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采用玻璃体内空气注入法封闭黄斑裂孔联合巩膜外环扎术,治疗10例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效果良好。此法不破坏黄斑区视网膜,术后视力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3.
玻璃体手术治疗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伴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玻璃体手术治疗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伴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伴视网膜脱离患者25例(25眼),其中伴周边部裂孔者7例,黄斑白孔11眼。行玻璃体切除手术,联合眼内C3F8或硅油填充术,其中12例填充硅油,13例填充C3F8。结果随访3~6个月,20例术后视网膜复位,其中12例视力均不同程度提高,8例视力同术前。3例硅油取出术后和2例C3F8填充术后1个月再视网膜脱离。结论玻璃体手术联合C3F8或硅油填充术可以有效地提高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伴视网膜脱离的视网膜复位率。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 ,国内外一些学者将玻璃体切除术作为治疗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唯一办法 ,且确实取得了可靠疗效。但我们近年来的临床观察发现 ,对合并玻璃体后脱离 (poste-rior vitreous detachm ent,PVD)的单纯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行简单的球内注气 ,也可取得可靠疗效。且操作方便、简捷 ,避免患者因住院引起的时间和经济上的消耗 ;对无PVD的单纯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并球内硅油或惰性气体填充 ,可获得痊愈。 PVD对该病的手术方案的选择起着重要作用。现将我科近 6 a来收治的 30例单纯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治疗情况分析如下。1 资… 相似文献
5.
1996年以来,我们采用单纯球内注射全氟丙烷(C3F8)气体治疗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4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4例中黄斑裂孔后极部及下方1/3象限浅脱离2例2眼,复发性黄斑裂孔>2/3象限脱离2例2眼,均不合并其它裂孔。男1例,女3例。年龄35~68岁。左眼3例,右眼1例,合并一3D—-SD近视,病程12至90天。PVR分类B级2例,CI和C3级各1例,系环扎、放液注C。F。术后一个月内复发病例。视力为手动、指数、0.02和0.05各1眼。二、手术方法2例浅脱离病人,术前估计放液困难。我们在常规麻醉后,先用白内障眼球压迫器压迫眼球20… 相似文献
6.
7.
报道了28例(眼)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治愈后再脱离病例。视网膜再脱离的根本原因是新裂孔形成(75%)和的裂孔再裂开(25%)。病人手术后到发生再脱离的平均时间为20.7m。作者分析了再脱离的原因,并提出了预防办法。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注入混合气体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 采用玻璃体腔注入混合气体(C3F8与消毒空气1:1)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32例32眼,观察术后视网膜复位、术后视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8眼黄斑孔闭合网膜复位,治愈率(87.5%);在治愈的28眼中,术后视力(0.19±0.15),P<0.01,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16).结论 玻璃体腔注入混合气体具有安全、有效、操作简单等特点,是一种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临床上常遇到部分视网膜脱离患,经三面镜、间接、直接检眼镜等反复检查,仍找不到裂孔,给治疗带来困难。为了使找不到裂孔的视网膜脱离患得到正确而及时的治疗,特探讨其诊断处理的一般原则。 相似文献
11.
注气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浙江省嘉兴市第一医院(314000)王毅任皖东王才根蒋永祥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由于裂孔位置的特殊性,造成视功能的损害较大,手术治疗既要封闭裂孔,又要尽可能地保留视功能,在临床上有其特殊性。自1994年6月以来,共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黄斑裂孔(Macular holes,MH)性视网膜脱离(简称网脱),以往采用电凝,冷凝和巩膜外加压,黄斑兜带术等手术方式治疗,术中定位及操作极为困难,并发症多,手术造成黄斑区永久损害、视力差,因此,采用对视力损害小且并发症少的手术方法尤为重要。我科于1999年4月~2000年12月应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Vitreoretinal Surgery,VRS)治疗20例20眼MH网脱,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文20例中,男8例,女12例;右眼9例,左眼11例;年龄44~76… 相似文献
13.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7例67眼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经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后的疗效.结果 随访时间1~6年.视网膜复位66跟(98.5%),视力提高45眼(67.2%);一次手术视网膜复位60眼,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导致的裂孔未闭和新裂孔形成是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视力下降的原因是黄斑部病变.结论 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裂孔源性视刚膜脱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研究视网膜脱离的范围和原发性视网膜裂孔的关系,以及随病程时间的变化而可能出现的病理变化。方法在对578例(590眼)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无差别统计的基础上,对视网膜脱离的形态和原发裂孔的关系、视网膜裂孔的好发部位、视网膜脱离的常见范围以及和时间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回顾性统计研究。结果在视网膜脱离发生15d内,视网膜脱离的范围和视网膜原发性裂孔有着非常明确的相对关系,将视网膜脱离的范围大致分为(1)偏侧的上方脱离;(2)跨12点的上方脱离;(3)下方扁平脱离;(4)下方球形脱离四类,在急性期内(发病15d内)通过视网膜脱离范围明确裂孔的相对关系的准确率分别在95%、95%、89%和85%。而在发病半年以后,视网膜脱离范围基本以下方为主,与原发裂孔的位置相关性已不明显。原发性视网膜裂孔出现的规律有:(1)颞上方裂孔出现的可能性最大:31%;(2)水平线以上出现裂孔的比例在56%;(3)单纯性黄斑裂孔引起视网膜脱离的仅有5.56%。结论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裂孔与视网膜脱离的范围具有一定的相关规律,这种规律会随着病程时间的延续发生有规律可循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16.
全氟丙烷(C3F8)作为33例视网膜脱离及玻璃体手术的眼内填充材料,术后随访3~12个月,其中28例患者视网膜复位,视力不同程度提高。对该气体眼内注射的特点、并发症及处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激光光凝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裂孔形成早期的治疗意义。方法回顾31例(36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发现视网膜裂孔后即进行激光光凝,围绕裂孔行2—3排激光光凝;激光治疗失败者改作手术治疗。结果26例单眼患病,5例双眼患病;周边视网膜裂孔26例(29眼),黄斑区裂孔5例(7眼)。周边视网膜裂孔1次激光光凝成功率62.07%(18/29眼),黄斑裂孔1次激光光凝成功28.57%(2/7眼)。随访6—14个月未见视网膜脱离。结论对部分早期的周边视网膜裂孔行激光光凝可以达到封闭裂孔避免视网膜脱离的目的,对黄斑区裂孔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8.
视网膜脱离(retinal detachment,RD)是指视网膜色素上皮与神经上皮之间分离,是严重的致盲眼病,可导致眼球萎缩.在众多致肓因素中占第5位,尤其是14岁以下儿童,可分为原发性视网膜脱离(裂孔性)、继发性视网膜脱离(非裂孔性)、牵拉性视网膜脱离3种.视网膜脱离的治疗已成为眼科医师关注的重点之一.目前,治疗视网膜脱离的很多方法已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现就近几年视网膜脱离的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孔原性视网膜脱离,是常见眼底病之一,治疗多采取冷凝/电凝封闭视网膜裂孔,巩膜外加压/环扎等,手术复杂,尤其是黄斑孔性视网膜脱离,预后也多不理想。自2002-02~2005-10,我院应用玻璃体腔注射六氟化硫(SF6)辅助激光光凝治疗黄斑及上位裂孔视网膜脱离29例(29只眼),随访12-40个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