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威  刘翔  左伟  赵萍  陈晓莉  沈浩 《疾病控制杂志》2011,15(12):1067-1067,1070
嵌顿性腹股沟斜疝又称钳闭性腹股沟疝,是新生儿外科急诊中常见的疾病之一.新生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漏诊、误诊,且极易并发肠管及睾丸坏死.为了探讨新生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的诊治经验,笔者等对安徽省立儿童医院2005 - 2010年收治的67例新生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的诊治经验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81例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非手术治疗15例,手术治疗166例,其中肠坏死6例,右睾丸坏死4例,左卵巢坏死1例,肠坏死和左睾丸坏死1例,均需手术切除,1例肠浆膜修补,1例右睾丸缺血损伤。全部病例均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对小儿腹股沟斜疝发生机制和特点的充分认识,有助于对小儿,嵌顿疝作出及时正确的处理,随着微创技术及一日监护外科模式的发展,提倡小儿腹股沟斜疝为限期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双线高位结扎法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应用价值.方法 微型腹腔镜下,用器械钳辅助配合,双线双荷包缝合内环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78例患儿.结果 单侧斜疝55例,双侧斜疝23例,隐性斜疝15例.单侧斜疝手术时间12~18 min,平均15 min,双侧斜疝手术时间20~ 30 min,平均26 min.无阴囊水肿、感染、睾丸萎缩、医源性隐睾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24个月,无复发,无腹痛,睾丸发育正常.结论 双线高位结扎法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安全、可靠、美观,并且操作简便,同时可发现对侧隐性内环口未闭,避免二次手术,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睾丸微石症患儿的临床治疗。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例睾丸微石症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超声检查提示,患儿为右侧的腹股沟疝气,同时患有双侧的睾丸微石症。予以手术治疗证实患儿为右侧的腹股沟斜疝,但双侧的睾丸微石症未给予治疗,密切随访观察。结论睾丸微石症往往不需要给予治疗,但须定期的随访,以及定期应用超声对阴囊进行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改良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方式,并对疗效进行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9月至2009年9月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资料,患儿年龄6个月~12岁,单侧716例,双侧156例,不包括腹股沟嵌顿疝、复发疝和鞘膜积液的病例。结果全部病例选择耻骨结节上方腹横纹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术,牵拉睾丸辨别提睾肌位置以便准确寻找疝囊。对35例巨大疝术后用自制疝带包扎,无一例复发。全部病例复发3例,复发率3.4‰。结论疝囊高位结扎术是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可靠、简便的治疗方法,可在基层医院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外科常见病及多发病,其嵌顿后可导致肠坏死、睾丸缺血萎缩或睾丸急性梗死。我院通过收治小儿腹股沟斜疝经疝带治疗未愈的60例患儿,对手术中的有关问题及对精索、睾丸的影响作出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小切口不缝合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38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股沟斜疝是小儿的常见病,我院自1993年起行小切口、不缝皮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381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381例中,男317例,女64例,男女之比约为5∶1;左侧79例,右侧302例,双侧患儿35例;睾丸疝183例,精索疝198例;最小年龄5个月,最大年龄15岁,平均年龄5-8岁。全部患儿以腹股沟可复性肿块而就诊。53例以腹股沟痛性肿块而就诊即嵌顿疝(其中19例行急诊手术,34例先行手法复位,3~5d后再行手术)。45例术前曾行疝带压迫治疗无效。1-…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腹横纹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206例患者,均采用腹横纹小切口,其中男123例,女83例,双侧疝49例,平均年龄3.5岁。均将近端疝囊剥离到高位内环处,见到黄色的腹膜外脂肪组织,用手指配合伸入内环探及腹腔,明确达内环部位,还纳疝内容物,即可疝囊高位结扎,疝颈外缝扎切断或内荷包缝合囊颈外结扎加固。结果 全部随访3~18个月,疝复发者3例,阴囊血肿1例,医源性阴睾2例,住院时间均为1~2.5d。疝复发者为缝合疝颈线较细(4号丝线),断裂所致,再者为游离疝囊不够高位,再次手术治愈。阴囊血肿者穿刺抽吸治愈。医源性阴睾为寻找疝囊将睾丸上提,术毕未将睾丸置回阴囊所致,手术治愈。结论 应用腹横纹小切口治疗腹股沟斜疝,手术时间短,创伤小,住院时间短,花费少,不用拆线换药,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例1:31岁。因酗酒剧烈呕吐后右腹股沟部出现鸭蛋大包块,并持续下腹疼痛、呕吐、腹胀、停止排便排气,阴囊右侧睾丸消失9天,于1986年3月8日急诊入院。自幼双侧睾丸在阴囊内,否认外伤,既往无腹股沟疝史。体检:腹稍膨隆,下腹偏右压痛、轻度肌紧张、反跳痛、肠鸣音低弱。右腹股沟有8×6cm长圆形隆凸包块,明显压痛,无活动。阴囊右侧无睾丸,左睾丸正常。诊断:绞窄性右腹股沟斜疝并右睾丸脱位。急诊手术。切开疝囊见右睾丸附睾在腹股沟管内,距外环口约3cm,附睾在前,睾丸位于后下方,顺时针扭转180°,精索纡曲、短缩并与鞘突腹膜粘连,但睾丸附睾大小、形态、色泽尚正常。疝囊内有15cm回肠袢绞窄坏死破裂。行坏死肠段  相似文献   

10.
小儿腹股沟疝为小儿外科最常见和多发的疾病,包括斜疝、直疝和股疝,其中腹股沟斜疝发生最多[1],多因胚胎期睾丸下降过程中腹膜鞘状突未能闭塞,疝囊从腹股沟管内环向内、向下进入腹股沟管所致。新生儿期即可发病,男性多见,右侧较左侧多2~3倍,双侧者少见,约占5%~10%[2],  相似文献   

11.
彭浩  禚保彪 《中国校医》2011,25(1):37-38
目的比较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手术及非手术疗效,观察小儿腹股沟疝术后对睾丸发育的影响。方法经临床及超声检查诊断为腹股沟斜疝患儿300例,其中150例患儿行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另150例患儿保守治疗(补中益气丸加敦煌272脐密带),12例治疗无效后转手术治疗,其中5例发生嵌顿而行急诊手术。所有患儿治疗后6个月随访。治疗前后对比2组患侧睾丸的位置、大小、睾丸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结果手术组术后复发5例,非手术组术后复发8例。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手术及非手术治疗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疝囊高位结扎术与非手术治疗比较,术后6个月前者对患儿的睾丸体积、血流影响较大(P<0.05)。结论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疗效差异虽然无统计学意义,但前者对患儿睾丸体积和血流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外科常见病及多发病,其嵌顿后可导致肠坏死、睾丸缺血萎缩或睾丸急性梗死.我院通过收治小儿腹股沟斜疝经疝带治疗未愈的60例患儿,对手术中的有关问题及对精索、睾丸的影响作出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非腹腔型隐睾合并腹股沟斜疝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09年6月~2010年2月对18例小儿非腹腔型隐睾合并腹股沟斜疝应用微型腹腔镜行隐睾探查、下降固定术及内环口关闭术。结果16例镜下降松解精索、下降固定睾丸,1例转腹股沟切口下降固定睾丸,1例镜下行睾丸切除术。18例均在腹腔镜下行内环口结扎。术后恢复良好,无出现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下内环口关闭、隐睾探查及下降固定术治疗小儿非腹腔型隐睾合并腹股沟斜疝疗效肯定,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出经腹行双侧内环口缝闭术治疗儿童双侧腹股沟斜疝,手术25例,收到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一) 适应证:无嵌顿、无粘连,能将疝内容物还纳腹腔的双侧腹股沟斜疝。 (二) 手术方法与步骤:1.麻醉成功后取仰卧位。2.术前排空小便或插导尿管导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平扫冠状面重组技术在鉴别腹股沟区疝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8年6月天津东丽医院收治的47例腹股沟区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共计54个疝囊,其中斜疝45例,直疝6例,股疝3例。术前均做CT平扫,并做冠状位重组,双盲分析。结果腹股沟韧带在冠状面显示率为100.0%,腹壁下动脉显示率为94.4%。连续层面观察腹股沟斜疝和直疝疝囊均位于腹股沟韧带前方,股疝疝囊则位于腹股沟韧带后方;腹股沟斜疝疝囊于腹壁下动脉外侧出现,腹股沟直疝疝囊则于腹壁下动脉内侧出现,但3个疝囊未能清晰显示腹壁下动脉造成误诊。结论腹股沟区疝在多排螺旋CT冠状位重组图像中有其特有的表现,能为临床腹股沟区疝的鉴别诊断提供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侧小儿腹股沟斜疝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37例双侧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时间为2014年10月-2015年10月,给予患者腹腔镜手术治疗,同时给予患者围术期精心护理,观察患者的手术治疗及护理效果。结果:37例患者的术前准备充分,手术时间短(15.02±4.12)min,出血少,切开长度为1cm左右,所有患者均平稳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结论:双侧小儿腹股沟斜疝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疗效安全可靠,围术期的精心护理对促进患者康复,保证手术效果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采用阴囊肉膜固定手术方式治疗小儿隐睾的疗效。方法:本组选自2008年6月~2012年10月收入院的隐睾患儿58例,患儿年龄2~10岁,平均4.3岁,病变部位右侧35例,左侧20例,双侧3例,临床类型:腹股沟管型55例,管外型3例,并发明显腹股沟斜疝5例,鞘膜积液4例.术前曾用激素治疗10例,上述58例患儿均采用阴囊肉膜固定手术方式治疗。结果:对58例患儿术后均进行随访,术后阴囊发育且睾丸有较明显增大,睾丸完全位于阴囊内有48例;术后阴囊发育良好,睾丸位于阴囊内但大小无明显变化有8例;术后睾丸发生萎缩有2例。结论:采用阴囊肉膜固定术治疗隐睾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男性股疝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及治疗中值得注意的问题。方法回顾性总结1994~2007年共发生的3例男性股疝患者错误诊断和治疗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结果本文报告3例患者,1例误诊为急性淋巴结炎,1例误诊为急性肠炎,1例误诊为疖肿,明确诊断后均行Mcvay股疝修补术治愈。结论男性股疝患者由于非常少见容易误诊,对腹股沟疝肿物位置的鉴别非常重要,肿物位于卵圆窝时,一定作好鉴别诊断,以避免误诊误治,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手术时,如果股疝嵌顿可切开1/3腹股沟韧带进行松解,切开后的腹股沟韧带可不予以缝合。  相似文献   

19.
<正> 我站自1990年4月-2002年12月共收治腹股沟斜疝修补术后并发睾丸炎9例,现报告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年龄23~35岁,平均年龄26岁。8例为复发性斜疝再次修补,1例巨大斜疝。发病手术后第3天3例,第4天及第5天各3例,位于右侧睾丸6例,左侧睾丸3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人腹股沟疝的围手术期处理及手术方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高龄老年人腹股沟疝的临床资料。结果:53例患者中,斜疝48例(单侧47例,双侧1例)、直疝4例、腹股沟复合疝1例,其中复发疝3例、嵌顿性斜疝4例(行手法复位择期行手术3例,急诊手术1例)。53例患者中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51例,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睾丸鞘膜翻转术I例,行腹股沟嵌顿性斜疝松解+疝囊高位结扎+坏死小肠切除术1例,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高龄老年人腹股沟疝应尽早手术治疗,做好围手术期处理及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对疾病的治疗和愈后至关重要,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