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预防剖宫产切口感染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引起剖宫产切口感染的非生物因素及围手术期预防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剖宫产切口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随机选择的无切口感染剖宫产80例进行比较,分析与感染相关的非生物因素,并从护理环节提出相关的预防措施。结果:影响切口感染的非生物因素包括体重指数高、Hb低、住多人间病房、夏季、阴道检查肛查次数多、胎膜早破、术前未预防应用抗生素、备皮至手术时间长、手术时问长等。结论:针对上述因素,术前进行健康教育、建立健全制度、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应用抗生素手术;术中护理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人员流动;术后加强切1:3及生活护理是控制切口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开胸术后并发胸腔感染的高危因素加以分析总结,以期指导临床预防工作,降低感染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13年11月共90例接受开胸手术的患者,记录其年龄、手术时间、术前肺功能、术前抗生素预防应用情况、引流管留置时长、肺部病灶蔓延、术后创口污染,分析记录结果。对全部患者胸腔内液体标本进行病原学分析。结果:90例开胸术后患者胸腔感染率为13.3%(12/90),患者是否高龄和术前有无预防性应用抗生素2个因素,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肺功能情况、术后原发病灶有无扩散蔓延和术后创口有无污染三个因素与术后胸腔感染相关性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铜绿假单胞菌为术后胸腔感染主要病原体。结论:患者术前肺功能情况、术后原发病灶有无扩散蔓延和术后创口有无污染为开胸术后患者胸腔感染的高危因素,临床工作中应对这些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提高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预防腰椎间盘术并发椎间隙感染。方法:对60例行腰椎间盘手术的病例除常规护理外,还进行术前及缝合切口前的抗生素抗感染的治疗。观察术后椎间隙感染情况。结果:60例,病人抗感染效果显著,无1例感染发生。结论:术前及缝合切口前抗感染干预有效和的护理是预防腰椎间盘术并发椎间隙感染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的发病特点及防治方法。方法:对本院573例椎间盘摘除术中的6例腰椎间隙感染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感染与病人基础条件差、潜在感染、糖尿病、应用糖皮质激素、术前抗炎准备不足、术前介入性操作、手术时间长、术中组织损伤多等因素有关,6例病人均有腰腿痛加剧,血沉加快,C反应蛋白增高。结论:严格的术前准备,术中减少副损伤,术后早期诊断,严格制动,足量抗生素长期应用,结合病灶清除及敏感抗生素冲洗引流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抗生素在普外科手术中预防切口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根据患者临床病情随机选用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头孢哌酮以及硝基咪唑。使用时间:①术前、术后使用;②术中使用。所有抗生素均用生理盐水稀释后采取快速静脉注射。结果:(1)280例患者,6例出现切口感染,切口感染率为2.14%。其中I类切口无感染,3例II类切口感染,3例III类切口感染,且Ⅱ类、Ⅲ类切口患者术后住院天数明显高于I类切口患者术后住院天数;(2)140例术中使用抗生素患者中仅1例出现切口感染(0.71%),140例术前术后使用抗生素患者则5例出现切口感染(3.57%),两者感染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术后6例感染患者行药敏试验,4例为大肠杆菌感染;2例金葡菌感染。结论:在普外科手术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其适应症预防切口感染,并且在合适的时间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预防,才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切口感染率,改善患者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6.
手术后切口感染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又是我们手术科室的医护人员,多年来共同关注的问题。现将针对术后切口感染的因素,谈一谈如何预防。1术前临床科的准备工作和术后切口换药。1.1术前准备工作:术前用药和术野皮肤准备1.1.1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在营养和生命指征方面给予必要的纠正。以增加对手术的耐受性和对感染的抵抗力。1.1.2术前应用抗生素:切口中的细菌一般在24-28小时内,就可造成感染,因此,抗生素要在术前几小时就开始应用。1.1.3术野皮肤准备:术前按常规要求彻底的清洁皮肤,剃毛。1.2术后切口换药:术后切…  相似文献   

7.
整形术前准备对预防术后感染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敏  黄建琼  吴直惠  郑江 《四川医学》2003,24(6):622-622
目的 探讨整形术前处理对术后感染的影响,以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方法 回顾分析318例整形病人不同术前处理的治疗反应。结果 318例病人中,经术前难备289例,感染发生10例,未经术前准备29例,感染发生4例。结论 术前局部的消毒处理及围手术期抗生素的全身使用对预防术后感染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抗生素对胃肠道肿瘤术后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对106例胃肠道肿瘤病人行术前抗生素预防性使用,对照组94例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5~7d,统计学比较两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结果:术后感染率:预防组0.94%(1例),对照组6.38%(6例),x~2=4.63,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抗生素对胃肠道肿瘤术后感染的预防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牙拔除术围手术期预防感染用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2例需要进行拔牙的门诊患者,以就诊顺序随机分组.治疗组采用围手术期使用抗生素预防术后感染,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使用抗生素预防术后感染进行临床对照观察二者的疗效。结果:围手术期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组47例,术后伤口无1例感染,同时术后出血,伤口局部疼痛,颌下淋巴结肿大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牙拔除术围手术期预防感染用药疗效明显优于牙拔除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口腔肿瘤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措施,以避免各项有关的并发症发生。方法:术前纠正营养不良、行口腔清洁等准备,术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术后加强营养支持,合理使用抗生素。结果:全组(22例)术后均恢复良好,切口一期愈合,无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围术期各个环节的正确处理及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预防口腔肿瘤手术切口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评价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对预防胆道术后感染的作用,作者对94例胆道手术患者术前2h应用西力欣预防术后感染,并与95例术后常规使用西力欣治疗的病人进行比较,结果预防组术后感染率比对照组有明显降低,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术前使用西力欣预防胆道术后感染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妇科非感染手术术前预防使用和术后使用抗生素时切口感染情况,探讨在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优点。方法:对比本院妇科2010年6~11月和2011年同期所有非感染性手术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其中2010年组的病例全部术后连续数天使用抗生素,2011年组的病例则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结果:两组病例均无切口感染的发生,切口甲级愈合率均为100%,术后第2天检查的血象变化幅度无明显差异,术后病率及药物副反应的发生率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病例反而略低。结论:在非感染性手术的围手术期,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不会增加切口感染的几率;而且,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比术后使用的剂量明显减少,抗生素等级明显降低,药物副反应更少,相对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的分布及强度,为预防和控制术后切口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39 例接受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的一般情况,术前接受化疗和放疗、术中情况、术后体温、切口愈合情况等12 个因素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将诸因素分为宿主、手术及诊疗因素3 部分,采用SAS软件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年龄、原有糖尿病、营养状况、手术时间、切口渗血渗液、发热、术前化疗、胸穿与术后切口感染有显著的联系,而性别、手术方式、术前放疗、术后预防用抗生素与其感染的发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加强营养、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提高手术技术及术中止血、严密观察体温变化和切口愈合情况、合理应用抗生素并施之精心护理,对降低食管癌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低危择期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抗生素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危择期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合理的抗生素应用模式,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186例低危择期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术前预防性一次性应用抗生素组,术后预防性应用一种抗生素组和术后预防性应用两种抗生素组,比较术后3组患者手术部位感染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组手术均无感染发生(P〉0.05)。结论:低危择期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前一次性应用抗生素,术后不使用抗生素,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在择期单纯胆囊切除术中的疗效。方法:对132例术前应用抗生素的病例(观察组)与185例术前未用抗生素的病例(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观察组在术后第1天与第3天的体温,术后第3天白细胞总数,术后切口感染及二重感染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择期单纯胆囊切除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能更好地达到防止切口感染及二重感染,减轻病人负担。  相似文献   

16.
腹部手术单次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选择与恰当使用预防性抗生素对预防手术部位感染起着十分有效的作用。近年来,提倡用单次预防性抗生素.其效果如何值得探讨。本文对20例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贲门癌患者手术中与手术后血液与组织的抗生素浓度进行前瞻性测定,探讨单次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合理性。研究表明,对持续时间长、创伤较大的清洁或可能污染的手术,术前一次应用抗菌谱广、半衰期长的头孢三嗪预防术后感染是合理的;对于创伤小、手术持续时间较短的,庆大霉素等半衰期短的药物仍不失为有效的预防性抗生素。  相似文献   

17.
术前应用抗生素对于预防创口感染有重要意义。笔从1996-06/2000-05对727例Ⅰ、Ⅱ类切口手术患术前使用抗生素,对照部分相类似切口手术术后用药患65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以降低切口感染率。方法:以1994~1996年外科手术病人为对象,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病例组131例切口感染病人和对照组100例无切口感染病人在手术持续时间、术前抗生素使用种类、免疫抑制剂应用与否以及手术后抗生素使用天数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且随着手术时间延长,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对危险度呈明显递增趋势。结论:为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必须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并减少术前术后抗生素使用天数和种类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性研究普外手术中合理使用抗生素在预防切口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观察不同时间、不同方式、使用不同的抗生素的切口感染情况。结果:642例普外手术共发生切口感染13例,感染率为2.02%。术前、术后使用抗生素比术中使用抗生素感染率更高,二、三联用药比单药感染率更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普外手术预防切口感染应严格掌握抗生素的使用指征和时间,做到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0.
在外科领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能显著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的观念已得到广泛认同,但在预防术后感染抗菌药物的选择,给药时机及时限的把握上还存在争论。本文通过分组进行头孢哌酮-舒巴坦术前一次给药与“三联”抗生素术后连用四天给药比较,结果表明,头孢哌酮-舒巴坦术前30min一次给药能达到预防胆道手术后感染的目的,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