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晋芳 《基层医学论坛》2013,(17):2261-2262
目的观察比较静脉血和末梢血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差异。方法对我院2009年8月—2011年8月进行血常规检测的220例受检者,分别采集末梢血、静脉血标本,对其检测数据进行观察并对比。结果对末梢血和静脉血标本进行血常规八项检测,其中,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等5项差异有显著性(P<0.01),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进行血常规检测时,使用静脉血样本更具有优势,能够保证血常规检测的重复性和准确性,从而为临床提供更科学、更可靠的数据,临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文家远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3):150-151
目的探讨影响临床血常规检测的相关闵素及控制策略。方法比较68例血液样本在不同时间送检、不同保存温度、不同采血方式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24h后送检白细胞计数低于2h内送检组,24h后送检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高于2h内送检组,室温和冰箱保存血液样本检测结果未见明显差异。末梢血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高于静脉血,末梢血血小板计数低于静脉血。结论临床操作中需检验人员对各种影响因素全面了解,做好检测前后的质量控制.减少影响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分析影响血常规检查的因素,提高血常规检测的精确度。方法:收集我院自2014年4月-2014年8月的健康体检人数120例,分别取不同部位的血液标本,在不同时间、不同温度下进行检测,比较分析其结果。结果:末梢血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高于静脉血,血小板计数低于静脉血(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时检验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大于2h、4h 送检的白细胞计数(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的检测结果小于2h、4h 送检的结果(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冷冻保存和室温保存下的标本检测结果显示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比较(P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影响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因数有很多,比如选用不同部位的血液标本,在不同时间检测的结果不一样,应选用静脉血并及时送检,以提高血常规检查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影响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因素进行分析与预防对策的探讨。方法将本院在2014-2015年收治的门诊健康体检志愿者共计60例作为研究资料,应用Backman Counter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对他们的静脉血与末梢血进行常规的检查。将在室温下(18—22℃)分别在即刻、30分钟、2小时、6小时的常规测定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对末梢血的检测中,白细胞(WBC)、红细胞(RBC)与血红蛋白(Hb)的检测平均值都比静脉血检测的值要高,血小板计数(PLT)的平均值比静脉血平均值要低,经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中间细胞百分比(MXD)进行比较,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在2小时内的静脉血血常规WBC、MXD、RBC、Hb、PLT的各项参数和即刻测定的结果进行对比,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在放置6小时以后检测的PLT和即刻进行检测的结果进行比较,下降是显著的,而MXD比例升高(P0.05);WBC、RBC、Hb参数进行对比,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常规化验结果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应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做检测的时候要应用静脉血,应在2小时以内对样本进行检测完毕,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张贵 《当代医学》2014,(2):91-92
目的探讨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相关因素,改善血常规检验精度。方法利用全自动化血液检测仪,采集不同部位、温度及放置时间样本100例,比较分析其结果。结果静脉血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低于末梢血,血小板计数高于末梢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室温保存及冰箱保存标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及血红蛋白测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立即送检白细胞计数大于2、4h送检,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测定小于2、4h送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缔论血液测试结果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检查员应该做测试前后和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使测试结果更精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液常规检查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方法将72例健康志愿者同时采集静脉血和末梢血,比较不同采血部位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将72例健康志愿者的静脉血打入装有EDTA-K2的抗凝管,在室温下分别于即刻、2h、12h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分析;在室温与冰箱保存血液样本进行比较,比较以上各参数有无统计学意思,总结血液常规检查的影响因素.结果末梢血WBC、RBC、PLT计数高于静脉血;室温与冰箱保存的血液样本无明显差异;2h与即刻检查的血液常规检查无明显差异,12h与即刻检查的血液常规检查有明显差异.结论采血部位不同、静置时间不同会对血常规检查结果有一定影响,应以静脉血检测血常规、2 h以内检测为宜;临床操作中需检验人员对各种影响因素全面了解,做好检测前后的质量控制,减少影响血液常规检测结果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常青云 《基层医学论坛》2013,(22):2933-2935
目的探讨影响血常规化验结果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1月—3月我院128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真空采血法采血,静脉血取自肘静脉,末梢血取自左手环指内侧面。采血后0.5 h内及4 h检测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结果 0.5 h内测试WBC、RBC、Hb与4 h测试无显著性差异(P>0.05),4 h测试PLT低于0.5 h,差异有显著性(P<0.01);末梢血检测中WBC、RBC、Hb均高于静脉血检测,但PLT低于静脉血检测,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不同时间、采血部位血常规检测结果有显著性差异,做血液检测时应选用静脉血,短时间内处理样本,以尽量减少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讨艾滋病患者(AIDS)外周血细胞分析结果。方法:采用CELL-DYN37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了120例AIDS患者和120例其他送检标本的血常规。结果: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测定、平均红细胞体积、血小板计数两组有明显差异。结论:AIDS患者血液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测定、平均血红细胞体积测定、血小板计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对临床诊治AIDS可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静脉血抗凝样本不同颠倒混匀次数对于血常规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我院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静脉血进行检测,分析不同的颠倒混匀次数下WBC、RBC、PLT、PDW等一系列血常规数据的差异。结果静脉血抗凝样本颠倒混匀3次和6次后,血常规各个项目的参数值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颠倒混匀9次与3次比较,血小板计数(PLT)显著增加,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颠倒混匀12次和3次比较,则PLT、PDW和中间细胞百分比(MXD)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血常规参数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静脉血抗凝样本不同颠倒混匀次数会影响血常规的检测结果,颠倒混匀3次和6次的结果无显著差异,为减少实验误差、保证准确检测血常规,建议颠倒混匀3~6次静脉血抗凝样本。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常规检验中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联合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应用效果。方法:抽选收治的110例需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比较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检出率以及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单一检测和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联合检测中的阳性检出率。结果: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联合检测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的检出率高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单一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联合检测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的阳性检出率高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单一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验中,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联合检测,能准确检验患者体内各项细胞、蛋白的水平,提高临床检测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静脉血和末梢血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差异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6月于我院进行血常规受检者200例,将受检者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受检者各100例。对照组受检者入院之后给予末梢血常规检测,观察组入院后给予静脉血常规检测,两组受检者在接受血常规检测后,比较两组受检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检测者血常规八项检测结果,其中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及红细胞计数5项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检测者平均该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及平均红细胞蛋白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进行血常规检测时,可以采用静脉血常规检测方法,能有全面提高血细胞检测的准确性和重复性,获得非常理想的效果,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2.
稀释液渗透压降低对血细胞检测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稀释液渗透压降低对血细胞测定的影响.方法:分别使用日本sysmex K-4500血细胞分析仪专用稀释液(渗透压:255 mOsm/L)和低渗稀释液(渗透压:206 mOsm/L)对25份EDTA-K2抗凝静脉血标本进行检测,以专用稀释液测定的结果为正常对照,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使用低渗稀释液测定的结果中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血小板、淋巴细胞百分比、中间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正常对照组没有差异,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平均血小板体积、大血小板比值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稀释液渗透压降低主要影响与体积相关的参数,对细胞数量的计数影响不大;日常工作中应加强室内质控,保证使用渗透压稳定的稀释液.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末梢血和静脉血血常规检测结果分析对比研究。方法选取我院126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常规的样本,分为末梢血组和静脉血组各63例。对比两组检测结果。结果末梢血组Hb、RBC、WBC高于静脉血组,PLT、MCHC低于静脉血组,P0.05;3 h检测显示,静脉血组的PLT、RBC、WBC、Hb以及中间细胞百分比与即刻检测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6 h检测显示,PLT低于即刻检测,中间细胞值百分比高于即刻检测,P0.05。结论静脉血相比末梢血更有利于血常规检测,检测结果更加精确。另一方面,应尽量在3 h内对样本进行检测,从而降低检测的误差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红细胞冷凝集对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常规相关参数的影响。方法收集有红细胞冷凝集现象的全血血液标本50份,进行热水浴处理再次全自动血液分析仪下血常规检测,比较处理前后结果。结果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平均体积处理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相关参数、血红蛋白、白细胞分类处理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红细胞冷凝集可对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常规结果形成影响,主要体现在红细胞相关参数与白细胞计数,在检测血常规时如发现有红细胞冷凝集现象要进行有效合理处理后再次检测,以提高检测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静脉血与末梢血这两种血液样本在测定血常规时对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70例,对着70例患者同时抽取血液,本实验研究采取的是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这些患者的实验结果分为两组,其中甲组数据为患者抽取静脉血,乙组数据为患者抽取末梢血,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常规结果,将两组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静脉血与末梢血两组患者血常规数据结果来看,甲乙两组患者血常规的数据中白细胞(WBC)、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b)这3项指标检验的临床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红细胞(RBC)、血小板(PLT)、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容积(MCV)这5项指标检验的临床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进行血常规检测时,从整体来看,抽取静脉血与末梢血这两种血液样本来测定血常规,其结果差别不大;但采用末梢血会有稍微的差异,做血常规检验时选用静脉血更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稀释液渗透压降低对血细胞测定的影响。方法 :分别使用日本sysmexK - 4 5 0 0血细胞分析仪专用稀释液 (渗透压 :2 5 5mOsm/L)和低渗稀释液 (渗透压 :2 0 6mOsm/L)对 2 5份EDTA K2 抗凝静脉血标本进行检测 ,以专用稀释液测定的结果为正常对照 ,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使用低渗稀释液测定的结果中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血小板、淋巴细胞百分比、中间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正常对照组没有差异 ,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平均血小板体积、大血小板比值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稀释液渗透压降低主要影响与体积相关的参数 ,对细胞数量的计数影响不大 ;日常工作中应加强室内质控 ,保证使用渗透压稳定的稀释液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孕妇临产前全血细胞参数、凝血4项指标生理性变化的临床意义,为预防分娩过程中及分娩后发生大出血提供实验诊断数据。方法:采用日本Sysmex XE-2100血细胞分析仪、美国ACL TOP全自动血凝仪,对350例临产孕妇(设为研究组)和120例健康育龄未孕妇女(设为对照组)进行血常规及凝血4项指标检测,对两组研究对象的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孕妇临产前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大血小板比率及凝血4项中纤维蛋白原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孕妇临产前淋巴细胞百分比、中间细胞百分比、红细胞计数、全血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临产前存在一过性生理性贫血,凝血功能指标显示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造成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分娩过程中及分娩后应密切观察孕产妇临床症状及凝血功能指标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静脉血与末梢血进行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比照结果。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之间前往我院接受检查检查的120名健康人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静脉血与末梢血进行血常规检验,对两种方法的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末梢血的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高于静脉血,对比差异结果显著(P <0.05),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低于静脉血,差异同样显著(P <0.05);两组中间细胞百分比差异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末梢血检查,静脉血样本的结果更为准确,非特殊情况尽量使用静脉血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冷凝集现象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及其消除方法。方法将3例有冷凝剂现象的血常规标本,分别于室温、37℃温浴20 min后,在Sysmex XN-2000血细胞分析仪上进行常规检测。结果室温检测时,冷凝集现象标本可导致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比容(HCT)结果明显降低,红细胞计数与血红蛋白浓度之间比例不符,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数值明显增高,对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及血红蛋白浓度测定无显著影响。然而同标本经37℃水浴20 min处理后,即刻上机检测时,血常规各项参数检测结果均恢复正常。结论室温上机检测时,冷凝集现象可导致血常规红细胞参数,诸如红细胞计数、HCT、MCH、MCHC,产生错误数值。因此,在检测血常规标本时应及时发现冷凝集标本,对其进行温浴处理后,即刻上机检测,方可使红细胞凝集现象解离,红细胞计数准确,从而得到正确的红细胞系列参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静脉血标本放置时间对血细胞分析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间行静脉血的患者以及健康体检者共40例为研究对象,40例静脉血,充分混匀后即刻上机测定,然后于标本放置0min、10min、30min时再进行测定,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静脉血组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在0min、10min、30min三个时间点的检测结果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测中,静脉血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短期内不受时间的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明显较高,是临床血常规检验的常用血液标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