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T在空洞型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分析CT在空洞型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组58例肺结核患者分别给予X线和CT影像学检查,对比58例肺结核患者的X线、CT影像表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58例中X线平片显示41个空洞,CT显示89个;X线显示空洞引起肺内支气管播散9例,CT显示19例;X线平片显示空洞周围卫星病灶37例,CT显示57例;X线显示结核空洞外侧胸膜增厚4例,CT显示8例;X线无1例显示纵隔内及肺门旁淋巴结肿大,CT显示纵隔内及肺门旁淋巴结肿大3例,少量胸腔积液5例。统计学显示二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CT在空洞型肺结核诊断中作用大,其诊断肺结核准确率明显优于X线平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CT在空洞型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组58例肺结核患者分别给予x线和CT影像学检查,对比58例肺结核患者的x线、CT影像表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58例中x线平片显示41个空洞,CT显示89个;X线显示空洞引起肺内支气管播散9例,CT显示19例;X线平片显示空洞周围卫星病灶37例,CT显示57例;x线显示结核空洞外侧胸膜增厚4例,CT显示8例;X线无1例显示纵隔内及肺门旁淋巴结肿大。CT显示纵隔内及肺门旁淋巴结肿大3例,少量胸腔积液5例。统计学显示二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CT在空洞型肺结核诊断中作用大,其诊断肺结核准确率明显优于x线平片。  相似文献   

3.
鲁爱国  杜北红 《现代保健》2009,(28):124-125
目的探讨X线平片与螺旋CT扫描在空洞型肺结核中的差异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X线平片机行胸部正位片和(或)胸部正侧位片检查,CT扫描采用西门子Spirit螺旋CT机,扫描范围从肺尖至肋膈角处,常规8mm层厚无间隔扫描,17例对兴趣区追加3mm薄层扫描。对X线、CT影像表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5例中X线平片显示61个空洞,空洞大小为0.8-5.0cm,CT显示116个,空洞大小为0.4-5.6cm;X线平片显示空洞周围卫星病灶54例,CT显示86例;X线平片显示空洞引起肺内支气管播散14例,CT显示29例;X线平片显示结核空洞外侧胸膜增厚7例,CT显示12例;X线平片无1例显示纵隔内及肺门旁淋巴结肿大,CT显示纵隔内及肺门旁淋巴结肿大6例,少量胸腔积液7例。统计学显示二者存在显著差异。结论CT诊断肺结核准确率明显优于X线平片,CT在显示空洞型肺结核的空洞数目、大小、形态、周围卫星灶及结核沿支气管播散等方面明显优于X线平片,两者具有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分析CT与X线扫描检查在空洞型肺结核患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空洞型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CT和X线扫描检查,观察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资料的差异情况。结果CT扫描结果中空洞、卫星病灶、支气管播散、胸膜肥厚、淋巴肿大以及胸腔积液检出数明显多于X线检出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扫描主要影像特征表现为小点状、结节状、小片状、纤维条索状阴影、不规则钙化影、肺小叶间隔增厚、支气管扩张以及毛玻璃样渗出征象。X线扫描主要影像特征表现为结核灶周边小点状、小片状、条索状阴影。结论与X线扫描相比,CT扫描在空洞型肺结核患者治疗中具有更高应用价值,必要时为了提高诊断准确率可选择联合使用CT与X线扫描进行确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活动性肺结核的影像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提高其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经确诊的活动性肺结核的胸部X线平片及CT影像资料,并作对照分析。结果X线胸片及胸部CT提示活动性肺结核好发部位为两肺上叶尖后段、下叶背段(47例);病灶多呈不规则斑片状影(34例),边界不清,密度不均;X线胸片22例可见病灶内钙化,呈散在斑片状或宽点状,而CT显示为36例;X线胸片9例存在薄壁或厚壁空洞,CT可见19例;X线胸片显示病灶周围有支气管播散灶者6例,CT可见14例;CT显示肺门或(和)纵隔淋巴结增大15例,淋巴结钙化19例,而X线胸片只分别显示9例和12例;CT显示胸腔积液16例,胸膜增厚、粘连或钙化27例,而X线胸片只分别显示8例和18例。结论胸部X线检查是评价肺结核的主要和常用方法,CT在发现细小、隐匿病灶,鉴别可疑病灶,确定病灶是否活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可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结核瘤影像学表现。方法报道肺结核瘤患者70例,全部病例有胸片检查,32例进行了CT检查。结果肺结核瘤发生率占肺结核的4.7%;82.9%发生于两肺上叶尖后段及下叶背段;68.6%表现为圆形、类圆形,30%呈浅分叶状;31.4%的结核瘤出现朝肺门方向凸出的尖角形态;瘤体内可见小空洞及分布不均斑点状钙化;82.9%结核瘤见卫星病灶;55.7%的病例见引流支气管影;30.0%病例伴邻近胸膜增厚;5.7%病例出现胸膜凹陷征。结论(1)肺结核瘤可朝肺门方向凸出而无肺门方向凹陷征,可有浅分叶及粗毛刺,而无深分叶及细小毛刺。(2)出现卫星病灶、引流支气管征、瘤体内层状钙化及包膜下新月形空洞是结核瘤的特征,有重要鉴别诊断价值。(3)动态观察:结核瘤形成初期,瘤体可增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小儿肺结核入手,探究小儿肺部疾病影像诊断。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1年3月期间收治小儿肺结核患儿65例,分别给予CT影像诊断检查和x胸片检查,对比影像诊断结果。结果:本文研究中,肺结核患儿胸部影像多以肺实质侵润和淋巴肿大为主,同时还检测出栗粒性肺结核、支气管病变、胸膜病变、肺内或淋巴结钙化、CT显示肺部小颗粒状、斑片状密度增高病灶,且病变范围较广。肺CT在各方面检测的阳性率均好于X胸片的影像诊断,对X胸片中忽略的原发病灶、淋巴结肿大及空洞等病灶影像,采用CT均能有效显示。结论:采用CT影像诊断,有利于降低漏诊、误诊,成为临床重要的肺内结核诊断的重要佐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结核并发真菌感染患者的CT影像学诊断特点及临床价值。方法分析2011年6月-2016年6月于医院治疗的392例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ATS真菌感染专家组发布的成人呼吸与重症监护患者真菌感染治疗指南,从392例肺结核患者中选出合并真菌感染的患者。将患者分为观察组(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和对照组(肺结核未合并真菌感染);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进行X线及CT检查,观察两组患者的影像学特征。结果观察组真菌培养率为100.0%,共检测出85株真菌,其中白假丝酵母、隐球菌、曲霉菌、热带假丝酵母以及光滑假丝酵母分别占38.8%、31.8%、9.4%、8.2%及7.0%;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诊断方法中,CT检查阳性率达72.9%,明显高于X线检查阳性率11.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细菌学培养结果绘制ROC曲线,CT检查的AUC为0.792,X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673,提示CT检查诊断准确性更高;比较两组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累及两个肺叶比例达82.4%,远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存在空洞的患者达32.9%,存在胸腔积液及支气管散播的患者达40.0%及60.0%,远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CT影像学检查阳性率高,密度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都较高,多呈现双肺弥漫性病变,优于常规X线检查,有助于临床上检查肺结核合并感染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渗出性胸膜炎CT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渗出性胸膜炎患者40例,行CT诊断,并将结果与X线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40例渗出性胸膜炎中,CT显示游离性积液30例,其中少量16例,大量4例,中等量10例;包裹积液10例,其中多发3例,单发7例,位于侧胸壁3例,胸壁4例,胸膜伴有增厚发生4例。CT与X线检查结果比较CT胸腔积液、淋巴肿大、胸膜增厚、支气管播散、卫生病灶、空洞等检出率均明显高于X线片。空洞大小X线片显示为0.7-4.4cm,CT大小为0.2-5.6cm。CT诊断符合率为100%,明显高于X线诊断符合率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渗出性胸膜炎采用CT进行诊断,可提高确诊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结核并发真菌感染患者的CT影像学诊断特点及临床价值。方法分析2011年6月-2016年6月于医院治疗的392例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ATS真菌感染专家组发布的成人呼吸与重症监护患者真菌感染治疗指南,从392例肺结核患者中选出合并真菌感染的患者。将患者分为观察组(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和对照组(肺结核未合并真菌感染);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进行X线及CT检查,观察两组患者的影像学特征。结果观察组真菌培养率为100.0%,共检测出85株真菌,其中白假丝酵母、隐球菌、曲霉菌、热带假丝酵母以及光滑假丝酵母分别占38.8%、31.8%、9.4%、8.2%及7.0%;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诊断方法中,CT检查阳性率达72.9%,明显高于X线检查阳性率11.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细菌学培养结果绘制ROC曲线,CT检查的AUC为0.792,X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673,提示CT检查诊断准确性更高;比较两组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累及两个肺叶比例达82.4%,远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存在空洞的患者达32.9%,存在胸腔积液及支气管散播的患者达40.0%及60.0%,远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CT影像学检查阳性率高,密度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都较高,多呈现双肺弥漫性病变,优于常规X线检查,有助于临床上检查肺结核合并感染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于继发性肺结核疾病采取放射线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开展探讨。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接诊的继发性肺结核患者50例作为观察对象,50例继发性肺结核患者全部接受X射线胸片检查,其中10例患者同时接受CT扫描检查,分析50例继发性肺结核患者放射线检查表现和诊断价值。结果:根据对50例继发性肺结核患者的诊断结果进行分析,表明继发性肺结核疾病的原发病灶普遍属于肺段和肺叶实变影像,并且呈现为不同形状模糊影像,其中包含类圆形、斑片状以及圆形等,部分病灶具有清晰边缘;50例继发性肺结核患者的X射线表现:结核性肺内浸润表现多种多样,常见部位为上叶尖后段和下叶背段,但是现在不典型情况出现增多,多种性质病变混合出现,渗出灶、钙化、增殖灶、纤维化、空洞以及结核球均有出现,结核球病变受到纤维组织包绕,空洞受到干酪物质填充引发,影像学表现显示边缘光滑,2~3cm居多,中心存在钙化或是小空洞,四周存在各类形态纤维增殖病灶。干酪性肺炎的影像学表现显示为肺段或是肺叶出现大片浸润,密度高于大叶性肺炎,内部表现为虫蚀状不存在空洞;CT表现:继发性肺结核主要表现为上叶尖后或是下叶背段,具有单发或是多发小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胸膜结核球的影像学特点,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胸穿刺活检和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胸膜结核球的临床资料.结果 胸部X线检查18例显示结节23枚,结节呈圆形或椭圆形,密度均匀,边界清楚;2例未见任何结节影.CT检查多表现为基底与胸壁相连的半圆形单个结节或呈乳头状或三角形阴影,大多数病灶边缘可见长毛刺,紧贴的壁层胸膜均有增厚;增强扫描示病灶强化均不明显,1例膈肌结节被漏诊.MRI检查与CT比较其结节影更规则,肋膈角、心膈角和膈肌处的病灶显示更清晰.13例手术治疗患者均无术后并发症,经随访均无复发.7例非手术治疗患者,抗结核治疗6个月后直径小于3 cm的结节可基本吸收或明显缩小.结论 胸膜结核球的影像学特点对诊断有重要作用,直径大于3 cm的胸膜结核球选择外科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95例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骆欢  詹雨林  吴丽华  庄桂龙  赵蔚 《职业与健康》2009,25(13):1444-1445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肺结核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对95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进行影像学(X线胸片或CT扫描)检查,同时收集临床资料,分析病灶的特点。结果95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的病灶表现多为双上肺野分布的多叶、多段的斑片状、大片状阴影和空洞性改变,或表现为急性粟粒性肺结核,单一病灶内多发虫噬状空洞,支气管播散多见。血糖控制后,病灶大多好转。结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以炎性渗出、干酪变质为主,空洞发生率高,高血糖状态对结核病灶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俞赵军 《中国医师杂志》2009,11(10):1398-1399
目的分析探讨支气管内膜结核(EBTB)的CT表现,提高对支气管内膜结核的认识及正确诊断。方法回顾分析通过纤维支气管镜病理活检、痰检及细菌培养证实的60例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着重观察受累支气管壁、支气管管腔、肺实质、肺门纵隔结构及胸膜的改变。结果60例患者支气管管壁不规则增厚、管腔狭窄74处,累及左侧支气管32例,共38处,右侧支气管28例,共36处,同时伴支气管管壁钙化10例,支气管腔内结节影4例;阻塞性肺不张、肺炎及肺实变48例,伴钙化28例;30例患者同时存在肺实质结核,伴空洞形成10例;肺内发生支气管播散16例;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28例,伴钙化14例;胸膜增厚16例,伴钙化4例。结论支气管内膜结核CT表现多种多样且具有一定的特征,CT检查可以明显提高对支气管内膜结核的认识及正确诊断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当肺结核合并肺癌时采用CT扫描所得影像学特征对诊断疾病的价值,提高医务人员对疾病的诊断率.方法 随机在我院收集已经通过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肺结核合并肺癌的患者70例,并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CT组35例,通过CT检查判断疾病类型;X线组35例,通过X线判断患者所患疾病类型,分析两组检查者对患者的诊断得出CT的影像学特征对诊断的价值.结果 所有患者都通过病理检查而明确诊断为肺结核合并肺癌,但分别采用CT检查以及X线检查得出正确诊断的患者分别为17例与32例,X线对小肺癌、卫星病灶、钙化影以及淋巴结是否肿大的检出率较CT的检出率小,则为X线对此疾病诊断的缺陷,且此种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 现今肺结核多合并肺癌同时出现,CT的影像学特征对此疾病的诊断有较高的诊断,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进一步认识结核瘤与周围型肺癌的不同影像学表现,探讨影像检查在二者鉴剐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结核瘤及周围型肺癌各3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临床,分析其影像学改变。结果结核瘤与周围型肺癌的X线平片及CT征象的表现具有某些各自的特异性征象,有助于二者的鉴别:①结核瘤的特异性X线征象包括卫星病灶、边缘清晰锐利部分有浅分叶征等;②而深分叶征或脐凹征、毛刺征、支气管充气征或空泡征、胸膜凹陷征夏血管集束征为周围型肺癌的基本征象;③对病灶的定性诊断CT优于X线普通摄影。结论胸部X线检查是发现病变的基本首选方法,发现病变后进行CT扫描,根据其特异性的影像表现结合临床综合分析,是对二者进行准确鉴别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20例胸膜结核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胸膜结核瘤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细菌学和(或)病理学证实的20例胸膜结核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以咳嗽、发热、胸痛、盗汗为常见症状,无症状3例.合并肺结核5例,15例有明确的结核性胸膜炎病史,5例无明确病史.20例均行超声或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其中7例涂片找到抗酸杆菌,13例经病理检查证实.胸部X线片示:肿块多呈圆形或半圆形,有较均匀的密度增高影,不规则3例,内有钙化3例;有不完整的边缘、内缘清晰5例,其中2例有轻度的分叶.胸部CT示:病灶密度均匀8例,不均匀12例;7例伴钙化,3例病灶中心密度较低.注射对比剂后扫描胸膜结核瘤病灶往往无强化或呈现病灶周边强化.结论 掌握胸膜结核瘤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对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肺部的CT表现特点,探讨对此类肺结核患者的CT诊断方法,为糖尿病早期诊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胸部CT表现和40例一般结核病患者肺部CT表现。结果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40例共有92个肺段发现结核病变,其中肺结核常见部位占70.1%,大多数呈多个肺段病变,单发于结核好发部位的占61.4%,好发与非好发两种部位同时累及的占25.5%。病变的CT征象主要有大片融合影、斑片影、空洞、树芽状支气管播散灶、结节、肿块及纤维索条影等,同一病例可有多种形态病变共存。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肺部干酪样病变及空洞形成等肺部病灶比非糖尿病结核组多(P<0.05);两组病例在肺部浸润性病灶、纤维增殖病灶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时二者互有不利影响,在肺结核、糖尿病患者诊疗过程中,应首先作X射线常规检查,再做CT扫描,最后作结核、糖尿病的实验室过筛检查,做到早期诊断,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9.
常见肺段病变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慢性肺炎、肺结核和肺癌引起的肺段病变的CT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 4 4例肺段病变的CT资料 (15例慢性肺炎、12例肺结核、17例肺癌 )。全部经病理、痰检结核菌证实。重点观察病灶的外形、边缘、密度、支气管和邻近改变。结果 大多数肺段病灶均有 2~ 3个以上的CT层面呈楔形或锥状 (尖朝向肺门 ,底部位于肺外周 ) ,少数病灶需将各个层面叠加起来方呈锥形外观。慢性肺炎病灶边缘多稍内凹或平直 ,楔尖支气管通畅 ,未见结节 ;密度较均匀 ,可见支气管气相或支扩 ;底部相邻胸膜增厚明显。结核病灶边缘常不规则或模糊 ;密度不均 ;楔尖未见结节 ,可有支气管狭窄 ;卫星病灶和胸膜增厚较多见。肺癌病灶边缘可见外凸 ;密度均匀或较均匀 ;楔尖支气管阻塞和结节。诊断符合率 75 %。结论 三种肺段病变CT表现有一定特点 ,诊断时须综合分析各种征象。不典型病例的诊断有赖于病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和评价继发型肺结核的影像学检查诊断结果.方法94例病人均行X线、CT、HRCT检查,其中手术3例,纤维支气管镜确诊28例,PCR检查阳性67例.结果渗出性病变48例(占51.06%);增生性病变15例(占15.95%);支气管播散性病变16例(占17.02%);实变30例(占31.91%);干酪性肺炎21例(占22.34%);空洞36例(占38.29%);粟粒性结节病变11例(占11.70%);纵隔肺门淋巴结增大17例(占18.09%);结核球3例(占3.19%).结论查痰和病理学检查是诊断肺结核的金标准;X线平片分辨率低,常不易发现较小病灶;CT和HRCT检查具有良好的密度分辨率和二维立体定位优点,尤其HRCT是唯一能在活体上对肺小叶水平的病变进行观察研究的手段.疑似继发肺结核病人,临床症状不典型,痰菌阴性的患者,应及时进行CT或HRCT检查.以提供重要的临床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