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检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血浆内源性一氧化碳(CO)、内皮素-1(ET-1)、血小板聚集性(PAg)的水平.方法:分别采用联二亚硫酸盐法、放射免疫法和血小板聚集仪测定20例健康晚孕妇女与61例妊高征患者(轻度19例,中度20例,重度22例)血浆CO、ET-1、全血PAg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中、重度妊高征组CO水平较正常晚孕组下降(P<0.01或0.001),重度组较轻度组下降(P<0.01);妊高征各组血浆ET-1与全血PAg水平均较正常晚孕组升高(P<0.05或0.001),重度组较轻度组升高(P<0.01);血浆CO水平与ET-1、PAg间均呈负相关(P<0.05或0.001).结论:CO可能通过拮抗ET-1的生成或释放、抑制血小板聚集而存妊高征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的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2.
陶群  刁俊春 《安徽医学》2005,26(1):51-52
目的 探讨重度妊高征并发血小板减少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 1998~2 0 0 3年在我院住院的重度妊高征并发血小板减少患者 7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同时选择同期住院血小板正常的重度妊高征患者 89例作对照比较。结果 重度妊高征并发血小板减少组其围产儿预后不良的发生率为 46.0 5 % ,孕产妇并发症的发率为 3 6.84% ,均明显高于血小板正常的重度妊高征患者 (P <0 .0 5 )。结论 重度妊高征并发血小板减少明显增加母婴并发症的可能性 ,常规血小板计数是临床上监测妊高征病情的一种简易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3.
妊高征患者和正常孕妇妊娠晚期血小板参数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妊高征 (PIH )患者和正常孕妇妊娠晚期血小板参数变化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CD 370 0SL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分别对 5 0例妊高征患者 (妊高征组 )、15 0例正常孕妇以及 15 0例正常非孕妇女 (对照组 )血液标本进行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血小板分布宽度 (PDW )以及红细胞压积 (Hct)检测。结果 妊高征组的MPV、PDW明显高于正常孕妇组 (P <0 0 5 ) ,而此二组又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妊高征组的PLT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 1)。三组间的Hct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妊高征患者妊娠晚期由于血小板消耗和破坏增加 ,导致血小板减少 ,MPV、PDW明显增加。检测血小板参数能为临床预测妊高征的发生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妊高征血小板四项参数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妊高征孕妇及正常妊娠孕妇进行血小板计数 (PLT)、血小板压积 (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及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 (PDW )四项参数进行测定 ,旨在探求妊高征病情预测和诊治措施 ,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1年 10月 ,我院收治妊高征患者 76例 ,年龄 2 3~ 36岁 ,平均 2 8 5岁 ,孕周 34~ 4 2周 ,平均 38 5周 ,其中轻度妊高征2 2例 ,中度 39例 ,重度 15例 ;自然分娩 35例 ,剖宫产 4 1例。诊断及分类标准按乐杰[1] 分类方法。另选正常妊娠者 5 4例作对照 ,年龄 2 3~ 34岁 ,平均2 7 3岁 …  相似文献   

5.
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清促血小板生成素水平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清血小板生成素 (thrombopoietin ,TPO)水平与外周血小板计数(plateletcounts ,PLT)、骨髓巨核细胞计数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方法 :ELISA法测定 5 0例不同病因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清TPO水平 ,同时用自动血细胞仪测定其PLT ,人工计数骨髓涂片上巨核细胞总数 ,以 2 0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 .结果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较正常对照组血清TPO略低 ,但差异无显著性 (P>0 . 0 5 ) ;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血清TPO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相关分析表明ITP和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PLT与血清TPO浓度均呈负相关 (r =- 0 . 6 5 ,P <0 . 0 5 ;r =- 0 6 8,P <0 . 0 5 ) ;巨核细胞计数与血清TPO浓度也均呈负相关 (r =- 0 . 5 5 ,P <0. 0 5 ;r =- 0 . 5 8,P <0. 0 5 ) .结论 :检测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清TPO水平有助于区分不同原因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症 .血清TPO水平同时受PLT、巨核细胞数双重调控 .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重度妊高征患者红细胞压积 (HCT)和血小板 (PLT)与围产儿预后的关系 ;方法 :分析我院 1995年 1月~ 2 0 0 0年 1月住院分娩的重度妊高征患者 92例 ;结果 :当HCT≥ 35 % ,PLT <15 0× 10 9/L时围产儿预后不良者分别为 31.37%、34.6 4 % ,较二项指标正常者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HCT异常和PLT减少时低体重儿发生率均明显升高 (P <0 .0 1) ;PLT减少时低Apgar评分发生率也均显著增加 (P <0 .0 1) ;结论 :二项指标都与围产儿预后不良有关 ,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妊高征部分血液指标改变的特点,为妊高征病情监测提供新指标及依据。方法测54例妊高征患者及25例正常晚期妊娠孕妇,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血尿酸(UA)水平。结果与正常晚期妊娠孕妇相比较,轻度妊高征患者上述四项指标改变不明显,中、重度妊高征患者PLT减少,MPV增大,PDW增加,血尿酸明显增高。MPV正常组及MPV异常组期血小板改变不明显。结论妊高征患者PLT、MPV、PDW、UA均发生改变。且随病情加重其改变更加明显。提示以上四项指标可用来监测妊高征的病情变化,MPV能比PLT更早反映妊高征的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8.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小板参数测定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和正常孕妇的血小板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等3项参数的变化,了解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对妊高征患者病情变化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更多、更可靠的监测指标。方法用美国雅培公司生产的CELL—DYN37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100例妊高征患者和200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测出的PLT、MPV、PDW3项参数进行相关性的比较分析。结果妊高征患者组和正常孕妇对照组的PLT、MPV、PDW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妊高征患者和正常孕妇的血小板3项参数相比较,妊高征患者由于血小板破坏和消耗增加,导致PLT减少,MPV和PDW明显升高,血小板参数的测定对了解妊高征患者的病情变化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低分子肝素 (LMWH)结合硫酸镁治疗重度妊高征 ,探讨LMWH在重度妊高征治疗中的价值及可行性。 [方法 ]选取重度妊高征患者 5 2例 ,硫酸镁治疗 2 6例 (Ⅰ组 ) ,硫酸镁 LMWH治疗 2 6例 (Ⅱ组 ) ;检测各组产妇血浆D -D二聚体水平及血小板聚集率变化 ;测量产后或术后 2h内出血量。 [结果 ]Ⅱ组治疗前后D -D二聚体及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 (P <0 .0 5 ) ;Ⅰ组治疗前后血浆D -D二聚体水平及血小板聚集率变化不明显 (P >0 .0 5 ) ;Ⅰ、Ⅱ组产后出血量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结论 ]传统的硫酸镁治疗对重度妊高征患者血浆D -D二聚体水平和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不大 ,LMWH结合硫酸镁可显著降低D -D二聚体水平及血小板聚集率且并不增加产后及术后出血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药物源性妊高征孕产妇静脉血血小板减低的原因。方法分别对正常孕妇(83例)、妊高征孕产妇(181例)、对照组(正常非孕妇女29例)的血液标本进行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测定,对PLT〈80×10’显著性血小板减低进行纠正复查。结果181例妊高征住院孕产妇血小板显著减低27例,占14.92%;83例正常孕产妇血小板显著减低2例,占2.41%(,=9.1041,P=0.0026)。妊高征组和正常孕妇组的MPV、PDW显著高于对照组(尸〈0.05);妊高征组MPV、PDW明显高于正常孕妇组(P〈0.05);妊高征组的PL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经手工或预稀释法检测,27例妊高征中19例得以纠正,占70.4%(,=11.4183,P=0.0007)。结论妊高征孕产妇血小板减少者,可经急诊预先稀释法或手工计数纠正确诊,对检测妊高征的发展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Zhao Y  Zhang W  Wang L 《中华医学杂志》1998,78(6):457-459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在正常妊娠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在正常妊娠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中的作用。方法应用Gries法及放射免疫法对60例妊高征患者(妊高征组)、45例正常妊娠妇女和15例正常非孕妇女(对照组)的血浆及新生儿脐静脉血中NO代谢产物亚硝酸盐/硝酸盐(NO-2/N-O3)及ET1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正常妊娠妇女血浆NO-2/NO-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在孕中期增高最明显;妊高征患者血浆NO-2/NO-3明显低于正常孕晚期妇女(P<001)和对照组(P<005),NO-2/NO-3水平随妊高征病情的进展逐渐下降,与平均动脉压呈负相关(P<001);重度妊高征患者脐静脉血NO-2/NO-3明显低于正常晚孕妇女(P<001)及轻、中度妊高征患者(P<005)。妊高征患者血浆ET1明显高于正常晚孕妇女及对照组(P<001),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与平均动脉压无明显相关(P>005);脐血ET1水平各组差异无显著意义。母血NO-2/NO-3水平与ET1水平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妊高征的发病可能与NO合成、释放减少及ET1合成、释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妊娠妇女不同孕期外周血血小板计数(PLT)、未成熟血小板分数(IPF)、未成熟血小板绝对值(IPF#)、高荧光强度未成熟血小板分数(H-IPF)和血小板平均侧向荧光强度(PLT-X)的变化,并调查各参数参考区间。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不同孕期妇女(妊娠组)1 272例,分为早期妊娠组(≤12周)348例,中期妊娠组(13~27周)369例和晚期妊娠组(≥28周)555例,中晚期妊娠组共924例;收集健康未妊娠妇女(对照组)200例;同时收集同期重度子痫前期妇女(重度子痫前期组)88例和妊娠期糖尿病妇女(妊娠期糖尿病组)100例。应用SYSMEX XE-5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定量检测各组的外周血PLT、IPF、IPF#、H-IPF和PLT-X,并采用95%CI建立孕周相关各参数的参考区间。结果:妊娠组的PLT低于对照组(P<0.05);而IPF、IPF#、H-IPF和PLT-X高于对照组(P<0.05)。早期、中期和晚期妊娠组的IPF、IPF#和PLT-X均随着孕周的增加而升高(P<0.05);早期和中期妊娠组的PLT、H-IP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晚期妊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和妊娠期糖尿病组的PLT低于中晚期妊娠组(P<0.05);而IPF、IPF#、H-IPF和PLT-X高于中晚期妊娠组(P<0.05)。结论:血小板相关参数随妊娠妇女孕期的发展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孕周相关外周血血小板参数参考区间的建立可以为评估妊娠期病理状态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孕妇外周血中大血小板的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使用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100例正常妊娠妇女分娩前后、40例妊娠后并发症妇女及45例妊高征患者外周血血小板参数进行检测,包括大血小板比率(P-LCR)、血小板总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并观察其动态变化情况.结果:孕妇大血小板比率及数量在分娩前后会出现一过性升高(P<0.01),且变化最显著,分娩1周后迅速回复正常;而妊高征及产后并发症患者体内大血小板变化情况与正常妊娠妇女相比有明显差异.结论:动态监测孕妇外周血中大血板变化情况简便可行,并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其妊娠及产后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15.
正常孕妇和妊高征患者血浆内皮素及血清一氧化氮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及两者关系在正常妊娠生理和妊高征病理生理变化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和Greiss法测定20名正常未孕妇女(NNP组)、20名正常孕晚期妇女(NLP组)和35名妊高征患者(PIH组)的血浆ET和血清NO值,并加以比较。结果:NLP组与NNP组相比,血浆ET和血清NO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但二者比值无明显变化(P>0.05)。中、重度PIH组与NLP组相比,ET水平显著升高(P<0.01),NO水平显著降低(P<0.01)。各PIH组ET/NO值均显著高于NLP组(P<0.01)。中、重度PIH组ET/NO值显著高于轻度PIH组(P<0.01)。在中、重度PIH组中,ET与NO呈显著负相关。结论:ET增高、NO降低,二者间平衡失调在妊高征病理生理变化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症)孕妇骨代谢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我院妇产科建档的62例妊高症孕妇(妊高症组,n=62)和62例正常妊娠孕妇(正常妊娠组,n=62)临床资料.对比两组孕妇骨代谢指标[血清钙(Ca)、磷(P)、降钙素(CT)、骨钙素(BGP)]、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差异.结果:正常妊娠组孕妇血清Ca[(2.41±0.23)mmol/L]、CT[(62.34±15.34)ng/L]、BGP[(5.23±0.78)μg/L]等骨代谢指标检测结果及PLT[(172.96±33.63)×109/L]水平均显著高于妊高症组孕妇[(2.19±0.25)mmol/L、(43.52±12.55)ng/L、(3.63±0.91)μg/L和(147.92±26.35)×109/L],MPV[(9.23±1.20)fl]、PDW[(19.25±1.02)%]等血小板参数检测结果,全血粘度[(8.82±1.29)η/mPa·s、(5.20±0.51)η/mPa·s、(4.23±0.59)η/mPa·s]、血浆粘度[(1.62±0.28)η/mPa·s]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结果及血清P[(1.21±0.08)mmol/L]水平则显著低于妊高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妊高症孕妇相较于正常孕妇存在骨代谢、血小板参数及血液流变学状态异常情况,需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7.
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及血小板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P选择素(CD62P)、溶酶体蛋白(CD63)以及血小板3项参数即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168例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3的表达,同时对其进行血小板3项参数PLT、MPV和MAR的测定,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1)脑梗死患者急性期CD62P、CD63、MPV及MAR较健康对照组以及恢复期患者显著升高,而且恢复期患者上述指标仍高于健康对照组(均为P<0.01),而PLT在脑梗死急性期、恢复期及健康对照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均为P>0.05)。(2)CD62P、CD63、MPV及MAR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呈显著直线正相关(r=0.84、0.817、0.684和0.698,均为P<0.01),而PLT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间无相关性(r=0.32,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大量活化及其体积和最大聚集率的升高参与了脑梗死的病理过程,MPV和MAR较PLT更能反映脑梗死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