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的应用,使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手术的成功率大大提高。由于行硅油填充的患者病情均较复杂,因此对于硅油取出的时机,尚存争议。Ka-等[1]认为,硅油乳化是立即取出硅油的指征;无论  相似文献   

2.
视网膜脱离再手术40例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视网膜脱离手术失败的原因以及再手术的效果 ,以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 对 40例视网膜脱离再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查找手术失败原因 ,分别再给以巩膜扣带术或玻璃体切割术。结果 手术失败原因有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PVR) 3 0眼、原裂孔未闭 17眼、出现新裂孔 11眼、脉络膜脱离 2眼、黄斑前膜 2眼、玻璃体积血 2眼。结论 视网膜脱离再手术成功的关键是 :确切地封闭裂孔 ,处理PVR ;巩膜扣带术仍然是再手术的首选 ,PVR严重者行玻璃体切割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Terson综合征(TS)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5例(8眼)采用玻璃体切割手术进行治疗的TS患者,总结手术时机、方法、并发症、预后情况等.结果 随访6-12个月,8眼术后玻璃体腔清晰,7眼视网膜平伏,1眼发生术后视网膜脱离,经再次手术视网膜复位.术后视力均明显提高,平均视力恢复至0.5.结论 玻璃体切割手术是治疗TS有效的方法.不仅能提高患者的视力,而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评价玻璃体切割对玻璃体积血及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效果,分析产生并发症的原因。方法:对1995年6月-2000年6月行玻璃体切割术的11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视力提高着76.4%;术前存在视网膜脱离者,术后网脱复发31.7%;术前无视网膜脱离者,术后发生网膜14.5%。结论:术前存在PVR是术后出现视网膜脱离的重要危险因素,合理选择手术适应症,结束手术前仔细检查可能存在的视网膜医源性损伤和潜在病灶,防止玻璃体嵌塞,能有效减少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在改进Gonvers的玻璃体切割及部分液体-气体交换术的基础上,共手术治疗了14例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其中12例后极部呈明显的近视性葡萄肿,黄斑孔呈“白孔”合并玻璃体后脱离。裂孔大小为1/4~1/2PD(瞳孔间距离)。术后24小时,14例的视网膜均基本复位,其中11例术后14天黄斑裂孔封闭。随访6~14个月,视网膜平伏,视力由术前的眼前手动或指数,增进到0.04~0.1。失败3例,其中2例是高度近视合并葡萄肿,没有作黄斑兜带术。  相似文献   

6.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PVR)是视网膜脱离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 ,许多人主张玻璃体切割联合巩膜环扎术 ,以缓解玻璃体视网膜牵引的作用 ,但对环扎术的作用 ,尚有争议。我们对自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3年 1月在我院行玻璃体切割联合或不联合巩膜环扎术的病例进行分析 ,观察术后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自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3年 1月在我院治疗的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 ,对其中经随访的 12 4眼进行分析研究 ,男 86眼 ,女 3 8眼 ,其中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PVRD级3 3眼 ,继发性视网膜脱离 (眼外伤、PDR、牵引…  相似文献   

7.
玻璃体后脱离(posterior vitreous detachment,PVD)指玻璃体后界膜与视网膜内界膜的分离,是由多种原因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年龄、玻璃体出血、炎症、高度近视、外伤、无晶状体眼等与之有关[1]。准确全面的PVD诊断,对临床决定治疗方案及术后预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对49例玻璃体后脱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研究PVD超声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玻璃体切割术联合或不联合硅油填充术,对治疗外源性眼内炎不合并视网膜脱离效果的影响。方法分析2009年7月~2014年1月确诊为外源性眼内炎无合并视网膜脱离(术前和术中),并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48例患者48只眼,术中联合应用或无硅油填充术。结果 45只眼眼内炎得到控制,治疗成功率93.75%。结论外源性眼内炎不合并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注入术是并不是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广视野倒置系统下实施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自2013年12月至2015年3月解放军25医院收治的17例(17眼)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采用23G玻璃体切割+剥膜+眼内激光+环扎+硅油填充手术进行治疗。结果 17例患者中,术后一次性复位15例,占88.24%;裂孔边缘翘起,未完全复位2例,占11.76%,术后二次予以环扎+补充激光治疗后复位。无1例患者出现眼内炎、脉络膜上腔暴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在广视野倒置系统、全视网膜镜下实施23G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具有微创、视野范围广、光凝准确、手术操作简单、术后效果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化脓性眼内炎简称眼内炎,是一种严重的葡萄膜及视网膜化脓性炎症,病情凶险,发展迅速,对眼组织和视功能可造成极大破坏。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导致视功能丧失,眼球萎缩[1]。而玻璃体切割术已被公认为现阶段治疗眼内炎最有效方法。但玻璃体手术的时机选择目前还存在争议[2,3]。我们对一组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眼内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分析,以探讨不同时期行玻璃体切割手术对眼内炎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巩膜扣带联合术中玻璃体注气术后光凝裂孔治疗孔源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分析2006年3月~2014年6月行外路视网膜复位术联合术中玻璃体注气术后光凝裂孔20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注气原因、视网膜复位情况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注气原因16例为术中视网膜裂孔复位欠佳,其余4例为放液后眼压过低。19例网脱手术后复位(9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玻璃体注气可有效平复视网膜脱离外路手术中复位欠佳的视网膜裂孔,结合术后激光封孔,保证了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理想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2.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是玻璃体视网膜增殖性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 RetinoPathy.PVR)之一种类型,是临床比较常见的眼底病,如不治疗或手术不成功,脱离视网膜几乎不可能复位,视力减退几乎不可能避免。不复位指视网膜脱离术后因各种原因未复位或6周内视网膜再脱离;复发指视网膜脱离  相似文献   

13.
王群  赵杰  侯宝杰 《武警医学》2018,29(12):1155-1158
  目的 探讨微创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生物胶治疗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06至2017-06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收治的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21例,共21眼,微创玻璃体切割术(microincision vitrectomy surgeries, MIVS)联合应用生物胶来封闭视网膜裂孔,应用手术灌注液填充玻璃体腔。观察术中生物胶覆盖情况,以及术后视网膜复位成功率、矫正视力、眼压、炎性反应和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术中生物胶与视网膜黏附良好,能成功封闭视网膜裂孔。通过间接检眼镜检查见生物胶膜在玻璃体切除术后(13.77±5.13)d已吸收。21例21只眼术中和术后视网膜复位成功,在随访期间视网膜脱离未复发。术后1年矫正视力0~2.15,平均(0.79±0.62),较术前矫正视力0~2.32,平均(0.93±0.74),显著提高。1例1只眼术后出现视网膜前膜,最终需要行前膜剥除术。2例2只眼术后7 d内出现一过性眼压升高,给予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后眼压降至正常。出院随访期间未发现眼压异常情况。未发现明显的与生物胶相关的炎性反应或其他并发症。结论 MIVS中联合生物胶可成功封闭视网膜裂孔,促进孔源性脱离视网膜复位;眼内应用安全有效,可以作为MIVS联合气体填充的一种替代选择。  相似文献   

14.
玻璃体切割联合激光治疗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分析玻璃体切割联合激光治疗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及充填材料选择.方法:分析426例472眼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患者行玻璃体切割,膜剥离切除,眼内电凝,激光光凝并根据情况选用眼内充填材料.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448/472眼(占95%)一次视网膜解剖复位成功,除1眼术后合并中央静脉阻塞,1眼合并中央动脉阻塞,8眼视网膜脱离术后复发视力下降外,其余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视力0.05以上362眼(76.7%),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46眼视力大于0.2.结论: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激光治疗是挽救增殖性糖尿病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者最终失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视网膜脱离是指视网膜组织中神经上皮和色素上皮层分离,导致视力无痛性骤降、视物变形、视野缺损、眼前固定黑影、闪光感等,是一种严重的致盲性眼病,以中老年多见。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但因手术过程复杂、预后影响因素多,对患者配合要求较高,因此围术期合理、有效的护理对保证手术效果有重要影响。现对我科2008-03至2011-03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手术复位95例(95眼)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邱福军  惠延年  邵东 《人民军医》2001,44(6):355-355
1992年以来 ,我院共收治先天性眼球发育多种异常 (双眼先天性白内障、小角膜、虹膜及脉络膜部分缺损、眼球震颤、斜视及高度近视 ) 8例 ,均合并单眼视网膜脱离 ,经采用巩膜外环扎、玻璃体切割及硅油充填术治疗 ,提高了手术成功率。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男 5例 ,女 3例 ;年龄 8~ 4 6岁 ,平均 31 3岁。视网膜脱离 3~ 15个月。伴有先天无阴道和无子宫、先天四肢粗短、跛行各 1例。虹膜缺损位于瞳孔下方 ,呈“水滴”状 ,范围 1~ 1 5个时位 ,脉络膜缺损位于视网膜下方 ,呈扇形 ,范围为 4~ 5个时位。有 2例视网膜呈漏斗状脱离 ,其余 6例…  相似文献   

17.
兰丽霞  黄海  任旋  叶波 《西南军医》2017,(4):361-363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后巩膜加固治疗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伴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8例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伴视网膜脱离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撕除,B组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撕除+后巩膜加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伴视网膜脱离治疗后黄斑裂孔闭合率;视网膜解剖复位情况、再次手术发生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最佳矫正视力的差异.结果 B组患者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伴视网膜脱离治疗后黄斑裂孔闭合率高于A组,P<0.05;B组视网膜解剖复位情况、再次手术发生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A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最佳矫正视力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B组最佳矫正视力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 玻璃体切割联合后巩膜加固治疗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伴视网膜脱离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黄斑裂孔闭合率,改善视力水平.  相似文献   

18.
李静  刘东敬 《西南军医》2017,(3):231-233
目的 观察玻璃体切割联合小梁切除术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7例在我院采用综合治疗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5例视网膜静脉阻塞、2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均行常规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术中行全视网膜光凝,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术后随访1年,观察患者视力、眼压、房角及虹膜新生血管消退情况、前房炎症反应、功能性滤过泡形成情况及眼底情况.结果 视力:1例患者无光感,6例患者视力较术前均有提高,为0.02~0.3.眼压:术前平均眼压(45-8.4) mmHg,术后1年,平均眼压(18±7.5) mmHg,其中1例患者需用一种降眼压药物.房角及虹膜表面新生血管:术后1周内完全消退,术后1年内未见再次生成.前房炎症:术后1周比较严重,后逐渐消退.眼底情况:术后3个月及1年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均未见视网膜有明显的出血缺血病灶.1例患者术后3个月时发生视网膜脱离,再次行视网膜复位+硅油充填术,随访见视网膜复位,眼压控制在21 mmHg以下.结论 玻璃体切割联合小梁切除术、术中全视网膜光凝、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是一种较有效的治疗严重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综合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视网膜脱离病人在其视网膜破口边缘往往有玻璃体机化条索牵引,即使眼底镜下看不见强大瘢痕,也存在着纤维丝的牵拉.据美国加州大学Irvin教授介绍,他们应用玻璃体切割术切断这些瘢痕后注入空气,气泡可使脱离卷曲的视网膜复位.手术时病人取俯卧位,术后  相似文献   

20.
间接检眼镜激光在玻璃体切割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间接检眼镜激光在玻璃体切割术中应用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76例78只眼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术中应用间接检眼镜激光对视网膜进行光凝的范围是中周部以前的视网膜,重点是多膜裂孔缘周围的视网膜、视网膜新生血管膜及视网膜无灌注区。曝光时间100ms,输出功率为240~650mW,在裂孔缘视网膜及新生血管膜上形成Ⅲ级光斑,视网膜无灌注区形成Ⅰ~Ⅱ级光斑。结果 未脱离的视网膜及脱离的视网膜在重水或硅油充填复位的条件下顺利地进行了间接检眼镜激光光凝。术后2周内对其中的19例22只眼行眼底荧光造影(FFA)检查,13例需补充光凝。术后1月复查,光斑色素增生,视网膜裂孔封闭好,术后3个月复查FFA,21只眼视网膜无灌注区和新生血管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