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直立体位超声检查对亚临床型精索静脉曲张(SVC)的诊断价值。方法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35例SVC患者,记录精索静脉在平静呼吸时最大内径及站立位时内径,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测量不同体位下精索内动脉血流峰值速度。结果 35例SVC患者,站立位后精索静脉内经(2.5mm)高于平卧位内径(1.7mm),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站立位诊断阳性率(95.0%)高于平卧位诊断阳性率(65.0%),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精索内动脉血流峰值速度在平卧位与站立位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站立位超声检查亚临床型精索静脉曲张诊断阳性率高于平卧位,对于亚临床型精索静脉曲张患者宜采用站立位检查。  相似文献   

2.
精索静脉曲张对男性不育发病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精索静脉曲张(varcocele,VC)是男性常见的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也是导致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在男性不育症中占19%~41%^[1]。VC是一种血管性疾病,以精索内蔓状静脉丛呈不同程度扩张和迂曲为特点。临床容易诊断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提供客观依据,超声诊断标准为:(1)临床型VC:平静呼吸下精索静脉丛中至少检测到3支以上的精索静脉,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睾丸扭转早期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睾丸扭转的临床资料及睾丸内血流声像图和精索超声特征。结果:49例睾丸扭转患者,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出现睾丸血流改变42例,其中血流增加3例,睾丸血流无明显改变7例;二维超声检查发现精索形态异常47例。手术复位固定21例,睾丸存活12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描精索形态与睾丸血流变化对睾丸扭转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尽早手术探查有助于挽救存活睾丸。  相似文献   

4.
精索静脉曲张(varicocele VC)是男性不育的常见原因,单纯依靠临床病史及触诊进行诊断,常缺乏准确的客观标准.为此,我们对临床拟诊为VC的35例患者行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以探讨二维超声及CDFI对VC的诊断价值,以期对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超声诊断精索静脉曲张与男性不育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精索静脉曲张(VC)是男性不育的常见原因之一.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VC是极其敏感而且可以量化的影像学检查手段.我院1999年5月~2002年11月通过多普勒超声对41例男性不育患者、35例一般男性人群检查有无VC,并结合精液检查进行评价分析,旨在探讨VC与男性不育的诊断价值,为其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TVCDU)对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46例疑似子宫内膜病变患者行经腹壁彩色多普勒超声和TVCDU,观察子宫内膜病变的声像图特点,重点观察子宫内膜的厚度及血流分布等,并与手术及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病理诊断子宫内膜病变242例。TVCDU诊断232例,诊断符合率为95.87%(232/242);经腹壁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182例,诊断符合率为75.21%(182/242)。TVCDU明显优于经腹壁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P〈0.05)。结论TVCDU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符合率较高,且具有安全、无创等优点,可作为常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7.
不育症亚临床型精索静脉曲张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不育症患者亚临床型精索静脉曲张的诊断与治疗。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诊断亚临床型精索静脉曲张致不育症32例。并且2mm针形腹腔镜行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无伤口感染及睾丸肿胀或萎缩术后复查彩色多普勒示手术彻底,未见术后复发或反流。21例获和1年随访。16例患者本偶受孕。结论:彩色多普勒能准确诊断亚临床型精索静脉曲张,针形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是治疗此类患者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精索扭转的诊治水平。方法对23例精索扭转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例患者中,6例有剧烈活动或外伤史,17例无明显诱因。23例均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检查,21例(91.3%)诊断符合,误诊为附睾炎及睾丸占位各1例(4.35%)。1例入院时睾丸已萎缩未行手术,22例中1例行手法复位成功,其余21例行探查手术,16例行睾丸切除,病理报告均为睾丸缺血性梗死;5例保留睾丸并予固定(3例血运恢复,2例因家属要求保留而未行睾丸切除术)。结论对于阴囊急症患者,特别是青少年,急诊应高度警惕精索扭转可能性,对可疑者应立即行B超检查。CDFI是一种高效无创的诊断方法。早期诊断、尽早手术探查可提高睾丸存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VT)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1986年1月至2006年1月29例MV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MVT29例患者中有21例为急性症状包括腹痛腹胀、恶心呕吐、便血等。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检出率81.0%;腹部CT/MR的检出率为100%。非手术治疗包括抗凝、溶栓及对症等,治愈率81.3%;手术治疗13例,包括肠切除和切除肠系膜静脉血栓,手术并发症23.1%(3/13例),其中顽固性腹水2例,进食后腹痛1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5年,复发6例,系出院后自行停用抗凝药物。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和CT/MR扫描对MVT的早期诊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抗凝治疗和手术是MVT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肌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子宫肌瘤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并与手术和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彩色多普勒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97.25.%(39/40)。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肌瘤无创性、可重复性,准确率高,可作为子宫肌瘤的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及随访复查的常用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布加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析34例布加综合征二维超声及血流声像图特点。结果 34例布加综合征中,直接征象显示下腔静脉膈膜型狭窄7例(20.6%),肝静脉或下腔静脉隧道型狭窄或闭塞18例(52.9%),下腔静脉内血栓或肿瘤4例(11.8%),外压型布加综合征5例(14.7%),均在超声下得到很好的显示;而间接征象主要表现为肝硬化和肝静脉间交通支,发生率分别为76.5%(26例)和91.2%(31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明确显示布加综合征受累血管病变部位、范围、类型,可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的诊断信息。而间接征象的出现可为诊断提供辅助证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CT与^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核素扫描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中的诊断价值及其漏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普外科2003年1月至2012年8月期间行手术治疗的69例PHP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经病理学检查证实,69例患者共76个病灶,其中甲状旁腺腺瘤58例(60个病灶),甲状旁腺增生7例(11个病灶),甲状旁腺腺癌4例(5个病灶)。超声、CT与^99TCm-MIBI核素扫描的灵敏度分别为81.94%(59/72)、61.76%(21/34)及69.57%(16/23),准确性分别为78.67%(59/75)、61.76%(21/34)及66.67%(16/24);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5.16%(59/62)、100%(21/21)及94.12%(16/17)。仅超声与CT灵敏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种检查的其他相应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与”Tcm-MIBI核素扫描互补,而CT对诊断甲状旁腺病灶的帮助不大,推荐术前常规行超声与”Tcm-MIBI核素扫描两项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应用自行组配电视纵隔镜行纵隔镜检查诊断纵隔疑难病灶的临床经验,探讨其应用价值,为缺少纵隔镜设备情况下如何整合现有微创资源开展纵隔镜检查术提供借鉴.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1月~ 2013年3月127例电视纵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2011年10月前应用直达喉镜、活检钳和10 mm 0.胸腔镜自行组配电视纵隔镜完成69例(自组配组),2011年11月后应用Storz电视纵隔镜完成58例(Storz组).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2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并发出血3例(填塞压迫止血1例,开胸止血2例),喉返神经损伤2例,并发症发生率3.9%,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4.3% (3/69) vs.3.4% (2/58),Х^2=0.000,P=1.000].自组配组明确病理诊断率98.6%(68/69),Storz组100%(58/58),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1.000).9例术前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其中7例同期经股静脉置入上腔静脉支架(自组配组4例,Storz组3例),临床症状明显缓解.71例纵隔镜检查术前拟诊为恶性肿瘤,术后病理确诊为恶性肿瘤50例,良性病变21例,术前临床诊断准确率为70.4% (50/71);56例拟诊为良性病变,术后病理诊断良性病变37例,恶性肿瘤19例,术前临床诊断准确率66.1%(37/56).结论 电视纵隔镜手术微创、安全,是纵隔疑难疾病诊断的可靠方法,利用现有器械和设备自行组配的电视纵隔镜系统,可用于纵隔疑难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双孔三通道与传统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疗效,探讨双孔三通道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我院78例(89侧)精索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改良组38例,行双孔三通道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传统组40例,行传统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对两组患者安全性和临床疗效对比分析。术后3个月观察两种术式切口瘢痕,进行满意度评分。结果:38例患者行双孔三通道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单侧:(21.3±1.5)min;双侧:(32.5±2.3)min],术中、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3.2±0.3)d vs(3.7±0.7)d]与恢复时间(1天下床率87%vs 78%),症状缓解[阴囊疼痛缓解率(73%vs 58%]与精子浓度[(26.25±10.22)×106/ml vs(29.13±11.41)×106/ml]、活动率[(52.36±9.82)%vs(55.26±11.34)%],与传统腹腔镜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术后3个月切口瘢痕改良组明显优于传统组。改良组患者对瘢痕满意度综合评分[(2.69±0.32)分],与传统腹腔镜组[(1.27±0.21)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双孔三通道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安全、微创、美观、经济、简便,是可选手术中较为理想的术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膝关节骨关节炎(OA)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至2011年在本组临床诊断为早期OA的38例76个膝关节,对其超声检查及x线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期OA患者中,软骨改变为超声检查中显示率最高的声像特点,超声能较清晰、准确显示软骨内部回声改变、软骨厚度变化及半月板变性。同时行超声检查和X线检查的38例患者中,超声检查检出病变35例患者(92.1%),76个膝关节中有70个(92.1%)检出病变;X线检查检出病变12例(31.5%),21个膝关节(27.6%)检出病变。两者间病例检出率有统计学差异(x^2=22.0,P〈0.05),以超声较高(92.1%vs34.3%);超声关节病变检出率比X线检查高(90.7%w27.6%),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45.3,P〈0.05)。结论早期OA患者有特征性的超声声像改变,高频超声上在膝关节早期OA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二维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别采用二维超声及其结合彩色多普勒对134个乳腺小瘤灶(≤2cm)的图像资料进行分析,评价其良恶性,并以手术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进行分析。结果二维超声及其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乳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5(SE1=0.045)和0.844(SE2=0.03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38,P0.001)。结论二维声像图是发现小乳腺癌的主要方法;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应用、综合判断,可以提高小乳腺癌诊断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超声造影在肝移植术后肝动脉血栓(HAT)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004年1月至2012年8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移植中心行肝移植手术的患者810例。患者术后均接受了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检查,其中有58例怀疑HAT,从而继续接受超声造影检查。以肝动脉血管造影、手术结果和临床随访作为金标准,计算超声造影诊断HAT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超声造影诊断16例HAT,正确诊断15例,误诊1例,无漏诊病例。超声造影诊断HAT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977、0.983、0.938和1.0。本组患者HAT发生率和病死率分别为1.9%和53%。结论肝移植术后彩超检查怀疑HAT时应立即行超声造影检查,超声造影诊断肝动脉通畅的患者可避免肝动脉血管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18.
CT检查在外伤性脾破裂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CT扫描对脾破裂诊断与治疗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8~2008年收治83例经CT和B超检查的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资料。结果根据CT表现进行脾损伤分成四级:Ⅰ级,包膜下积血9例;Ⅱ级,脾外周撕裂23例;Ⅲ级,脾实质撕裂29例;Ⅳ级,粉碎性脾12例,其中Ⅰ级和部分Ⅱ级病例行保守治疗22例.部分Ⅱ级及Ⅲ级以上行手术治疗61例.均治愈出院。术前CT扫描诊断符合率93.5%,B超诊断符合率82.0%:CT扫描发现8种合并伤共29例,B超发现3种合并伤7例。结论CT检查可对外伤性脾破裂进行正确的诊断,并对脾破裂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是外伤性脾破裂最重要的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三二期动态增强扫描对胃癌进行术前TNM分期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胃癌患者的术前64层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资料和术后病理资料,由两名高年资影像科医生采用双盲法进行术前影像学分期。结果术前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胃癌T分期判断的总体准确率为79.2%(95/120),其中对T1、T2、T3和T4期判断的准确率分别为66.7%(10/15)、66.7%(14/21)、84.0%(42/50)和85.3%(29/34)。对于单层胃壁结构和多层胃壁结构,CT增强扫描对T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59.4%(19/32)和81.8%(72/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增强扫描对N分期判断的总体准确率为73.9%(85/115),其中对N0N1和N2期判断的准确率分别为75.5%(37/49)、70.3%f26/37)和75.9%(22/29):对M分期判断的准确率为89.2%(107/120)。结论64层螺旋CTi期动态增强扫描可早期动态观察肿瘤累及侵犯情况、淋巴转移及远处转移的情况.有望成为胃癌术前分期有重要意义的检佥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乳腺肿块型浸润性导管癌的MRI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征象与其WHO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期间92例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为肿块型浸润性导管癌的DCEMRI征象,并分析其与WHO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92例乳腺肿块型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中肿瘤长径≤2cm者29例(31.52%),2~5cm者53例(57.61%),≥5cm者10例(10.87%);病灶形态为圆形者3例(3.26%),卵圆形者7例(7.61%),分叶形者33例(35.87%),不规则形者49例(53.26%)。病灶边缘光整者11例(11.96%),不规则者47例(51.09%),毛刺状者34例(36.96%)。病灶早期均匀强化者15例(16.30%),不均匀强化者40例(43.48%),环形强化者37例(40.22%)。WHO病理分级:1级者5例(5.43%),2级者30例(32.61%),3级者57例(61.96%)。经统计分析,肿瘤大小、病灶形态及病灶早期强化特点与WHO病理分级有关(P=0.012,P=0.004,P=0.000),即病灶长径越大,WHO病理分级越高;圆形和卵圆形肿块的WHO病理分级相对较低,分叶状和不规则形肿块的WHO病理分级高;不均匀强化及环状强化的WHO病理分级高,均匀强化的WHO病理分级较低。病灶边缘形态与WHO病理分级无关(P〉0.05)。结论乳腺肿块型浸润性导管癌DCEMRI特征与WHO分级有一定关系,可根据MRI征象对病灶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