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0 毫秒
1.
正手三里属手阳明大肠经上的腧穴,又名三里、鬼邪、上三里,其穴名最早见于《针灸甲乙经》:"手三里,在曲池下二寸,按之肉起兑肉之端。"《经穴释义汇解》云:"里,可作居解,穴为手阳明大肠脉之腧穴。因距手臂肘端三寸而居,故名手三里。"里,可作寸解。若屈肘作置,取手阳明经经穴,手三里即在肘端(肱骨外上髁)下3寸处,故名。1手三里治疗腹的来源及记载目前手三里多用于治疗局部病变。临床上主要用  相似文献   

2.
足少阴肾经之脉,起於小趾之下,斜向足心,出舟状骨突起之下,循内踝之後入跟骨中,上腨内,更上腘之内廉、股之内後廉,贯脊会於长强,属肾络膀胱。其直经由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其支者自肺出络心注胸中。一、湧泉部位:在足蹠之中央稍前方,第一蹠骨前端外方隆起部稍後外部,屈五趾时呈陷凹处。取穴法:按:在母趾侧肌,小趾侧肌,中央部筋簇之中央陷中。挨穴怯曰:“自足小趾外侧引线斜向然谷穴,穴在其正中点足心陷凹处”。和语抄曰:“屈足心趾向内捲其陷凹处是穴也”。  相似文献   

3.
手三里穴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杰 《光明中医》2009,24(3):499-500
手三里穴,异名上三里、鬼邪,首见于<针灸甲乙经>.定位时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曲池穴下2寸处.进针后直刺0.8~1.2寸,可灸.<针灸甲乙经>中载:"手三里,在曲池下二寸,按之肉起兑肉之端.",<经穴释义汇解>云:"里,可作居解,穴为手阳明大肠脉之腧穴.因距手臂肘端三寸而居,故名手三里."  相似文献   

4.
肩髃穴拔罐临床应用举隅钟蓝(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610075)主题词穴.肩髃,拔罐,肩凝症/穴位疗法肩穴是临床常用穴,为手阳明大肠经之穴。该穴出自《甲乙经》,位于“肩端两骨间”,手臂外展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该穴多被用来治疗肩臂的痿、痹、不遂等证,...  相似文献   

5.
笔者在针灸临床中采用轻刺配合温灸、拔罐的方法治疗肩凝症,疗效较好。介绍如下: 一、治疗方法取穴主穴:肩髃、肩髎、肩前(奇穴,三角肌前缘腋纹端,肩髃前一寸凹陷中)、曲池。配穴:大椎、肩中俞、肩贞。臑俞、天宗、巨骨、外极泉(奇穴,垂臂合腋,在腋前皱襞尽头凹陷中)、臂臑、外关。  相似文献   

6.
针刺臂臑穴改善外障眼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障眼症表现为焮肿赤痛.羞明流泪或发痒,分泌物增多等。笔者采用针刺疗法,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一治疗方法取穴:臂臑(肘上七寸,(月困)肉端)。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取1.5寸长的26号毫针,以45角度斜向上方(肩髑),缓慢刺入,捻  相似文献   

7.
关于期门穴的定位期门是肝之募穴。对于期门的定位历来有所争议,众说不一。《甲乙经》云:“期门,肝募也。在第二肋端,不容傍各一寸五分,上直两乳。”不容乃足阳明胃经经穴,  相似文献   

8.
百会穴是临床常用的重要腧穴 ,但目前在该穴取法上存在着混乱现象 ,不少医者的取法实际上是错误的 ,严重影响针灸的疗效 ,应引起重视 ,予以纠正。《甲乙经》载明百会穴是“在前顶后一寸五分 ,顶中央旋毛中 ,陷可客指”,这里既说明了该穴的骨度分寸位置 ,又指明了该穴的自然标志 ,十分明确。按《甲乙经》之骨度分寸 ,前后发际之间为十二寸 ,百会穴是在距前发际后五寸 ,后发际前七寸处。如旋毛居中者则此处恰当旋毛中央 ,该处之颅骨凹陷在头部最为突出 ,亦与“陷可客指”的记载相符。但现流行的取穴法都采用“两耳尖直上 ,头顶正中”或“两耳…  相似文献   

9.
风池穴为足少阳胆经经穴,位于顶后枕骨下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凹陷处,风池穴在临床眼病治疗中运用极为广泛,本文试从风池穴的穴性和临床运用对其进行初步探讨。1 穴性探讨 风池穴最早见于《灵枢·热病》,属于少阳胆经经穴。《经穴释义汇解》日:“穴在颞颥后发际陷中,穴处似池,为治风之要穴,故名风池。”《医经理解》曰:“风池,在脑空后,大筋外发际陷中,夹风府旁二寸,风所从入之地也”;《经穴命名浅解》曰:“风为阳邪,其性轻扬,头顶之上,惟风可利,风池穴在颞颥发际陷者中,手足少阳阳维之会,主中风偏枯,少阳头痛,乃风邪蓄积之所,故名风池”。历代文献详细记载了该穴的定位,  相似文献   

10.
论神门、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四穴组方的临床应用110200沈阳市辽中县城镇第一初级中学医务室齐凤华齐凤玲齐君艳神门穴出《素问·气交变大论》。《甲乙经》云:“在掌后兑骨之端陷者中。”为心气出入之门户,故名神门。是手少阴之俞,为原穴。有扶正祛邪,宁心安神...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观察肩周炎患者针刺前后特定穴位表面肌电变化,探索针刺疗效的客观评价指标。方法:对26例肩周炎患者采用针刺肩髃、肩前、肩髎、臂臑穴,隔天1次,共治疗6次。用肌电仪对患者针刺前后及各穴行针5s时三角肌的肌电值进行采集,将数据统计、分析。结果:与治疗前三角肌表面肌电值比较,肩前穴第2、3、5次行针时、臂臑穴第2、3、6次行针时及肩髃穴6次行针时肌电值均有明显变化(均P0.05),肩髎穴6次行针时肌电值均无明显变化(均P0.05)。6次针刺治疗前后三角肌表面肌电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刺对于三角肌表面肌电值有一定影响,其中肩髃穴最为显著,肩前穴、臂臑穴次之,肩髎穴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内关穴首见于《灵枢·经脉》 :“手心主之别 ,名曰内关 ,去腕二寸 ,出于两筋之间 ,循经以上 ,系于心包络。心系实则心痛 ,虚则为头强 ,取之两筋间也。”内关之“关”字 ,有联络的含义 ,因其为手心包经之络穴 ,别走手太阳 ,能联络内脏 ,主治内藏之疾 ;又因其在掌后内侧去腕二寸 ,两筋陷中 ,与外关相对而属内 ,故名内关。本穴在临床上运用非常广泛 ,中医古典文献中记载内关穴主治颇多 ,笔者在临床上选用该穴为主 ,采取不同的补泻手法和配穴 ,治疗多种病症 ,均取得满意疗效 ,现简介如下 :1 病案举例1 .1 配水沟治疗排便性晕厥 万某 ,男 ,72…  相似文献   

13.
一、填空:(20分,每空0.5分) 1.《灵枢·九针十二原》曰:“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泄之,宛陈则除之,邪盛则虚之”。 2.中脘上下左右各二寸,分别是:巨阙,下脘,梁门,梁门。 3.颧髎是手太阳小肠经穴,禾髎是手阳明大肠经穴。巨髎是足阳明胃经穴,和髎是手少阳三焦经穴。 4.外踝上七寸平线上是足少阳胆经的阳交,外丘;是太阳膀胱经的飞扬,足阳明胃经的下巨虚。 5.太洲穴位于腕横纹桡侧端,是手太阴肺经的输穴,肺的原穴,八会穴中的脉会。 6.十二经脉的循行规律是: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7.关于经脉的气血多少,《素问·血气形志  相似文献   

14.
承泣,属足阳明胃经,《针灸甲乙经》定位:“在目下七分,直目瞳子”。《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补充:在“目下胞陷中,上直瞳子,正视取之”。《针灸图考》:“在目眶骨上内际,正目直瞳子”。临床即于下眼睑正中眶缘上定穴。关于此穴的针灸方法,《甲乙经》说:“刺入三分,不可灸”;《外台秘要》甄权云:“在眼下八分,禁不可灸,无问多少,三日以后眼下如拳,息肉长桃许大,至三十日即定,百日都不见物,或如升大”。《圣济总录》:“承泣穴只可针三分,深即令人目陷,陷即不治。睑池上  相似文献   

15.
手之少阳三焦经,起於环指尺侧爪甲根部,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背之腕(阳池穴),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循臑外,上肩,交足少阳之后,入缺盆,交膻中散络心包,下膈膜,属三焦。其支者自膻中上出缺盆,上项挟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颊至(?)。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却出至目锐眥。一关冲部位:在环指尺侧,去爪甲一分许处。取穴法:挨穴法曰:取於无名指外侧端一分处。主治症:咽头炎,食道痉挛,噫病,小儿急癎,霍乱,干呕,扁桃腺炎,头痛,角膜白翳,前膊神经痛,治五指痛尤效。刺灸:针一分,灸三壮。聚英云:“铜人针一  相似文献   

16.
一、诊断依据 (一)轻度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但活动后仍能恢复正常;拇指摸脊不低于第12胸椎。 (二)中度肩关节疼痛加重,拇指摸脊第12胸椎以下。 (三)重度肩关节剧烈疼痛,拇指摸脊腰3以下,肩及上臂肌肉萎缩。二、治疗方法 (一)针刺与刺血于患肩的肩髃、肩髎和臂臑穴区皮肤常规消毒,术者左手拇食指固定并绷紧皮肤;右手持消毒的7号针头,对准肩髃穴直刺6~8公分,臂臑肩髎穴各直剌5公分。均缓慢刺入急速出针摇大针孔并不闭针  相似文献   

17.
“四关”穴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四关”穴是历代针灸医家常用的有效穴,本文就其理论依据和临床意义,略作讨论。一、“四关”穴的由来“四关”之名,最早见于《灵枢·九针十二原》篇。其文说:“五脏有六腑,六腑有十二原,十二原出于四关,四关主治五脏。”隋·杨上善注:“腘上牌枢为关也。”明·马玄台注:“四关者,即手足肘膝之所,乃关节之所系,故凡井荥俞经合之穴,皆手不过肘,足不过膝也。”张介宾也说:“四关者,即两肘、两膝,乃周身骨节之大关也。”清·张志聪却认为:“四关者,两肘、两腋、两髀、两  相似文献   

18.
阳溪止头痛     
阳溪穴:手阳明大肠经经穴。《甲乙经》云:“阳溪者火也,在手腕上侧横纹前两筋间隙中。”“凡头晕眼花耳鸣,针泻立效。”病例:朱××,女,66岁。患头晕症多年,经中西治疗未能根除。时日余路过该村,患者头晕正呕吐黄水,坐卧不安,耳鸣。余检查血压低(90/60),吃过补血药,天麻丸无效。针右左手阳溪穴。留30分钟,捻三次。忽头目清醒凉爽,耳鸡亦止。过半年随访,身体很好,从那天针后,头目清晰舒畅,未见再发。彦按:诊病须辨症,取穴要准确,补泻宜适应。牙痛刺三间与合谷有奇功。头昏晕刺阳溪,有立竿见影之效。  相似文献   

19.
风池属足少阳胆经穴,为手足少阳、阳维、阳(足乔)之会。一、风池穴定位:古代文献对本穴定位的叙述不尽一致,如《素问·气府论》王注:“在耳后陷者中,按之引于耳中。”《甲乙经》:“在颞颧后发际陷者中。”《资生经》:“在脑后发际陷中。”《明堂》:“与风府正相当即是,侧相去如二寸为定穴。”  相似文献   

20.
“委中”穴又名血郄或叫委中央、中郄、郄中、腿凹、曲(月秋)里,是五腧穴(注一)足太阳膀胱经的合穴(注二),其五行属性为戊土(注三),是人体四总穴之一。“委中”穴在针灸临床上是比较常用的,特别对治疗一些腰闪背痛等病症确有其一定效果,在古今的书籍中也曾有许多关于这方面的经验记载。如马丹阳十二穴歌云:“腰痛不能举,沉沉引脊梁,痠痛筋莫展,风痹复无常,膝关难伸屈,针入即安康”;肘后歌:“腰软如何去得根,神妙委中立见效”;玉龙歌:“更有委中之一穴,腰间诸疾任君攻”;杂病穴法歌:“腰痛环跳委中神”;百症赋:“背连腰痛白环委中曾经”;席弘赋:“委中腰痛脚挛急,取得其经血自调”;通玄精要赋:“腰脚痛在委中而已矣”;十四经要穴主治歌:“环跳主治中风湿,股膝筋挛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