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颌中切牙间隙矫治初探赵方保点,脱敏。及时换上0.016英寸澳丝,弯制第一序列弯曲以求一一一一一一理想的前牙弓形。第七月时,拆除2:I19弓丝“8”字连续结扎保持。一月后复查B=IM排列整齐,深覆胎、深覆盖有所改善,矫治效果稳定。2.讨论用活动矫治器...  相似文献   

2.
一、临床资料1992年5月至1998年9月笔者采用上述方法矫治上颌节牙正中间隙患者38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6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24岁。8~16岁32例,17~24岁6例。二、典型病例例1:患者,男,14岁,上颌1⊥1正中生长一颗锥形齿。施...  相似文献   

3.
三联别针簧关闭恒中切牙间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常三联别针簧用以矫正中切牙外翻。笔者在临床上利用其对称加力原理及控根移动 ,来关闭间隙矫治 12例上颌恒中切牙间隙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上颌中切牙间隙 3 .5~ 4.5mm ,其中两例牙片示其间有埋伏多生牙均予拔除 ,观察半年后间隙仍在 ,其余 10例牙片示无多生牙。本组男性 7例 ,女性 5例 ,年龄 7~ 9岁。1.2 方法及结果依据方丝弓矫治技术常规粘结上颌中切牙方丝弓托槽。以 0 .42 5mm× 0 .5 5mm不锈钢方丝按三联别针簧的制作要求 ,弯制三联别针簧的横臂、纵臂、斜臂及三个簧圈。簧圈直径2 .5m…  相似文献   

4.
Begg细丝矫治技术利用差动原理,使用细丝轻力,能很快有效地移动牙齿、打开咬合,在整个疗程中不需用口外支抗,对深覆(牙合)深覆盖及反(牙合)的矫治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但由于Begg托槽本身结构的特点,难以对个别牙冠位置实施精确有效的控制,为克服Begg技术这一缺点,作者采用在Begg细丝矫治技术中切牙改用双圆管托槽,从而达到不影响Begg技术牙移动模式的情况下增加对个别牙冠的控制作用,并使矫治器结构  相似文献   

5.
张红燕 《口腔医学》2004,24(4):243-243
我们在临床上利用带圈闭合垂直曲关闭恒中切牙间隙15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儿童上颌中切牙间隙的病因分析及矫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颌中切牙间隙是儿童较为常见的错畸形。作者通过对北京儿童医院正畸门诊收治的118例上中切牙间隙病例的临床分析,发现其发生原因是复杂多样的,本文旨在通过对上中切牙间隙病因的分析,提出矫治时机和矫治方法的选择,为临床医生对上颌中切牙间隙的认识、诊断、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局部双丝弓矫治上颌中切牙间隙过大崔继文本人自一九九○年开始利用局部双丝弓对12例8至11岁上颌中切牙间由于多生牙而致的间隙过大(最大为12mm),进行了矫治。效果满意。1.材料和方法选用国产TN托槽粘合于两中切牙唇面。选0.35mm直径的不锈钢丝弯制...  相似文献   

8.
胶圈直接关闭中切牙间隙导致牙脱位及严重错合的矫治周嫣,曹雪梅,苏强安,黄丽采,刘京阳一、矫治前情况:92年9月至94年5月间,我科共收治了两名因胶圈直接关闭中切牙间隙而导致牙脱位及严重错的患者。检者:均为恒牙早期,临床表现:明显前突、伸长,覆盖于下唇...  相似文献   

9.
中切牙间隙美学修复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中切牙间间隙美学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例上中切牙间间隙采用烤瓷冠修复。结果:12例上中切牙间间隙病例中,由于唇系带附着过低2例,中切牙之间多生牙6例,不明原因4例,分别经过唇系带松懈术、多生牙拔除术,按照优先考虑中线对称,双侧同名牙形态可略有出入的美学原则进行烤瓷冠修复,修复后美学效果好。结论:对于中切牙间间隙病例,可根据病因采取不同方法去除造成间隙的原因后,按照美学原则进行修复。  相似文献   

10.
354例上颌中切牙间隙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1781名6~14岁儿童上中间隙的发生情况及形成原因进行口内及X线检查分析,发现354例有上中切牙间隙,检出率为19.88%,其前5位原因分别为:1、侧切牙牙胚压迫中切牙牙根引起的暂时性间隙;2、上唇系带附丽过低;3、正中多生牙;4、口腔不良习惯;5、侧切牙过小。并发现第1和第2两种原因引起的上颌中间隙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  相似文献   

11.
作者介绍了一种矫治上颌中切牙扭转90°的活动矫治器,对矫治适应症与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强调替牙早期矫治,可利用牙弓的天然间隙,缩短疗程,并能阻断牙扭转造成的错(牙合)畸形。  相似文献   

12.
正中多生牙与中切牙间隙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早期摘除正中多生牙对纠正儿童上颌中切牙间隙过大的临床意义。方法:对76例上颌中切牙间隙过大的6~12岁儿童作X线摄片检查及病因分类,对存在有正中多生牙的46例患儿予以手术摘除,随访3年观察间隙关闭效果。结果:儿童上颌中切牙间隙过大多与正中多生牙有关(46P76),与其它原因造成的中切牙间隙过大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105);在侧切牙萌出前摘除埋伏正中多生牙的病例,中切牙间隙常可自行关闭,良好率达8814%。结论:宽大的上颌中切牙间隙(4 mm以上)绝大多数由正中多生牙引起,早期摘除有碍的正中多生牙对儿童中切牙间隙过大的自行调整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三维有限元建模技术构建不同牙槽骨条件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为探寻无托槽矫治系统针对牙周炎患牙的力学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利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获取志愿者的影像数据,应用Mimics 10.01、Geomagic Studio 12、3-magic 9.0以及Hyperworks 12.0等软件建立模型。结果:模拟临床牙周病牙移位,构建完成牙槽骨正常水平、牙槽骨水平性吸收1/3和1/2的上颌骨-牙-牙周膜-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结论:构建完成的上颌骨-牙-牙周膜-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可行,并可用于后续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上颌正中多生牙与中切牙间隙的关系及早期拔除正中多生牙对于过大的中切牙间隙的意义。方法对120例上颌正中多生牙患者进行X线检查,是否造成中切牙间隙进行统计。并对105例有中切牙间隙患者拔除多生牙后进行2年的随访,观察间隙关闭效果。结果上颌正中多生牙可造成儿童中切牙间隙占87.50%;在侧切牙萌出前拔除多生牙间隙自行关闭程度明显优于侧切牙萌出后拔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上颌正中多生牙(已萌出及埋伏)可造成宽大的中切牙间隙,早期拔除上颌正中多生牙对儿童中切牙宽大的间隙的调整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比较用3 种不同的自锁托槽矫治系统治疗后,在治疗的早期上牙弓的宽度和牙弓周长的变化.方法:选择3 组轻度拥挤的病例,每组15 人,分别使用Damon自锁托槽矫治系统、Smart-clip自锁托槽矫治系统、Tomy自锁托槽矫治系统进行治疗.结果:前磨牙间和尖牙间牙弓的宽度和牙弓周长均显著增加.牙弓周长的增加与治疗前的牙弓周长显著相关.牙弓长度无显著改变.结论:自锁托槽矫治系统在治疗的早期可以显著增加上牙弓的宽度和牙弓周长,各自锁托槽矫治系统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
橡皮圈矫治上前牙间隙致牙齿松动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俊林 《口腔医学》2004,24(6):324-324
患儿,男,8岁。患儿因间隙于2000年9月14日在某个体诊所施行冠部直接套入橡皮圈矫治,3日后未见橡皮圈,后自觉患牙疼痛,松动,龈肿胀,经服抗生素无效,疼痛症状日趋加重,于9月26日来我科就诊。检查:松动Ⅲ度,牙周袋3~5mm。牙龈红肿,且唇侧龈缘有明显的线状痕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采用固定矫治装置治疗儿童牙间隙丧失的效果。方法:采用托槽弓丝+螺旋推簧局部固定矫治装置,对8例牙间隙丧失的患者进行恢复性治疗。结果:8例病例,6例成功,1例有效,1例失败。间隙恢复最快为2个月,最慢为7个月。结论:采用固定矫治装置恢复丧失的牙间隙,效果良好,是临床上一种比较简单、快捷、经济的早期矫治方法。由于本组病例数较少,仍需积累更多病例,进一步观察其疗效。  相似文献   

18.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集多种现代化工艺、高科技手段、社会人文理念以及最新的矫治技术于一身,在许多欧美国家的正畸界颇具影响力.在国内,该技术也有近10年的研发与应用,但病例报告相对较少,许多医师对该技术了解甚少.本文对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的概念、类别、原理、优缺点等作一综述,以拓展其在临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自锁托槽矫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自锁托槽的广泛应用,关于自锁托槽的摩擦力、患者舒适度、矫治疗程、牙齿位置的精确控制等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就自锁托槽特点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患者 ,男 ,11.3岁 ,因上前牙稀疏求治。临床检查 正侧位面形正常 ,| 1缺失 ,3 | 3之间有散在间隙 ,双侧第一磨牙呈中性关系。X线曲面断层片显示左上中切牙埋伏阻生 ,牙冠朝向鼻底部。治疗方法 采用方丝弓矫治技术。上颌排齐整平后换0 .0 16”正畸钢丝 ,1| 2之间置NiTi推簧 ,开拓 1| 2之间间隙。行| 1唇侧开窗术。术中可见 | 1牙冠切缘朝向鼻底 ,牙冠舌面朝向颌骨唇面。暴露 | 1舌面切三分之一 ,粘Begg托槽 ,预留 0 .2 0mm结扎丝 ,成麻花状 ,长约 4cm。游离端置主弓丝上。嘱患者每日不定时多次用手牵拉预留结扎丝 ,牵拉方向与牙冠长轴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