组和氯氮平组治疗8周,分别检测血清T3、T4水平.结果:维思通组血清T3、T4水平较治疗前低,与服药前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1).氯氮平组血清T3、T4水平均升高,与治疗前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男女性别无差异(P>0.05).结论:维思通有降低T3、T4水平,而氯氮平则对T3、T4均有增高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比较维思通与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对85例首次入院的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组进行治疗,在疗程结束时比较两药在治疗前后的SANS得分及比较两组间阴性症状量表分下降值,结果:维思通组t=9.2993,P=0.0000,氯氮平组t=4.0859,P=0.0001,两组间比较t=0.0414,P=0.9671,提示维思通与氯氮平均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有效,且两者间的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维思通和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 用维思通治疗精神分裂症 30例 ,用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 31例 ,进行对照分析。两组均以阴性症状量表 (SANS)、阳性症状量表 (SAPS)、简明精神病症状量表 (BPRS)和副反应量表 (TESS)进行盲式评分。结果 维思通在治疗精神分裂症阳性、阴性症状方面优于氯氮平 ,且维思通的副反应较少。结论 在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方面 ,维思通比氯氮平疗效好 ,副作用低。  相似文献   

4.
维思通与氯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维思通与氯氮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副作用。方法:将符合人组标准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维思通与氯氮平两组。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其疗效和副反应。结果:维思通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有效率为70%,氯氮平有效率为66.7%,两药疗效无显著性差异。维思通组的不良反应较氯氮平组少而轻。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维思通和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维思通和氯氮平治疗三个月,观察两对患精神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维思通和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的改善疗效相当,维思通组对躯体功能、心理功能损害小于氯氮平组,对社会功能的提高优于氯氮平组。结论:维思通比氯氮平能更好地改善精神分裂症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维思通属非典型的一种新型抗精神病药物 ,为探讨其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远期疗效、安全性及依从性 ,以氯氮平为对照 ,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  1997年 3— 11月在我院住院的 12 0例患者 ,年龄 17~ 72岁 ,其中男 73例 ,女 47例 ,均符合CCMD - 2-R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PANSS总评分≥ 6 0分 ,随机分为维思通组和氯氮平组 ,各 6 0例 ,两组平均年龄和病程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1.2方法 住院满 8周 ,出院后每月门诊或上门随诊一次 ,共半年。入组前停用原有药物 ,3d后开始使用维思通或氯氮平。维思通初始量为 1mg…  相似文献   

7.
氯氮平是一种作用强、见效快的抗精神分裂症药物 ,已被广泛用于临床。维思通自 1997年上市以来 ,以其见效快、疗效好、副反应少而受精神科医生的关注 ,有关两种药物的疗效、副反应比较的报道较多 ,但对脑电图影响的比较报道较少 ,为此 ,本资料对 6 0例被确诊的精神分裂症病人 ,随机分成两组进行了对脑电图影响的临床研究。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选 6 0例于 2 0 0 1年 3月~ 2 0 0 2年 9月在本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病人 ,诊断符合CCMD - 2 -R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均为男性 ,排除器质性疾病 ,无癫痫发作史 ,入院前 3个月未服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维思通与氯氮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副作用.方法 将符合入组标准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维思通与氯氮平两组.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其疗效和副反应.结果 维思通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有效率为70%,氯氮平有效率为66.7%,两药疗效无显著性差异.维思通组的不良反应较氯氮平组少而轻.  相似文献   

9.
维思通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维思通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各60例,进行6周随机对照研究,采用PANSS,ESRS,TESS量表评定疗效及副反应,并对失眠和体重因子进行评定。结果:维思通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确切,有效率为93.33%,显效率为73.33%,与氯氮平相仿,维思通在治疗1周后即对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和一般精神病理症状起效,与氯氮平比较,对阴性症状的改善见效尤早,氯氮平对阴性症状的改善,则滞后到疗后4周才见效,但对失眠的改善明显早于维思通,ESRS和TESS评分显示,两药的副反应表现不同,维思通锥体外系副反应较多见,但轻度较轻,故ESRS评分仅在疗后2周时比氯氮平高(P<0.05),而氯氮平主要表现为抗胆碱能副作用,TESS评分从疗后第2周到治疗结束明显高于维思通组(P<0.01),对体重增重率的比较,于疗后4周显示,氯氮平明同于维思通组(P<0.01),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维思维组较氯氮平组明显少而轻,认为维思通是治疗精神分裂症安全有效的药物,副反应相对较轻,患者易于耐受。  相似文献   

10.
维思通、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维思通、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入组的患者 ,在使用维思通和氯氮平治疗 3个月后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评定量表 (PANSS)观察病人的精神症状 ,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 (GQOLI- 74 )分析病人的生活质量。结果 维思通和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阴性症状均有明显疗效 ;在生活质量方面维思通组和氯氮平组的社会功能都有提高 ,其中维思通组提高更明显 (P <0 .0 1) ;氯氮平组对生活质量方面的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有损害 ,而维思通组则损害不明显。结论 维思通组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生活质量优于氯氮平组 ,更有利于患者重返社会  相似文献   

11.
苏燕清 《右江医学》2002,30(5):380-381
目的 :观察小剂量维思通 (≤ 2mg/d)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并与经典抗精神病药氯丙嗪比较。方法 :对 94例符合CCMD 2 R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门诊首发患者使用维思通或氯丙嗪进行 12周治疗 ,以BPRS、TESS量表评定其疗效和副反应。结果 :维思通、氯丙嗪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无差异 ,而维思通出现锥体外系副作用较氯丙嗪少。结论 :小剂量维思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是可行有效的 ,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2.
经络氧疗法联合利培酮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经络氧疗法联合利培酮(维思通)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按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共纳入72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将其随机分成经络氧联合利培酮组(研究组,36例)和单用利培酮组(对照组,36例)。有12例患者脱落,实际观察60例,研究组31例,对照组2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利培酮治疗,而研究组另加用经络氧疗法,疗程12周。在治疗前及治疗2、3、4、6、8、12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分别评定疗效和副作用。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痊愈7例,显著进步11例,进步7例,无效6例;对照组痊愈4例,显著进步7例,进步5例,无效13例,两组患者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6%和5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9,P=0.034)。治疗第2周末,研究组PANSS阴性症状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即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从治疗第3周末开始,阴性症状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才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结束后两组TESS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锥体外系反应静坐不能、震颤、性功能减退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鼻塞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络氧疗法应用于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可以提高利培酮的疗效,能较早缓解阴性症状,且安全性好,是探索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氯氮平和氯丙嗪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脂及载脂蛋白的影响。方法:采用全自动日立7060生化仪对单服用氯氮平、氯丙嗪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各30例进行治疗前治疗后8周的血脂及载脂蛋白检测对比分析。结果:氯氮平、氯丙嗪均可引起女性胆固醇(TC)、载脂蛋白B(apoB)明显升高,氯氮平组升高更为明显。氯氮平、氯丙嗪均可引起男、女性甘油三酯(TG)明显升高(P<0.05)。结论:氯氮平、氯丙嗪均可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脂类代谢异常,在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同时应及早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氯氮平和氯丙嗪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脂及载脂蛋白的影响.方法:采用全自动日立7060生化仪对单服用氯氮平、氯丙嗪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各30例进行治疗前治疗后8周的血脂及载脂蛋白检测对比分析.结果:氯氮平、氯丙嗪均可引起女性胆固醇(TC)、载脂蛋白B(apoB)明显升高,氯氮平组升高更为明显.氯氮平、氯丙嗪均可引起男、女性甘油三酯(TG)明显升高(P<0.05).结论:氯氮平、氯丙嗪均可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脂类代谢异常,在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同时应及早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利培酮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的社会功能状况。方法:随机抽取服用利培酮与氯氮平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各30例,应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出院后半年应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评定。结果:随访半年发现服用利培酮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职业工作、婚姻职能、父母职能和社会退缩等社会功能明显好于氯氮平。结论:利培酮与氯氮平相比较,治疗的优势主要不在副反应方面,而是在能比较好地改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6.
抗精神病药对肝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利培酮、氯氮平及氯丙嗪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日立 70 6 0全自动生化仪对单服利培酮、氯氮平及氯丙嗪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各 30例进行治疗前、治疗后 4周及治疗 8周的肝功能各项指标检测对比分析。结果 :利培酮对肝功能不存在差异 (P>0 .0 5 )。氯氮平对肝功能先引起谷丙转氨酶升高 ,后导致谷草转氨酶升高 ,差异存在显著性 (P<0 .0 1)。氯丙嗪对肝功能早期引起谷丙转氨酶升高 ,同时也引起胆红素升高 ,差异亦存在显著性 (P<0 .0 1) ,而第 5周后下降至正常范围。结论 :氯氮平及氯丙嗪均可导致精神分裂患者肝脏代谢异常 ,用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时应及早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利培酮为对照,检验奥派(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对各症状群的作用特点和不良反应。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40例与利培酮组40例进行为期8周的治疗。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治疗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并采用放射免疫法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4、8周末分别测定血清PRL水平。结果:8周末PAN-SS的减分率,阿立哌唑组与利培酮组分别为(69.46±20.18)%和(68.57±20.83)%。PANSS总分及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一般病理分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用TESS评定两药不良反应,阿立哌唑组评分为(3.23±2.67),利培酮组为(3.93±5.79),不良反应轻微。8周末血清PRL水平,阿立哌唑组(12.33±12.18)μg/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利培酮组(120.35±75.64)μg/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阿立哌唑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轻微,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抗精神病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氯氮平治疗后血清6种常见酶的长期检测,了解用药对患者肝脏功能损害和适应过程。方法:选取未经治疗的首发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70例,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3周、4周、5周、6周及7周以上时,检测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γ-谷氨酰转肽酶(γ-GT)、胆碱酯酶(CHE),并同时于2周、4周、6周、8周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副反应。结果:患者BPRS和TESS量表评分,治疗前后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2周与其他周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ALT和γ-GT第2周显著升高(P<0.05~0.01),第3周降到与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第4周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然后逐渐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LDH第2周至第5周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第6周后逐渐下降至与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AST、ALP虽有先增高后恢复至略高于治疗前的趋势,但经比较发现差异无显著性(P>0.05);CHE治疗前后始终无显著性改变(P>0.05)。治疗第3周与其他周比较,ALT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而其他酶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氯氮平治疗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疗效确切,引起的肝脏损害具有规律性,且较轻微,随着治疗的深入,人体可以逐渐适应用药状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甲状腺素对甲亢女性患者的遗传学毒性作用。方法:利用细胞松弛素-B抑制细胞的胞质分裂的实验方法,促使体外培养的血细胞产生双核淋巴细胞微核。结果:甲亢缓解患者的培养淋巴细胞经激素诱导和未经激素诱导两组的双核淋巴细胞的微核率相比较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1)且激素诱导组有异常微核的为25例。结论:甲状腺素可诱导患者淋巴细胞的微核率升高,全血培养的双核淋巴细胞微核率能反映出甲状腺素对细胞内DNA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