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总结应用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体会和短期随访结果。方法:8例因反复发作伴有血液动力学障碍的室性心律失常/心室颤动(VT/VF)患者,5例植入单腔ICD、2例植入双腔ICD,1例植入三腔ICD,并应用药物治疗,随访半年~6年。结果:8例患者无一例死亡,所有患者再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时全部经ICD成功转复窦性心率,植入三腔ICD患者心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ICD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效果肯定,三腔ICD除治疗恶性心律失常以外,还能改善心衰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报道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随访结果。方法对置入ICD的5例患者进行电话询问和门诊随访,通过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ICD存储的资料,对患者病情和ICD工作情况进行分析。结果5台ICD共检出心律失常事件238次,其中183次为短阵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VT),自行终止;55次为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VT/VF),29次经抗心动过速(ATP)终止,18次经低能量电击终止,8次经高能量电击终止,再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全部经ICD成功转复为窦性心率,有效率100%。误放电治疗8次,误放电原因:阵发性心房颤动心室率超过设置的VT频率,ICD发生误识别,经调整识别频率后,未再发生。结论ICD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效果肯定,但应加强随访,警惕误放电。  相似文献   

3.
目的:报道2例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入ICD,并进行随访观察,从心电储存器中了解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情况。结果:1例发生快速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由于ICD放电过迟,导致患者心源性晕厥。另1例发生室上性心动过速,导致ICD误感知,2例均经过重新调试,设置ICD工作参数,并联合足量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随访至今未再有类似情况发生。结论:术后严密随访,合理设置工作参数,联合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是提高ICD临床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和心室再同步心脏转复除颤器(CRT-D)植入术中未进行除颤阈值测试的患者,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1999年10月至2008年8月间ICD植入术中未进行除颤阈值测试的21例ICD/CRT-D患者临床资料,应用体外程控仪获取存取信息并结合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7例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或心室颤动(室颤)患者植入ICD,4例心肌病合并严重心力衰竭患者植入CRT-D,术中均未进行除颤阈值测试。8例术后1周进行除颤阈值测试,其中3例(37.5%)未诱发出室速/室颤。程控随访1~7(4.2±1.9)年,21例未进行除颤阈值测试的患者中16例记录到室速或室颤事件,ICD成功除颤89阵(成功率100%),抗心动过速起搏(ATP)终止室速120阵次(成功率51.1%),低能量同步转复22阵次(成功率59.2%)。术后大多数患者联合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相关死亡病例。结论:ICD/CRT-D植入术中不常规进行除颤阈值测试可避免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可有效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预防心脏性猝死。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胺碘酮静脉与口服联合应用对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胺碘酮治疗28例室性心动过速(VT)和(或)心室颤动(VF)患者。结果:26例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转复成功,2例电转复失败者死亡,胺碘酮总有效率92.86%。结论:胺碘酮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评价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植入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工作情况及疗效.方法 对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或心室颤动(室颤)接受ICD治疗者35例,应用体外程控仪调出ICD存储记录的资料共计49例次进行分析,总结随访资料以评价ICD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结果 35例植入ICD的患者随访平均(33±19)个月,ICD记录室速596阵,抗心动过速(ATP)治疗成功478阵(成功率80.2%);高能量除颤(DF)终止25次室颤均获成功;5例误放电18次;4例术后出现心律失常电风暴;1例术后1月因顽固性心力衰竭死亡.结论 ICD能有效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可能发生误放电、心律失常电风暴及精神症状,植入后应定期随访,及时调整参数,联合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同时给予心理辅导治疗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刘福亮 《海南医学》2009,20(3):57-59
目的观察静脉滴注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快速心律失常(AF、VT、VF)的临床疗效。方法31例AMI快速心律失常(AF、VT、VF)患者应用胺碘酮先静脉注射150mg,然后以0.5—1mg/min静脉滴注维持,观察AF、VT、VF转复、心室率控制及不良反应。结果31例患者用药后,13例AF患者有效率为76.9%(10/13),9例VT患者有效率为100%(9/9),9例VF患者有效率为77.8%(7/9)。结论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AMI合并快速心律失常(AF、VT、VF)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临床应用的一些要点问题,如植入术的技术关键点、诊疗方案的设置原则、随访中的注意事项等。方法选择5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植入ICD,并随访。结果5例患者植入术均获成功,4例患者的ICD均能正确处理心率失常,1例患者术后出现误诊、误治,调整ICD诊疗方案后工作正常。结论除颤阈值测试、诊疗方案设置、严密随访是ICD临床应用的要点所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植入术后的治疗效果,分析影响ICD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2006年12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的6例ICD植入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结果6例ICD植入患者手术成功,无手术并发症,随访6~73个月,无死亡病例。术后6例患者均长期口服抗心律失常药物。1例患者因窦性心动过速ICD出现误识别和误放电3次,开启突发性识别后,随访12个月再未发现误放电现象。2例因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出现电风暴3次,经强化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和积极预防上呼吸道感染,随访6~12月再未出现电风暴。3例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有明确诱因,预防和治疗诱因可减少ICD治疗次数。结论ICD能有效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预防心源性猝死。术后加强随访、合理设置工作参数、配合药物治疗、积极预防诱因是保障ICD有效治疗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小剂量胺碘酮治疗缺血性心肌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86例采用小剂量胺碘酮治疗,对照组88例采用常规剂量美西律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VT/VF)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心脏性猝死发生率以及心功能改善等情况.结果 小剂量胺碘酮对改善缺血性心肌病VT/VF患者症状,减少VT/VF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降低猝死风险,改善心功能等疗效确切.结论 小剂量胺碘酮对治疗缺血性心肌病VT/VF和预防、VT/VF下复发是安全有效的,患者耐受性良好,适合基层医院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