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疏风滋血汤治疗颈椎病7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性贵 《光明中医》2004,19(3):55-56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自1 996年5月~2 0 0 3年3月共治疗颈椎病78例,男5 3例,女36例,最小者2 8岁,最大者6 9岁,平均4 8 5岁,病程最短者35天,病程最长者1 2年。病例诊断标准参照1 992年第二届全国颈椎病座谈会拟定的诊断标准。具有颈椎病主证,且西医诊断明确(局部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 ,符合中医辨证(风寒湿痹,气滞血瘀,痰阻经络,肝肾阴虚,气血亏虚) ,排除患者颈部肿瘤。结核及心脏疾患。表1 中医分型治疗结果比较例n治愈好转未愈治愈率(% )有效率(% )pH值风寒湿痹型2 5 1 4 92 56 0 92 0 <0 0 1气滞血瘀型2 1…  相似文献   

2.
颈椎病[1]又称颈椎综合征,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变刺激或压迫脊髓、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等临近组织,引起头晕、头痛、颈肩痛等一系列症状的临床综合征。笔者自2004年以来,采用针刺颈胸夹脊穴配合桂枝加葛根汤加味治疗240例各型颈椎病疗效满意,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40例,男102例,女138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16岁;病程2天~12年。参照1993年国内颈椎病分型:神经根型62例,颈型51例,椎动脉型32例,交感神经型19例,混合型71例,脊髓型5例。中医证候分类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分为风寒湿型、气滞血瘀型、痰湿阻络型、肝肾不足型、气血亏虚型。1·2诊断标准[2]①临床表现有不同程度颈、肩、背、上肢疼痛和放射痛,伴上肢麻木,颈部活动受限;②颈椎棘突或椎旁有压痛,颈部活动障碍,臂丛牵拉试验阳性,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位置性眩晕试验阳性;③部分患者头晕、头痛、失眠、耳鸣、眼睛胀痛不适、心动过速、性格变异、血压不稳等,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可有“胸束带”感、走路不稳、霍夫曼试验阳性等;④患者均经颈椎X线正侧位摄片,部分患者经颈椎CT扫描或颈椎MR I检查,提示颈椎椎体骨质增生、骨...  相似文献   

3.
慢性肝炎肝郁脾虚证的肝组织病变实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郁脾虚是慢性肝炎中常见的一类证型 ,1 995年~2 0 0 1年对 2 2 0例慢性肝炎进行中医辨证诊断及肝活检 ,其中有 4 1例为肝郁脾虚证 ,现将该组病例的肝组织病理实质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来源于 1 995年~ 2 0 0 1年在我院肝科住院及门诊经肝活检同时又作中医辨证分型的慢性肝炎患者 ,其中 ,属肝郁脾虚 4 1例 ,湿热中阻 1 0 3例 ,瘀血阻络6 5例 ,将湿热中阻、瘀血阻络设为对照 ,上述证型的一般资料情况 ,见表 1。  表 1各证型的一般资料年龄 (岁 )男女临床诊断病  原慢性肝炎肝硬化HBVHCV 病毒标志全阴肝郁脾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证候分布规律,为进一步确定本病的中医证候标准和更好地指导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设5个调查点对6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及证候指标调查。结果:6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居于前5位的中医证型依次是:风寒阻络27.7%、气滞血瘀21.8%、肝肾不足14.7%、痰湿阻滞10.3%、气血亏虚9.8%;次为痰瘀交阻、湿热蕴阻、脾肾亏虚、气虚寒凝;男女患者之比为1∶1.90,以女性患者居多;肝肾不足、气血亏虚型患者的平均年龄居高,显著高于其他证型患者;气滞血瘀、肝肾不足型患者的平均病程较长,分居第一、二位,并且显著长于其他证型患者;脑力劳动者和大专及以上高学历人员居多,分别占73.5%和75.2%,分别显著高于体力劳动者和中专及以下低学历层次人员。结论:神经根型颈椎病以风寒阻络、气滞血瘀、肝肾不足、痰湿阻滞、气血亏虚证型常见。  相似文献   

5.
耳穴贴压法治疗偏头痛5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玲 《江西中医药》2003,34(5):17-17
我科近 3年来采用耳穴贴压法 ,按照辨证施治的原则 ,治疗偏头痛 5 6例 ,收到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5 6例中 ,男 2 3例 ,女 3 3例 ;1 4岁以下 4例 ,1 5~ 40岁 2 3例 ,41~ 60岁 2 7例 ,60岁以上 2例。临床辨证分六型 ,其中肝气郁结型 1 5例 ,风痰阻络型1 2例 ,痰湿化热型 9例 ,瘀血阻络型 9例 ,气血亏虚型 4例 ,肝肾阴虚型 7例。1 .2 诊断标准全部病例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头风病的诊疗标准及《实用内科学》偏头痛诊疗标准。2 分型及方法2 .1 辨证分型2 .1 .1 肝气郁结型 头痛而胀或抽掣而痛 ,时…  相似文献   

6.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笔者用刮痧与中药相结合,近年来共治疗颈椎病42例,疗效满意,现报导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42例病人,男性24例,女性18例,年龄35~68岁,病程1~8年。按中医辨证分型:气滞血瘀者17例,痰瘀阻络型13例,肝肾不足型12例。按西医分型:神经根型18例椎动脉16例,两者混合型8例,全部病例均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并经X线正侧位片检查诊断。2 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神经根型颈椎病属常见病 ,其发生与颈椎退行性改变、颈部的急慢性损伤、颈椎小关节紊乱、软组织无菌性炎症有密切关系。笔者采用手法整复使颈椎位置排列确当 ,岗下肌注药消除软组织无菌性炎症 ,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76例 ,收到满意效果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76例患者全部符合上述标准 ,除有相应的椎旁压痛外 ,单侧或双侧岗下肌痉挛、压痛 73例 ,占96 0 5 %。其中男 44例 ,女 3 2例 ;年龄 2 3岁~ 66岁 ,平均 43 5岁 ;病程 2d~ 7浕 ;有外伤史者 2 2例。1 2 病例标准[1]  参照 1993年国内颈椎病分型诊断标准神经根…  相似文献   

8.
葛根汤加味治疗颈椎病1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青春 《国医论坛》2002,17(4):11-11
1 一般资料1 2 0例颈椎病患者均系门诊或住院病人 ,并经X线检查 (部分经 CT检查 )而确诊 ,其诊断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颈椎病的诊断分型标准。 1 2 0例中男 46例 ,女 74例 ;年龄 2 1岁~ 72岁 ,其中 45岁~ 65岁占78.3% ;脑力劳动为主者 70例 ,体力劳动为主者 5 0例 ;病程 0 .5年~ 1 6年 ,其中 2年~ 8年者占 70 .8% ;病理分型颈型 33例 ,神经根型 5 3例 ,椎动脉型2 7例 ,交感神经型 7例。2 治疗方法以葛根汤为基本方加减。方药组成 :葛根 30 g,炙麻黄 1 0 g,桂枝 1 5 g,赤白芍各 1 0 g,威灵仙 …  相似文献   

9.
根据中医有关气血、痰湿的论述 ,运用益气化瘀清咽方配合颈椎保健操治疗辨证属于气虚血瘀、痰热交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 72例 ,收到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72例 ,其中男 40例 ,女 32例 ;年龄 2 8~73岁 ,平均 5 1.7岁 ;病程最长 11年 ,最短 3周。X线检查片示颈椎生理曲度不同程度变直者 6 0例 ,椎体及附件有不同程度骨质增生者 5 2例 ,椎间隙狭窄者 6 2例 ,不同程度椎间孔狭窄者 11例。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1.2 诊断标准 ①具有较典型的根性症状 ,如麻木、疼痛等 ,且范围与颈脊神经所…  相似文献   

10.
颈椎病属中医“痹证”或“眩晕”范畴 ,是颈椎慢性退行性变 ,症见颈肩背部、臂部疼痛麻木 ,头疼、颈性眩晕、恶心等。结合近5年来运用家父传授自拟消瘀通络散法治疗颈椎病 45例 ,疗效较好 ,特将疗效观察总结探讨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45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 ,其中男 2 9例 ,女 16例 ;年龄 3 6岁~ 68岁 ;病程 6~ 16浕 ;气滞血瘀型 18例 ,肝肾亏虚型 14例 ,寒湿阻络型 13例 ;经X线片或CT片显示有生理弯曲改变者 13例 ,骨质增生者 2 7例 ,颈椎间盘突出者 5例。1.2 诊断标准 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的标准…  相似文献   

11.
通心络胶囊是治疗心脑血管临床常用药品 ,疗效显著。但笔者根据异病同治的原则 ,用于治疗颈椎病 ,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 1 0 1例临床疗效观察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案 1 0 1例均为门诊患者 ,全部为初次诊治和复发患者。其中男 63例 ,女 38例 ;年龄 38~ 79岁 ,平均 52 .5岁 ;病程 2d~ 2 0年 ,平均 1 .5年。诊断依据为 1 992年 1 0月 (青岛 )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制定的颈椎病诊断标准[1 ] ,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有慢性胃炎和消化道溃疡及患有其他严重疾病者不入选。2 治疗方法通心络胶囊 (石家庄以…  相似文献   

12.
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加瘀血阻络证宏观指标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自 1994年以来 ,根据中医理论和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标准中肝郁脾虚、瘀血阻络证 ,结合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体征 ,选择了 2 6项症状、体征 ,对肝郁脾虚 +瘀血阻络证 91例病人的症状进行了统计分析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1994年 5月以来 ,共收集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瘀血阻络证病人 91例 ,其中男性 6 2例 ,女性 2 9例 ,年龄 19~ 6 5岁 ,平均 (35 .4± 9.6 )岁。诊断标准参照文献 [1],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参照文献 [2 ]。2 变量的选取及量化2 .1 变量选取的依据 根据中医理论 ,肝炎病位在肝 ,而与胆、脾、肾关系密切。肝为刚脏 ,主疏…  相似文献   

13.
我们在2008-2009年中采用针刀加牵引及颈前筋膜扩张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8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拟定。8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均为我院骨科门诊及部分住院病例,其中男52例,女34例,年龄24-68岁,平均46.6岁;病  相似文献   

14.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色,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也应该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笔者应用经络辨证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0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30例均是2007年5月-2010年6月我科门诊针灸患者,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最小40岁,最大60岁;病程最短2周,最长3年;经过其他方法治疗者19例,未经过治疗者11例.  相似文献   

15.
笔者自1994年以来运用中药活血通脉汤治疗颈椎病29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29例中,男性18例.女性11例,年龄34~65岁,平均年龄49.2岁;病程6月~12年。神经根型12例,脊髓型3例,交感神经型6例,推动脉型8例。辨证分型:风寒湿型14例,血瘀型15例。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考“全国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上通过的“颈椎病诊断标准修改方案”。中医诊断参照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高等中医院校教材《中医骨伤科学》中关于颈椎病的诊断标准。2治疗方法药物组成葛根IOg,桂枝109,川穹IOg,鸡血藤309,成灵仙10g,当归159,土鳖虫1…  相似文献   

16.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证 ,颈椎病人群患病率较高 ,以 40~ 5 0岁为多发年龄 ,据临床需要结合病理特征 ,一般分型为 :颈型、神经根型、脊椎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及其他型。笔者收集了针灸科常见的颈型及神经根型为观察对象 ,共 79例病人 ,随机分为针推组 (观察组 ) 42例 ,针刺组 (对照组 ) 3 7例 ,进行对比治疗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1 .1 一般情况 79例均为门诊病人 ,男 5 3例 ,女2 6例 ,年龄最大 5 8岁 ,最小 3 3岁 ,病程最长 1 2年 ,最短 1个月 ,颈型为主 3 1例 ,神经根型为主 48例。2 诊断要点颈型 颈肩枕部局限性酸痛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风寒阻络证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风寒阻络证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0例。A组采用电针配合口服桂枝加葛根汤加减方治疗,B组采用单纯电针治疗,C组采用单纯口服桂枝加葛根汤加减方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及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评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96.7%,B组为86.7%,C组为83.3%,A组总有效率与B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及NPQ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及NPQ评分差值与B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并用是一种治疗风寒阻络证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谢剑峰  楼莹 《新中医》2022,54(10):173-175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风寒阻络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风寒阻络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颈椎牵引联合颈舒颗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温针灸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75.00%(P<0.05)。治疗后,2组CASC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VAS、ND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CAS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VAS、N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风寒阻络证疗效显著,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颈椎功能。  相似文献   

19.
愈风湿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湿热阻络证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怀君 《江西中医药》2003,34(2):17-17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周围关节对称性炎症为主 ,慢性病程伴反复发作的全身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应用愈风湿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湿热阻络证取得较好疗效。1 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 1 987年修订的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及活动期标准 ,同时中医辨证属湿热阻络证 (关节红肿热痛 ,肢体有沉重感 ,发热 ,口渴不欲饮 ,脘胀烦闷 ,关节晨僵或屈伸不利 ,甚或关节肿大变形 ,肌肉萎缩等 ,舌质红、苔黄腻 ,脉濡数或滑数 ) ,共观察 5 6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3 2例 ,男 1 2例 ,女 2 0例 ;年龄 1 8~ 66岁 ;病程4~1…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温经通痹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风寒阻络证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本院收治神经根型颈椎病风寒阻络证患者共110例,采用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颈椎牵引疗法,每天1次,每次牵引治疗时间约30分钟。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温经通痹汤治疗,每天1剂,常规水煎2次早、晚分服。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中医临床症状评分和两组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分;检测两组血清IL-6和TNF-α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中医临床症状各指标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5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和4周,治疗组患者CASCS评分均分别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IL-6和TNF-α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温经通痹汤治疗CSR风寒阻络证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颈椎功能恢复,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血清IL-6和TNF-α水平可能与上述疗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