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房纤颤(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在正常人群的发病率为0.15%-2.3%,其中6%~15%的房颤为“特发性”,多起源于肺静脉的异位激动。通过导管消融的方法隔离肺静脉与心房间的电连接能达到预防房颤的发生。作者自2003年2月~2004年3月对部分起源于肺静脉的阵发性房颤(PAF)采用环状电极(Lasso导管)标测指导下行肺静脉消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环肺静脉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时以完全肺静脉电隔离作为消融终点的意义。方法:将83例有症状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分为两组,在CARTO指导下,行环肺静脉的线型消融一组(CPVA Lasso组)43例,消融终点:肺静脉传入、传出阻滞,肺静脉完全电隔离。另一组(CPVA组)40例,消融终点为两侧环肺静脉消融线完整,局部双极电位振幅减低>80%或振幅<0.1 mv;随访3~6个月,对部分药物无效的复发房颤或房速的患者行第2次消融治疗,采用CPVA Lasso方案。结果:第1次消融结束后,两组患者经过3~6个月随访,CPVA组有24例(60%),CPVA Lasso组32例(74%),在停服抗心律失常药物后无房颤或房速的发作。对两组中20例药物无效的复发房颤或房速的患者行第2次消融手术,再次消融术中所有患者均采用CPVA Lasso方案,术后随访3~9个月,停服抗心律失常药物后,症状性房颤或房速不再发作者18例(90%)。结论:环肺静脉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有症状的阵发性房颤患者时,以完全肺静脉电隔离为消融终点可有效防止房颤的复发。  相似文献   

3.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发病率为0.5%左右.房颤已经成为危害国人健康的重要疾病.由于三维标测指导下肺静脉前庭电隔离消融治疗成功率高于普通导管消融,因此已成为房颤的主要消融策略.2005年12月-2007年11月,我院心内科采用三维标测指导下肺静脉前庭电隔离术治疗29例房颤患者,在护理方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报道 2例成功消融的阵发性局灶性心房颤动(房颤).方法男性, 48岁,阵发性心悸 1年余,女性, 53岁,阵发性心悸半年余,均诊断为特发性房颤. 24h动态心电图发现频发房早及由房早触发的房颤.放置 6F多极导管电极于右室、 His束及冠状静脉窦,置 6 Fpigtail造影管于肺动脉,行肺动脉造影,显示双侧上肺静脉开口.两次房间隔穿刺,将两根 8Fswartz鞘管送入左房,经鞘管送入肺静脉环状多极电极( Lasso)于左上、下肺静脉口、右上肺静脉口周围.标测到肺静脉电位( PVP),普遍温控可操纵大头消融电极于 PVP最明显处温控法( 55~ 60℃)放电.结果消融成功, PVP消失.随访 2.5个月无房颤发作.结论采用肺静脉口点消融是治疗局灶性房颤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之一,人群中总患病率为0.5%~1%。近年来随着对房颤发病机制的进一步认识,应用导管消融治疗房颤成为研究热点,目前CartoMerge指导的环肺静脉电隔离术(CPVI)是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主流术式。但最近新出现了一种名为重叠参考图像(overlay ref)的技术,这种技术能更好指导导管消融操作。我科于2008年7月—2009年12月对129例阵发性房颤患者运用此项技术进行消融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应用超声能量行心房颤动 (房颤 )肺静脉电学隔离治疗的即刻效果 ,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 3 9例接受肺静脉超声球囊消融的阵发性房颤患者 ,根据消融温度的不同分为低温消融组( 2 2例 )和高温消融组 ( 17例 ) ,前者消融时预设温度为 5 0~ 5 5℃ ,后者为 60~ 65℃。两组的消融部位均位于肺静脉开口部 ,消融终点为肺静脉电学隔离。比较两组肺静脉电学隔离率 ,并分析影响消融效果的解剖因素。结果 总计消融 115根肺静脉 ,其中 78根 ( 67.8% )达到消融终点。高温消融组的肺静脉电学隔离率 ( 78% )显著高于低温消融组 ( 60 % ) (P <0 .0 5 )。影响肺静脉电学隔离效果的解剖因素主要包括 :漏斗状肺静脉开口、肺静脉开口异常扩张、肺静脉主干与左房顶部平行等。结论 现阶段应用超声能量行肺静脉电学隔离的即刻效果可以接受 ,影响消融效果的主要因素是消融温度和受治肺静脉的解剖学特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Ensite NavX三维标测指导下行环肺静脉左心房线性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26例心房颤动患者在三维标测系统下行环肺静脉左心房线性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并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结果:本组26例心房颤动患者均成功完成环肺静脉电隔离,无一例死亡。其中9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在消融过程中出现房颤,随消融线径完成,8例房颤即刻终止,1例转变成左心房房扑,消融二尖瓣峡部达电位双向阻滞后恢复窦性心律。阵发性房颤手术时间为133~180 min,持续性房颤手术时间为150~265 min,平均手术时间(146.8±27.9)min,X线曝光时间(31.6±11.5)min,放电时间(61.9±15.4)min。1例术中发作TIA,经积极治疗后症状缓解。术后随访6个月,6例复发,其中4例再次消融通过有效放电实现肺静脉电隔离,2例拒绝再次手术。结论:Ensite NavX三维标测指导下行环肺静脉左心房线性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安全有效,准确、恰当、及时的围术期护理措施是取得良好疗效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8.
背景:目前常用的肺静脉前庭定位手段主要是通过三维电解剖标测(CARTO)结合X射线影像或CT影像融合等完成,这些方法均是通过解剖指导进行肿静脉前庭定位、消融,消融是否命中心房颤动(房颤)赖以维持的关键部位不得而知.目的:验证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结合肺静脉前庭电位指导房颤经导管消融治疗的可行性.设计、时间及地点:验证性临床试验,于2007-03/2009-06在济南市第四医院及河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完成.对象:纳入药物治疗无效的症状性阵发性房颤患者51例.方法:于CARTO标测系统结合肺静脉前庭电位标测指导下行环肺静脉前庭线性消融,消融终点为肺静脉隔离,观察操作相关参数及消融成功率.主要观察指标:观察手术操作时间、X射线照射时间、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等操作相关参数.结果:51例患者均实现消融终点.平均操作时间(207±36.7)min,透视时间(38.2±14.3)min,消融时间(56.4±15.7)min.经过(17.5±3.8)个月的随访,累计40例(78.4%)无房颤、心房扑动及房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发生.无严重操作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肺静脉前庭电位标测有助于肺静脉前庭的解剖定位,结合三维电解剖系统指导房颤消融效果好,安全性高,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9.
正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在普通人群中发病率约为1/3,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1])。房颤不仅产生各种临床症状,还可引起血流动力学异常和血栓栓塞,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危及生命。目前发现90%房颤起源于左房的肺静脉,在磁导航系统指导下环肺静脉的射频消融可有效治疗房颤,是房颤治疗的一项突破性技术。磁导航系统(MNS)是在数字平板心血管造影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磁导航技术,基本原理是利用磁场来引导导管的行进方向,并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聚焦超声经心外膜的环肺静脉消融(CPVa)和左房盒式消融(BOXa)对房颤的影响.方法 成年杂种犬20只,随机分为两组,建立肺静脉起源的阵发性房颤模型后,直视下分别行环肺静脉消融和左房盒式消融.消融前、后记录左房有效不应期(LA-ERP)、计算房颤诱发率、记录房颤持续时间,术毕行组织学检查.结果 所有犬均能诱发出肺静脉起源的阵发性房颤,房颤终止后的LA-ERP较基线水平显著缩短[CPVa组:(140±10)ms vs(102±10)ms,P<0.01;BOXa组:(139±11)ms vs(105±8)ms,P<0.01],但消融前后的LA-ERP并无显著性差异[CPVa组:(102±10)ms vs(110 8)ms,P=0.070;BOXa组:(106±7)ms vs(111±7)ms,P=0.225].消融后两组的房颤诱发率均较消融前显著降低[(98±4)%vs(28±10)%,P<0.01,(97±4)%vs(14±7)%,P<0.01],房颤持续时间均显著缩短[(233±40)s vs(70±29)s,P<0.01;(240±41)s vs(34±22)s,P<0.01];部分犬可见肺静脉一心房双向电传导阻滞;两组间消融前房颤诱发率、房颤持续时间无统计学差别,消融后BOXa组房颤诱发率和房颤持续时间低于/短于CPVa组(P<0.05).消融后焦域内的组织呈凝固性坏死.结论 经心外膜聚焦超声环肺静脉消融可显著降低房颤诱发率和缩短房颤持续时间,而左房盒式消融则可进一步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简称房颤)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房颤的经导管射频消融是目前研究的热点.CARTO系统是心脏的非X线电解剖标测系统,200O年,Pappone等[1]首创CARTO系统标测指导下环肺静脉口消融治疗房颤取得成功,该方法已成为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主要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与CT影像融合指导心房颤动导管消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目前通常采用的肺静脉前庭定位方法主要有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CARTO)或与CT/核磁共振影像融合定位(CARTO-Merge)两种方法.理论上讲CARTO-Merge技术提供了更多的解剖细节,导航精确度更高,但其是否有利于提高房颤导管消融治疗的成功率及安全性仍有待临床观察评价.目的:验证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联合CT影像融合在指导房颤导管消融中的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于2005-10/2007-05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完成.对象:选择进行环肺静脉前庭线性消融治疗的阵发性房颤患者93例.方法:试验分为2组,CARTO组50例,CARTO-Merge组43例,分别于CARTO系统及CARTO-Merge指导下行环肺静脉前庭线性消融,消融终点为肺静脉隔离.主要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操作时间,X射线照射时间,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实现消融终点,随访时间(12.6±2.9)个月,73例(78.5%)患者消融后3个月无房性心律失常复发.CARTO组X射线照射时间显著长于CARTO-Merge组(P<0.05),两组操作时间、消融时间、消融成功率及并发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采用单纯CARTO或联合CT影像融合技术指导的环肺静脉前庭消融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但CT影像融合技术可更清楚展示心脏解剖,有利于肺静脉的准确定位,并显著缩短X射线透视时间.  相似文献   

13.
刘华芬  杨新红  余姣荣 《现代护理》2007,13(11):1017-1018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简称房颤)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房颤的经导管射频消融是目前研究的热点。CARTO系统是心脏的非X线电解剖标测系统,2000年,Pappone等[1]首创CARTO系统标测指导下环肺静脉口消融治疗房颤取得成功,该方法已成为射频消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6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药物治疗无效且反复发作,采用节段性消融肺静脉电隔离术、CARTO和EnSite 3000三维空间标测系统指导下肺静脉电隔离术3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肺静脉电位经导管射频消融隔离治疗,术后随访3~41个月.[结果]60例患者中42例(70.0%)经消融成功,10例(16.7%)有效,8例(13.3%)失败,无严重并发症;CARTO和EnSite 3000三维空间标测系统指导肺静脉电隔离术可明显减少X线曝光时间.[结论]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局灶性心房颤动是可行的,对大部分患者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简称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与同年龄非房颤患者相比较,房颤患者生活质量往往较差,且常伴随有高血压、心力衰竭等疾病,故其血栓栓塞并发症及致死率均较高。因此,有效治疗房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998年,Haissaguerre等发现,肺静脉电活动往往是阵发性房颤的触发灶,这使导管消融电学隔离肺静脉术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在2014年美国心房颤动最新指南中,对至少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的有症状的阵发性房颤患者,经皮导管肺静脉电隔离术已被推荐为首选治疗方式。在国  相似文献   

16.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老年人群中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疾病,65岁以上人群房颤发病率大约为7.2%,房颤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概率是非房颤者的5倍[1],且非瓣膜性房颤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明显处于高凝状态[2]。房颤是影响老年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最主要疾病之一。目前药物治疗房颤的价值有限,导管消融是目前可能根治房颤治疗的惟一手段,尽管目前消融方式已扩展为肺静脉电隔离、线性消融、针对碎裂电位消融等,但其成功率问题尤其是老年患者消融成功率问题是目前限制其开展的桎梏[3-4]。  相似文献   

17.
心房-食管瘘是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颤时,消融的放电损伤过重和消融部位不当对心房造成过度损伤,穿透心房和位于左心房后壁的食管导致的严重并发症.其临床表现为发热、反复血管栓塞(尤其是脑栓塞)、败血症以及感染性心内膜炎和消化系统症状[1-4].目前仅见于治疗房颤的环肺静脉射频消融过程中[5],是极其少见而且预后极差的并发症.有研究[6]报道其发生率为0.012%,然而一旦发生,几乎都是致命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环肺静脉左房线性消融术后的观察和护理要点.方法 对3l例房颤患者采用CARTO电解削标测系统及双Lasso表测电极技术,分别进行环左、右侧肺静脉线性消融;消融终点为肺静脉电位消失,左房-肺静脉双向传导阻滞,并对观察护理要点进行总结.结果 患者初次消融术后平均随访(245±65)d,21例无复发,8例复发房性心律失常包括5例典型房扑、2例其他房性心动过速、1例阵发性房颤、2例左上肺静脉电位未完全隔离者仍持续房颤.除1例持续性房颤外,9例接受了再次消融术,8例射频消融成功并随访(192±92)d无复发.2次射频消融术后总成功率为92.8%.结论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在行环肺静脉左房线性消融术术前、术中、术后,对出现的症状进行有效的护理措施,以解除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9.
阮中宝  朱莉  任寅  张宜生 《临床荟萃》2009,24(3):222-223
近年来随着心房颤动(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技术的成熟和器械的完善,使用Carto、Ensite NavX三维电解剖标测指导下环肺静脉左心房线性消融成为治疗房颤的主要方法之一^[1-2]。Ouyang等^[3-4]首先采用双Lasso导管放置在同侧肺静脉内,以左心房和肺静脉口的完全隔离为环肺静脉线性消融的终点,取得了满意疗效,但操作复杂,费用昂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环肺静脉电隔离单环消融和双环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疗效.方法 将40例抗心律失常药治疗无效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阵发性房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环消融组和双环消融组,每组20例.单环消融组距肺静脉口0.5 cm作肺静脉单环电隔离线;双环消融组距肺静脉口0.5 cm和1 cm处,分别作肺静脉单环电隔离线.对2组患者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术后6、12个月治愈情况及肺静脉狭窄并发症的发生进行比较.结果 术前2组年龄,房颤发病时间、发作频率,左房内径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手术时间、术中X线曝光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双环消融组的一次手术治愈率为90%,高于单环消融组的80%(P<0.05);术后12个月,双环消融组二次手术治愈率为95%,明显高于单环消融组的二次手术治愈率的90% (P<0.05).术后6个月2组均未发生肺静脉狭窄.结论 环肺静脉电隔离双环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较单环消融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