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确定上颌窦囊肿术后判定方法和标准,采用CT扫描对术后上颌窦分类,及其临床症状记分进行了研究。上颌窦囊肿术后5年以上者55例中,复诊26例(3侧)为对象。男11例(1侧),女15例(l侧)。手术均采用上颌窦根治术标准,全部摘除囊壁后,沿下鼻道形成对孔。术后抗感染等治疗,必要时配合根管治疗。C”f摄影将上颌窦分为以下4型。I型:上颌窦消失(骨性充填);力型:上颌窦残留(含气腔);血型:上颌窦内残留软组织,其中开口能确认者为1-l型,不能确认者为用一2型;w型:囊肿形成。鼻内肉眼观察,结合鼻咽腔内视镜检查,将对孔形态分…  相似文献   

2.
鼻内窥镜下中鼻道上颌窦开窗术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内窥镜鼻窦手术中经中鼻道行上颌窦开窗术可重建上颌窦通气和引流,为符合鼻窦生理的功能性手术方法。对75例接受内窥镜鼻窦手术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各行中鼻道上颌窦开窗术94侧,下鼻道上颌窦开窗术64侧,开窗孔开放情况经3~15个月随访观察,术后6个月时窗口开放者为86.7%,闭合者为13.3%,下鼻道开窗孔开放者为54.7%,闭合者占45.3%,两者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性,表明中鼻道上颌窦开窗术优于下鼻道上颌窦开窗术。并从解剖、生理方面讨论中鼻道上颌窦开窗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鼻内窥镜下中鼻道下颌窦开窗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内窥镜鼻窥手术中经中鼻道行上颌窦开窗术可重建上颌窦通气和引流,为符合鼻窦生理的功能性手术方法,对75例接受内窥镜鼻窦手术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中鼻道上颌窦开窗术94例,下鼻道下颌窦开术64例,开窗孔开放情况经3-15个月随访观察,术后6个月时窗口开放者为86.7%,闭合者为13.3%,下鼻道下窗孔开放者为54.7%,团合者占45.3%,两者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性,表明中鼻道下颌窦开窗术优于  相似文献   

4.
鼻和鼻窦霉菌病的报告逐年有所增加,自1980年至1983年作者等共经治11例,列举了右蝶窦、双上颌窦、左鼻腔3例有代表性患者的诊治经过并作分析。11例中男3例,女8例,年龄在50~77岁。发生于鼻腔者1例,蝶窦者1例,其余均为上颌窦,其中1例为双侧。诊断特点是:X 线相所见以上颌窦内侧壁,特别是上部的密度增高为特点,多数疑有内壁缺损。有4例手术探查时发现自然孔扩大,最大者达10mm。CT 扫描时有2例病侧窦的一部分骨缺损而相对的一边窦壁增厚。确诊是依鼻窦内容物的病理组织学检查出有霉菌块为依据。本组病例经上颌窦开放术5例,上颌窦穿刺冲洗6例,经鼻内筛窦蝶窦开放术1例。治疗预后均良好,未使用抗霉菌药物。  相似文献   

5.
上颌窦囊肿是耳鼻咽喉科常见多发病 ,传统的手术方法为犬齿窝进路上颌窦根治手术 ,该手术方法损伤大 ,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近几年来 ,我们采用鼻内镜下经下鼻道钻孔径路切除上颌窦囊肿 18例 ,术后疗效满意 ,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997年 5月~ 2 0 0 0年 3月 ,我科门诊共治疗上颌窦囊肿18例 ,男 8例 ,女 10例 ,年龄最小者 18岁 ,最大者 5 4岁。病史 2~ 10年。其中伴前额部持续性钝痛者 13例 ,面颊部压迫感 5例 ,偶有阵发性鼻内流出淡黄色液体 9例 ,术前均行鼻窦 CT检查 ,囊肿直径 2 .0 cm~ 3.5 cm。治疗方法。采用国产好克公司生产…  相似文献   

6.
CT影象上颌窦壁肥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T在鼻窦疾患诊断上的价值已经肯定。作者研究CT影象上颌窦壁肥厚的意义,辨明炎症引起的骨壁肥厚或人为假象。对X线平片和CT影象上颌窦壁的厚度进行比较;对比手术采取的上颌窦前壁和CT影象上颌窦前壁的厚度。观察慢性上颌窦灸11例(17侧)、正常上颌窦2例(2侧)。以眶下孔下方10mm处为中心取上颌窦前壁骨片,直径约10mm,测量骨片厚度为0.1mm。CT层面通过眶下孔下方10mm处,测定影象中上颌窦前壁的厚度,并探讨上颌窦内容物CT值对测量结果有何影响。结果:一侧慢性上颌窦炎,患侧骨壁较健侧为厚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下鼻道是否有必要造对孔,作者自1984年以来对38例慢性上颌窦炎患者进行了双侧上颌窦根治术,左侧按Caldwell—Luc法切除上颌窦和下鼻道的粘膜,下鼻道造对孔引流,右侧于一周后切除筛骨的钩突,扩大中鼻道自然开口,上颌窦的粘膜也被切除。两种手术方法以面颊部肿胀,失血量和手术时间为指  相似文献   

8.
拔牙后产生口腔上颌窦瘘的病例中,大多并发上颌窦炎,而需做上颌窦根治术。将窦前骨壁片填入瘘孔,用纤维蛋白胶粘固,以封闭口腔上颌窦瘘,效果良好。齿源性上颌窦炎8例,其中拔牙后出现瘘孔5例;上颌窦根治术中去除窦底部肉芽时穿孔2例;上颌窦根治术和拔牙时大穿孔1例。方法为上颌窦根治术时,  相似文献   

9.
鼻腔、鼻窦真菌病11例中男4例,女7例;25~50岁,40岁者居多;受累部位:单侧10例(鼻腔1例,上颌窦9例),双侧1例(均为上颌窦);累及筛窦1例,其余筛窦、蝶窦病变为阻塞性炎症.  相似文献   

10.
上颌窦囊肿是鼻科常见病和多发病,鼻内镜技术是目前手术治疗上颌窦囊肿的主要方法。选择何种径路既能达到彻底摘除囊肿,又能减少组织损伤的微创治疗目的,是耳鼻咽喉科医生一直在探讨的课题。我科1993年4月~2005年5月行鼻内镜下上颌窦黏膜下囊肿和上颌窦囊肿摘除术168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上颌窦囊肿患者168例,男121例,女47例;年龄14~76岁,平均46.6岁。并发各期鼻窦炎、鼻中隔偏曲、肥厚性鼻炎及变态反应性鼻炎等疾病者136例,单纯上颌窦黏膜下囊肿32例。其中多发性囊肿26例,双侧上颌窦黏膜下囊肿21例。有12例脓囊肿,有上颌…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真菌性鼻窦炎的发病率有所增加,以上颌窦发病率最高,真菌性上颌窦炎经典的治疗方法是柯-陆氏进路上颌窦根治术,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发展现常采取鼻内镜下的双进路手术治疗.对于真菌性上颌窦炎鼻内镜下单纯上颌窦自然孔进路手术能否替代上颌窦根治术或鼻内镜下的双进路手术目前还有争议.我院自2005年10月~2008年1月采用单纯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3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上颌窦穿刺抽吸对伴有上颌窦X线平片异常表现的不明原因发热诊断价值及其适应证尚未明确。该作者回顾分析34例伴上颌窦X线片异常的不明原因发热的上颌窦穿刺抽吸sl侧次结果。发现具有典型上颌窦炎症状者细菌培养结果多为阳性,占86.4%;无上颌窦炎症状者则只有8.3%细菌培养阳性。X线片有液平面者58%细菌培养阳性;窦腔完全模糊者64/培养阳性,故X线片对诊断仅具辅助作用。本组资料表现典型的上颌窦炎症状如流涕、上颌窦压重感、鼻腔充血、上颌窦疼痛、上颌窦压痛等可作为决定是否需采用上颌窦穿刺抽吸水以判明不明原因发热的主要依…  相似文献   

13.
我科自 1 992年起采用保留上颌骨底壁的上颌窦切除术 ,至今已完成 5例上颌窦癌病人的手术治疗 ,积累了一些经验 ,特报告如下。男性 4例 ;女性 1例。年龄 2 1~ 6 3岁 ;平均年龄47.8岁。以一侧眼球突出为主症者 4例 ;以患侧额部头痛 2年就诊者 1例 ,前 4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复视及患侧眼球活动障碍 ,眼底检查正常。 5例中右侧 2例、左侧3例。术前均作 CT扫描检查 ,报告上颌窦新生物并骨质破坏 ,上颌窦底壁无破坏。手术方法 :采用 Wiber- Fergusson,外翻组织瓣后自眶下缘、上颌骨额突及颧骨切开骨膜 ,暴露骨质并剥离眶下壁。自梨状孔下缘凿断…  相似文献   

14.
鼻内镜下犬齿窝径路治疗上颌窦病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一个损伤少,方便快捷且效果好的鼻内镜下的上颌窦手术方案治疗上颌窦病变。方法:2002年3月至今,设计在患侧唇龈沟第三齿上方做一纵形切口1~1.5cm,分离至犬齿窝骨质,用骨凿或电钻做1cm左右的骨孔,清除此处的上颌窦黏膜,置入鼻内镜,检查上颌窦内的病变情况,如果为上颌窦黏膜下囊肿,去除囊壁,妥善止血;上颌窦自然窦口正常者,无须扩大窦口,在上颌窦内的创面上和犬齿窝骨窗处贴附止血纱布,缝合2针,也可以应用耳脑胶粘合。如果为上颌窦息肉,处理方法基本同上颌窦囊肿。如果为上颌窦曲菌病,就需要扩大上颌窦自然窦口1~1.5cm,鼻腔内可不必填塞,如需扩大自然窦口,可填塞膨胀海绵。结果:36例均一期愈合,鼻腔通畅,症状消失,经过4个月~4年的随访观察,未见病变复发,仅2例有短暂的唇部麻木,7~8d后康复。2例扩大自然窦口处有肉芽生长,经处理后肉芽消失。结论:本术式有视野清晰,处理病变方便,并发症少,不宜发生严重的反应,窦口引流自然,符合上颌窦黏膜的正常生理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应用鼻内镜处理颌面外伤中上颌窦骨折的疗效。方法对颌面外伤中85例合并上颌窦骨折病人在鼻内镜引导下进行复位治疗。结果85例上颌窦骨折病人均一次准确复位,其中62例随访0.5~4年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鼻内镜处理颌面外伤中上颌窦骨折复位准确,窦腔功能的恢复及颌面部畸形的矫正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 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 :5 7例 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 (均有一次以上鼻腔鼻窦手术史 ) ,其中 2 1例筛窦骨质明显增生、窦腔融合 ,15例 (2 4侧 )为上颌窦根治术后复发。采用 Messerkinger法彻底开放筛窦 ,充分扩大自然孔 ,术后用内镜电离子技术处理术腔水肿样肉芽组织及早期息肉与逐步处理上颌窦内病变组织 ,冲洗窦腔 ,控制感染等综合治疗方法的随访观察。结果 :大部分病例术后 6~ 9个月症状明显改善 ,鼻腔、中鼻道、筛窦腔均已上皮化 ,12例 (18侧 )上颌窦腔充分扩大且上皮化 ,3例 (4侧 ) 1年后除上颌窦前下壁少许粘膜水肿外均上皮化 ,全部病例均随访 1年~ 1年半 ,治愈 36例 (6 3.2 % ) ,好转 2 1例 (36 .8% )。结论 : 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手术只是治疗的重要一环 ,内镜电离子技术是术后处理早期病变和上颌窦内病变促进上皮化的有效方法 ,术中充分扩大自然孔、开放筛窦和术后有效的抗感染是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我们自 1999年 9月~ 2 0 0 1年 9月共实施鼻内镜下YAG激光上颌窦黏膜下囊肿切除术治疗 2 6例 (2 6侧 ) ,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 2 6例 (2 6侧 ) ,左侧 11例 ,右侧 15例。男 14例 ,女12例 ,年龄 2 7~ 4 9岁。术前常规行轴位或轴位加冠状位鼻窦CT扫描 ,确诊为上颌窦黏膜下囊肿 ,囊肿主要位于上颌窦底壁、外侧壁、后壁、内侧壁。前壁和顶壁本组尚未见。二、手术方法仰卧位 ,常规消毒、铺巾、2 %利多卡因 1∶10 0 0盐酸肾上腺素于患侧眶下孔阻滞麻醉、犬齿窝浸润麻醉和上颌窦内黏膜麻醉 ;用内镜器械盒中骨槌 ,在犬齿窝直接凿孔开放上…  相似文献   

18.
作者为全麻下鼻息肉切除术40例行术中同侧上颌窦硬管内窥镜检查。其中10例为单侧鼻息肉,故共检查70侧。患者均无上颌窦手术史。术前24小时内行标准上颌窦X线检查。X线示上颌窦正常占10%;粘膜轻度至中度肥厚或孤立息肉或囊肿占30%;粘膜明显肥厚(3/4以上窦胶粘膜肥厚)占23%;阴影模糊占33%;出现液平面占4%。内窥镜检查发现窦腔粘膜  相似文献   

19.
儿童上颌窦异位脑膜瘤4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上颌窦异位脑膜瘤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方法:对4例儿童上颌窦异位脑膜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4例患儿表现为进行性鼻塞,其中1例伴有眼球突出,临床检查4例于鼻腔外侧壁可见类球状新生物,黏膜光滑,质硬。CT检查显示,上颌窦鼻腔新生物高密度影,边界清楚,周围可见骨质吸收。治疗均于全身麻醉下手术切除,3例采用面中翻揭术,1例采用鼻侧切开术,随访4~6年无复发。结论:CT对上颌窦异位脑膜瘤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完整切除肿瘤是治疗儿童上颌窦异位脑膜瘤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20.
作者用氦氖激光器(?)1治疗鼻窦炎64例,年龄20~64岁,急性上颌窦炎17例,慢性上颌窦炎36例,急性上颌窦和额窦炎11例。为使激光直接照射窦粘膜,作者设计了光学接头,并改制上颌窦穿刺针:由短(33mm)长(80mm)两部分组成,用螺丝口连接;经下鼻道穿刺上颌窦,灌洗排脓;然后经过穿刺针管腔放入光导管,用散焦激光器照射窦腔,距离20mm,功率密度0.8~10mW/cm~2,照射2~10分钟。激光治疗后把穿刺针的延长部分扭开取出,短小部分保留并固定在穿刺孔,使不致脱出或落入上颌窦,直到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