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生化参数对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介入术(PCI)治疗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40例ACS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PCI,分别测定介入前、介入后12 h和介入后2周的生化项目,包括CK-MB、cTnI和hs-CRP,并观察症状体征和心电图的变化.结果:本组患者均CK-MB、cTnI 符合ACS的动态变化,未发现术后再次升高的病例.PCI术后12 h血清hs-CRP水平较术前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周后降至正常.结论:介入治疗可加剧冠脉局部炎症反应,使hs-CRP升高,随着血管开通以及他汀类药物的应用,炎症反应逐渐减轻.CK-MB、cTnI的介入前后变化在本组病例中符合ACS的一般规律.制订ACS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指导原则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生化参数对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介入术(PCI)治疗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40例ACS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PCI,分别测定介入前、介入后12 h和介入后2周的生化项目,包括CK-MB、cTnI和hs-CRP,并观察症状体征和心电图的变化。结果:本组患者均CK-MB、cTnI符合ACS的动态变化,未发现术后再次升高的病例。PCI术后12 h血清hs-CRP水平较术前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周后降至正常。结论:介入治疗可加剧冠脉局部炎症反应,使hs-CRP升高,随着血管开通以及他汀类药物的应用,炎症反应逐渐减轻。CK-MB、cTnI的介入前后变化在本组病例中符合ACS的一般规律。制订ACS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指导原则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护理的效果,观察术后血清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肌钙蛋白I(TnI)、B型利钠肽(BNP)和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方法 选择 ACS患者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PCI.观察患者术前、术后12h及术后2w症状、体征和心电图的变化,并分别于术前、术后12h及术后2w测定患者CK-MB、TnI、BNP和CRP水平.结果 患者行PCI后,症状改善,心电图动态变化.CK-MB、TnI水平符合ACS的动态变化,未发现术后再次升高的病例;术前和术后12h的BNP 处于高水平.PCI术后12h血清CRP水平较术前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周后降至正常.结论 CK-MB、TnI和BNP的术前术后变化在本组患者中符合ACS的一般规律.PCI治疗后CRP升高,提示PCI可加剧冠脉局部炎症反应,但随着血管开通以及他汀类药物的应用,炎症反应逐渐减轻.提示接受介入治疗的ACS患者的临床护理指导原则和进行心脏标志物检测的必要性.护士应了解常用心脏标志物的多种意义,在护理这类病人当中,应选择适当的血管进行穿刺,在介入治疗前后要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注意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ACEI和他汀类等对检验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臧宏科  马国明  王建文 《现代护理》2006,12(23):2160-2162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清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肌钙蛋白I(TnI)、B型利钠肽(BNP)和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并分析这些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例1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PCI。上述患者分别测定术前、术后12 h和术后2周的生化项目,主要观察CK-MB、TnI、BNP和CRP。结果CK-MB、TnI符合ACS的动态变化,未发现术后再次升高的病例;术前和术后12 h的BNP处于高水平。PCI术后12h血清CRP水平较术前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周后降至正常。结论介入治疗加剧了冠脉局部炎症反应,可使CRP升高。随着血管开通以及他汀类药物的应用,炎症反应逐渐减轻。CK-MB、TnI和BNP的术前术后变化在本组病例中符合ACS的一般规律。提出接受介入治疗的ACS患者的临床护理指导原则和进行心脏标志物检测的必要性,护士应了解常用心脏标志物的多种意义,在护理这类患者时,应选择适当的血管进行穿刺,在介入治疗前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注意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ACEI和他汀类等对检验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出现再狭窄,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肌钙蛋白I(cTnI)水平变化情况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实施PCI的140例高危ACS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64例(观察1组),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76例(观察2组),另回顾同期冠脉造影提示正常的患者60例(对照组),以ELISA法(双抗夹心)对三组患者血清hsCRP与cTnI的水平进行测定,并予对比分析。结果在术前观察组患者血清hs-CRP与c Tn I的水平同对照组相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血清hs-CRP与cTnI的水平均显著升高,同术前相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1组患者血清hs-CRP与cTnI的水平均高于观察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hs-CRP与cTnI的水平可呈正相关(r=0.572,P=0.000<0.01)。结论实施PCI术后,患者血清hsCRP与cTnI的水平均显著升高,能作为预测术后出现再狭窄,以及冠脉斑块具有不稳定因素的关键指标,应在临床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CI)术后肌钙蛋白增高的发生率、原因及其对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04年4月-2007年4月住院患者216例,其中冠脉造影(CAG)112例,男性71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49.2±5.6)岁(32~74岁);PCI术104例、男性79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62.4±9.7)岁(36~82岁),分别检测其术前、术后0h、4h、8h、16h、24 h、48h时血清cTnI、CK-MB、CRP水平,统计其术后cTnI增高的发生率.分析其产生原因,随访观察是否发生严重心脏事件。结果:单纯CAG患者造影前后血浆cTnI、CK-MB、CRP无显著变化(P>0.05),造影后cTnI升高的发生率为2.7%。PCI术后4h cTnI开始升高(P<0.05),24h达高峰,48h降至正常水平,cTnI升高的发生率为38.5%,同时伴CRP升高(P<0.05),而CK-MB升高不明显。结论:单纯做冠脉造影(CAG)cTnI、CK-MB及CRP无变化。PCI术后cTnI升高的发生率不低,但其峰值不高,且持续时间不长,术后cTnI短期升高并不影响其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术后血管内皮功能及炎症因子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125例ACS患者为病例组,63例无ACS病史的健康人群为对照组.检测对照组以及病例组PCI术前、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时的血浆内皮素-1(ET-1)、一氧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肌钙蛋白(IcTnI)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测定70例行PCI术治疗的高危ACS患者和3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血清cTnI和hs-CRP水平。结果术前ACS组血清cTnⅠ、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AMI组、UA组血清cTnⅠ、hs-CRP水平显著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AMI组血清cTnⅠ、hs-CRP水平均高于UA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清cTnⅠ和hs-CR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性(r=0.561,P=0.001)。结论 PCI术后血清cTnⅠ和hs-CRP水平升高。cTnⅠ和hs-CR可能会做为PCI术后冠状动脉斑块不稳定性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张继红  赵红丽  张爽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1):3623-3625
目的:评价连续≥6个月应用阿托伐他汀钙对再次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CD40L水平变化及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入选因不稳定心绞痛行第二次PCI治疗患者90例,在再次PCI术前已连续口服阿托伐他汀钙≥6个月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术前因各种原因未服用阿托伐他汀钙及其他降脂药物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于再次PCI术前,PCI术后12、24、48 h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Ⅰ(cTnI)以及血清CD40L水平.结果:PCI术前,CD40L水平在观察组较低.观察组PCI术后12、24 h,CK-MB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 0.05);cTnI在PCI术后12、24、48h3个时间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D40L术后24 h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相比,对照组CK-MB在术后各时段上升明显(P<0.05),CD40L在术后12、24 h均显著增高.结论:长期应用阿托伐他汀钙可减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心肌的损伤,使可溶性CD40 L增幅下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NCH“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JCL“术后血清肌酸激酶 同功酶!C_IDP“#肌钙蛋白L!*5L“#P型利钠肽!PQJ“和CI反应蛋白!CKJ“的变化$并分析这些变化 的临床意义%方法!急性冠脉综合征!NCH“病例’)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JCL%上述患者分别测 定术前#术后’#2和术后#周的生化项目$主要观察C_IDP#*5L#PQJ和CKJ%结果!C_IDP#*5L 符合NCH的动态变化$未发现术后再次升高的病例&amp;术前和术后’#2的PQJ处于高水平%JCL术后’# 2血清CKJ水平较术前升高$有统计学意义!! “%3%$“$但#周后降至正常%结论!介入治疗加剧了 冠脉局部炎症反应$可使CKJ升高%随着血管开通以及他汀类药物的应用$炎症反应逐渐减轻%C_I DP#*5L和PQJ的术前术后变化在本组病例中符合NCH的一般规律%提出接受介入治疗的NCH患者 的临床护理指导原则和进行心脏标志物检测的必要性$护士应了解常用心脏标志物的多种意义$在护理 这类患者时$应选择适当的血管进行穿刺$在介入治疗前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注意某些药物 如阿司匹林#NC‘L和他汀类等对检验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血浆缺血修饰白蛋白、心肌肌钙蛋白Ⅰ及肌酸激酶同功酶的浓度变化厦其临床意义。方法:60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冠心痛患者(PCI组),分别测定其术前、术后30min、6h,12h,24h的血浆修饰白蛋白、肌钙蛋白Ⅰ及肌酸激酶同功酶水平。缺血修饰白蛋白由白蛋白-钴结合试验测定。并与30例仅作诊断性冠脉造影患者(冠造组)术前、术后30min、24h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PCI组,54例术后30min缺血修饰白蛋白比术前明显升高(P〈0.05),6h渐降到正常水平;21例患者肌钙蛋白Ⅰ在术后6h、12h和24h明显升高(P〈0.05);而肌酸激酶同功酶术前、术后无明显变化(P〉0.05)。缺血修饰白蛋白升高与术中球囊扩张压(r=0.482。P〈0.01)、持续时间(r=0.353,P〈0.05)和扩张次数(r=0.406,P〈O.05)明显相关。在冠造组,缺血修饰白蛋白、肌钙蛋白Ⅰ和肌酸激酶同功酶术前、术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可使心肌发生缺血缺氧损伤。缺血修饰白蛋白在术后迅速升高,并早于肌钙蛋白Ⅰ的出现。缺血修饰白蛋白不仅是一个心肌缺血早期的诊断生化指标,而且是心肌损伤严重程度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2.
缺血修饰性清蛋白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性清蛋白(IMA)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将89例ACS患者分别于胸痛发作2、4、6、12h及24h采血检测IMA、肌钙蛋白I(cTnI)和肌酸激酶MB同功酶(CK—MB)。其中急性心肌梗死41例,心绞痛48例。分析IMA对ACS的诊断价值。结果ACS患者IMA水平于胸痛发作2h明显增高,4h达到高峰,6h后降至正常。而cTnI,CK—MB在胸痛发作4h开始增高,6h明显增高,以后逐步递增至24h。在心绞痛、心肌梗死中,IMA水平升高以心绞痛最明显(P〈0.05)。结论IMA是诊断ACS早期敏感指标,是诊断心肌缺血的生化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清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早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全自动化学发光、生化分析仪检测46例ACS患者入院3~6h及6~12h两个时间段的血清中的H-FABP、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 H-FABP表现出了很好的检测早期(3~6 h)ACS的效果,比MYO、cTnI和CK-MB效果均要好(P<0.05),单独检测的灵敏度达到了82.61%,而MYO、肌钙蛋白和CK-MB的诊断效果在6~12h段有明显提高.结论 H-FABP具有很好的早期诊断ACS价值,可以将H-FABP作为更早期诊断ACS的心肌损伤标志物应用于临床检测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口服尼可地尔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以在我科住院需行PCI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入院后给予不稳定型心绞痛常规治疗;尼可地尔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术前48h给予尼可地尔每次5mg,每天3次,术后继续以相同剂量口服尼可地尔8周。比较两组PCI治疗前及治疗后6、12、24h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水平;观察术后8周病人心电图及左心室射血分数改善情况。结果 PCI术后24h尼可地尔组血清CK-MB、cTnI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2.040、2.241,P〈0.05)。PCI术后血清CK-MB、cTnI水平均高于正常值上限者尼可地尔组5例(16.7%),对照组13例(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PCI术后8周尼可地尔组心电图疗效和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优于对照组(u=2.475,t=2.061,P〈0.05)。结论口服尼可地尔对行PCI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有一定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将91例ACS患者(心肌梗死41例,心绞痛50例)分别于胸痛发作后3、6、12 h采集静脉血检测H-FABP、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水平,分析胸痛发作后不同时间的H-FABP、cTnI及CK-MB水平对ACS的诊断价值.结果 ACS患者H-FABP水平于胸痛发作后3 h明显升高.cTnI、CK-MB在胸痛发作后6 h明显增高.在胸痛发作后3 h,H-FABP、cTnI、CK-MB的阳性率分别为70.3%(64/91)、35.2%(32/91)、23.1%(21/91),H-FABP的阳性率明显高于cTnI和CK-M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梗死患者H-FABP水平升高较心绞痛患者更为明显(P<0.05).结论 H-FABP适合作为ACS早期诊断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测定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0例ST段抬高(STEMI)ACS和23例非ST段抬高(NSTEMI)ACS患者于症状出现后的0~2 h、4~6 h分别进行hs-CRP、cTnI、Mb和CK-MB检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ST段抬高组和非ST段抬高组0~2 h:hs-CRP和Mb检测阳性率高于cTnI和CK-MB,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两组间cTnI、Mb、CK-MB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4~6 h:ST段抬高组hs-CRP、cTnI、Mb、CK-MB检测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非ST段抬高组hs-CRP、cTnI、Mb检测阳性率高于CK-MB,且两组间所有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患者早期检测hs-CRP、Mb,敏感性优于cTnI、CK-MB;hs-CRP、cTnI、Mb能检测出微小心肌损伤;非ST段抬高的ACS患者有50%左右存在微小心肌梗死;hs-CRP、cTnI、Mb、CK-MB测定对诊断SIEMI具有很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肌红蛋白(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 MB型(CK-MB)联合检测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85例ACS患者[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25例、心肌梗死60例]作为ACS组,除ACS外的冠心病(CHD)患者68例作为CHD组,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进行血清 Mb、cTnI、肌酸激酶(CK)、CK-MB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和评价。结果 ACS组患者血清Mb、cTnI、CK-MB水平均高于CHD组及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 Mb是ACS诊断中敏感且较特异的生化指标,Mb、cTnI、CK-MB联合检测有助于ACS早期的快速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探讨可溶性Lox-1、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同工酶、肌红蛋白及超敏C反应蛋白单独或联合检测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19例,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组78例、稳定型心绞痛组41例;另收集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脉无狭窄者41例为非冠心病组。分别检测可溶性Lox-1、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同工酶、肌红蛋白及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绘制ROC曲线,获得单独或联合检测时的曲线下面积等诊断效能参数,进而评价各指标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价值。结果 sLox-1诊断ACS时的曲线下面积为0.934,95%CI(0.894~0.975)。上述5种生化标志物水平与诊断ACS的相关程度为sLox-1>Myo>cTnI>CK-MB>hs-CRP;"sLox-1+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987[95%CI(0.974~1.000)],敏感度为93.9%,特异度为96.2%,高于上述生化标志物单独检测及"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CK-MB"联合检测。结论 sLox-1用于ACS的诊断具有一定临床意义,与肌钙蛋白I和肌红蛋白进行联合检测时可以发挥较好的互补作用,与单独检测相比诊断效能大大提高,且高于"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CK-MB"联合检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远端缺血预处理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肌损伤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单中心前瞻、随机、对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2例拟行择期PCI术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分为远端缺血预处理组和对照组。最终纳入65例成功完成PCI术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远端缺血预处理组36例,对照组29例。远端缺血预处理组在行PCI治疗前1 h用血压袖带200 mmHg压力给予患者4个5 min缺血/5 min再灌的循环处理,对照组不作处理,两组患者均在PCI术当天凌晨6点及术后20 h测血清CK-MB、cTnI及hs-CRP水平的含量,并记录术后3个月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死亡等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情况。结果 2组患者的主要基线指标无统计学差异。远端缺血预处理组患者术后CK-MB、cTnI、hs-CRP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患者术后3个月MACE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远端缺血预处理可降低PCI相关心肌损伤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