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总结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诊治经验.方法 应用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中国生物学医学文献数据库"光盘,检索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1999年11月至2007年12月的文献报道.结果 获得有效文献29篇,共报道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489例.结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2002-2007年间手术治疗的无功能胰岛细胞瘤15例,总结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方法及结果.结论 无功能胰岛细胞瘤症状缺乏特异性,超声和CT可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外科手术是治疗该病、延长病人生存时间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临床少见,占胰岛细胞瘤15%~20%[1]。而术前诊断率更低,仅为6.5%[2]。我院自1982~1998年共收治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11例,均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性3例,女性8例。女性年龄32岁~43岁,平均年龄34.8岁。男性41~62岁,平均年龄48.2岁。1.2 首次就诊症状和体征腹部包块8例;伴有上腹部疼痛或腰背痛6例;剧痛1例,尤以平卧位时加重,立位时减轻;1例无明显症状;1例体检时B超发现腹块;1例以“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转入我院;出现黄疸1例。以上均有不同程度的食欲减退,消瘦或进食后饱胀感。1.3 实验室检查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在术中B超引导下胰岛细胞瘤精确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我院2000.1-2013.9近13年间收治的22例胰岛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22例患者中功能性胰岛细胞瘤占17例,无功能性5例;前者的主要表现为各种各样的低血糖症状,均有典型的Whipple三联征;后者主要是腹部包块就诊.血清胰岛素测定对诊断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有重要价值.22例经腹B超发现10例(45.5%),17例患者术前行CT检查,阳性率76.5% (13/17),而薄层CT扫描的敏感性可达91.7% (11/12).术中B超阳性率100%(19/19),14例采用非精确切除发生胰瘘6例,8例采用术中在B超引导下对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患者实施精确切除胰瘘l例,超声引导下胰岛细胞瘤精确切除术可有效降低术后胰瘘发生率及胰瘘的严重程度(P<0.05).结论 典型的临床表现、CT薄层扫描、结合胰岛素水平测定是诊断胰岛细胞瘤诊断的有效方法;术中超声不仅有助于术中肿瘤的定位,超声引导下精确切除肿瘤,最大限度的保留正常胰腺组织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李文波  陈炯  杜敏  雷春  汤厚阔 《腹部外科》2007,20(6):350-351
目的探讨胰岛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0年6月~2006年12月收治的胰岛细胞瘤1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6例经手术治疗,功能性胰岛细胞瘤13例术后血糖均恢复正常,非功能性细胞瘤3例术后腹部症状消失。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经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术前、术中影像学检查可以提高手术切除率。手术切除胰岛细胞瘤可以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胰岛细胞瘤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8例胰岛细胞瘤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功能性胰岛细胞瘤3例,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5例。肿瘤位于胰头1例,胰颈与胰体交界处1例,胰体4例和胰尾2例。8例均施行手术,5例施行肿瘤部位胰腺部分切除术,3例施行胰体尾切除术。结果:8例均治愈出院,无手术并发症,3例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手术后血糖上升5.5mmol/L以上,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术后腹部不适症状消失。结论:手术切除胰岛细胞瘤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临床上少见 ,其发生率占胰岛细胞肿瘤的 15%~ 2 0 % ,其中 4 4 %~ 67%为恶性肿瘤[1] 。因其缺乏典型的症状和体征 ,术前定位、定性诊断困难。本文收集了 1990~ 1999年中 8例影像学资料较为完整的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病例 ,结合影像学特征 ,对其诊断价值作一探讨。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性 3例 ,女性 5例。年龄 2 6~ 63岁 ,平均4 5.5岁。肿瘤位于胰头部 2例 ,体尾部 6例。瘤体最大直径 6.5~ 12 cm,平均 9.5cm。 6例以腹部肿块就诊 ,2例以左上腹胀痛不适就诊。其中 1例伴有黄疸 ,全部病例无消化性溃疡、低血糖…  相似文献   

7.
胰岛细胞瘤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胰岛细胞瘤的定位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 收集我院1996年至2009年收治的27例胰岛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检查手段和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有明显的内分泌紊乱症状,瘤体较小,定位困难.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多以腹部肿块、腹痛为首诊方式.B超、CT、MRI、彩色多普勒超声内镜、DSA的诊断率分别为30%、50%、57%、83%、90%.结论 胰岛β细胞瘤是胰岛细胞瘤中最常见的内分泌肿瘤,低血糖可以导致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应尽早手术消除症状.肿瘤的准确定位可以减小手术创面,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选择合适的术式有助于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术中B超引导下精准定位与切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0例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精确定位诊断方法、精准手术方式及预后情况.结果 21例患者术前行CT、MRI、腹部B超检查定位诊断阳性率分别为12/18、2/6、7/13,诊断的肿瘤直径分别为(1.7 ±0.8)cm、(1.3±0.2)cm、(1.9±0.9)cm;选择性动脉钙刺激静脉采血检查11例、胰腺灌注CT定位检查2例,定位诊断均为阳性,两种方法检测肿瘤直径分别为(0.7 ±0.3)cm和(0.9 ±0.4) cm.患者术中行B超检查阳性率为14/14,肿瘤直径为(1.5 ±0.6)cm.功能性胰岛细胞瘤采用常规手术6例,术后发生C级胰瘘2例、A级胰瘘1例;功能性胰岛细胞瘤采用精准切除术14例,术后发生A级胰瘘4例.2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截至2012年4月,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无死亡、恶变、转移或复发等情况发生.结论 术前和术中多种定位方法结合能对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精确定位,对于病灶距离主胰管>3 mm的患者建议采用胰岛细胞瘤的精准切除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报告小儿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症状、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3例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患儿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小儿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生长缓慢。症状不典型,以腹部疼痛时轻时重、右上腹肿块为主,均手术摘除肿瘤。结论 小儿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临床表现以腹部肿块为主,B超、CT和X线钡餐透视是主要检查手段,治疗原则是将肿瘤完整切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经腹超声造影与CT平扫加增强对胰岛细胞瘤的术前定位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胰岛细胞瘤患者(男性16例,女性25例,年龄在18~75岁,平均42.9±12.45岁)术前的超声造影、CT平扫加增强的检查结果,比较两种种检查的准确性。结果通过血液生化明确诊断为胰岛细胞瘤的41例患者38例患者进行了平扫及增强CT检查,其中22例患者的肿瘤定位准确,准确率为57.8%;34例进行了超声造影检查,其中29例患者定位准确,准确性85.3%;31例患者进行了内镜超声检查,其中25例定位准确,准确性为80.6%。统计分析表明超声造影与CT平扫加增强定位准确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CT比较,超声造影对胰岛细胞瘤术前定位的准确性更高,在术前定位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46岁,主因无明显诱因突然剧烈腹痛就诊。查体:体温37.7℃,脉搏12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80/50mmHg。血常规:WBC23.30×10^9/L、HB73.2g/L。患者10年前曾因小肠动脉血管畸形接受小肠部分切除术。超声:肝脏大小正常,周边不规则,实质回声不均质,右叶可见多个局限性液性暗区,较大者大小约4.0cm×1.8cm,边界欠清,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骨淋巴瘤误诊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西纺  孙银娣  张平安  许鹏  郭玲 《中国骨伤》2011,24(12):1042-1043
患者,男,16岁,左髋部疼痛、活动受限半年加重1个月,于2010年4月21日入院。半年前出现低热盗汗症状,随后感左髋部疼痛、活动受限,休息后不能缓解。就治于甘肃徽县中医医院,诊断:左髋化脓性关节炎,抗炎治疗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3.
患儿,女,3岁11个月,摔倒致左膝关节疼痛、肿胀伴活动受限1d入院。患儿于1d前玩耍时摔倒,左膝关节着地,即感左膝关节疼痛,不能屈伸活动,未予特殊处理。患儿疼痛症状未见缓解,并出现左膝关节肿胀,遂来我院就诊。入院查体:左膝关节呈屈曲30°位,肿胀明显,压痛阳性,以胫骨结节处明显,浮髌试验阴性,主动屈、伸活动明显受限,被动活动范围10°-80°,其他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4.
蔡军  刘克新  李宇俊 《中国骨伤》2011,24(3):239-241
颈腰腿痛是骨伤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也正因为如此,在临床工作中,往往在惯性思维的影响下,将大部分的颈腰腿痛都归结为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等病名,而忽视了对每例患者疾病特点的分析,忽视了必要的鉴别诊断,导致误诊。  相似文献   

15.
骨盆骨折诊断与治疗的重要性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张英泽  李明 《中国骨伤》2011,24(2):95-98
骨盆骨折属高能量损伤,约占全身骨折的4.21%,男性多于女性,高发年龄为31~40岁;约5~20%合并血管神经损伤,髂动脉的钝性损伤可达3.5%;骨盆后环骨折46%~64%合并神经根损伤。严重不稳定骨盆骨折可引起全身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对出血处理不当,可继发凝血功能障碍、酸中毒、休克所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甚则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16.
<正>免疫诱导治疗可降低器官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但其对移植物和受者长期存活的影响尚未明确。我们试图通过分析美国器官分配联合网络  相似文献   

17.
第5届全国器官移植学术会议纪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第5届全国器官移植学术会议于2010年11月26—27日在山东省济南市举行。大会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器官移植学组  相似文献   

18.
The earliest report linking environmental (occupational) exposure to adverse human male reproductive effects dates back to1775 when an English physician, Percival Pott, reported a high incidence of scrotal cancer in chimney sweeps. This observation led to safety regulations in the form of bathing requirements for these workers. The fact that male-mediated reproductive harm in humans may be a result of toxicant exposures did not become firmly established until relatively recently, when Lancranjan studied lead-exposed workers in Romania in 1975, and later in 1977, when Whorton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dibromochloropropane (DBCP) on male workers in California. Since these discoveries, several additional human reproductive toxicants have been identified through the convergence of laboratory and observational findings. Many research gaps remain, as the pool of potential human exposures with undetermined effects on male reproduction is vast. This review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methods us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exposures on male reproduction and their reproductive health, with a primary emphasis on the implement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human studies. Emphasis will be on occupational exposures, although much of the information is also useful in assessing environmental studies, occupational exposures are usually much higher and better defined.  相似文献   

19.
<正>患儿男,4岁,玩耍时摔倒后左上腹部疼痛不适,伴恶心、呕吐。专科检查:体温36C°,血压、脉搏无明显异常,左肾区叩击痛(+),左输尿管走行区压痛(-)。超声:左中上腹部探及15.3cm×9.4cm×11.5cm稍低回声不均质团块,边界尚清晰,大部分包膜尚完整,其内可见血液分布及小片状液性暗区(图1A);诊断为左肾肿瘤。CT:左侧腹腔内巨大类圆形低密度影,密度不均;左侧肾脏影显示不清,胃、脾脏受压变形,右侧肾脏未见异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18岁,因刀刺伤心脏致心脏贯通伤15min入院。入院后急诊手术,修补心脏室壁。术后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室间隔距心尖6mm处回声失落,缺损口径8mm;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imaging,CDFI):收缩期可见五彩镶嵌的穿隔血流由左心室经缺损口进入右心室;脉冲多普勒:取样容积置于缺损口右心室侧,测得分流速度2.2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