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床中颈椎病、落枕等 ,常表现为颈部疼痛、活动不利 ,甚或一侧上肢疼痛麻木 ,为迅速缓解症状 ,现介绍有效穴位如下 :  临床资料 :本组 30例患者 ,男 1 1例 ,女 1 9例 ,最大 68岁 ,最小 30岁 ,病程最长 2周 ,最短 1天。  治疗方法 :患者坐姿 ,平放双前臂于桌面 ,消毒局部皮肤后 ,针刺手三里 ,捻转得气嘱其活动颈部 ,约 1 0min后 ,再配合局部针刺治疗 ,留针30min。每日治疗 1次 ,最多不超过 3次。  治疗效果 :显效 2 3例 ,有效 6例 ,无效 1例 ,总有效率为 97% ,无效率 3%。  典型病例 :高某 ,女 ,35岁 ,于 1 999年 3月 7日就诊…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们采用针刺三间并配合受累病肩自身运动的方法治疗肩周炎30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病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均在四十岁以上;病程最长者达二年之久,最短者为一周。治疗方法取病侧三间。针具选用28号1.5寸的毫针,穴位局部皮肤行针刺常规消毒,术者持针快速刺入皮下,继以徐缓进针至0.5-1寸,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针感以病人能承受为度。留针时间为30分钟,留针期间行针2-3次,在留针过程中,让患者自动或协助患者被动地反复做上肢抬举、外展、后伸动作,争取达到上肢正常活动范围。每天治疗一次,6次为一个疗程,治疗一般不超过三个疗程,疗程间隔1-2天。  相似文献   

3.
针灸太溪穴治疗足跟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资料 :本组 6 4例中 ,左侧患病 11例 ,右侧 2 6例 ,双侧 2 7例 ;男 2 9例 ,女 35例 ;年龄最大 72岁 ,最小 34岁 ;时间最长 5年 ,最短 1个月。治疗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 ,局部常规消毒 ,患侧太溪穴用30号 1.5寸毫针直刺入 0 .5~ 1.0寸 ,施以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手法 ,得气后 ,针尖斜向足跟患病处 ,针感行于足跟部 ,并配合艾条灸。每 5 min运针 1次 ,留针 30 min。日 1次 ,5次为 1个疗程 ,疗程间休息 3d,3个疗程统计疗效。疗效标准 :患侧足跟部麻木 ,疼痛消失 ,半年未复发为痊愈 ;患侧足跟部麻木 ,疼痛基本消失为有效 ;症状无改善为无效。治疗…  相似文献   

4.
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经CT、X线检查 ,颈部都有不同程度的退变增生、韧带钙化、椎间孔变窄、颈肩部疼痛、上肢麻木和功能障碍。 96例中 ,男 41例 ,女5 5例 ,年龄最小 2 1岁 ,最大 82岁。病程最短 3周 ,最长 35年 ,一侧疼痛 33例 ,双侧疼痛 2 2例 ,伴有上肢麻木的 35例 ,功能障碍的 2例。2 治疗方法2 .1 针刺颈部僵痛针华佗夹脊穴、肩背部疼痛针肩、肩内陵、肩贞、臂及阿是穴。上肢疼痛、麻木、功能障碍针曲池、手三里、合谷穴 ,留针 2 0分钟。 1天针 1次 ,1 0天为 1疗程。2 .2 中药 药物组成 :丹参、威灵仙、牛膝、桂枝各 2 0g ;川…  相似文献   

5.
张某,男,14岁。1992年6月8日初诊。左上肢症废不用月余。1月前,左上臂行“预防注射”,当天下午,即感针处疼痛,晚上加重。第二天早起,因疼痛不能穿衣,并延及上肢,无发烧。第三天烧侧三指麻木,并出现上肢抬举无力。第四天发展至左侧无名指、小措也麻木。曾去某省级医院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腰部运动治疗急性腰扭伤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5例住院患者按就诊顺序号抽签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佩戴护腰休息;布洛芬,0.3g/次,2次/d;腰痛宁胶囊,1.5g/次,黄酒10mL顺服,2次/d;24h内伤部冷敷,24h后宽频电磁波谱,30min/次,2次/d。治疗组43例针刺:患者取坐位(30号1寸一次性毫针),常规消毒,先取人中,斜刺入0.5寸,不捻转不提插;后溪快速进针1寸(左痛刺右,右痛刺左),得气后大幅度提插捻转,强刺激1min,局部产生明显强酸胀痛后留针,带针缓慢站立,放松腰部肌肉,配合做前俯、后仰、侧弯、下蹲等动作,以疼痛和活动受限最明显方向为主,活动范围慢慢扩大,症状明显减轻留针20~30min,期间继续活动腰部,每隔10min加强行针1次;扭伤早期1次/d,症状缓解后2~3d 1次。连续治疗14d为1疗程。观测临床表现、疼痛评分、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26例,好转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02%;对照组治愈18例,好转14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6.1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疼痛评分两组均有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降低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联合腰部运动治疗急性腰扭伤,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急性腰扭伤为软组织,尤其是肌健、韧带突然受到过度的牵拉和扭转引起的损伤。我院1996年3月~1997年5月,采用针刺治疗腰扭伤48例,效果显著。1 临床资料 本组48例,其中男29例,女19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58岁;病程3~5天多见。2 治疗方法 患者取坐位,医者立于患者之后,取头部腰区(经验穴,位于督脉线上头顶百会穴后1寸),局部进行常规消毒,选用2寸长的不锈钢毫针,针与头皮呈30°夹角进针,沿头皮向脊柱方向缓慢进针1.5寸捻转1min,得气后留针20min,其间行针1~2次,并嘱患者前后左右活动腰部。复诊者起针后,加足三里左右两穴,用平补手法。3 治疗结果 疼痛消失,活动如常为痊愈;疼痛减轻,活动受限好转为有效。结果:针刺1次痊愈者22例,有效11例;针刺2次痊愈8例;针刺3次痊愈者7例。  相似文献   

8.
正1病历摘要刘某,女,14岁。初诊日期:2014年1月8日。主诉:左上肢活动不利20d。患者因20天前玩耍时左上肢用力牵拉过度,逐渐出现左肩关节各方向活动受限,左上肢无力,不能持物,呈垂臂样,伴有局部疼痛,遂到当地儿童医院就诊。神经诱发电位提示:左腋神经潜伏期正常,波幅降低,运动神经损害;肌电图显示:三角肌有自发电活动,腋神经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轻度降低;颈椎MRI、肩关节彩超及生化指标均无  相似文献   

9.
1病案举例 陈某,男性,35岁.因左侧背痛2d来针灸科就诊,患者于2d前因暑天夜间贪凉,晨起时感左侧背痛,患者当时因工作繁忙未作特殊检查和治疗,后感症状逐渐加重.查体:左侧肩胛内侧T3至T7压痛阳性,胸椎棘突无明显偏歪,舌质红,苔白,脉细弦.胸部X线片无异常发现.中医诊断为痹证,辨证为寒湿痹阻于足太阳经,经气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治以散寒除湿、止痛通络.对侧取穴,主穴为鱼际,配穴为后溪.取右侧鱼际用1.5寸一次性针灸针,沿劳宫穴方向直刺1.2寸,后溪直刺1.2寸,在行针的同时,嘱咐患者活动左侧肩胛骨,留针20 min,同时活动左侧肩胛骨20 min.针刺治疗1次后患者疼痛大减,2次后痊愈.  相似文献   

10.
1 一般资料本组136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87例,女49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2岁;病程最短6h,最长5天。全部病例均经检查排除其他器质性病变,确诊为急性腰扭伤。2 治疗方法2.1 皮肤针叩刺拔罐 取阿是穴。病人俯卧位,穴位常规消毒。首先用皮肤针在阿是穴上重叩出血,然后在该处拔火罐,视出血量多少留罐5min~10min。2.2 针刺 取委中穴。在留罐期间,常规针刺双委中穴,用泻法,每3min~5min行针1次,留针30min。3 治疗效果3.1 疗效标准 痊愈:疼痛消失,功能活动正常;显效:疼痛明显减轻,功能活动基本正常;有效:疼痛减轻,功能活动受界;无效:治…  相似文献   

11.
<正>患者,男,44岁,左上臂疼痛、肿胀、活动不利9 d。患者自述3个月前出现左上臂疼痛,夜间加重,左上肢麻木、无力、活动不利,症状时有缓解。9 d前外出爬山,左手撑地后出现左上臂肿痛、畸形、活动不利,未做任何处理。我院门诊以"左肱骨干病理性骨折以及左肱骨干肿瘤样病变(性质待查)"收入院。查体:左上臂畸形、肿胀、压痛阳性,其中上段可见约15 cm×8 cm的局部隆起,质硬,边界不清,皮温稍  相似文献   

12.
李某,女,49岁,2011年3月11日初诊。3年前曾后枕部跌撞墙面,此后运动时项肩部牵扯不适,多次到私人门诊接受按摩治疗,治疗时好转,停止治疗则症状反复。2个月前颈项酸强加重,双上肢、双手麻木,进行性加重,右下肢酸软乏力,尤其在行走时无法跟上左下肢步伐,低头位时头晕目眩,改变体位后消失,无呕恶。曾于1个月前在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诊断为颈椎病,高血压,上感,甲状腺肿大,经抗血栓、脱水、扩血管处理,右上肢麻木明显缓解,仅右环指远端关节指面麻木未消,但左上肢麻木、行走乏力、低头位眩晕症状未缓解。证见后项、肩背酸强不适,尤其颈项右旋位时牵扯左上肢胀痛麻木,低头位眩晕,体位改变后眩晕感消失。右下肢酸软乏力,行走时明显。近期记忆力下降明显,少睡,食欲可,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查神清神疲,面色萎黄,形体适中。颈项肌肉较紧张,C3/4/5/6棘突旁压痛(++),未引出上肢明显放射痛,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左上肢肌力较右上肢有所下降,肌张力正常,腱反射正常,右下肢肌力较左下肢略下降,肌张力正常,腱反射正常,霍夫曼征(-)。MRI提示颈椎椎体骨质增生及椎体终板炎,C4-7椎间盘变性突出,C4/5椎间盘突出,部分脊髓受压,继发性椎管狭窄。头颅平扫未见明显异常。西医诊断为混合型颈椎病。中医诊断为项痹病。证属瘀血阻络,气血不足。治以活血化瘀通络,辅以益气养血。采用中医综合治疗方案治之。刺双侧颈百劳,先泻后补,得气后温针灸各1壮。平补平泻风池、天柱、肩井、巨骨、中府、尺泽、天井、养老,得气后电针刺激20min。补太渊,留针20min。颈项、肩背、上肢推拿,舒筋为主,辅以坐位牵旋端提法以改善神经刺激症状。另内服颈舒胶囊2g,日3次;甲钴胺胶囊0.5mg,日3次。适当做颈肩背部功能锻炼及四肢肌力训练。二诊(2011年3月14日),颈项疼痛及双上肢麻木较往日明显改善,尤其右上肢麻木减退,低头位眩晕症状明显缓解。查颈项肌肉放松,脊柱无侧弯,压痛较前减轻,未引出放射痛,
  臂丛神经牵拉试验(-)。续前治疗,另在下午给予电脑中频电刺激双侧肺腧穴30min。三诊(2011年3月17日),低头位眩晕症状基本消失,左上肢麻木程度及下肢乏力症状明显改善。减少旋转类手法的应用,以减少对椎间盘的刺激。适当加强颈项、上肢功能锻炼。四诊(2011年3月29日),后项、肩背轻度酸强,左上肢轻度麻木,夜间睡觉时偶有加重,剧烈抖动(如乘车)时诱发右上肢轻度酸胀、麻木,右环指远端掌面麻木不仁,右下肢轻度酸软乏力,行走时明显,睡眠较往日有所好转,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查精神较好,面色少华,颈项肌肉放松,C3/4/5/6棘突旁轻微压痛,未引出上肢明显放射痛,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双上肢肌力较对称,肌张力正常,腱反射正常,右下肢肌力较左下肢略下降,肌张力正常,腱反射正常,锥体束征(-)。仍以气血不足为主,兼瘀血阻络。治当益气养血,活血通络。针刺双侧颈百劳、百会,补法,得气后温针灸各1壮。平补平泻颈4、5夹脊穴、中府、曲池、养老,得气后电针刺激20min。补太渊、足三里、三阴交,留针20min。推拿,舒筋为主,辅以卧位牵引旋转法。五诊(2011年4月8日),颈项疼痛基本消除,左上肢间断性轻微麻木,右寰指远端无明显麻木感,行走时双下肢无明显乏力症状。查一般情况可,颈项肌肉放松,压痛(-),未引出放射痛及椎间孔挤压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舌淡红苔薄白,脉平和有力。续前巩固治疗。适当加强功能锻炼。六诊(2011年4月14日),颈项疼痛消失,运动功能基本正常,左上肢麻木消失,右环指远端内侧仍轻微麻木,行走时无下肢乏力现象。查精神好,面色润泽,舌淡红苔薄白,脉平和有力。颈项肌肉放松,压痛(-),未引出上肢放射痛,双上肢霍夫曼征(-)。病情痊愈而出院。嘱培养良好生活习惯,避免久坐伏案,适当加强功能锻炼,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13.
陈某某,女,23岁,农民,湖南蓝山县土市乡人。患者自诉素体健康,于1981年5月初分娩一男孩,产后尚未满月,即行房事。满月后不久即出现左下肢麻木无力,活动不利等症。渐至左上肢亦屈伸抬举受限,麻木无力。逐渐发展到左下肢不能站立,左上肢不能上举,无力持物,生活需他人照料。曾在当地卫生院、某县人民医院多次门诊治疗,经用西药加兰他敏、新斯的明、ATP、维生素B_1、维生素C和中药滋养肝肾、益气补血及舒筋活络等法治疗,均同效。症状日趋加重,遂于1981年9月8日入院治疗。入院时,症见面色萎黄,语言低怯,神疲乏力,四肢痛觉迟钝,全身肌肉明显消瘦松驰,尤  相似文献   

14.
大脑胶质瘤病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历介绍患者,男,48岁,已婚,因左半身麻木2个月、左侧肢体无力10 d于2004年4月12日入院。患者2个月来无明显诱因出现左半身麻木,症状呈进行性加重,开始为左手指指尖微麻木不适感,接触物体后消失,伴有吃东西无味。10 d后波及左侧口周和左脚趾,继之左半身轻微刺激便出现针刺样疼痛,胸部束带感。10 d前出现左侧肢体无力,起初为上楼梯,长时间站立不适、不能支撑,之后发展为直平路、站立5~6 min无力明显。病期伴有轻度头昏,无全身蚁走感、发热、头痛、恶心、呕吐、抽搐及意识障碍、视物双影、饮水呛咳、大小便功能障碍。入院前20 d脑CT检查未见…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缪刺健侧合谷-血海联合肢体活动治疗脑卒中偏瘫疗效。[方法]使用前瞻性设计方法,44例住院患者缪刺,嘱患者放松,直刺健侧合谷、血海(左上肢瘫痪-取右下血海,左下肢瘫痪-取右上合谷),均进针0.5~1寸,平泻,得气后根据患者性格特点,以命令(或鼓励、或暗示)语气指导患者运动:针合谷同时辅助患者抬起右下肢,针血海同时辅助抬起右上肢,活动改善后,令活动偏瘫侧各关节,上肢重点锻炼关节背伸,下肢锻炼屈曲,反复10次,针刺时让家属协助偏瘫肢缓慢屈伸活动;酌情增加其他穴位并留针,偏瘫侧曲池、足三里、偏瘫穴(健侧率谷)酌选二三,泻法,得气后留针15~20min,加电针;退出其他针,留健侧合谷、血海,按上述手法操作,使患肢如此活动,3次左右即可;直接退针,以棉签按摩健侧合谷及血海,活动患侧,做康复锻炼,以病情需要及不疲劳为度,可不定时、定量。1次/d,或隔日1次。连续治疗3次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肌力、疗效指数、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首次针刺基本恢复率100%,合作良好及意志坚强者首次疗效及预后相对更好。1次治疗,效果满意出院13例;肌力提高1级2例,提高2级11例,提高3级16例,提高4级2例。1次针刺后肌力维持在改善后水平28例。脑出血患者药物治疗36d,已行常规针刺及肌电治疗,左侧上下肢肌力仍0级,1次治疗即提高至3级,再巩固2次,4-级肌力出院,1例。[结论]缪刺健侧合谷-血海联合肢体活动治疗脑卒中偏瘫,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张××,男,59岁,干部.患痛风征已10年,每次发病间隔2~3年。无家族史.超体重型。有烟、酒嗜好.此次发病于2个月前因右踝趾扭伤而诱发左踝痛风征.患处肿胀疼痛夜间不能入睡,用强痛定止痛.局部敷中药消炎剂,内服丙磺苏等综合治疗,但局部仍肿胀疼痛而来我院求治.检查:左踝内侧肿胀,皮肤呈暗紫色,压痛明显,关节活动受限,即予以皮下针治疗.选左腕象形处用0.5寸毫针刺入皮下,局部无针感,然后持续刺激10~20秒钟。留针20~30分钟,留针期间患肢不停的活动.第一次针后  相似文献   

17.
急性乳腺炎为妇科常见病 ,我们采用针刺治疗 6 0例 ,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 6 0例 ,皆属炎症期 ,2 5岁以下 10例 ,2 6~ 35岁 47例 ,35岁以上 3例。病程 1d~ 3d43例 ,3d~ 7d8例 ,7d~15 d6例 ,2 0 d以上 3例。 37℃以下 3例 ,37.4℃~ 38℃ 46例 ,38.1℃~ 39℃ 9例 ,39℃~ 40℃ 2例。治疗方法取肩井、膻中、曲池、足三里、太冲 ,发热配大椎 ,均用捻转提插手法 ,待有针感后 ,继续加强刺激 ,留针 15 min~ 30min,每日 1次 ,3次为 1个疗程。治疗效果1.疗效标准痊愈 经治疗后 ,未形成化脓 ,症状消失。好转 经治疗后 ,未形成化脓 ,症状…  相似文献   

18.
笔者采用针刺配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痤疮3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经治30例患者,女27例,男3例;年龄在20~35岁之间;病程最短的2个月,最长的7 a。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治疗方法2·1针刺治疗2·1·1取穴主穴取肺俞、胃俞、大肠俞,配合取曲池、合谷。2·1·2操作病人取侧卧或坐位,局部常规消毒后,用毫针针刺穴位,得气后留针20m in,留针期间加强捻针以增加刺激。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症状好转改隔日1次。疗程间休息3d,一般治疗1~3个疗程。2·2中药治疗黄芩10g,石膏25g,大黄(后…  相似文献   

19.
<正> 治疗方法:取秩边穴,针刺时施以烧山火手法,使之产生热效应,留针30mih,1d1次,15次为1疗程。治疗结果:治愈(症状及体征消失,能恢复工作)51例,有效(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不影响功能活动)9例。病案举例:吕某,男,40岁,主诉左下肢疼痛半年余,疼痛沿坐骨神经走行向足趾放射,不能着地,  相似文献   

20.
临床资料 治疗60例,男52例,女8例;年龄18~30岁12例,31~40岁25例,41~50岁11例,51~60岁9例,61岁以上3例。病程2h~10d,多数在3d以内。治疗方法 先在患者腰部找出压痛点,让患者仰卧于床,然后于腹部相对处进行常规消毒,取28号3寸毫针,针尖向痛点快速刺入2~2.5寸,使针感向痛点放射。行强刺激捻转泻法5~8次,并嘱患者活动腰部,直至疼痛减轻或消失。一般留针10~20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3d。多数患者1次即愈。疗效标准 痊愈:症状和体征消失,腰部活动自如;显效:症状基本消失,弯腰活动明显改善;好转:症状部分减轻,腰部活动仍受限;无效:经3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