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特殊的机遇,使我接触到一本 26×15. 2×2立方厘米大小的珍本。木版本的《胡庆余堂丸散膏丹全集》本无稀罕之处,因为它虽然成书于光绪三年(1877),却仅仅是胡庆余堂中成药的商业广告性介绍而已。珍贵的是在每一中成药介绍上面,如眉批样抄录有这种中成药的秘方。  胡庆余堂精选药材、精心加工,其中成药配方也独特。民国初年,有某地某药店店主深明此情,胸怀异志,以为获得胡氏秘方,即为事业成功之半。工于心计的他,在胡庆余堂内活动近 3年之久,终于以32根金条通过一机要人员,几乎抄全胡氏丸散膏丹秘方,其中部分秘方加工要领于《胡庆余堂丸…  相似文献   

2.
驴皮胶上海胡庆余堂发迹于浙江杭州。杭州胡庆余堂开业于清代光绪年间(1875年),故很早即在新凉亭设厂熬制驴皮胶。其胶养血止血,滋阴填精,久负盛名,深受病家、医家欢迎。胡庆余堂驴皮胶其质量之优异,与其选料之讲究、制作之精良,相得而益彰。驴皮,乃店家凭本号特殊声望优先从行家成批驴皮中筛选:择青春强壮(皮厚毛浓无脱斑)者,取其精强气旺之义:拣毛色纯黑者,揆“黑”与“肾”在五运同属,取其肾主藏精之意;去其头脚尾,取其品正而质纯也。加工时且将腐肉、附毛及毛根皆双面铲净。故其成胶既优于老赢病退者,又异于单面铲者。若将胡庆余堂双面铲之成品,与单面铲或虽双面铲但留头唧尾者锱铢相较,则泾渭自明:就成胶  相似文献   

3.
清代是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较为迅速的一个历史时期。特别是江南一带,名医众多,药铺云集。本文依据《胡庆余堂丸散膏丹全集》古本,仅从胡雪岩与胡庆余堂、胡庆余堂丸散膏丹与清代中药制剂等方面做一粗略探析,藉以说明清代中药制剂和剂型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4.
杭州胡庆余堂制药厂创建于清朝同治十三年,_位于风景秀丽的西子湖畔吴山北麓,为国内最著名的传统国药号和重点中药厂之一。现有职工970人,拥有固定资产1200万元。1938年工业总产值和利润创历史最好水平,分别达4200万元和646万元。胡庆余堂制药厂是以生产传统中成药为主的中型企业。常年生产的产品有11个剂型250多个品种。其中胡氏辟瘟丹、古医牌安宫牛黄丸、人参再造丸、  相似文献   

5.
如果你去杭州,逛过杭州的山水胜境后,那杭州四大专业博物馆之一,全国重点保护文物,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值得一看。杭州胡庆余堂作为企业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在外人看来实在有点不可思议,要知道连大名鼎鼎的灵隐寺大殿也仅被列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但胡庆余堂的建筑设计别具一格,古朴典雅,富有江南亭园特点,像仙鹤停留在吴山脚下,代表了晚清商业古建筑的特色,实在是当之无愧的。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是我国七五期间建成的重点旅游项目,由国家旅游局、浙江省、杭州市共同投资创建的。它设在胡庆余堂古建筑群内,并以胡庆余堂命名。…  相似文献   

6.
杭州胡庆余堂系列介绍之四──从“真不二价”谈杭州胡庆余堂的经营之道走过庭院式,挂满中药牌匾的走廊,进入富丽堂皇、宛如故宫偏殿的杭州胡庆余堂营业大厅,居中高悬的“真不二价”匾特别引人注目。“真不二价”作为成语,来源韩康卖药的故事。相传我国古代有个叫韩康...  相似文献   

7.
(一)中成药已有几千年的历史,《黄帝内经》中就收载了9个成药。至今广为使用的五等散、理中丸,肾气丸等成药可上溯至汉代的《伤寒论》、《金匮要略》。到了宋朝,出现了官办专事制造成药的“和剂局”,《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即是其生产制造的标准方书。近代的同仁堂、胡庆余堂等老字号企业,更以其特色成药而闻名暇尔。但直到本世纪中叶,中成药工业在生产形态上还是手工业作坊式的“前店后场”。1949年新中国成立。五十年代“公私合营”后,在店堂加工合并的基础上,出现了一些初具规模的中成药生产企业。到七十年代虽然不少企业已有数…  相似文献   

8.
中药材产地加工是中药材生产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为了干燥后有利于运输和贮藏,更是依据各中药材不同理化性质而采用不同的加_T方法,以促使其与功效相关的化学物质发生化学转化与生物转化,形成和赋予中药材所特有的药性的过程。因此,先贤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了各式各样的中药材产地加工干燥技术和方法,并被现代研究证实这些传统加工技术方法大多是科学合理和适宜的。然而,随着中药材生产过程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如何建立科学合理、集约高效的适宜干燥技术方法和设备,是实现中药材产地加工规范化、规模化的关键科学问题。本文是在对我国目前中药材产地加工现状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相关领域现代干燥技术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中药材产地加工科学的评价方法和适宜的技术体系,为推进我国中药材产地加工过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正> 杭州胡庆余堂制药厂的前身胡庆余堂雪记国药号(以下简称胡庆余堂),创建于清朝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座落在杭州著名风景区吴山北麓、大井巷西首,是我国创设较早、规模较大,药号、药行与门市三者兼营的国药号,素以选药讲究、制作精细、品质优良而驰名中外。胡庆余堂创始人胡雪岩,名光墉(公元1823—1885年),原籍安徽绩溪。他原来是杭州一家钱庄的学徒,为人精明干练,善于应酬,不久升为“跑街”。后来发迹,自开阜康银号,并与官场人往来。当时正值中外反动派联合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胡雪岩因替清军筹办钱粮和军饷有功,博得浙江巡抚左宗棠的  相似文献   

10.
1、营养素损矢的途径 食品中的营养素,可因加工生产方法不当而受到一定的损失,使其原有的营养价值减低。如维生素C、维生素B1,可因高温而破坏;水溶性维生素和无机盐,也可因在加工生产过程中溶于水而损失。就一般的加工生产方法来说,食物中维生素最易损失,各种无机盐次之,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在通常情况下损失较少。  相似文献   

11.
杭州胡庆余堂是清代的"红顶商人"胡雪岩于光绪四年(1878年)所创办的中药房。胡庆余堂创业时禀承南宋官方制定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制药技艺和行业规范,精选道地药材,精制丸散膏丹,因药效显著,名震天下,曾被誉为江南药王,与北京同仁堂齐名。如今的胡庆余堂仍盛誉不衰,是中国著名的制药企业之一,也是个占地七亩多的古建筑群,座落于杭州城历史文化街区的河坊街大井巷。  相似文献   

12.
杭州胡庆余堂香港分号9月23日在港岛繁华商业街—弥敦大道开张营业,这是走上重振雄风之路后“江南药王”今年开设的第六家分号。 胡庆余堂传人—中国青春宝集  相似文献   

13.
金匮肾气丸对SD大鼠慢性电离辐射损伤的防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材料 动物:SD大白鼠,浙江省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雌雄各半,体重250~300g。药品:金匮肾气丸,杭州胡庆余堂药厂生产;盐酸胱胺,上海人发综合利用厂出品。  相似文献   

14.
走过庭院式、挂满中药牌匾的走廊,进入富丽堂皇的杭州胡庆余堂营业大厅,居中高悬的“真不二价”匾特别引人注目。“真不二价”作为成语,源于韩康卖药的故事。相传我国古代有个叫韩康的人,深请医道,以采药卖药为业。当时卖药者常常以次充好,以假乱真,顾客因此也讨价还价,争执不休,而韩康所卖的药材货真价实,从不与顾客讨价还价。但是,病人吃了韩康的药,往往药到病除。于是随着韩康名气的远扬,“真不二价”成语也就传开了。胡庆余堂营业大厅高是此匾,也有一个故事,那是在胡庆余堂开业之初那年的冬天,正应是药店销售的旺季,可…  相似文献   

15.
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座落在杭州吴山脚下,风光旖旎的西子湖畔。一九九一年五月十日试行对外开放,为闻名遐迩的西湖人间天堂增添又一重要的人文景观和学术研究机构。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国家级中药专业博物馆,系国家“七五”期间重点旅游建设项目,是由国家旅游局、浙江省和杭州市共同投资创建的文化设施。它总建筑面积三千多平方米、设在杭州著名的百年老药号“胡庆余堂”的晚清工商建筑内。该建筑外观古朴,内涵丰富,三雕艺术精美别致、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富有江南庭园特色,于美观中更  相似文献   

16.
杭州胡庆余堂与创始人胡雪岩近来,随着台湾著名作家高阳的通俗小说《胡雪岩全传》在内地一版再版,引起了人们对胡雪岩的普遍关注。早几年在全国放映的台湾电视连续剧《八月桂花香》也重新成了人们的话题。胡庆余堂及其创始人胡雪岩还频频出现在电视《杨乃武和小白菜》、...  相似文献   

17.
珍珠粉加工新法及其蛋白质,氨基酸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健生  吴云高 《中成药》1992,14(11):20-21
提出了以传统的水飞法为基本原理,应用现代机械工具加工珍珠粉的方法,并且与水飞法进行了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的比较。结果表明:两种工艺之间产品无明显差异。该法具有生产效率高,周期短,损耗率低等特点,对珍珠粉的加工生产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8.
“窄巷青墙,漆门轩宏。朱灯高挑,楹联四壁。大厅曲柜,回廊通幽。阁楼盘悬,深院缩天。花木错落,轻尘不起。古朴中隐现着几分神秘色彩,优雅里蕴藏有文化的积淀。”这便是国内外颇负声誉的百年国药老字号杭州胡庆余堂。 富有特色的民族建筑风格 杭州胡庆余堂由名噪一时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创建于清同治13年(1874年)。与普通药铺不同,胡庆余堂的设计古朴雅致,布局别具  相似文献   

19.
中药材加工(采收与产地加工)是中药材生产阶段为中药饮片炮制、药剂生产提供商品药材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一门独特的传统技术,又称中药材产地加工。它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对作为中药材来源的药用植物、动物、矿物进行采收、产地加工处理的技术。早期文献称之为"采造"、"采治"、"采取",现代文献一般称之为"采制"、"采集"、"加工"。  相似文献   

20.
苦参饮片产地加工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苦参饮片产地加工炮制方法的可行性。方法:测定不同干燥状态下苦参药用部位的含水量,并进行饮片的炮制加工,以《中国药典》规定的方法对不同方法炮制加工的苦参饮片进行浸出物及有效成分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含量比较。结果:苦参药用部位含水量在45%~40%时,炮制加工的饮片中有效成分及浸出物的含量与传统饮片较接近,可作为饮片产地加工工艺参数。结论:产地加工方法不仅解决了苦参饮片炮制加工过程中软化时间过长的问题,而且节约了生产成本,保证了饮片质量的稳定,是一种适于饮片生产企业规模化、规范化生产的新型炮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