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观察7例结节性筋膜炎、1例增生性筋膜炎、1例增生性肌炎的针吸细胞学(FNAC)改变,发现假肉瘤性软组织病变的FNAC特点是细胞多样化,基本细胞为纤维母细胞样细胞;增生性筋膜炎与增生性肌炎可见较多节细胞样细胞,但核的恶性特征都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Kem 1960年首先描述增生性肌炎.由于本病临床表现生长快,几天内病变可扩大1倍且无明显症状,从发病到手术切除,一般不超过3周.组织学表现为增生的纤维母细胞和嗜碱性巨细胞,容易误诊为肉瘤.本文收集2例着重对其临床病理组织学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黏液炎性纤维母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诊断要点。方法对1例黏液炎性纤维母细胞肉瘤进行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观察,并结合文献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结果肿瘤易复发,镜下肿瘤呈实性生长,局部有黏液样变性。肿瘤细胞由椭圆、梭型和上皮细胞样细胞组成,间质夹杂不等量的炎细胞。有些肿瘤细胞形态怪异,表现为体大胞质丰富,可见核分裂象。免疫组化结果显示Vimentin,CD68表达阳性,符合黏液炎性纤维母细胞肉瘤诊断。结论黏液炎性纤维母细胞肉瘤临床少见,易与其他肿瘤混淆导致误诊。提高对黏液炎性纤维母细胞肉瘤的认识,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4.
 结节性筋膜炎又名假肉瘤性筋膜炎,本质为炎症,是一种纤维组织的反应性增生。表现有丰富的纤维母细胞,多量粘液和血管内细胞增生,主要累及肢体和躯干筋膜,常生长快,临床与病理皆易误诊为软组织肉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增生性筋膜炎(PF)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提高对增生性筋膜炎的认识,避免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增生性筋膜炎的临床情况、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PF好发于四肢及头颈部,发病年龄为32 ~ 80岁.临床表现为伴有疼痛,迅速生长浅表孤立性肿块.镜下特点为黏液样背景、增生的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间质散在分布具有诊断意义的神经节样大细胞;免疫组化梭形细胞及神经节样大细胞表达Vimentin、SMA和H-Caldesmon.结论:PF是一种较少见的良性病变,手术切除后罕见复发,不转移,其特殊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形态特征,易被误诊为恶性肿瘤.应加强对该病变的认识,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6.
假肉瘤性筋膜炎又称结节性筋膜炎,是一种发生于筋膜的良性增生性病变,其病理形态与软组织肉瘤有相似之处,容易误诊为肉瘤,假肉瘤性筋膜炎于1955年由Konwaler首先报告和命名,嗣后,Price等(1961)、stout(1961)、Hutter等(1962)Soule(1962)、Meister(1978)等相继报告了不少病例,这种病变才逐渐受到重视。假肉瘤性筋膜炎的病  相似文献   

7.
脾脏炎性假瘤(附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张冠军,张学斌,张兵林炎性假瘤是一种炎性增生性肿瘤样病变,常发生于肺、眼眶等处,发生于脾脏罕见。截止1993年英文文献仅有21例报告,国内也只有1例报告。现将我们遇到的1例报告如下,并复习文献对其病困、临床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8.
专业术语     
瘤样病变(tumor一Iike lesion) 有些组织的生长,其外表类似肿瘤,但和真性肿瘤不同,这是一大组相似肿瘤的增生性病变,如皮赘、瘫痕疙瘩、脂肪垫、腿鞘炎、瘤样纤维组织增生等。有时瘤样病变的本质不是真性肿瘤,但习惯上已冠以肿瘤的命名,如血管瘤、错构瘤等。它们本身是一种组织的畸形。有些组织的瘤样病变,可转变成真性肿瘤,如色素性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可变为滑膜肉瘤,因此这种病变应作为癌前病变处理。分化(differentiation) 一种组织的细胞从胚胎到发育成熟,要经过各种分化阶段,一般而言,细胞愈是原始,分化的潜力愈大,所形成的肿瘤成分越是…  相似文献   

9.
弹力纤维瘤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弹力纤维瘤为纤维结缔组织的增生性瘤样病变。该瘤因无包膜,境界不清,浸润肌肉和骨膜,手术时易误诊为肉瘤。在病理工作中,由于在HE 染色切片上,其特征性形态常被忽略,易误诊为其他病变。国内该瘤并非少见。除日本外,我国的例数远远多于其他国家。本  相似文献   

10.
胆囊息肉样病变是胆囊粘膜局限性隆起性病变的统称,近年来随着原发性胆囊癌的发病率明显上升,特别是近10年,息肉样病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选择我院1992-1994年,三年间手术切除胆囊,从中筛选出息肉样病变共60例,其中非肿瘤性病变(包括胆固醇性息肉24例,炎性息肉2例,腺肌增生病16例)42例。肿瘤性病变(胆囊腺瘤5例,胆囊癌13例)18例。进行病理形态观察,发现非肿瘤性病变占息肉样病变的70%(42/60)。肿瘤性病变占30%(18/60)。其中胆囊瘤占胆囊息肉样病变的21.6%(13/60)。部分腺肌增生症和胆囊腺瘤,上皮细胞有不同程度不典型增生,当明显不典型增生时,应警惕恶变的可能,故从病理变化中也支持这两种病应视为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11.
右股后骨化性肌炎误诊为股骨骨肉瘤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化性肌炎临床上有少数表现为肿瘤样生长,不通过病理检查常难与恶性肿瘤鉴别,现将1例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输尿管炎性假瘤,又称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术后梭形细胞结节、假肉瘤样肌纤维瘤等,为泌尿系少见病。通过Medline检索到的文献中其病理学特点和生物特性描述均一致,多数文献为个案报道,缺乏完整、系统的临床诊治原则。本研究拟分析北京朝阳医院和山东省潍坊市人民医院1990年1月-2008年1月人院治疗且病理诊断的11例输尿管炎性假瘤患者的病历资料,以探讨输尿管炎性假瘤患者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3.
 本症是由Masson氏于1928年首先描述的一种特殊的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病变。开始被一些病理工作者误诊为血管内皮肉瘤、Kaposi氏肉瘤、不典型性血管瘤等;后来证明是一种良性瘤样病变。至今命名很不一致:如血管内乳头状内皮细胞增生、Masson氏赘生性血管内皮细胞瘤,Masson氏假性血管肉瘤,血管内血管瘤病等。现将我科发现的两例作一报导。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9例伴嗜伊红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的临床病理学研究。6例女性,3例男性。除一例外均发生于耳壳或耳的周围。病变位于皮肤或皮下,2例为多发性,其余病变为单发性。显微镜下,所有病变组织学形态基本相同,以血管增生伴有炎症细胞浸润为特征。增生血管有成熟和未成熟两种,后者伴有内皮细胞增生。炎症细胞包括有嗜伊红细胞、淋巴细胞等。淋巴细胞可形成淋巴滤泡。根据本组材料观察,显微镜下特征似乎和病程有关。  相似文献   

15.
喉部肉瘤样癌11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方铣华  倪型灏 《中国肿瘤》2002,11(9):547-548
[目的]探讨喉部肉瘤样癌的病理诊断及临床特点。[方法]分析喉部肉瘤样癌的临床资料、病理变化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11例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62岁;临床主要症状为声音嘶哑,病程从2个月到25个月,发生在声门上区7例,声门区4例。大体形态呈典型的息肉样生长9例,浸润性生长2例;病理组织学均为鳞癌与肉瘤样成分组成,6例浸润深度仅位于粘膜固有层内。术后时间超过5年者尚存活3例。[结论]喉部肉瘤样癌为一种以息肉样生长为主的特殊类型的癌,浸润常较浅,手术切除预后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食管肉瘤样癌病理诊断及临床的特点。方法:对14例食管肉瘤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食管肉瘤样癌多为息肉样腔内生长,有细短蒂和食管壁相连,个别呈浸润生长,光镜下肉瘤样成分与癌成分共存,瘤体多以肉瘤样成分为主,肉瘤样组织中未见明确的骨、软骨、横纹肌肉瘤等异源性成分。14例患者5年生存率为50%。结论:食管肉瘤样癌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癌,以息肉状生长为主,是一种侵袭性差、淋巴结转移率低、预后较佳的肿瘤,手术切除是其首选和主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病变水肿区纵行分布的对称性在骨化性肌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2年6月,北京积水潭医院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15例早、中期骨化性肌炎和17例骨、软组织肿瘤及感染性病变,划分为骨化性肌炎组与非骨化性肌炎组,32例平均年龄(33.1±17.5)岁。分别测量病灶中心与周围水肿区上缘(远地端)/水肿区下缘(近地端)距离的比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非参数法构建受试者作用曲线,并计算早、中期骨化性肌炎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在15例早、中期骨化性肌炎组病变中,病变中心与周围水肿区上/下缘距离的比值为0.62±0.24,偏离1;17例非骨化性肌炎组病变中,病变中心与周围水肿区上/下缘距离的比值为0.99±0.06,接近1;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以0.855为临界点,诊断早、中期骨化性肌炎,敏感度为86.7%,特异度为100%。结论早、中期骨化性肌炎病灶中心与病变水肿区上、下边缘距离比值偏离1,病变水肿区纵行分布不对称,在早、中期骨化性肌炎的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助于提高定性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8.
人卵巢肉瘤样癌细胞系BUPH:OVSC-1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人卵巢肉瘤样癌细胞系的建立,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以手术切除的卵巢肉瘤样癌腹壁转移组织为材料,进行体外培养,建立人卵巢肉瘤样癌细胞系.通过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生长曲线测定、染色体分析、双层软琼脂培养、裸鼠接种、免疫组化等,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首次建立一株人卵巢肉瘤样癌细胞系,命名为BUPH:OVSC-1,现已传至100余代.其生物学特性为,形态学观察细胞呈肉瘤样细胞形态,超微结构证实为上皮起源;细胞生长旺盛;染色体为假二倍体,染色体丢失,且有三条标记染色体;具有集落形成能力;裸鼠皮下种植瘤生长快,与原组织形态相似;组织化学奥辛蓝过碘酸雪夫氏反应、免疫组化角蛋白7及波形蛋白染色均阳性.结论:BUPH:OVSC-1为一株高度恶性人卵巢癌细胞系,符合人卵巢肉瘤样癌细胞系的特征,可作为卵巢肉瘤样癌研究的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19.
本文收集本所病理室外检2例及会诊6例,共8例增生性肌炎。四肢多见。病变为瘢痕组织或横纹肌间见大细胞增生。后者胞浆丰富,嗜碱性或嗜双色,核圆、边界不清有明显红核仁,并见大细胞向纤维细胞移行。  相似文献   

20.
食管肉瘤样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食管肉瘤样癌的病理诊断及临床特点。方法:分析了12例食管肉瘤样癌的临床资料、病理变化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12例中,男性10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60岁。临床症状为逐渐加重的吞咽困难。病程从10余天到5个月。发生在食管中段者5例,下段者7例。大体形态:8例呈典型的息肉样生长,2例呈蕈伞型,另2例髓质型;病理均为鳞癌与肉瘤样成分,6例浸润深度位于粘膜固有膜或粘膜下层。5例术后时间超过5年者尚有3例存活,5年生存率为50%。结论:食管肉瘤样癌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癌,以息肉样生长为主,因病程短,浸润深度常较浅,手术切除预后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