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胃食管反流(GER)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病理性胃食管反流称为胃食管反流病(GERD)。新生儿GERD主要原因是食管下括约肌的短暂松弛,其他与新生儿GERD有关的因素还有胃排空延迟和腹内压增高。我们对2005年1月~2007年10月入住本院NICU的60例新生儿GERD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及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王影 《中国医学创新》2008,5(9):106-106
胃食管反流(GER)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病理性胃食管反流称为胃食管反流病(GERD).新生儿GERD主要原因是食管下括约肌的短暂松弛,其他与新生儿GERD有关的因素还有胃排空延迟和腹内压增高.我们对2005年1月~2007年10月入住本院NICU的60例新生儿GERD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及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食管反流(GER)是指胃酸和其他胃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正常人存在一定程度的反流,称为生理性反流。GER可以引起临床症状,甚至组织病理学的改变。当出现胃烧灼、反酸、胸骨后疼痛等临床症状和(或)组织病理学的改变时,也被称为胃食管反流病(GERD)。以慢性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GERD称为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2006年蒙特利尔会议提出了反流性咳嗽综合征的定义。GERC是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发生率为5%-41%,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4.
婴儿漾奶     
婴儿漾奶很常见,约2/3的婴儿会出现漾奶,早产儿漾奶者更多,约占4/5。漾奶的学名叫胃食管反流(GER),就是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再溢出或吐出体外。大约90%的GER是生理性的,随着年龄增长,在生后18个月逐渐好转痊愈。另10%的GER是病理性的,要么存在着器质性病变,要么反复长时间的胃食管反流引起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和后遗症,那就是胃食管反流病(GERD)了。为什么婴儿会漾奶呢?这是因为小婴儿的食管、胃肠蠕动力都差,奶在胃里停留时间较长;另外,食管下端括约肌比较松弛,阻隔食物(奶)由胃进入食…  相似文献   

5.
张平 《黑龙江医学》2008,32(9):705-705
胃食管返流(GER),是指由于全身或局部因素引起食管下端括约肌(LES)功能不全,胃内容物逆流入食管而产生的上消化道功能紊乱性综合征。可分为生理性GER和病理性GER。病理性GER又称为胃食管返流病(GERD)。本文作者对新生儿GERD130例采用小剂量红霉素及西沙必利治疗,并对其进行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利用24h食管pH监测<3个月婴儿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reflux disease,GERD),提高其精确率,对GERD患儿加用莫沙必利口服,减轻GERD的相关临床症状。方法 对怀疑GERD的49例患儿(<3个月)使用24h食管pH监测其特征,同时对GERD患儿进行莫沙必利口服治疗并判断其治疗效果。结果 49例怀疑GERD患儿中,符合GERD 33例(67.3%);而在GERD患儿中,新生儿有23例,明显高于非新生儿的结果(P<0.05);其中GERD临床表现以呕吐为主占88.2%,咳嗽表现占41.2%;而在新生儿期GERD患儿其酸暴露频率以及连续酸暴露的持续时间较非新生儿期增大(P<0.05);与胃食管反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GER)阴性患者相比,莫沙必利对GER阳性患儿的应用有明显显著效果,GER阳性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GER阴性组(P<0.05),血清胃泌素和血浆胃动素水平显著高于GER阴性组(P<0.05),呕吐发生频率明显低于GER阴性组(P<0.05)。结论 24h食...  相似文献   

7.
胃食管反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GER)是指胃内容物包括从十二指肠流入胃的胆盐和胰酶反流入食管.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病理性反流伴临床症状称胃食管反流病.病理性胃食管反流是由于下食管括约肌(LES)的功能障碍、食管廓清能力降低、食管黏膜的屏障功能破坏及胃、十二指肠功能失常所引起.  相似文献   

8.
胃食管反流(GER)是指胃内容物包括从十二指肠流入胃的胆盐和胰酶反流入食管.小儿胃食管反流发生率较高,2个月的婴儿50%有症状.生理性是健康人均有正常现象,特别是新生儿,部分婴儿可持续数月.病理性主要原因是由于下食管括约肌功能障碍或与其相关结构异常而导致括约肌压力低下出现的反流及其合并症.  相似文献   

9.
胃食管反流(GER)是指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由胃食管反流所引起的食管的慢性炎症或粘膜损伤,而反流的胃液亦可侵及咽喉、气管而致咳喘等呼吸系统症状。由于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极易误诊为呼吸系统疾病。我科于2000年1月至2006年6月共诊治GERD患儿95例,其中以咳嗽或气喘等症状为主要表现而被误诊为呼吸道疾病者42例(占44.2%),现分析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胃食管反流(GER)是指胃内容物(包括从十二指肠流入胃的胆盐和胰酶等)反流入食管甚至口咽部,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生理情况下,由于小婴儿食管下端括约肌(LES)发育不成熟或神经肌肉协调功能差,反流多出现于日间的餐时或餐后,又称"溢乳".多见于6个月以下婴儿,无器质性病变,生长发育不受影响,多于生后18个月内逐渐好转,通常不需治疗.病理性反流,由于LES的功能障碍,食管廓清能力降低,食管黏膜的屏障功能破坏及胃十二指肠功能失常所产生的上消化道功能紊乱.多发生于睡眠、仰卧位及空腹时,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和并发症即胃食管反流病(GERD).  相似文献   

11.
胃食管返流(GER)是指胃内容物返流至食管,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候群,可分为生理性GER和病理性GER,病理性GER也称为食管返流病(GERD),有返流症状以及由返流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在新生儿期与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等疾病有关,并可引起窒息而危及生命。我院采用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酸反流与下食管括约肌压力(LESP)、食管蠕动波推进速度、食管体部压力及湿咽成功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对符合GERD诊断标准的43例患者,进行高分辨多通道毛细灌注测压检查及24 h食管pH动态监测,根据24 h食管pH监测指标结果,以DeMeester积分<14.7为标准,将43例患者分为生理性酸反流组和病理性酸反流组,比较两组食管蠕动波推进速度、食管体部压力及湿咽成功率.结果:病理性酸反流组LESP、食管体部远段压力、湿咽成功率(%)较生理性酸反流组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食管蠕动波推进速度、食管体部近段、中段压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ERD患者病理性酸反流与LESP、食管体部远段压力、湿咽成功率密切相关,而与食管蠕动波推进速度、食管体部近段、中段压力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儿持续呼吸道症状与胃食管反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GER)的关系。方法:对20例持续呼吸道症状(包括12例反复支气管肺炎和8例慢性咳嗽)患儿和25例对照组儿童进行24 h食管pH监测。结果:①观察组各项反流指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病理性GER检出率为70%(14/20),对照组为4.0%(1/25),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年龄组≤1岁的GER发病率明显高于〉1岁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③14例病理性GER(GER+)患儿治疗2个月后复查食管pH值,各项反流指标均低于治疗前(P〈0.05);④GER+并持续呼吸道症状的患儿通过抗反流治疗在生活质量及营养状况方面均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结论:GER与小儿持续呼吸道症状关系密切,尤其是1岁以下的婴儿。  相似文献   

14.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酸性的或酸性和碱性的胃内容物非生理性逆流至食管等处,造成食管以及食管外组织化学性炎症性改变,并引起烧心、反酸、胸痛等症状的疾病.近年,GERD又被分为糜烂性和非糜烂性2类,糜烂性GERD是指患者食管黏膜有组织病理学损伤改变者,即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 E);非糜烂性GERD则指内镜下不能发现食管黏膜破损,但相关检查证实存在病理性胃-食管反流者,又称为非糜烂性反流病(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NERD).  相似文献   

15.
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的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患者中呼吸道症状与胃食管反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GER)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0例有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症状,胸部X线检查及鼻部检查正常,怀疑有胃食管反流的患者进行内镜检查,行24h食管pH监测,记录患者反流与呼吸道症状;记录24h食管pH〈4的反流次数、反流时间〉5min的次数、最长反流时间,Demeester积分,计算总、立位、卧位pH〈4的时间占监测时间的百分比,并与健康对照组(12例)进行比较;并利用症状相关概率(symtom association probability,SAP)分析症状与反流的相关性。对Demeester总积分≥14.72,和(或)症状与反流SAP≥75%者进行相应抗反流治疗。结果30例患者中胃镜检查示反流性食管炎6例,24h食管pH监测中SAP≥75%有17例,根据Demeester总积分≥14.72及SAP≥75%有26例诊断为GRED,对确诊的26例经12周抗反流治疗,反流症状及呼吸道症状完全缓解的15例,8例明显减轻。3例无明显变化。结论GER是非典型的GERD中呼吸道症状发生的重要因素;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的GERD中以非糜烂性反流病(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NERD)为主;24h食管pH监测结合症状相关性分析是诊断非典型GERD的重要手段;抗反流治疗对此类患者呼吸道症状的改善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胃食管反流 (GER)是小儿常见的上消化道动力紊乱 ,是指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不受控制地从胃反流入食管[1] 。小儿GER发病率较高 ,有 1/3 0 0~ 1/10 0 0的儿童因症状性GER就诊 ,发现 2个月的健康婴儿 5 0 %有GER症状[2 ] 。美国胃食管反流病 (GERD)的人群发病率在 2 5 %~ 3 5 %之间[3 ] ,我国由GER引起的反流性食管炎患病率达 5 % [4] 。GER早已引起临床的关注 ,但直到近年 ,由于胃肠动力功能检测设备的微型化 ,才使小儿GER的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 ,笔者现就小儿GER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1 病因及发病机理1.1 食管下端括约肌张力…  相似文献   

17.
胃食管反流与慢性咳嗽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张文娟  杨海力 《医学综述》2000,6(7):313-314
<正>胃食管反流(Gastroesophageal Reflax,GER)是指胃及十二指肠内容物越过食管下端括约肌反流入食管的一种临床现象。24小时食管内pH监测发现,正常人均有GER,且一天内可发生数次,通常发生于饱餐时,反流总时间<1小时/24小时,一般不出现临床症状。当因食管下端括约肌张力减弱等原因致使反流频繁发生,持续时间延长,即发生胃食管反流病(GERD)时可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烧心和反酸,还可引起或触发慢性咳嗽、哮喘、窒息及心动过缓等。现主要对GER在慢性咳嗽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诊断治疗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蔡联英  张法灿  刘建红 《广西医学》2005,27(11):1710-1711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与胃食管反流病(GERD)相互关系。方法对29例OSAHS症状的病人同步进行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hy,PSG)检查及24h动态食管pH测定。并对合并GERD的患者给予莫沙必利10mg,每日3次,洛赛克20mg,每日1次,同时接受了连续6晚的nCPAP治疗,治疗后复查PSG及食管下段pH。结果均确诊为OSAHS,其中16例患者合并有病理性GER。其中8例进行连续6晚的nCPAP及抗反流药物治疗。治疗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由(41.89±16.49)减少到(11.03±4.35)(P<0.05)、DeMeester评分由(54.56±39.19)减至(16.30±9.53)(P<0.05)。伴有病理性GER的OSAS患者的AHI(41.89±16.49)明显高于单纯OSAHS患者(28.68±10.76)(P<0.05);伴有病理性GER体重指数(34.95±8.5)与单纯OSAHS(31.67±10.1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病理性胃食管反流患者的最长酸反流时间:立位(14.32±7.42)min低于卧位(33.14±19.31)min,P<0.05。结论GER与OSAHS相关,GER可加重OSAHS。对OSAHS合并GERD的患者nCPAP联合抗反流药物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9.
根除幽门螺杆菌与胃食管反流病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十二指肠球溃疡患者中,根除幽门螺杆菌后胃食管反流病发病率的情况,了解两者的相关性。方法经胃镜、24h食道pH监测、^14C-尿素呼气试验、快速尿素酶试验、Warthin—starry染色检查,将50名Hp阳性不伴GERD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分为两组,A组(根除Hp组);B组(对照组):单纯抑酸治疗。疗程结束后,观察Hp根除及GERD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92%。疗程结束1周后,Hp根除者与对照组GERD发生率均为0;疗程结束3个月后,Hp根除患者中GERD发生率为8.7%,对照组GERD发生率为8.3%,两组间胃食管反流病发生率无显著差别。结论根除幽门螺杆菌并不会显著增加或减少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率,提示幽门螺杆菌可能既不具有对胃食管反流病的保护作用,也不具有加重胃食管反流病的作用,幽门螺杆菌与胃食管反流病无明显相关性。溃疡治愈后,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可能与强抑酸剂停用后酸分泌反跳作用强化有关,而与幽门螺杆菌是否根除无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儿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特点与诊断。方法对50例GERD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儿GERD以新生儿和婴幼儿发病较多,<3岁者占83%(41/50),临床表现以溢奶或呕吐为主等反流症状外,80%具有呼吸系统疾病,16%无呕吐症状。43例行24h食管PH监测,其中41例异常,检出率95%。13例行食管钡剂造影阳性10例,诊断阳性率为76%。结论小儿胃食管反流临床表现复杂且缺乏特异性,仅凭临床症状有时难以与其他引起呕吐的疾病相鉴别,即使是胃食管反流也难以区分是生理性或病理性。食管24hPH连续监测配合食管胃钡会造影是早期诊断小儿GERD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