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心肌梗死后心脏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诱导因素。 方法:由本文第一作者检索Pubmed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有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相关文献,共检索到60篇文献,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影响。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作用机制。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诱导因素。排除标准:重复研究和Meta分析类文章。最终纳入23篇文献进行分析讨论。 结果: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很强的自我更新能力及多项分化潜能,在一定条件下能分化为肌细胞、骨细胞、软骨细胞和脂肪细胞等。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改变心肌梗死后的心脏功能。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能够分化为心肌样细胞,并促进了新血管生成,减少心室重构,即移植后的干细胞在缺血受损伤的心脏微环境中与宿主细胞和细胞外基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下,分化为有效的心肌组织,同时还可分泌促进血管生成的血管生成素配体和细胞因子,进一步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③体内外环境诱导因素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各种微量因素及微环境中各种细胞因子的调节可以提高干细胞定向分化的效率。 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心脏疾病治疗中已表现出独特的优越性,然而其作为心血管疾病治疗的一种全新策略目前还处于初步研究阶段,为了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更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临床,仍有很多方面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2.
背景:心肌细胞不能再生,损害的心肌细胞不能修复和分化,临床中药或西药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都不能代替坏死的心肌,所以如何修复坏死心肌细胞是心血管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可向心肌样细胞分化使人们看到了修复和再生受损心肌细胞的希望。 目的:综述近年来体外诱导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细胞研究进展,探索其未来发展方向。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Elsevier-Sdol数据库,检索2000-01/2010-08关于体外诱导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细胞方法,在标题中以“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心肌样细胞”和“mesenchymal stem cells,cardiomyocyte-like cells,induce,the progress of study”为检索词进行检索,共收集185篇相关文献,中文103篇,英文82篇。排除发表时间较早、重复及类似研究,纳入32篇符合标准的文献。 结果与结论:很多实验研究证实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一定条件下可诱导分化为心肌细胞,其诱导方法主要包括诱导分化剂诱导法及模拟心肌微环境诱导法。诱导分化为心肌细胞的效率仍有待提高,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细胞过程中的最佳诱导药物以及最佳体外微环境也在不断探索中。  相似文献   

3.
背景:运动性心肌细胞凋亡及其信号转导和调节机制的研究已成为运动医学领域的重要课题,但其研究成果并未能成功的解释此种现象。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引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运动性心肌细胞凋亡保护作用的研究还较少。 目的:通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心肌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以及运动引起心肌细胞凋亡现象的分析,探讨运动引起心肌细胞凋亡的病理病因,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保护机体心肌细胞因运动致使缺氧、缺血、氧化应激等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1994-01/2009-09),以Mesenchymal stem cells,Excessive exercise,Cardiomyocyte,Apoptosis为检索词;应用计算机检索重庆维普数据库(1994-01/2009-09)、清华同方数据库(1994-01/2009-06),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过度训练、心肌细胞、细胞凋亡为检索词。 结果与结论:共收集365篇关于干细胞和运动性心肌细胞凋亡的文献,中文120篇,英文245篇。排除发表时间较早、重复及类似研究,纳入68篇符合标准的文献。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大强度或超负荷的运动训练所引起的缺氧、缺血、氧化应激等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有保护作用,从而促进心脏功能的提高和运动性心肌组织疾病的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4.
学术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主要存在于骨髓基质中,具有横向分化潜能,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向3个胚层的细胞进行分化。 目的:文章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神经元诱导分化及其机制、细胞移植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检索策略: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99/2007年相关文章,检索词为“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9/2007年相关文章,检索词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章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发展现状及神经元诱导分化及机制和移植研究相关。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较陈旧的文献。 文献评价:共收集到230篇相关文献,72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158篇文献为内容陈旧或重复文献。选取29篇文献进行分析,分别涉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8篇、神经元细胞方向分化及其机制17篇、细胞移植治疗各种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4篇。 资料综合:由于尚未找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特异性标记物,其在体内的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作用机制仍不清楚,如何限定体内外诱导条件使其向所需细胞或组织定向分化以及移植时机、是否具有致瘤性等问题尚需深入研究。但近来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方向分化的诱导方法和机制,以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神经损伤方面取得很多成果。 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易获得、易培养、低免疫原性等特性,已成为具有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临床疾病潜在实用价值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5.
学术背景:尽管目前可以应用血运重建和药物治疗来阻止心功能的恶化和心律失常的发生,但效果有限,仍无法使已梗死的心肌细胞再生。如何使坏死心肌或无功能心肌再生,再现其舒缩功能,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目的:深入认识骨髓干细胞在心肌梗死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检索策略:由该论文的研究人员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 2000-05/2006-07的相关文献,检索词“the marrow stem cell,cell transplant,myocardial infarction”,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7-10/2006-12的相关文献,检索词“骨髓干细胞,细胞移植,心肌梗死”,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共检索到67篇文献,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文章所述内容应与骨髓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密切相关。②同一领域选择近期发表或在权威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排除标准:①重复性研究。②Meta分析。 文献评价:文献的来源主要是通过对骨髓干细胞在心肌梗死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以汇总分析。所选用的30篇文献中,10篇为综述,其余均为临床或基础实验研究。 资料综合:①骨髓干细胞组成复杂,包括骨髓单个核细胞、造血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内皮祖细胞、多潜能成体祖细胞以及其他功能不明的干细胞。②骨髓干细胞植入动物心脏后可以分化为心肌细胞,能与受体心肌细胞进行有效的电-机械耦合,此外可促进缺血区血管新生,易于自体采集,避免伦理学纠纷和免疫排斥反应。骨髓干细胞属于成体干细胞,其是否具有横向分化能力尚需进一步研究。大量临床研究表明,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后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均能取得成功。③骨髓干细胞释放的基质金属蛋白酶、干细胞因子及基质细胞趋化因子,在促进干细胞动员、归巢与心肌修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组织损伤和高水平的多能干细胞是骨髓干细胞在心肌微环境中分化成熟的两个决定因素。④目前骨髓干细胞移植所面临的问题包括移植时选用的细胞类型、横向分化的调控机制不明、移植时机及移植方式、移植的安全性等。 结论:通过建立完整的动物模型技术平台,探索各项技术在临床应用的可能性,骨髓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有可能成为不同于内科传统的药物治疗、心血管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的又一个全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学术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因具有多向分化潜能、易于分离培养以及不涉及伦理道德等优势,成为近年来兴起并得到快速发展的细胞移植治疗改善心功能的理想种子细胞。 目的:深入认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现状及其改善梗死心肌的相关进展。 检索策略:由该论文的研究人员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90-01/2007-05的相关文献,检索词“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mesenchymal stem cells”,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5-01/2007-05的相关文献,检索词“心肌梗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共检索到89篇文献,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文章所述内容应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密切相关。②同一领域选择近期发表或在权威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排除标准:①重复性研究。②Meta分析。 文献评价:文献的来源主要是通过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方面内容进行汇总分析。所选用的32篇文献中,15篇为综述,其余均为临床或基础实验研究。 资料综合:间充质干细胞是骨髓中的非造血干细胞,具有干细胞的共性,即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的能力,遗传背景稳定,具有强大的分化可逆性,冷冻复苏的细胞仍可传代培养15代。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表型并不单一,对SH2,SH3,CD29,CD71,CD44,CD90,CD120A均呈阳性表达,不表达造血细胞表面抗原CD34。近年来因其取材方便、不涉及伦理道德等优势而成为研究热点,大量实验证实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以修复心肌,增加血运,其在体内外均可转化为心肌细胞,移植后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心功能,并且有促血管生成的作用。 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理想的修复改善心功能的种子细胞,目前其向心肌细胞分化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但仍存在细胞存活时间及安全性等问题。随着组织工程研究技术的发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必将会在人类与疾病抗争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背景:骨髓基质干细胞属多能干细胞,在适当的条件下可转分化为各种肌肉细胞,在移植后可改善心脏或骨骼肌的整体功能。如何优化诱导分化方法,改善移植途径以及移植后改善组织功能的机制成为现今研究的热点。 目的:就近年来骨髓基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肌细胞,以及其用作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肌肉萎缩等肌细胞坏死性疾病的研究进行综述。 方法:应用计算机以bone marrow cell, muscle cell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2005/2010);以“骨髓基质干细胞、肌细胞”为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2007/2010);以“骨髓基质干细胞、肌细胞、分化、心脏”为检索词,检索万方数据库(2007/2010)。共收集220篇关于外周血干细胞方面的文献,中文61篇,英文159篇,排除发表时间较早、重复及类似研究,纳入21篇符合标准的文献。 结果与结论:骨髓基质干细胞可以在体外扩增,但其表面特异性标记尚无定论,因此要分离得到完全纯化的骨髓基质干细胞还有一定的困难,当前只有STRO-1抗原是较为肯定的间质干细胞表面抗原,可用于鉴定分离骨髓中的间质干细胞。大量研究表明,通过体外诱导剂或体内移植可促使骨髓基质干细胞转化成各种组织细胞,包括心肌细胞和骨骼肌细胞,并且在移植后可观察到肌组织功能得到明显改善,但其机制目前尚无充分了解。此外,尽管各种诱导方法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分化的结果是肯定的,以及体内移植也表现出改善坏死肌组织功能的潜能,但目前体外诱导程度仍然较低,且体内功能改善也有局限性,因此,如何改善诱导方法,提高移植效率及功能改善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可被诱导分化成各种组织细胞,此外还具有基质细胞的特性,能够分泌各种细胞因子,支持造血功能,是组织重塑和功能修复的理想细胞来源。 目的:对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过程的各种因素和涉及的常见信号转导通路进综述。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98-01/2009-05),以“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 osteogenesis”为检索词;应用计算机检索维普数据库(1998-01/2009-05),以“成骨、骨形成蛋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检索词。 结果与结论:共收集108篇关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骨形成蛋白的文献,中文31篇,英文77篇。排除发表时间较早、实验设计科学性较差的文献,共15篇文献符合标准被纳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其成骨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诱导分化条件,基本辅剂、骨形成蛋白及其他一些细胞因子和激素均在此列,此外多条信号转导通路亦参与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过程。热休克蛋白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分化、成组织过程及应对外界刺激的保护效应的信号通路调控机制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
经典干细胞诱导剂由于具有细胞毒性而仅仅应用在干细胞体外实验中,这对进一步提高干细胞移植疗效提出了挑战。越来越多的课题组证实,中药作为全新的干细胞诱导剂可以诱导胚胎干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细胞。课题组长期从事心肌干细胞研究,利用从中药川芎中提取的生物碱川芎嗪,已成功在体外诱导心肌干细胞分化为心肌细胞。 目的:总结中药干细胞诱导剂的整体研究进展情况,为进一步提高心血管疾病干细胞移植治疗过程中干细胞诱导分化为心肌细胞的效率奠定基础。 方法:以”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tem cells,cardiomyocytes”为英文关键词,以“中药,中草药,干细胞,心肌细胞”为中文关键词,检索2005/2009西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www.kjmed.com.cn)、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及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www.cnki.net)有关中药诱导干细胞分化为心肌细胞的文献,排除重复性研究。检索文献类型包括研究论著、学位论文及综述。 结果与结论:共保留30篇文献进一步分析,中文14篇,英文16篇。结果显示中药作为一种全新的干细胞诱导剂,不仅能够有效诱导干细胞分化为心肌细胞,而且具有无毒副作用的特点,因此很有希望应用于临床干细胞治疗中。中药在诱导干细胞分化为心肌细胞方面的研究较新,随着研究深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中药诱导剂被发现。  相似文献   

10.
背景:体内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实验动物的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心肌梗死犬梗死区的分化以及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5-03/2007-12在美国Texas Heart Institute干细胞研究室进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在第三军医大学完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材料:成年杂种犬,平均体质量25~35 kg。 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前以BrdU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外科手术于近端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植入布洛芬缩肌装置并结扎相连分支的方法制作犬心肌梗死模型。造模后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于损伤缺血部位注射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主要观察指标:对移植BrdU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心肌梗死犬心肌梗死区组织细胞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同时采用DeadEndTM Colorimetric TUNEL System对心梗标本进行凋亡细胞的染色观察。 结果: 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心脏组织切片BrdU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见大量细胞核呈现深褐色或黑色的阳性反应,在心脏组织的不同区域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特征,其中大多数植入心肌细胞间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上与心肌细胞无异,而其他区域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则与间质细胞较相似,无特定的形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心肌梗死区凋亡的心肌细胞数少于未移植组。 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肌内移植后可在心肌梗死区分化成心肌细胞,并减轻犬心肌梗死后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1.
学术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具有多向分化能力的非造血多能干细胞,是细胞工程及基因治疗理想的靶细胞。 目的:综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组织修复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检索策略: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97-01/2007-07 期间相关文章,检索词为“mesenchymal stem cells, bone marrow, bi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mesenchymal stem cells, bone marrow, tissue engineering”,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1-01/2007-03期间相关文章,检索词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织工程”。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组织修复中应用的研究进展相关。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共收集到313篇相关文献,26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287篇为内容陈旧或重复文献。 文献评价:从检索到的313篇文献中选择符合要求的相关文献26篇。符合纳入标准的26篇文献中,12篇涉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14篇涉及在组织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资料综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主要存在于骨髓、软骨膜、骨膜、骨骼肌、骨小梁中,以骨髓组织中含量最为丰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在特定的条件下能向多种细胞系分化,具有向损伤局部集中的趋化性及“局部专一诱导性分化”、免疫调节、支持造血等生物学特性,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骨和软骨、心脏、皮肤、神经系统等多种组织修复的实验及临床研究,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结论:随着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研究、认识的深入,其在组织修复领域将有着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背景:近年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组织工程、细胞移植、基因治疗等领域备受重视,得到广泛研究。 目的: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及其临床学的应用进行综述。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95-01/2010-01 CNKI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鉴定”,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同时计算机检索1995-01/2010-01 PubMed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isolation,cultivation,identification”,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共检索到文献68篇,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30篇。 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存在于骨髓中的一类非造血干细胞,易于获得和分离培养,且具有多向分化及高度增殖的能力。目前研究发现它具有分化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心肌细胞、神经细胞以及肝细胞等多种类型细胞的潜能,已经成为重要的组织工程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3.
学术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来源于骨髓基质的一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可分化为中胚层细胞系的干细胞。可分化为组成组织功能细胞的内在能力,使它们成为细胞和基因治疗的潜在来源。 目的:综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治疗应用的研究进展。 检索策略: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99-01/2006-12期间相关文章,检索词为“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gene therapy, transplant”,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机检索万方数据库1999-01/2006-12期间相关文章,检索词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基因治疗,移植”。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治疗中应用相关进展研究。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共收集到95篇相关文献,78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45篇为内容陈旧或重复文献。 文献评价:文献的来源主要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各种生物学特性、细胞移植、基因治疗等基础和临床相关研究。选用符合纳入标准78篇文献中的33篇,4篇关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3篇关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表面标志,6篇关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3篇关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与宿主间的免疫反应,17篇关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疾病治疗中的运用。 资料综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合适条件下可分化为骨、软骨、脂肪、肌肉、肌腱、神经样细胞、心肌细胞、支持造血干细胞的基质细胞等多种细胞。研究表明,由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免疫抑制性和非常低的免疫原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被用于实验和临床的治疗研究中,主要包括4个方面的应用:局部移植;系统移植;结合干细胞的基因治疗;组织工程领域中的应用。尽管目前的研究大部分在动物实验中,但部分临床运用已取得了成功,这些有效的结果尚需临床足够的随机患者的研究。 结论: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已有了一定的认识,这对其运用于临床治疗提供了坚实基础,随着对其特性的不断揭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临床治疗应用中有着理想前景。  相似文献   

14.
学术背景:骨髓中的某个细胞群具有转化为卵圆细胞,并进一步分化为肝细胞和胆管上皮细胞的潜能,为修复肝脏不可逆性损伤带来了新希望。 目的:对近年来骨髓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的研究进行综述。 检索策略: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 及HighWire l999-01/2007-06 期间骨髓干细胞治疗肝病文章,检索词为“bone marrow stem cells,mesenchymal stem cells,hemopoietic stem cells, hepatocytes, hepatic fibrosis, hepatic cirrhosis”等,限定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检索维普数据库1999-01/2007-06期间骨髓干细胞治疗肝硬化及肝纤维化文章,检索词为“骨髓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肝细胞,肝纤维化,肝硬化”,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与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纤维化、肝硬化的研究进展相关。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共收集到49篇外文文献和42篇中文文献,34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57篇为内容陈旧或重复文献。 文献评价:符合纳入标准的34篇文献中,18篇涉及骨髓干细胞通过移植在体内转化为肝细胞,12篇涉及骨髓干细胞通过体外培养、诱导分化为肝细胞,4篇涉及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资料综合:骨髓干细胞主要包括造血干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 其具有可塑性特性。体外通过生长因子,体内利用特定的微环境均可诱导骨髓干细胞分化为肝前体细胞和成熟肝细胞,并明显改善肝功能。从动物实验到临床研究都表明,骨髓干细胞具有的来源丰富、费用低廉、损伤小、自体移植不栓塞、无排斥反应等优点为治疗肝病提供了新思路,有望成为生物人工肝的细胞来源。 结论:骨髓干细胞治疗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等难治性肝病的临床应用前景非常突出。  相似文献   

15.
学术背景:间充质干细胞能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具有多向分化潜能、低免疫原性及免疫调节特性。在体内和体外均能调节同种异体免疫反应,诱导免疫耐受。在实体器官移植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望成为诱导移植耐受的新途径。 目的:综述间充质干细胞在实体器官移植中的应用及其免疫调节机制的最新进展。 检索策略: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94-01/2009-10 期间相关文章,运用MeSH主题词检索,检索词为“Mesenchymal Stem Cells,Mesenchym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Organ Transplantation,Transplantation Immunology,Immunologic Graft Enhancement, Graft vs Host Disease”,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万方数据库1994-01/2009-10 期间相关文章,检索词为“间充质干细胞,器官移植,移植免疫”。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与间充质干细胞免疫学特性、器官移植中的应用及移植免疫进展研究相关。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Meta 分析类文章。共收集到200篇相关文献,86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44 篇为内容陈旧或重复文献。 文献评价:文献的来源主要是关于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学特性、细胞移植、在实体器官移植中的应用等基础和临床相关研究。选用符合纳入标准88 篇文献中的42 篇,7 篇关于皮肤移植,6 篇关于心脏移植,5 篇关于肝脏移植,4 篇关于肾脏移植,2 篇关于胰腺移植,7 篇关于移植物抗宿主病,5篇关于MSCs在体内的迁移转化,6 篇关于MSCs在体内应用的安全性。 资料综合:间充质干细胞能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具有多向分化潜能、低免疫原性及免疫调节特性。在体内和体外均能调节同种异体免疫反应,诱导免疫耐受。在实体器官移植(皮肤、心脏、肝脏、肾脏等移植)中的研究主要是诱导免疫耐受及组织修复。其诱导免疫耐受的机制可能与可溶性因子、调节性T细胞、耐受性树突细胞、骨髓嵌合状态、抗炎和组织修复功能有关,并受到MSCs输入方式、剂量与时间的影响。但是,MSCs诱导供体特异性免疫耐受的方案、机制及安全性仍不清楚。 结论: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低免疫原性及调节免疫调节特性, 在诱导移植耐受和器官移植后组织修复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优势。但是,MSCs在体内免疫调节作用的机制及诱导移植耐受的机制;在体内的迁移、转化,定植于靶器官的过程;在活体内应用的安全性;在大动物模型中的作用还需深入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6.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过诱导因素刺激后,能够分化为心肌细胞,同时表达缝隙连接蛋白43,移植后可改善心功能或修复受损的心脏起搏传导系统。而缝隙连接蛋白43在维持心脏正常功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的:观察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心肌样细胞过程中缝隙连接蛋白43的表达变化,及诱导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功能的改变。 方法:采用Percoll非密度梯度离心法与贴壁法分离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正常组不进行任何干预,诱导组加入5-氮胞苷向心肌样细胞诱导,免疫荧光及流式细胞仪检验细胞诱导前后缝隙连接蛋白43的表达。将原代培养1 d的乳鼠心肌细胞分别接种于上述两组细胞爬片上,免疫荧光观察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心肌细胞形成间隙连接的情况。划痕试验设立正常组、诱导组以及添加甘草次酸的阻滞剂组,观察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前后细胞间隙连接的功能变化。 结果与结论:正常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缝隙连接蛋白43呈弱表达,5-氮胞苷诱导2,4周后缝隙连接蛋白43的表达均显著增加(P < 0.01),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功能明显增强(P < 0.001),且随诱导时间的延长呈依赖性增强(P < 0.05)。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心肌细胞共培养后,诱导组缝隙连接蛋白43明显呈线状表达在两个相邻细胞的接触面。与诱导4周时比较,阻滞剂组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功能明显受到抑制(P < 0.001)。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自发表达缝隙连接蛋白43,在移植后早期能与心肌细胞形成间隙连接,从而有利于移植后心肌电传导,并发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旁分泌效应。 关键词:缝隙连接蛋白43;间隙连接;5-氮胞苷;诱导;心肌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相似文献   

17.
背景:某些中药可以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骨髓间质干细胞向成骨分化的潜能,与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骨折、骨坏死、骨缺损等骨相关疾病有着理论上的相通性。 目的:了解中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发展现状,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 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2000-01/2010-06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http://www.cnki.net/)及Pubmed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中文检索词为“中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英文检索词为“chinese herb, mesenchymal stem cells, osteogenic differentiation”。文献检索语种限定为中文和英文,纳入中药单体、单味中药、中药复方等及其含药血清在体内或体外对人或动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作用的研究文献,排除重复研究。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32篇文献,有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研究背景的文献2篇;有关单味中药的文献5篇,其中补肾药4篇,补气药1篇;有关中药复方的文献10篇,其中补肾方6篇,补肾活血方4篇;有关中药有效组分的文献15篇。补肾、补气及活血类中药可以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但以补肾类中药为主,在一定程度上阐释了“肾主骨”理论的科学内涵,并为体外大量扩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成骨分化及组织工程骨提供了更多的种子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8.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于运动性脊髓损伤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但目前有关脊髓损伤的研究尚不充分,且缺乏对其机制及其良好治疗方法的探讨。 目的:通过分析运动性脊髓损伤的病理特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理特性,及其运用于脊髓损伤的应用,为制定运动性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支撑。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91/2010),以“Mesenchymal stem cell,sports Knee injuries”为检索词;应用计算机检索维普数据库(1991/2010),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运动性脊髓损伤”为检索词。 结果与结论:共收集到85篇文献,排除发表时间较早、实验设计科学性较差的文献,共25篇文献符合标准被纳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反应性分泌各种营养因子及生长因子,以增强神经的保护作用和促进局部微血管再生,从而起到治疗脊髓损伤的作用。但运动性脊髓损伤后损伤部位的缺血、缺氧、运动性自由基的产生及兴奋性氨基酸等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及其结果的相关问题仍需要大量的实验研究予以一一证实。  相似文献   

19.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是目前备受关注的一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 目的:对间充质干细胞分离、鉴别、生物学特性及应用前景做一综述。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1996-01/2010-03),以“mesenchymal stem cell” 为检索词;同时检索CNKI数据库(1979/2010-02),以“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分化”为检索词。 结果与结论:共收集400篇关于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鉴定和分化的文献,中文86篇,英文314篇。排除发表时间较早、重复及类似研究,纳入36篇符合标准的文献。发现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鉴定虽然有多种方法,但还没有统一的标准,细胞分化诱导的机制仍不清楚,应用也存在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20.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入急性心肌梗死组织后是否能迁移、分化及存活,目前尚不清楚。 目的:观察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入急性心肌梗死组织后,在体内的迁移、分化及其存活。 方法:分离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DAPI标记细胞。结扎兔左前降支制作急性心肌梗死模型,造模成功后30只新西兰大耳兔抽签法分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于冠状动脉结扎后1 h在梗死周边区用微量注射器分4点注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于相同部位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点注射体积30 μL。分别于移植后10 min,3 d,4周时各组各处死5只动物。取心脏行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观察DAPI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布情况;免疫荧光法检测标记细胞是否表达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Ⅰ和α-肌动蛋白。 结果与结论:DAPI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兔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心脏微环境中,蓝色细胞核分布广泛,呈椭圆形,似心肌细胞核,其排列方向与宿主心肌纤维方向一致,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胞浆心肌特异性蛋白肌钙蛋白Ⅰ、α-肌动蛋白均为阳性。说明缺血心肌内移植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在局部微环境的刺激下向心肌细胞定向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