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两种新型免疫佐剂CT -B(霍乱毒素B亚单位 )、saponin(皂素 )制备的旋毛虫疫苗对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 将旋毛虫肌幼虫可溶性抗原分别与CT -B、saponin混合 ,以口服或皮下注射途径免疫NIH小鼠 ,间隔 1周共免疫 3次 ,末次免疫后 1周 ,与对照组同时予 2 0 0条旋毛虫感染期肌幼虫攻击 ,比较三组小鼠肠道成虫数、雌虫生殖力及肌幼虫数。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CT -B组成虫减虫率、新生幼虫减虫率及肌幼虫减虫率分别为 91 5 9%、6 1 74 %和 90 32 % ,saponin组成虫减虫率、新生幼虫减虫率及肌幼虫减虫率分别为 79 2 1%、6 7 4 4 %和 88 39%。 结论 CT -B和saponin均能有效提高机体对旋毛虫的保护性免疫力 ,CT -B对肠道成虫的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2.
为观察旋毛虫感染昆明小鼠的最小剂量, 将7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均分7组, 每只鼠分别经口感染旋毛虫肌幼虫30、 25、 20、 15、 10、 5及3条, 感染后6周剖杀。取完整膈肌, 压片、 镜检、 计数虫荷。小鼠全身肌肉经人工胃液消化后计数肌肉虫荷。结果, 压片镜检法和人工消化法的幼虫检出率, 感染30、 25、 20、 15及10条旋毛虫肌幼虫的小鼠均为100% (10/10); 感染5条旋毛虫肌幼虫的小鼠, 两种方法幼虫检出率分别为70% (7/10) 和100% (10/10); 感染3条旋毛虫肌幼虫的小鼠, 两种方法均未检出幼虫。感染旋毛虫的小鼠膈肌和肌肉虫荷与感染剂量均呈正相关(r=0.759, P<0.05; r=0.638, P<0.05)。旋毛虫经口成功感染昆明小鼠的最小剂量为5条幼虫。  相似文献   

3.
作者观察了苯并咪唑-2-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的抗旋毛虫作用。第一个实验,是在体外用0. 05%的药液处理120日龄的旋毛虫幼虫,在37℃下培育3小时,将虫取出,洗去药液后感染雄性小鼠,每鼠按每克体重感染幼虫5条。用Бекищ氏的改良法观察旋毛虫幼虫在肠内的活力、雌虫的生殖力及侵  相似文献   

4.
旋毛虫感染小鼠膈肌虫荷与血清及肉汁抗体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旋毛虫感染小鼠膈肌虫荷(larvae per gram diaphragm,lpgd)与血清及肉汁抗体水平的关系。方法将32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8只),每只分别感染50(A组)、100(B组)、300(C组)、500条(D组)旋毛虫幼虫,感染后42d剖杀,收集血清及肉汁,观察膈肌虫荷并用旋毛虫肌幼虫ES抗原ELISA检测血清及肉汁抗体。另将50只小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每组分别感染旋毛虫(T1)、乡土旋毛虫(T2)、布氏旋毛虫(T3)、伪旋毛虫(T4)及纳氏旋毛虫(T7),每只感染500条幼虫,感染后42d剖杀,观察感染不同种旋毛虫小鼠的膈肌虫荷与血清及肉汁抗体水平。结果感染旋毛虫的A、B、C、D4组小鼠的膈肌虫荷与血清及肉汁抗体水平均无相关性(P>0.05),但与感染剂量呈正相关(P<0.05),每组小鼠的血清与肉汁抗体水平也均具有相关性(P<0.05)。5种旋毛虫感染小鼠的膈肌虫荷与血清及肉汁抗体水平相比均无相关性(P>0.05),但血清与肉汁抗体水平相比均具有相关性(P<0.05)。旋毛虫感染小鼠的血清及肉汁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其他4种旋毛虫(乡土旋毛虫、布氏旋毛虫、伪旋毛虫及纳氏旋毛虫)感染小鼠的血清和肉汁抗体水平(P<0.05)。结论旋毛虫肌幼虫ES抗原可用于其他4种旋毛虫(乡土旋毛虫、布氏旋毛虫、伪旋毛虫、纳氏旋毛虫)感染小鼠血清及肉汁中抗旋毛虫抗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免疫层析试纸条对轻度感染小鼠肉汁中抗旋毛虫抗体的检测效果。方法以胶体金标SPA和旋毛虫肌幼虫ES抗原制备免疫层析试纸条。将7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每组分别经口感染30、25、20、15、10、5、3条旋毛虫幼虫,感染后6周用试纸条进行血清及肉汁抗体检测,并与ELISA、镜检法及消化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30、25、20、15、10条旋毛虫幼虫感染的小鼠,试纸条与ELISA的血清及肉汁抗体阳性率均为100(10/10),镜检法与消化法的幼虫检出率均为100%(10/10)。5条旋毛虫感染的10只小鼠,镜检法和消化法的幼虫检出率分别为70%(7/10)和100%(10/10),消化法检查时10只小鼠的每克肌肉虫荷为0.88~3.14条幼虫(平均为1.58条),试纸条与ELISA检测时的血清及肉汁抗体阳性率均为100%(10/10)。3条旋毛虫感染的10只小鼠,4种方法检测时均为阴性。结果表明,试纸条检验肉类中旋毛虫的敏感性与ELISA和消化法相同,且明显高于镜检法(P<0.05)。低剂量旋毛虫感染小鼠后6周的肉汁抗体水平与感染剂量呈正相关(P<0.05),肉汁与血清抗体水平均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每克小鼠肌肉仅含0.88条旋毛虫幼虫时也可被试纸条检出,试纸条可用于轻度感染肉类中旋毛虫检疫的初筛。  相似文献   

6.
免疫层析试纸条检测感染小鼠肉汁中抗旋毛虫抗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一种肉类旋毛虫感染的快速免疫学检测方法.方法 以胶体金标SPA和旋毛虫肌幼虫ES抗原制备免疫层析试纸条,对不同剂量旋毛虫幼虫感染小鼠后不同时间的血清及肉汁抗体进行检测,并与ELISA、镜检法及消化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用100、300、500条旋毛虫幼虫感染小鼠后6周,3组小鼠的血清及肉汁抗体阳性率均达100%;试纸条法对血清与肉汁的抗体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 P>0.05).试纸条法和ELISA检测100条幼虫感染小鼠肉汁的阳性率分别为91.3%和100%(χ2=2.09, P>0.05),检测300、500条幼虫感染小鼠肉汁的阳性率均为100%;试纸条法和镜检法对3组小鼠感染后5~7周的肉汁和膈肌检测的阳性率均为98.6%.消化法检查每克肌肉虫荷<33条幼虫的6份标本,试纸条5份阳性,每克肌肉中含有6条幼虫时可被试纸条法检出.感染旋毛虫小鼠肌肉4 ℃保存1~7 d及-20 ℃保存1~7个月的肉汁抗体阳性率均为100%.结论 免疫层析试纸条可用于新鲜肉、冷藏肉及冷冻肉中抗旋毛虫抗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旋毛虫感染大鼠与小鼠后幼虫在肌肉内的分布及囊包内的幼虫数量。方法将30只昆明小鼠和30只SD大鼠均随机分为轻、中、重度感染组(每组10只),分别按每g克体重1、5、20条肌幼虫经口感染。感染后42d剖杀,取不同部位肌肉称重后压片镜检,观察不同部位每克肌肉虫荷(larvaepergram,lpg)及囊包内幼虫数量。结果大鼠在轻度感染时以咬肌虫荷最高,中、重度感染时分别以膈肌和舌肌虫荷最高;小鼠在轻度感染时以咬肌虫荷最高,中、重度感染时均以膈肌虫荷最高。在大鼠肌肉8028个囊包中,含1、2、3条幼虫的囊包分别占97.91%、1.95%及0.14%;在小鼠肌肉7559个囊包中,含1、2、3条幼虫的囊包分别占97.33%、2.54%及0.13%。小鼠肌肉多幼虫(2~3条)囊包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大鼠(χ2=5.644,P<0.05)。多幼虫囊包的检出率在大鼠和小鼠均随感染剂量的增加而升高(χ2大鼠=42.656,P<0.05;χ2小鼠=45.713,P<0.05);在含3条幼虫囊包的肌肉,重度感染的大鼠和小鼠肌肉分别占81.82%(9/11)与100%(10/10)。未发现含有4条及4条以上幼虫的囊包。结论对鼠类旋毛虫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时应首选咬肌进行病原学检查,其次为膈肌或舌肌;进行肌肉活检或肉类检疫时发现含3条幼虫的囊包提示为重度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一种肉类旋毛虫感染的快速免疫学检测方法。方法以胶体金标SPA和旋毛虫肌幼虫ES抗原制备免疫层析试纸条,对不同剂量旋毛虫幼虫感染小鼠后不同时间的血清及肉汁抗体进行检测,并与ELISA、镜检法及消化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用100、300、500条旋毛虫幼虫感染小鼠后6周,3组小鼠的血清及肉汁抗体阳性率均达100%;试纸条法对血清与肉汁的抗体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P〉0.05)。试纸条法和ELISA检测100条幼虫感染小鼠肉汁的阳性率分别为91.3%和100%(χ2=2.09,P〉0.05),检测300、500条幼虫感染小鼠肉汁的阳性率均为100%;试纸条法和镜检法对3组小鼠感染后5-7周的肉汁和膈肌检测的阳性率均为98.6%。消化法检查每克肌肉虫荷〈33条幼虫的6份标本,试纸条5份阳性,每克肌肉中含有6条幼虫时可被试纸条法检出。感染旋毛虫小鼠肌肉4℃保存1-7 d及-20℃保存1-7个月的肉汁抗体阳性率均为100%。结论免疫层析试纸条可用于新鲜肉、冷藏肉及冷冻肉中抗旋毛虫抗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一种能诊断人体旋毛虫病及动物旋毛虫感染的快速血清学方法。方法以胶体金标SPA和旋毛虫肌幼虫ES抗原制备免疫层析试纸条(immunochromatographic strip),对旋毛虫病及其它寄生虫病患者血清、旋毛虫及其它寄生虫感染的动物血清进行检测。结果试纸条检测旋毛虫病患者与旋毛虫感染的小鼠、大鼠、兔、猪血清的阳性率分别为100%(20/20)、97.87%(92/94)、100%(5/5)、100%(5/5)及100%(25/25),15min内肉眼可观察结果;其它寄生虫病(并殖吸虫病、血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囊虫病及包虫病等)患者及正常人血清、其它寄生虫感染动物及正常动物血清均为阴性。试纸条和ELISA对100条幼虫感染小鼠血清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91.3%(21/23)和95.7%(22/23)(χ2=0.36,P>0.05),两种方法对200~500条幼虫感染小鼠血清检测的阳性率均为100%(71/71)。试纸条对乡土旋毛虫、布氏旋毛虫、伪旋毛虫及纳氏旋毛虫感染小鼠血清检测的阳性率亦均为100%。试纸条在4℃可保存13个月,检测结果在室温可保存3个月。结论该试纸条可用于人体旋毛虫病和动物旋毛虫感染的快速血清学诊断,也可用于其它种旋毛虫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砧板上肉屑中旋毛虫幼虫的活性与感染性.方法 将100条旋毛虫幼虫感染小鼠40 d的骨骼肌剪为小米粒大小(重约0.007g)的肉屑,平均分为5份,在木质砧板上室温(约25℃)下放置0、2、4、6和8 h,消化后收集幼虫并观察幼虫的活性.将3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将砧板上放置0、4、8 h肉屑中的旋毛虫幼虫经口感染小鼠,每组小鼠感染300条.感染后40 d剖杀,将全身肌肉消化后收集肌幼虫,测定其生殖力指数(reproductive capacity index,RCI).结果 在砧板上放置0、2、4、6和8 h肉屑中旋毛虫幼虫的死亡率分别为0、0.60%、15.17%、55.63%和79.18%(X2=46.949,P<0.01);幼虫死亡率随肉屑放置时间的延长而升高(X2=42.241,P<0.01).在砧板上放置0、4、8h肉屑中的旋毛虫幼虫接种小鼠后40d,其生殖力指数分别为229.47、135.62和125.01,3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205,P>0.05).结论 在砧板上放置4h和8 h肉屑中的旋毛虫幼虫仍具有感染性.  相似文献   

11.
碳酸氢钠对旋毛虫幼虫感染性及生殖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碳酸氢钠对旋毛虫幼虫感染性及生殖力的影响。方法将旋毛虫肌幼虫在体外经1%碳酸氢钠处理不同时间后观察其活力。10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成10组(每组10只),1~3组中每组5只分别喂饲经碳酸氢钠或生理盐水浸泡不同时间(24、36、48h)含300条旋毛虫肌幼虫的小鼠肌肉(约0.02g);4~9组分别用不同剂量碳酸氢钠或食用醋(总酸浓度4.5%,pH3.05)灌胃后0.5h喂饲含300条肌幼虫肉块,10组为灌服生理盐水对照组。于喂饲后第7天和第42天每组剖杀5只小鼠,分别观察肠道成虫数、肌幼虫数及生殖力指数(RCI)。结果肌幼虫经碳酸氢钠处理24~240h的死亡率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鼠喂饲经碳酸氢钠处理24、36h和48h旋毛虫肌幼虫后42d,其肌幼虫数(84467、84600条和82300条)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12650、6460条和1240条)(P0.05)。灌饲0.4、0.6ml碳酸氢钠小鼠的肠道成虫数(193、203条)与RCI(323.77、326.55)均明显高于食醋对照组(68、67条;217.55、195.33)及生理盐水对照组(145条,268.13)(P0.05)。结论碳酸氢钠可明显增加旋毛虫的感染性与生殖力。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发现植物凝集素(PHA)有激活宿主机体的防御功能。作者用感染旋毛虫的实验动物观察了PHA对旋毛虫发育的影响。用18~20克重的雄性小白鼠,按每克体重感染旋毛虫幼虫5条,共感染400只小白  相似文献   

13.
鼠类在肠道感染旋毛虫以后,继发感染使宿主产生的反应可杀死80%的幼虫。作者根据排出旋毛虫是由免疫作用于该虫的假说而进行了这次试验,以确定该虫早期消失是否与炎症有关,并探讨攻击感染后数天内从鼠体排出的成虫数与粘膜骨髓过氧化氢酶及双糖酶活性的关系。材料和方法:先用胃蛋白酶消化阳性小鼠横纹肌采集旋毛虫幼虫,接种于雄性大鼠,20只有免疫力的鼠和20只无免疫力的鼠用外科手术插管法各注入十二指肠内7,500条幼虫。在接种后24小时内杀死这些鼠,以测定虫体早期分布情况。并在攻击感染后分别在1,6和12小时对12只鼠(免疫的与无免疫的各6只)的病理生理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人工消化法(artificial digestion method)和贝氏法(Baermann's technique)检验肉类中旋毛虫成囊前期幼虫(pre-encapsulated larvae,PEL)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将45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只),分别经口感染20、10、5条旋毛虫肌幼虫,感染后18d剖杀,将3组小鼠肌肉剪碎后,分别应用国际旋毛虫病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Trichinellosis,ICT)推荐的消化法(简称ICT-消化法)、国家标准-猪旋毛虫病诊断技术(GB/T186452-2000)中规定的消化法(简称国标-消化法)及贝氏法进行PEL的检验。结果ICT-消化法、国标-消化法与贝氏法对感染20条旋毛虫幼虫的小鼠肌肉中PEL的检出率均为100%(15/15)(χ220=0.000,P>0.05);感染10条幼虫小鼠肌肉,3种方法的PEL检出率分别为93.33%(14/15),93.33%(14/15)及100%(15/15)(χ120=1.645,P>0.05);感染5条幼虫的小鼠肌肉,3种方法的PEL检出率分别为63.33%(19/30),90%(27/30)及100%(30/30)(χ52=18.866,P<0.05)。感染旋毛虫后18d的小鼠肌肉分别消化1h、2h、3h、4h与5h,PEL死亡率分别为8.49%(53/624)、29.77%(181/608)、58.46(449/768)、67.83%(407/600)、84.70%(515/608),PEL的死亡率随消化时间的延长而升高(χ2=920.772,P<0.05)。结论对肉类中旋毛虫成囊前期幼虫检疫时,贝氏法明显优于消化法。  相似文献   

15.
旋毛虫肌幼虫寄生时间对其感染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旋毛虫肌幼虫寄生时间对其感染力的影响。方法人工消化收集旋毛虫幼虫,35只昆明小鼠每只口饲30条幼虫。感染鼠随机分为6组,分笼喂养,分别于感染后至1、2、4、6、8、10个月,用同样方法收集幼虫;另取10只健康小鼠,每只口饲30条幼虫。感染鼠于2个月后全部断颈处死,取胴体称重,取膈肌镜检,消化收集小鼠体内全部旋毛虫幼虫,计算生殖力指数(RCI)、每克组织肌幼虫数(LPG)。结果感染后2个月,5只小鼠RCI和LPG分别为108.17和181.59,134.17和189.86,114.17和181.12,121.80和198.05,146.13和186.32。感染后4、6、8个月,旋毛虫RCI和LPG逐渐降低。各组小鼠RCI和LP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毛虫感染力随寄生时间变化,感染后2个月达高峰,之后随寄生时间的延长,感染力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三苯双脒和阿苯达唑对感染旋毛虫小鼠的疗效。方法将85只昆明小鼠(每鼠感染旋毛虫幼虫100条)分成3组,A组(成虫期,即感染后5d)、B组(幼虫移行期,即感染后15d)和C组(幼虫成囊期,即感染后35d)。A组小鼠35只,均分为7组,三苯双脒和阿苯达唑各治疗3组,两药给药剂量相同,分别为顿服6.25、12.5和25mg/kg,另设1组为对照组。B、C两组各25只小鼠,各均分为5组,三苯双脒和阿苯达唑各治疗2组,两药给药剂量相同,分别为100和200mg/(kg·d),另各设1组为对照组。A组小鼠治疗后2d处死,计数小肠内成虫。B、C两组小鼠连续治疗7d,治疗结束后15d处死,剖取全部膈肌,消化液消化,镜下计数幼虫。计算各组平均虫数和减虫率,统计分析各组治疗效果。结果A组,三苯双脒各组平均成虫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减虫率分别为63.3%、86.2%和98.5%;阿苯达唑6.25和12.5mg/kg组的平均成虫数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5mg/kg组的平均成虫数则少于对照组(P0.05),减虫率为41.2%。B组,两种药物平均虫数都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三苯双脒治疗组减虫率分别为64.4%和89.6%,阿苯达唑组减虫率分别为56.7%和78.4%。C组,仅阿苯达唑200mg/(kg·d)组的平均幼虫(成囊期)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减虫率为71.8%,其余各组均无效。结论三苯双脒对小鼠旋毛虫成虫和移行期幼虫有较好的疗效,但对成囊期幼虫无效。较大剂量阿苯达唑对小鼠旋毛虫成虫、移行期和成囊期幼虫均有效。  相似文献   

17.
双抗体夹心-ELISA用于旋毛虫活动性感染的诊断及疗效考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宿主血清中旋毛虫循环抗原 ( CAg)以诊断本病和考核药物疗效。方法双抗体夹心 -ELISA法。结果 94只实验感染旋毛虫小鼠 ,受染 3d后 ,即有 7%的小鼠显示阳性反应 ,受染 30 d,无论受染幼虫数目多寡 ( 50、1 50及 30 0条幼虫 /只 ) ,全部受染鼠 ( 1 0 0 % )均显示阳性反应。给予丙硫咪唑治疗后的第 1周 ,CAg的阳性率仍为 1 0 0 % ,但在治疗后第 2、3及 4周 ,则分别降为 60 %、2 0 %及 1 0 %。检测 61头感染旋毛虫猪血清中 CAg,4 0头 ( 65.6%± 6.1 % )呈阳性反应。 1 0 0头正常猪均为阴性 ,30头感染囊尾蚴和 30头感染弓形虫的猪 ,仅 1头感染弓形虫的猪出现轻度交叉反应。检测 36例旋毛虫病人血清中 CAg,2 6例 ( 72 .2 % )呈阳性反应。 50例正常人皆为阴性。 1 4 2例其他 9种寄生虫病人 ,仅 1例囊尾蚴病人出现轻度交叉反应。结论旋毛虫 CAg的检测具有早期诊断和考核药物疗效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旋毛虫肌幼虫在不同培养基中的发育情况。方法将旋毛虫肌幼虫接种在不同培养基中于37℃5%CO2条件下培养18 d,观察幼虫开始蜕皮的时间和蜕皮率,并测量幼虫长度。结果肌幼虫在RPMI-1640、含5%胎牛血清(FBS)的RPMI-1640培养液、PBS和生理盐水中开始蜕皮的时间分别为15、23、19和37 h;肌幼虫在RP-MI-1640与5%FBS+RPMI-1640中分别蜕皮1~4层和1~2层,在PBS与生理盐水中仅蜕皮1层。培养5 d后,RP-MI-1640中培养幼虫的蜕皮率(77.94%)显著高于在其他3种培养液培养的幼虫蜕皮率(39.83%、44.64%和8.84%)(Z1640+5%FBS=-2.268,ZPBS=-2.641,Zsaline=-6.826,P0.05);培养18 d后,在RPMI-1640中蜕2~4层皮的幼虫蜕皮率(25.6%、1.32%及0.26%)显著高于在5%FBS+RPMI-1640中培养的幼虫蜕皮率(0.45%、0和0)(Z2=-16.111,Z3=-7.991,Z4=-3.885,P0.05);在2种培养液中培养1~18 d的幼虫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38,P0.05),幼虫长度均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减小(F1640=54.639,P0.05;F1640+5%FBS=26.928,P0.05)。结论绝大多数旋毛虫肌幼虫在RPMI-1640与5%FBS+RPMI-1640培养液中不能蜕下完整表皮,不能发育到成虫阶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合欢皮总皂苷对感染旋毛虫小鼠的治疗效果。方法将36只感染旋毛虫的ICR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只小鼠感染300条旋毛虫),每组6只。组Ⅰ-Ⅲ为成虫组:组Ⅰ为感染对照组,组Ⅱ为合欢皮总皂苷治疗组,组Ⅲ为阿苯达唑治疗组;组Ⅳ-Ⅵ为肌幼虫组:组Ⅳ为感染对照组,组Ⅴ为合欢皮总皂苷治疗组,组Ⅵ为阿苯达唑治疗组。Ⅰ、Ⅱ、Ⅲ组于感染后第2d开始给药,连续给药3d,于感染后第7d处死,计数小肠内成虫;Ⅳ、Ⅴ、Ⅵ组于感染后第7d开始给药,连续给药14d,于感染后第40d处死,计数肌幼虫并计算减虫率,HE染色计数肌幼虫,免疫组化检测膈肌中IL-1β,IL-6,TNF-α,COX-2因子的表达。结果合欢皮总皂苷和阿苯达唑治疗组成虫数和肌幼虫数均少于感染对照组(P<0.01),成虫减虫率分别为71.60%和81.24%,肌幼虫减虫率分别为65.70%和89.94%;HE染色结果表明两个治疗组囊包幼虫均减少,炎症细胞表达均明显减轻;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治疗组IL-1β,IL-6,TNF-α,COX-2的表达降低。结论合欢皮总皂苷对旋毛虫成虫和囊包幼虫均有较好的杀虫效果,虽然效果略次于阿苯达唑,但其作为中药提取物毒性较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食用醋或酱油对旋毛虫肌幼虫感染性和生殖力的影响。方法14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均分为14组,分别喂饲经食用醋(总酸浓度4.5%,pH3.05)、食用酱油(含19.3%NaCl)和生理盐水浸泡不同时间的含有300条旋毛虫肌幼虫的小鼠肌肉(重约0.02g),于喂饲后第7天和第42天每组各剖杀5只小鼠,分别观察肠道成虫、肌幼虫的数量和生殖力指数(RCI)。结果小鼠喂饲经食用醋处理3、6、12和24h的旋毛虫肌幼虫后,其肠道成虫数分别为77、41、0和0条,RCI分别为52.48、18.45、0和0,均显著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肠道成虫数(分别为121、121、116和101条)和RCI(分别为159.10、124.56、73.63和42.17)(P0.05)。小鼠喂饲经食用酱油处理12、24、36和48h的旋毛虫肌幼虫后,肠道成虫数(分别为79、39、3和0条)和RCI(分别为48.75、20.80、1.87和0)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16、101、95和89条,73.63、42.17、21.53和4.13)(P0.05)。感染小鼠的肠道成虫数和RCI均随醋或酱油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降低(P0.05)。结论含旋毛虫肌幼虫的肌肉经食用醋或酱油处理后,肌幼虫的感染力和生殖力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