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CT平扫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与CT血管造影(CTA)进行对比。方法:回顾分析某医院2008年2月至2011年6月主动脉夹层32例。全部病例均行CT平扫后进一步行CTA检查(15例夜间急诊患者先行平扫后于次日进一步CTA检查,其余患者均平扫后紧接着行CTA检查),并进行比对。结果:32例主动脉夹层中21例典型主动脉夹层,11例不典型主动脉夹层(壁内血肿)。按Stanford分型,A型10例,B型22例。21例典型主动脉夹层中20例平扫可见撕裂内膜片,1例仅见主动脉增宽,增强可见内膜片分隔真假腔内均有对比剂进入,其中内膜钙斑随撕裂内膜移位2例。11例不典型主动脉夹层平扫见主动脉壁呈半月形或环形高密度增厚,厚度≥5 mm,增强血肿内无对比剂充盈,呈半月形或环形低密度影。其中7例内膜钙化内移,3例内膜渗漏,5例穿透性溃疡。该组病例中15例伴动脉粥样硬化改变,并发4例心包积液,24例胸腔积液。结论:主动脉夹层的确诊需要CT增强,但对于受各种条件所限,患者不能及时行CT增强时,CT平扫可以提示主动脉夹层存在,及时为临床的诊断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主动脉夹层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4例疑有主动脉夹层的患者行64层螺旋CT平扫及血管造影扫描(CTA),并对平扫及CTA图像进行分析。结果:14例主动脉夹层A型6例,B型8例。CT平扫观察到主动脉直径扩大7例,钙化内膜片内移5例,胸腔和/或心包积液6例、新鲜血栓2例。CT血管造影图像观察内膜破口显示率92.9%(13/14),内膜片显示率100%,真假腔显示率100%,3例弓上血管受累,5例内脏血管受累。4例患者行覆膜支架破口封堵术,未见渗漏现象。结论:64层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的确诊、分型、治疗方案选择、术后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46例主动脉夹层螺旋CT血管造影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影像学特点及在主动脉夹层行内膜支架植入术后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46例经DSA或临床证实的主动脉夹层行螺旋CT血管造影。结果46例主动脉夹层中,内膜瓣的显示率为95.7%,真假2腔的显示率为100%,假腔内附壁血栓占32.6%,主动脉增宽(直径)35 mm)占60.9%,内膜破裂口的显示率为10.9%。10例患者行内膜支架植入术后,内膜破口成功封闭,假腔内血栓形成。SCTA显示内膜支架畅通性良好,无变形、移位,其中1例显示支架远端出现内漏。结论SCTA在主动脉夹层诊断和内膜支架植入术后疗效评价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回顾性分析不典型主动脉夹层的CT表现,探讨MSCT诊断不典型主动脉夹层的价值.方法 分析42例不典型主动脉夹层,并参照Stanford分类法进行分型.结果 42例不典型主动脉夹层,26例为A型,16例为B型.CT表现:(1)主动脉呈半月形或环形增厚,CT平扫时呈高密度,CT值约为50~80 Hu,增强后无强化,与强化主动脉管腔对比反呈低密度.治疗后复查,壁内血肿因吸收而演变为慢性血肿,厚度及长度减小,CT平扫时密度较前降低而呈低密度.(2)内膜钙化向内移位7例.(3)主动脉管腔狭窄、变形16例.(4)全部病例主动脉均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改变:主动脉壁不规则增厚、钙化.(5)并发心包、纵隔及胸腔积液和积血共38例.结论 MSCT清楚显示血肿部位、厚度、累及范围及有无并发症,为临床诊治及预后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是一种安全、有效和无创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主动脉壁内血肿(intramural hematoma,IMH)的多层螺旋CT(MSCT)影像特征及其对临床诊治的指导意义。方法:35例经MSCT增强扫描的主动脉IMH患者,综合分析其CT影像特征及临床特点。结果:MSCT所见IMH的直接征象:35例主动脉壁均可见不同厚度的新月形或环形低密度增厚,无内膜片及真、假腔:间接征象:穿透性溃疡征18例、钙化内移7例、主动脉壁粥样硬化16例、一侧或双侧胸腔积液21例(15例同时合并叶间裂或心包积液):并发征象:动脉瘤5例、B型主动脉夹层3例。结论:MSCT是检出主动脉IMH的快速、无创检查方法,可清晰显示IMH的直接、间接征象及并发征象,对临床的诊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螺旋CT检查的影像资料.[结果]平扫示主动脉管径增粗,腔内见低密度分隔影或内膜钙化高密度内移影,壁呈蛋壳样及斑片状钙化.增强扫描示主动脉呈真假双腔影和剥离的内膜片呈低密度分隔线影,以及受累主动脉其分支和范围.[结论]螺旋CT是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有效方法,对临床及时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主动脉穿透性溃疡的价值。方法12例穿透性溃疡患者采用多层螺旋 CT进行平扫及血管成像并结合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等方法显示穿透溃疡,并参照Stanford分类法分型。结果12例2例为A型,10例B型。主要CT表现:①穿透性溃疡增强表现为增厚的主动脉壁(块)内有造影剂充盈的龛影;②并发心包、胸腔积液共9例。重建成像技术中12例均清晰显示穿透性溃疡部位、厚度、范围及并发症。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及重组技术对主动脉穿透性溃疡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在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临床怀疑主动脉病变的患者行SCTA检查,并进行二维和三维重建,重建方法包括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显示(SSD)、容积再现(VR)。结果32例中,正常者10例,主动脉瘤7例,假性动脉瘤2例,主动脉夹层13例。SCTA均能良好显示主动脉瘤体、附壁血栓及钙化斑块和主动脉夹层的真假腔、撕裂内膜及破口,并能显示主动脉与周围器官的毗邻关系。结论SCTA在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上的诊断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已基本代替传统的血管造影,对治疗方案的制订及术后疗效评估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双源CT(DSCT)在主动脉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7例经DSCT血管成像诊断的各种主动脉病变资料,利用多层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T)技术重组图像,判定主动脉病变情况,并与其他影像学检查对照。结果:双源CT血管成像良好的显示了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和主动脉其他病变。14例主动脉夹层,MPR较好地显示夹层和血栓范围以及弓部血管受累情况;表面覆盖显示(SSD)见内膜片螺旋状剥离,可以区分真假腔,20例主动脉瘤,SSD清晰显示动脉瘤的范围和周围血管的关系;MPR显示壁内血栓的范围;MIP则显示了血管壁的钙化和血管内支架的位置及支架周围情况。MPR较好显示了假性动脉瘤与管腔的关系及动脉破口,主动脉壁内血肿4例,大动脉炎3例,主动脉缩窄3例,主动脉粥样硬化7例,正常6例。与其他影像学检查进行对比,结果基本相近。结论:双源CT血管成像是评价主动脉病变较好的影像检查方法,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I血管成像(CTA)在主动脉壁内血肿(AIH)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诊断优势。方法对26例经256层螺旋CTA诊断为AIH患者,运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重建(VR)等,结合轴位图像,分析AIH的部位、形态、有无溃疡及胸腔积液等结果单纯AIH7例,表现为沿主动脉壁的环状或新月形低密度,CTA显示没有强化,主动脉内壁光滑;溃疡性AIH 19例。18例溃疡周围有较明显粥样斑块和钙化斑块,1例无粥样斑块和钙化斑块;3例有少量胸腔积液,15例溃疡性AIH合并中等以上胸腔积液。结论多层螺旋CTA可无创清晰显示AIH,对临床的诊断、治疗和随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16SCTA)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诊断价值和技术优势。方法对17例主动脉假性动脉瘤进行16SCTA检查,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仿真内窥镜(VE)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并结合原始横断面增强图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PAA发生在主动脉弓部3例,弓降部9例,胸腹主动脉交界处2例。腹主动脉3例,经MPR、MIP等后处理技术清楚地显示了瘤体形态、瘤壁钙化、附壁血栓等情况。全部病例均经手术或血管造影证实。结论16SCTA成像技术作为一种无创性的血管成像方法,轴位图像与多种重建图像相结合能清晰地显示假性动脉瘤的解剖细节及其与周围器官的空间解剖关系,具有安全、可靠和独特的优越性,可作为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治疗前首选的影像学检杏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诊断胸、腹主动脉壁内血肿(IAH)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主动脉急症行16层螺旋CT平扫与增强扫描并诊断为胸、腹IAH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后处理方法包括多平面重组、曲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和容积再现.结果 22例胸、腹IAH中A型1例,B型21例.局限在胸主动脉5例,累及胸、腹主动脉15例,仅限于腹主动脉2例.血肿范围(上下径)6.0~21.0 cm,最大厚度0.5~1.1 cm.受累部位主动脉最大径3.1~7.0 cm.结论 胸、腹IAH的多层螺旋CT检查应包括平扫与双期增强扫描,图像观察以轴面为主.胸、腹IAH主要CT表现为平扫时管壁内新月形高或混杂密度影及内膜钙化移位,增强扫描无强化及内膜片.  相似文献   

13.
俞赵军 《中国医师杂志》2009,11(10):1398-1399
目的分析探讨支气管内膜结核(EBTB)的CT表现,提高对支气管内膜结核的认识及正确诊断。方法回顾分析通过纤维支气管镜病理活检、痰检及细菌培养证实的60例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着重观察受累支气管壁、支气管管腔、肺实质、肺门纵隔结构及胸膜的改变。结果60例患者支气管管壁不规则增厚、管腔狭窄74处,累及左侧支气管32例,共38处,右侧支气管28例,共36处,同时伴支气管管壁钙化10例,支气管腔内结节影4例;阻塞性肺不张、肺炎及肺实变48例,伴钙化28例;30例患者同时存在肺实质结核,伴空洞形成10例;肺内发生支气管播散16例;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28例,伴钙化14例;胸膜增厚16例,伴钙化4例。结论支气管内膜结核CT表现多种多样且具有一定的特征,CT检查可以明显提高对支气管内膜结核的认识及正确诊断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探讨主动脉夹层运用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主动脉夹层患者37例。所有患者均采用16排螺旋CT进行胸腹联合平扫和增强扫描检查,扫描后使用血管二、三维成像技术进行血管重建。结果: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能够将患者主动脉在增宽、真、假腔、内膜撕裂口、撕脱的内膜片、内膜破口血栓、心包与胸腔积液、积血以立体图形方式清晰的表现出来。结论:主动脉夹层运用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操作简单,能够快速、准确帮助医生诊断患者病情,治疗和临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肺栓塞的肺动脉CT血管造影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栓塞的肺动脉cT血管造影的诊断意义。方法收集临床及肺动脉CT造影证实为肺动脉栓塞患者15例,回顾性分析并比较其肺栓塞影像学表现。结果15例肺动脉CT造影显示叶或段中心动脉内充盈缺损,继发肺实变13例;右心室增大、肺动脉扩张3例;局限性肺纹理稀少10例;胸水4例。x线及CT平扫显示肺内三角形或锥形实变阴影13例,肺血减少或透亮度增高2例,少量胸腔积液4例。结论螺旋CT肺动脉CT血管造影不仅显示肺栓塞特征,而且显示其继发肺部改变,是诊断肺栓塞的首选影像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与多平面重建技术在主动脉夹层破口显示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对比剂跟踪技术对60例主动脉夹层行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所有病例均行多平面重建。结果多层螺旋CT与多平面重建技术对主动脉夹层破口的显示率为91.7%,多平面重建技术可直观地显示破口的位置及与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腹腔干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双。肾动脉、髂总动脉的关系。结论多层螺旋CT与多平面重建技术对主动脉夹层破口显示率高,并可显示破口的位置、大小及与各大分支血管的关系,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的多层螺旋CT影像特征,尤其是内膜破口、直径、假腔的范围及受累血管的显示。方法:对6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多层螺旋CT检查,其影像信息进行后处理后再现,分析相关影像特点。结果:参考DeBakey分型,60例患者中Ⅰ型12例,Ⅱ型6例,Ⅲ型42例。其中3例合并升主动脉瘤样扩张,2例合并腹主动脉瘤样扩张,32例伴发胸腔或心包腔积液,18例假腔内有附壁血栓形成,17例合并明显的肾缺血,11例右半肠管缺血,2例左半肠管缺血,2例合并一侧下肢动脉闭塞。破裂口检查率为93%,影像诊断临床符合率为91.3%。结论:多层螺旋CT造影检查可明确主动脉夹层诊断、分型、受累范围及脏器累及情况评估和术后评估,对临床诊断的明确、手术方式制定及术后评估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常规及多种后处理技术在诊断外伤性主动脉夹层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4例外伤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CT常规平扫、增强扫描、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对外伤性主动脉夹层的破口、真假腔及内膜瓣的显示率。结果:CT增强扫描对外伤性主动脉夹层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为100%;MPR和CPR对初始破口、真假腔及内膜瓣的显示率均高于MIP和VR(P<0.05),MPR和CPR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VR和MIP在破口的显示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真假腔和内膜瓣的显示上VR显著高于MIP(P<0.05)。结论:MPR及CPR的破口显示率明显高于MIP及VR,MPR、CPR及VR真假腔及内膜瓣的显示率显著高于MIP,外伤性主动脉夹层三维重建技术可首选MPR和VR。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主动脉螺旋CT三维重建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2例主动脉瘤患者均行螺旋CT扫描,用表面投影显示法,多平面重建和最大强度投影法行3D重建进行观察。结果螺旋CT扫描血管3D影像能较好地展示主动脉瘤的位置、形态、长度,有无夹层和血栓,主动脉瘤所在位置的重要血管分支情况及其与周围解剖结构的关系。横断面影像准确、可靠,在空间关系的显示上具有优势。结论3DCT能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全面清晰的主动脉立体形态,为外科手术提供精细的解剖信息。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主动脉壁间血肿的影像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和认识,为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更多信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3年1月16例主动脉壁间血肿的影像资料,对其Standford分型、主动脉最大直径、血肿形态、密度及厚度、有无钙化内移、外膜是否有强化、是否合并夹层及粥样硬化性溃疡以及溃疡深度、重要分支受累情况、是否伴有心包及胸腔积液进行影像分析。结果16例患者中,A型2例,B型14例,主动脉最大直径>5cm2例,血肿呈环形10例,6例呈新月形,平扫高密度5例,等密度4例,低密度7例,3例可见钙化内移,16例中1例血肿外膜强化,2例合并典型夹层,8例合并粥样硬化性溃疡,溃疡深度>1cm3例,<1cm5例,1例左肾动脉受累,左肾灌注不良,2例合并心包及胸腔积液。结论 MSCT血管成像对主动脉壁间血肿的诊断价值及为临床提供治疗方案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