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乌梅丸加减治疗偏头痛48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偏头痛是一种原因不甚明确的表现为阵发性发作的偏侧搏动性头痛,以反复发作、或左或右的剧烈头痛为主要表现,病情缠绵顽固,难以痊愈,发作时影响工作和生活。笔者采用乌梅丸加减治疗本病48例,疗效满意,并与用西药治疗的32例进行对比观察,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治疗组48例中,男21例,女27例;年龄最小者19岁,最大者36岁,平均24.2岁;病程最短者2年,最长者10年,平均4.9年。对照组32例中,男14例,女18例;年龄最小者18岁,最大者35岁,平均23.8岁;病程最短者1.5年,最长者9年,平均4.6年。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诸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 相似文献
2.
3.
<正> 乌梅丸是《伤寒论》中治疗厥阴病寒热错杂证的主方。古今医家在临床上多用治蛔厥和久利。我院郑统魁老师,业医四十余年,对乌梅丸的运用有独到之处。郑老认为:无论外感或内伤,凡具有寒热错杂,能归属于厥阴范围以内的病症,皆可用本方辨证加减治之。笔者根据郑老经验,灵活地扩大乌梅丸治疗范围。运用乌梅丸加减治疗头痛、眩晕、厥证、萎缩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胆道蛔虫、胆囊炎及慢性结肠炎等病症也收到一定的疗效。现就乌梅丸加减治疗头痛数案,例举于下,供同道参考。 (高血压头痛]迟×,男,50岁。患头剧痛10余年,每年发作1次,多在秋冬季之交。发作前头微痛,前额和后背有微汗;发作时头剧痛如裂,伴头晕目眩,胸闷,呕吐黄绿苦水,汗出淋沥,后背如洗。汗后四肢厥逆,背如负冰,颧凉身冷,不敢言语和活动,甚者昏不知人。曾经某医院诊为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危象。血压180/140mmHg。口服降压药有一定疗效。今又值发病季节,恐旧疾再发,于1981年10月22日来诊。就诊时头微痛,头晕,四肢发凉,心 相似文献
5.
乌梅丸治疗雷诺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刘某,女性,30岁,因四肢肢端间歇性发白、紫绀、潮红交替出现2年就诊。开始于指趾尖端,以后逐渐上行,累及手足掌部。发时局部发白、紫绀,寒凉麻木,有针刺样疼痛,待转为潮红时,伴有烧灼感,整个过程约持续1个小时,可自行缓解。遇寒冷或情绪刺激易发作。曾诊为雷诺病,应用烟酸、硝苯地平等治疗有所好转,但停药后复发如初。本次因再次发作而来诊,诊见舌质淡、苔薄黄,脉滑细。依据寒热发作之证,给予乌梅丸治疗:乌梅12g、细辛6g、干姜10g、黄连12g、炮附子10g、当归15g、花椒10g、桂枝15g、人参10g、黄柏10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服药10剂后症… 相似文献
6.
7.
乌梅丸治疗痉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痉病的主要表现,是项背强直,牙关紧闭,手足抽搐,甚至角弓反张等。它最早见于《伤寒》、《金匮》。其病因,不外乎外感、内伤两种。主要病机是阴液亏耗,筋脉失养。治疗常以养阴生津为主。治外感致痉的代表方有桂枝葛根汤、葛根汤、栝蒌桂枝汤等。后世对其机理多有发挥,或谓热盛动风,或谓肝风内动,或谓血虚生风,或谓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或谓风痰阳滞等,其根据仍导源于《内经》“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暴强直,皆属于风。”因而治疗上,常以治肝风为本,或泻热祛风,或平肝熄风,或养血祛风,或补肾潜阳,或祛风化痰等。但是,还没有用乌梅丸来治疗痉病的先例。本人仅就自己在这方面的临床实践,略举案例,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8.
乌梅丸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乌梅龙出自《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篇,其组成:乌梅三百枚、细辛六两、干姜十两、黄连十六两、当归四两、制附子六两、蜀椒四两、桂枝六两、人参六两、黄柏六两,制成蜜丸。能温脏安蛔、主治蛔厥。本方寒热并用,补敛俱备,能解阴阳错杂、寒热混淆之邪,是治疗厥阴病的代表方。厥阴病,其本阴,其标热,其体木,其用火。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或收或散,或逆或从,随所利而行之,调其中气,使之和平,是治疗厥阴病必须遵循的治法。酸入肝,用味酸入肝之乌梅以伏其所主。配苦寒之黄连、黄柏以泻心降火除上热。肾为肝母二者同源,椒… 相似文献
9.
潘××,女,四十九岁。患口疮已十八年。每遇少腹有热感放射至双膝、尾骶及背心,即发生口腔粘膜烧灼剧痛、溃烂,不能进食,难以安寐。查其口腔有黄豆大小溃疡三个。舌质红,苔腻,边有齿痕。患者十八年来,经多种中、西药治疗皆罔效。笔者初试以“知柏地黄丸”滋阴降火,不效;转而改用健脾补土,辅以滋阴清热,仍无效。乃思患者每遇少腹有热感上冲,并放射至 相似文献
10.
乌梅丸治疗雷诺综合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乌梅丸治疗雷诺综合征诸城市中医院(262200)秦玉森张某,女,28岁,工人,1994年2月6日初诊。患者四肢肢端间歇性发白、紫绀、潮红交替出现已3年。初从指趾尖端开始,以后渐趋上行,累及手足掌部。发白、紫绀时局部寒凉麻木,针刺样疼痛。待转为潮红时,... 相似文献
11.
张智勇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3,22(1):91
乌梅丸主治病症,以寒热错杂、虚实兼并为特点.张仲景之乌梅丸原为蛔厥而设,蛔厥即因蛔而厥的寒热虚实错杂之证.但随着古今医家对乌梅丸证更加深入的认识,使它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使其功效得到了更切合实际的发挥.自清代以来,乌梅丸便被视为治疗虫证的通用方,而不局限于治疗蛔虫病.直至今天,中医院校的方剂学教材也一直沿用此说,将乌梅丸列为杀虫剂第一方.此外,一些医家还将乌梅丸用于其他内科杂病的治疗,著名伤寒注家柯琴提出凡是厥阴病皆可用之的观点.笔者在临床当中,曾多次辨证应用乌梅丸治疗支气管哮喘,取得了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乌梅丸治疗顽固性呃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乌梅丸治疗顽固性呃逆常先前(山东省广饶县中医院257300)关键词乌梅丸,临床应用,顽固性呃逆,中医药疗法李某某,女,22岁。1994年8月20日就诊。5月份时因与同事争吵,情绪抑郁,后自觉食道阻塞,胃脘痞闷,呃逆不止,呃声洪亮,连续不断。初投橘皮竹... 相似文献
13.
郭××,女,23岁。门诊号46—171。1979年10月11日诊:6月份时因与同事争吵,情绪抑郁,后即自觉食道梗阻,胃脘憋闷,呃逆不止,呃声宏亮,连续不断。初投橘皮竹茹汤、旋覆代赭汤加减,未效,再用丁香柿蒂等方合参,呃逆依然如故。遂作X光胸透、食道钡餐摄片及心电图等检查,均未发现阳性改变。后转某医院,用西药与水针穴位注射等治疗,收效甚微。故再回我院门诊。中医脉案:郁怒伤肝,横逆犯胃,气机不利,胸次憋闷,胃气失降而上逆,呃逆不止,哕声宏亮,病经三月有余,所幸者,纳谷尚可,二便尚调,脉细弦,舌净少苔。症属胃呃范畴。权从敛肝着手,辅以安胃降逆。重用酸敛之品,入肝敛阴,和胃生津,配以辛开苦降之药,以 相似文献
14.
乌梅丸源于《伤寒论》,若仅遵其条文原意,多用其杀虫驱蛔或治疗久痢不止,虽颇具疗效,却拘泥教条,功用受限,有碍于乌梅丸诸多功用之发挥。笔者将乌梅丸运用于上热下寒型复发性口疮的治疗,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16.
乌梅丸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笔者采用乌梅丸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30例,获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中,女21例,男9例;年龄20~65岁;病程最短者1年,最长者5年。2 治疗方法 药物组成:乌梅、党参、当归、黄柏、黄连、干姜、花椒、细辛、附片、桂枝。每日1剂,每剂煎3次,每次煎300ml左右,连续口服15天。 相似文献
17.
18.
乌梅丸治疗妇女病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乌梅丸出自《伤寒论》厥阴篇,临床治疗中,乌梅丸对胆道蛔虫病、蛔虫性肠梗阻确有良效。不仅如此,本药对厥阴杂病亦有良效。近年来笔者根据妇女病多在厥阴,气血不调、寒热错杂,而将乌梅丸改为汤剂加减化裁,治疗妇女疾病,收效满意。现举2例如下。妊娠恶阻姜某,女,... 相似文献
19.
20.
笔者根据清代医家黄坤载《四圣心源·消渴》篇:“消渴者·足厥阴之病也……。”及郑钦安《医学真传·三消症起于何因》:“消症生于厥阴风木主气,盖以厥阴下水而上火,风火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