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产前乳房护理对母乳喂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乳喂养有利于母亲和婴儿的健康,是近年来国内外大力提倡的喂养方法.由于孕妇缺乏乳房生理及母乳喂养知识,影响婴儿对母乳的获取,对能够进行母乳喂养的产妇进行正确的喂养指导具有重要的意义[1].我院通过对产妇进行产前乳房保健指导,提高了母乳喂养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母乳喂养门诊咨询指导对初产妇母乳喂养知识及喂养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7月—2017年12月接受母乳喂养门诊咨询指导的300例初产妇设为观察组,将2017年1月—2017年6月接受产妇学校常规健康指导的300例初产妇设为对照组。对两组产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产妇母乳喂养知识、喂养成功率及婴幼儿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母乳成分知晓率、开奶技巧知晓率、催乳知识知晓率及乳房护理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42d、产后3个月、产后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母乳喂养坚持时间、添加配方奶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婴儿产后42d、产后3个月、产后6个月体重及身高增长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母乳喂养门诊咨询指导能有效提高初产妇母乳喂养知识知晓率及喂养成功率,延长母乳喂养时间,有利于婴儿体格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3.
足够的母乳喂养有利于母婴健康,但部分母亲会因乳房损伤、乳汁不足等问题,提前停止母乳喂养。生物喂养能有效预防产妇乳房损伤,增加泌乳量并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因此,本文将对生物喂养的应用效果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改善我国母乳喂养现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应用母乳喂养指导卡对母乳喂养进行院外护理干预的尝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应用母乳喂养指导卡对母乳喂养进行院外护理干预来提高母乳喂养率,保证母乳喂养的成功.方法选择产妇300例,随机分成干预组150例,对照组150例.为干预组的产妇详细制定母乳喂养指导卡,于孕妇待产时及产后由责任护士按母乳喂养指导卡的内容进行个体化教育,教育对象为孕产妇及家属,产妇出院后母乳喂养指导卡交由随访保健人员管理并给予随访指导;对照组只进行一般的健康教育.比较2组产妇产后6个月内婴儿喂养方式及产妇和家属对母乳喂养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结果干预组产妇的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5).在进行"母乳喂养相关知识"的问卷调查中,干预组的知晓率(92.30%)显著高于对照组(56.43%).结论应用母乳喂养指导卡对母乳喂养进行院外护理干预可提高母乳喂养率,保证母乳喂养的成功;母乳喂养指导卡的实施,提高了健康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澳门住院产妇婴儿喂养态度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在澳门一间公立医院住院部,采用方便抽样法对468名华裔产妇在产后3天应用中文版婴儿喂养态度量表(IIFAS)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产后3天IIFAS总分为(58.94±6.21)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有4个因素进入回归方程,其中产妇持有奶粉喂养意图、产后3天采取奶粉喂养方法、产妇的母乳喂养知识不充足与母乳喂养态度呈负相关(β=-0.267、-0.101、-0.087,P<0.05)。孕期接受过母乳喂养卫教与母乳喂养态度呈正相关(β=0.103,P<0.05)。产后3天IIFAS总分在产妇的教育程度、年龄、分娩方式、婚姻、家庭月收入、有无产假、是否饮酒、在澳门居住年限和有无喂奶经验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澳门产妇的婴儿喂养态度处于中高水平,婴儿喂养态度总分越高越趋向于采取母乳喂养行动。婴儿喂养意图、孕期母乳喂养卫教、母乳喂养知识和产后早期婴儿喂养方式是影响澳门产妇婴儿喂养态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纯母乳喂养和混合喂养对初生儿的影响.方法 96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2组,各480例,对照组实施纯母乳喂养,观察组实施混合喂养,比较2组婴儿的睡眠质量,产妇泌乳始动时间,以及母乳喂养率.结果 观察组婴儿睡眠质量低于对照组,p<0.05;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但2组母乳喂养率无差别,p>0.05.结论 混合喂养更有利于新生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上海住院产妇婴儿喂养态度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2月上海市一家三级甲等妇产专科医院和两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分娩后住院3d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自制产妇基本情况调查表及简体中文版Iowa婴儿喂养态度量表(the Iowa infant feeding attitude scale,IIFAS)对分娩后3d的产妇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产后3d的IIFAS总分最低36分,最高85分,平均(63.10±6.89)分。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产妇的IIFAS总分与家庭收入、母乳喂养技能自我评价以及计划出院6个月内采取的喂养方式有关(均P0.05)。结论上海地区住院产妇总体对母乳喂养持有较积极的观念与态度。在临床宣教工作中,护理人员应将家庭收入低者作为母乳喂养宣教的重点干预对象,孕期还应重视母乳喂养技能示范及指导,加强对其家属及长辈的宣教,向产妇宣教母乳喂养益处的最新研究结果,培养孕产妇正向的母乳喂养态度和意图,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母乳喂养是婴儿最安全理想的喂养方法,自实行母婴同室以来,本院产科坚持按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的规定,为孕产妇提供母乳喂养宣教指导.  相似文献   

9.
戴红霞 《护理研究》2013,27(3):195-199
[目的]分析顺产和剖宫产两种不同分娩方式对婴儿喂养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11年10月广州市3所教学医院的360例顺产产妇和300例剖宫产产妇,应用中文版母乳喂养自信心量表、婴儿喂养态度量表、母乳喂养技能评估表(LATCHES)在产后3d进行测评,比较两组婴儿喂养情况。[结果]剖宫产组产后1d催乳素水平低于顺产组、ACTH水平高于顺产组;泌乳始动时间迟于顺产组、第1次哺乳开始时间迟于顺产组、LATCHES总分低于顺产组、产后1d的纯母乳喂养率和混合喂养率都低于顺产组、产后1d无乳汁的比例高于顺产组;剖宫产组的母乳喂养自信心评分高于顺产组(均P<0.05)。[结论]剖宫产影响产后早期母乳喂养,与顺产比较,虽然母乳喂养自信心较高,但是剖宫产后妇女催乳素水平低、ACTH水平高、泌乳始动时间延迟、第1次哺乳开始时间延迟、母乳喂养技能水平低、产后1d纯母乳喂养率低、无乳汁比例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成都某医院产科住院产妇进行调查,了解其婴儿喂养态度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4年3月~12月于本院产科对469名产妇,在产后2~3天应用中文版婴儿喂养态度量表(IIFAS)进行调查。结果共发放问卷469份,回收有效问卷412份,问卷回收有效率为87.8%。母乳喂养意图中纯母乳占23.8%,在产后2-3天喂养方式中纯母乳喂养占59.9%。IIFAS总分在不同文化程度、年龄、婚姻状况、人均年收入、有无产假、分娩方式、产后2~3天喂养方式、母乳喂养意图、对母乳喂养知识的自我评价、对母乳喂养技能的自我评价、有无哺乳经验、孕期有无接受母乳喂养健康宣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住院期间医护人员对产妇进行母乳喂养健康宣教所做的大量工作,能提高纯母乳喂养率,促进母婴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1.
孔碧华  何燕嫦  罗绮薇 《现代护理》2007,13(17):1631-1632
目的通过对1200例经阴道分娩的产妇产后月经复潮、排卵与喂养方式的调查,说明母乳喂养的优点。方法经阴道分娩产后6个月内采用不同喂养方式的产妇随机各选取400例共1200例进行问卷调查,记录婴儿喂养方式、月经复潮时间,采用B超监测卵巢排卵。结果观察期内产后6个月内月经复潮的产妇纯母乳喂养216例,占54%,混合喂养312例,占78%,人工喂养351例,占87.75%。在观察产后6个月内排卵的产妇,纯母乳喂养192例,占48%;混合喂养288例,占72%;人工喂养344例,占86%。结论纯母乳喂养可以推迟产后妇女月经复潮及排卵,调整生育间隔,达到自然避孕的结果,有益于母亲。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流动人口中4个月内婴儿母乳喂养方法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1212名流动人口子女的母亲进行回顾性调查,包括喂养方法、母亲情况、儿童出生情况等。结果:流动人口子女4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为42.57%,不能坚持纯母乳喂养的主要原因是母亲缺乏喂养知识。有固定工作的母亲纯母乳喂养率低于没有固定工作的母亲。母乳喂养率(纯母乳喂养+部分母乳喂养)随年龄上升,在原籍出生和自然分娩的婴儿纯母乳喂养率分别高于在苏州出生和剖宫产出生的婴儿。只有56.44%的调查对象接受过母乳喂养的专业指导,接受过指导的母亲纯母乳喂养率(47.37%)高于未受过指导的母亲(36.36%),接受过母乳喂养专业指导的母亲选择人工喂养、部分母乳喂养和纯母乳喂养的比例呈上升趋势。结论:通过喂养知识宣教来丰富流动人口的喂养知识并降低剖宫产率,可以提高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3.
个性化指导对婴儿母乳喂养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莉萍 《上海护理》2008,8(5):35-36
目的探讨个性化母乳喂养指导对4个月婴儿母乳喂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4—7月在我院分娩的60例产妇作为实验组,进行一对一的饮食、心理和母乳喂养技巧的指导,产后4个月内通过家访电话联系进行指导;选择2007年1-4月分娩的60例进行常规母乳喂养指导的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4个月的母乳喂养情况。结果实验组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的母乳喂养指导,可提高产妇对母乳喂养的认知状态及提高母乳喂养的技巧,有助于提高母乳喂养率及婴幼儿的健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1 200例经阴道分娩的产妇产后月经复潮、排卵与喂养方式的调查,说明母乳喂养的优点.方法 经阴道分娩产后6个月内采用不同喂养方式的产妇随机各选取400例共1200例进行问卷调查,记录婴儿喂养方式、月经复潮时间,采用B超监测卵巢排卵.结果 观察期内产后6个月内月经复潮的产妇纯母乳喂养216例,占54%,混合喂养312例,占78%,人工喂养351例,占87.75%.在观察产后6个月内排卵的产妇,纯母乳喂养192例,占48%;混合喂养288例,占72%;人工喂养344例,占86%.结论 纯母乳喂养可以推迟产后妇女月经复潮及排卵,调整生育间隔,达到自然避孕的结果,有益于母亲.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母婴分离的环境下早产的产妇使用吸奶器对提高母乳喂养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12月在本院分娩的早产产妇共11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其中干预组58例,对照组57例。干预组采用吸奶器来吸奶,对照组应用常规的方法挤奶,比较产妇两侧乳房胀痛情况及乳房初始分泌母乳的时间、母乳喂养率等的差异。结果干预组在两侧乳房初始分泌母乳、分泌量以及乳房的胀痛、喂养婴儿母乳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母婴分离情况下的产妇产后6 h之内即开始应用医用吸奶器来定时吸奶,可以有效减少产妇在生产之后乳房的胀痛情况发生,而且加快了产妇初始泌乳时间,提高了喂养婴儿母乳的比例。  相似文献   

16.
高顺秀 《华西医学》1999,14(2):209-209
为巩固爱婴医院成果和进一步了解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如何指导、督促、支持和促进母乳喂养,本文对辖区内1997~1998年出生的875例4个月的婴儿随访情况进行了分析。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与喂养定义1997年1月1日~1998年12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母乳喂养路径宣教对产妇喂养成功率及知识掌握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产妇,按简单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健康喂养的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母乳喂养路径宣教进行宣教,比较2组母乳喂养成功率和知识掌握的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知识掌握率、母乳喂养知识掌握情况评分及纯母乳喂养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对产妇进行母乳喂养路径宣教,有利于提高产妇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增强产妇对母乳喂养相关知识的了解,是一种有效的喂养宣教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武汉市社区婴儿母亲对母乳喂养的态度,探讨其影响因素,以提高武汉市社区纯母乳喂养率。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在武汉市3所社区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135例婴儿母亲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自制人口学基本信息表及中文版的婴儿喂养态度量表(Iowa infant feeding attitude scale,IIFA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武汉市社区婴儿母亲喂养态度平均得分为(58.16±4.64)分。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母亲文化程度、喂养技能、喂养意图及是否接受过母乳喂养相关健康教育影响IIFAS得分,回归方程为Y=0.227X1+0.173X2+0.169X3+0.172X4+60.186。结论 武汉市社区婴儿母亲的母乳喂养态度处于中高等水平,离全面母乳喂养还有一定的差距。医护工作者需加强母乳喂养相关健康教育,教会孕产妇正确的喂养方法,以达到提高母乳喂养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婴儿喂养问题一直受到国内外有关学者的重视,合理喂养婴儿能促进其生长发育,为进一步探讨母乳喂养、混合喂养及人工喂养这3种不同喂养方式对早期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我们对392例在我科体检的0个月~12个月婴儿的体格发育情况进行了分析。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母乳是4个月内婴儿最理想的天然营养食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抗体及抗感染物质,足够满足婴儿各方面需要。但在哺乳早期,由于部分产妇乳头扁平或凹陷、乳头皲裂、奶胀等一系列乳房问题,不能掌握正确的喂养方法,母婴分离的产妇,产钳、胎吸、剖宫产等母亲因切口疼痛直接影响婴儿对初乳的获取,并影响早期母乳喂养的成功。通过两年来的临床观察比较,发现以上产妇早期泌乳量比阴道正常分娩及乳房正常的产妇明显减少。因此,纠正乳房异常,重视手术产及母婴分离产妇的母乳喂养指导,有利于促进早期乳汁分泌,确保母乳喂养成功。现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