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探讨并分析双胞胎早产儿视网膜痛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3年12月至2004年8月在本院就诊的30对双胞胎早产儿(60眼)从出生后4周开始做眼部检查。记录出生体重、性别、给氧、伴随疾病(新生儿窒息、肺透明膜病、心室内出血、动脉导管未闭)等对资料完整的患儿做相关性分析。结果在30对双胞胎早产儿中较低体重早产儿ROP的发生率为25%.较高体重早产儿的发生率为18.3%;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双胞胎早产儿ROP发病率与给氧具有相关性(P〈0.05);双胞胎中高体重与低体重患儿的ROP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双胞胎中有并发症的高体重与低体重患儿的ROP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双胞胎中无并发症的高体重与低体重患儿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双胞胎中有吸氧史的高体重与低体重患儿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双胞胎中无吸氧史的高体重与低体重患儿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①双胞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率与其是否是双胞胎无关,与有无并发症无关,而与其是早产儿有关。②吸氧是双胞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及验证中国人双胞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否与NDP和FZD4基因突变有关。方法: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7年1-12月在上海市儿童医院的6对12例双胞胎ROP 3期患儿,平均胎龄为31周,平均出生体质量为1 252 g,均为出生后4~6周,进行临床及基因检查,通过外周血人基因组DNA提取,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及Sanger测序。结果:12例双胞胎早产儿ROP 3期患儿中6例诊断阈值病变后立即转外院进行光凝联合眼内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注药治疗,另6例经过门诊密切随访均自行恢复并消退,其中最长随访期达患儿出生后7个月之久。研究中所有患儿的NDP和FZD4基因均未检测到明确的致病性点突变或小的序列插入/缺失。结论:未发现双胞胎早产儿ROP与NDP、FZD4基因的突变相关,分析可能与其他基因或种族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3.
One handred and seven patients with bilateral or unilateral high myopiawere discussed about their corrected visual acuity,changes of fundus andrefractive conditions.Close connections among the three factors werefound.The three cours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 myopia were describedaccording to relation between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and refractive degree.It can help us understand high myopia better and may be valuable in seekinga effective way to prevent the devecopment of the disease. 相似文献
4.
高度近视与青光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患者男72岁因左眼反复疼痛伴视物不清,头痛5年,加重1年,于2004.10.4来院就诊。在当地医院诊断为“青光眼”。近1年患眼先后发病3次,每次发病均在长时间低头看书之后,发作时最高眼压57mmHg,经降眼压治疗后,眼压控制。有高度近视病史,否认有全身病史。视力:右0.01,-15.50DS-1.25DC×65°=0.5,左FC/40cm,-15.00DS-1.00DC×150°=0.01。眼压(Goldmann)右13mmHg,左16mmHg(左眼已用2%匹罗卡品,噻吗心胺眼水控制眼压,现已停药2w)。左眼:角膜后有色素样kp,前房轴深正常,周边房深<1/3CT,虹膜萎缩,瞳孔较右侧大,直径约4.5mm,对光反射迟钝。晶状… 相似文献
5.
高度近视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视是常见的眼部疾病,其形成受到基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高度近视与遗传密切相关,笔者就高度近视的遗传学研究进展展开综述,进一步阐述遗传因素对近视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7.
8.
9.
郭玉振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83,(1)
朱×,男性8个月。1980年9月就诊。生后6个月家人发现视力障碍,两眼内斜、眼球震颤。常患感冒,有时腹泻。父母非近亲结婚,为第一胎足月顺产。全身除面色苍白外其余未见异常。双眼球突出13mm,外眼部、晶状体、玻璃体正常。1%阿托品散瞳检影两眼-25.00D,用直像镜 相似文献
10.
高度近视白内障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效果和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近4年在我院行超声乳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256例(368眼)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结果术后1 d矫正视力〈0.1者6眼,占1.63%;0.1-0.3者49眼,占13.32%;0.3-0.5者184眼,占50.00%;0.5-0.6者87眼,占23.64%;0.6-0.8者28眼,占7.61%:0.8-1.0者11眼,占2.99%;≥1.0者3眼,占0.82%。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0.1者5眼,占1.36%;0.1-0.3者38眼,占10.33%;0.3-0.5者157眼,占42.66%;0.5-0.6者112眼,占30.43%;0.6-0.8者36眼,占9.78%,0.8-1.0者15眼,占4.08%;≥1.0者5眼,占1.36%。并发症主要有:术中撕囊失败11眼(2.99%),后囊破裂5眼(1.36%),悬韧带断裂7眼(1.90%),术后可逆性角膜水肿31眼(8.42%),经治疗后1-2周消失;暂时性眼压升高11眼(2.99%),继发性视网膜脱离2眼(0.54%),经手术后恢复。结论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既可治疗白内障,亦可矫正高度近视,术后视功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11.
12.
高度近视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宏彬 《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1996,20(5):265-271
高度近视的治疗,除配镜矫正外,眼科医师一直在探索各种屈光手术治疗方法,本对高度近视的主要手术方法如透明晶体出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有晶体眼植入负性前房型人工晶体、放射状角膜切开术、表层角膜镜片术、准分子激光角膜切除术、自动角膜板层磨镶术、及准分子激光角膜磨镶术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患者的泪膜状态。方法选择80眼高度近视患者(屈光度为-6.00~-18.75D)作为实验组,选择80眼屈光度正常者为正常对照组(屈光度 0.50~-0.50D),分别观察两组泪膜形态及侵犯性泪膜破裂时间(BUT)。结果①高度近视患者泪膜形态中流水样及大理石型所占比例高于正常对照组。②高度近视患者泪膜破裂时间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高度近视对泪膜的稳定性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屈光不正中的高度近视是影响视功能最严重的眼病之一。其发生率在我国为1~2%。它多为双眼发病,单侧者较为少见。虽然单眼高度近视常导致严重的视功能障碍,但由于另一眼视功能尚好,因而幼年时不易发现且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本文对97例单眼高度近视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临床特征,结合文献复习探讨它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高度近视的病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高度近视发生的内因、外因,包括遗传倾向,相关基因定位,巩膜胶原白体免疫学说,视网膜生物活性物质失调学说,环境因素等,本研究就这些因素对高度近视发病的影响做一综述。现统一的认识有:①高度近视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②迄今为止,已找到4个高度近视相关基因,它们的遗传方式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③高度近视的巩膜组织病理改变和胶原代谢障碍引发了人们对高度近视免疫相关基因的深入研究。已发现HLAⅡ类基因与部分高度近视具有相关性。④视网膜中存在的生物活性物质直接或间接参与了形觉剥夺性近视的形成。⑤环境因素并非高度近视发病的决定因素,它仅起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将今后的工作重点放在高度近视基因定位的研究,基因表达的调控及巩膜胶原代谢、网膜生物活性物质之间的关系研究上,无疑会进一步揭示高度近视的病因,为防治高度近视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高度近视在亚洲国家乃至全球都被认为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它是导致低视力及盲的遗传性眼病之一,遗传因素对其致病性起主要作用,科学家们通过各种基因检测方法试图定位出高度近视的致病基因位点,并筛查出其致病基因,然而具体致病基因仍未找到.本文就高度近视的病因、遗传模式、基因定位的检测方法等方面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高度近视(又称变性近视、病理性近视、恶性近视、进展性近视),是所有屈光不正中对视力影响最严重的常见病之一。由于眼球的病理改变,常有多种并发症发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我们于1988年在招生体检中,收集了有关资料,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体检分为初中组(初三)和高中组(高三)凡屈光度在-6.00D 以上者,进行小瞳检影验光或插片验光,同时进行眼底及裂隙灯检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