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重症胰腺炎(SAP)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92例SAP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并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192例患者中,经治疗后治愈83例(43.23%),有效73例(38.02%),无效36例(18.75%)。经前腹壁进针时,经胃、结肠间隙入路为最常用的穿刺路径。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创伤小,疗效较为显著,且便于操作,尤其适用于一般情况较差、不能耐受手术治疗的SAP患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Infected pancreatic necrosis is a fatal complication of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 SAP),while traditional laparotomy has many disadvantages,such as great trauma and many complications,in recent years,...  相似文献   

3.
CT引导下胰腺穿刺早期诊断胰腺感染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作者对1990年至1996年收治的12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中持续发热、白细胞增高、疑有感染的21例患者行CT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菌学检查,确定有无胰腺感染。在CT引导下根据病变的部位选择适当的穿刺点及进针方向。穿刺点可经前腹壁、侧腹壁或脊柱旁,并对穿刺液行细菌学检查。结果:(1)21例共穿刺35例次,无穿刺所致并发症。(2)证实胰腺感染13例。细菌种类包括大肠杆菌、假单胞菌属及霉菌等;单一细菌感染7例,多种细菌感染6例。(3)胰腺感染者CT表现均为D或E级;除1例感染性假性囊肿发生于发病后3个月外,其他均发生于胰腺炎发病后4~15天,平均10.2天。(4)8例穿刺阴性者除1例因应激性溃疡大出血手术外,均经支持治疗治愈。提示CT引导下胰腺穿刺是早期诊断胰腺感染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引导下一步法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4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行CT引导下一步法胆管引流术,采用上腹部CT扫描选定腹壁穿刺点和靶胆管,确定穿刺路径和穿刺深度,使用6F穿刺引流系统穿刺靶胆管近侧壁,以J型导丝辅助推送引流管。结果 104例患者中123例次经皮胆管引流术中,共尝试穿刺131次,穿刺引流成功率和临床有效率分别为100%(104/104)和97.12%(101/104);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轻微并发症包括一过性血性胆汁7例和少量肝被膜下血肿1例,术后前腹壁下引流管部分脱出6例。结论 CT引导下一步法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梗阻性黄疸处置方法,特别适用于急症和手术前过渡性治疗。  相似文献   

5.
低剂量CT引导下穿刺硬化治疗卵巢囊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卵巢囊肿是妇科常见病。目前超声及CT引导下经皮穿刺硬化是治疗卵巢囊肿的常用方法。本文报告低剂量CT引导下穿刺硬化治疗58例卵巢囊肿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CT引导下经皮穿刺乙醇消融治疗无功能性肾上腺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无水乙醇消融术(PEI)对无功能性肾上腺偶发瘤的治疗价值。方法21例肾上腺偶发瘤,均为单发病灶。病灶直径均小于5 cm,其中7例病灶直径小于3 cm。采用CT引导下无水乙醇瘤内注射进行治疗,每个病灶治疗次数不少于2次,治疗后1~2个月,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观察肿瘤大小、坏死情况。结果PEI治疗后CT增强扫描复查,13个病灶(包括直径小于3 cm的7个病灶)完全坏死;8个病灶大部分坏死,经过重复治疗,病灶彻底坏死。已随访1~3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无功能性肾上腺偶发瘤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乙醇消融疗法治疗疗效确切,创伤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CT引导下经皮穿刺冷冻消融治疗肺转移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59例肺转移癌患者(80个转移灶)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统计治疗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并发症及生存情况[局部肿瘤进展(LTP)时间、无进展生存期(PFS)及总生存期(OS)]。结果 共对59例80个肺转移癌成功完成75例次冷冻消融。冷冻消融治疗有效率为85.33%(64/75),疾病控制率为94.67%(71/75),治疗后1及2年的LTP率分别为49.08%及32.83%、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37.02%及19.37%、总生存率分别为58.14%及33.49%。72例次(72/75,96.00%)出现国际介入放射学学会(SIR)A~B级并发症,3例次(3/75,4.00%)出现SIR C级并发症,其中咳嗽(49/75,65.33%)、咯血(41/75,54.67%)及疼痛(19/75,25.33%)最为常见;未见SIR D~F级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肺转移癌较为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8.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肺内小结节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评价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肺内小结节(≤2.0 cm)的价值。方法采用18~20G自动活检针对60例64个肺小结节(5个直径0.7~1.0 cm,59个直径1.1~2.0 cm)进行经皮穿刺活检。结果对92.19%(59/64)结节取得足够量组织,经病理检查获得定性诊断,其中恶性结节占66.10%(39/59),良性病灶33.90%(20/59)。气胸发生率为32.81%(21/64),2例次(2/64,3.13%)须行闭式胸腔引流。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2.0 cm肺结节的诊断准确率高,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准确率高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引导经皮肺穿刺瘤内注射化疗药物治疗(间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收集晚期NSCLC患者586例,肺内癌灶1026个,在CT引导下经皮细针穿刺至癌灶内并注射抗癌化疗药物,按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并定期随访。结果穿刺成功率100%,肿瘤内注射药物成功率100%。主要并发症有发热(215/586,36.69%)、局部疼痛(305/586,52.05%)、气胸(38/586,6.48%)、瘤周出血(26/586,4.44%)、针道出血(37/586,6.31%)、痰中带血(71/586,12.12%)等。治疗有效率为76.28%(447/586),疾病控制率为90.44%(530/586)。随访6个月生存率为81.74%(479/586),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3.48%(372/586)、35.67%(209/586)、19.28%(113/586)。结论 CT引导经皮肺穿刺间质治疗晚期NSCLC操作简便,并发症少,患者耐受性好、近期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术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分析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术并发症的原因,探讨更为合理的操作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10例接受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活检后54例(54/410,13.17%)出现肺部相关并发症,其中18例出现气胸(18/410,4.39%),1例为大量气胸;35例出现针道周围渗血(35/410,8.54%),其中15例出现痰中带血(15/410,3.66%);1例发生急性胸膜反应。无感染、大量出血或血胸、空气栓塞、针道种植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准确、熟练的CT引导穿刺技巧和选择恰当的操作方法是穿刺成功和减少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PCD)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SAP)胰腺周围组织坏死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对113例手术治疗的SAP合并胰腺周围组织坏死感染(胰腺坏死范围30%)患者资料,其中采用PCD治疗54例(PCD组),采取直接开腹手术引流治疗的有59例(开腹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前白细胞、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血糖值、血钙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以上实验室指标均较各自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治疗后比较,PCD组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血糖值均明显低于开腹组患者(均P0.05);PCD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死亡或放弃治疗率均明显的低于开腹组(均P0.05);两组治疗有效率(79.6%vs.81.4%)、引流液体细菌培养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CD治疗SAP合并胰腺周围组织坏死感染(胰腺坏死范围30%)的效果确切,同时具有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PCD)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局部并发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09年10月行B超引导下PCD治疗SAP局部并发症的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急性液体积聚14例,无菌性胰腺坏死12例,感染性胰腺坏死9例,包裹性坏死感染1例,胰腺脓肿4例,胰腺假性囊肿2例。并检查穿刺液是否伴感染,观察引流后临床症状、引流效果和影像学的改变。结果:42例中,14例急性液体积聚均治愈(100%),但有2例发生胰周感染,1例出现肠外瘘,无死亡;无菌性胰腺坏死12例中治愈9例(75.0%),3例发生胰腺感染并手术,死亡1例;感染性胰腺坏死9例中治愈2例(22.2%),4例引流效果差而手术,死亡2例,3例放弃治疗;包裹性坏死感染1例PCD后囊内出血急诊手术后死亡;4例胰腺脓肿治愈1例(25.0%),3例中转手术,无死亡。2例胰腺假性囊肿分别于第1,2个月后治愈拔管。结论:B超引导下PCD便捷安全,在治疗SAP不同局部并发症中有着不同的意义。对部分SAP局部并发症,B超引导下PCD可避免传统外科干预。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与目的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胰腺感染坏死(IPN)是临床中比较棘手的情况。进阶式微创引流或清创策略已被广泛认可,但刻板地执行进阶式策略并不能使所有患者受益,对于部分患者,在进阶式策略的基础上进行“跳跃”,直接进行开放清创更能提供救治机会。本文对5例SAP合并IPN患者的诊疗过程进行总结,以期为进阶式和跳跃式策略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SAP合并IPN患者的诊疗过程,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5例患者中,男3例,女2例;年龄37~54岁,平均(45.2±6.06)岁;住院时间22~108 d,平均(68±38.03)d。1例患者经进阶式策略治疗成功,2例患者采用进阶式策略治疗效果较差,最终家属放弃治疗,2例患者在进阶式策略的基础上进行跳跃式策略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结论 SAP合并IPN的治疗应注重个体化,力求“一人一策”。进阶式策略可使大部分患者康复,但对于患者出现爆发性器官功能衰竭、重症感染、腹腔内存在广泛脓腔时,切勿刻板执行进阶式策略,在充分评估后选择跳跃式策略更能使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14.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合并胰腺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与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早期胰腺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7年3月间收治的8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因、人院时APACHEⅡ评分、血淀粉酶、血钙、血糖、血细胞比容、平均动脉压、ALT、AST、总胆红素、血清白蛋白、血肌酐、尿素氮、胰腺坏死、低氧血症、机械通气、肠功能障碍及导管应用等因素和胰腺感染的相关性。结果禁食时间、胰腺坏死程度、胆源性致病因素、低氧血症、肠功能障碍、血肌酐、尿素氮和人院血细胞比容与SAP患者继发感染的发生率呈正相关(P〈0.05),血清白蛋白水平与SAP患者继发感染的发生率呈负相关(P〈0.01);其余各影响因素与胰腺感染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在SAP发病过程中,禁食时间较长、胰腺坏死程度增高、胆源性致病因素、低氧血症、肠功能障碍以及血肌酐、尿素氮和人院血细胞比容的升高可能是导致胰腺发生感染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置管灌洗引流(LPLD)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早期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临床价值与技术特点。方法用LPLD的方法早期治疗21例SAP病人,对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LPLD手术时间(654±276)min,术后灌洗引流时间(113±86)d,术后住院时间(325±146)d。LPLD同期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5例,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取石1例,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2例。1例术后4d死于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余20例治愈出院。术后随访2~22个月,发现假性胰腺囊肿1例,行内引流手术治愈。结论LPLD是SAP早期治疗中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它用微创的方法达到开腹手术全面探查、充分灌洗引流治疗SAP的目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经腹腔镜置管引流治疗重症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经腹腔镜置管引流治疗重症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8例诊断为重症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患者 ,在腹腔镜下用电刀纵行切开胰腺被膜 ,充分暴露、松动胰腺 ,并在多部位引流 ,术后加强引流管的管理。结果 :8例患者均治愈 ,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 :经腹腔镜置管引流可降低重症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死亡率及并发症 ,且手术安全、简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重症胰腺炎(SAP)合并胰腺周围组织坏死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8月98例SAP并胰腺周围组织坏死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7例患者采用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引流组),51例患者采用开腹手术治疗(开腹组),对比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差异。统计软件采用SAS9.1,两组间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CT严重程度指数、WBC、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血糖、血钙值等采用均数±标准差(x珋±s)进行描述,比较采用t检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发生率、入器官衰竭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采用χ~2检验,P值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前和治疗后,引流组和开腹组两组间的WBC、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血糖、血钙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WBC、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血糖值较本组治疗前均显著的降低(P0.05)。引流组的治愈出院率93.62%(44/47)与开腹组的92.16%(47/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9,P=0.7790.05);引流组患者的术后腹腔出血率、胰瘘率显著的低于开腹组患者(P0.05)。结论对于胰腺坏死感染范围30%的SAP患者,采用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同样具有手术效果可靠,并且并发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置管引流(PCD)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感染性坏死相关影响因素以及联合胆道镜清创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以超声引PCD为初始治疗手段的65例SAP合并感染性坏死患者临床资料。 结果:38例(58.5%)仅通过PCD引流治愈,27例(41.5%)需要进一步处理的患者中,4例(6.2%)直接转为开腹手术;23例(35.4%)采取胆道镜引导的腹膜后清创,其中2例因相关并发症转为开腹手术。6例(9.2%)经过PCD或者后续微创/开腹手术治疗后死亡。将单独行PCD治愈的患者与行PCD及后续治疗的患者的资料比较,结果显示,两者的人口学资料、严重度评分、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及凝血酶原消耗试验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首次PCD治疗时间、穿刺引流管管径上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前者引流管数量多于后者、引流时间长于后者、穿刺相关并发症低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引流管数量、引流时间、穿刺相关并发症是PCD的影响因素,对于合并感染性坏死的SAP,联合胆道镜清创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腹部CT扫描预测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并发症、病死率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606例AP患者的临床病史及CT表现.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有无脂肪肝、胸腔积液、肝上间隙积液、胆道疾病以及胃裸区、肾上腺及肾周间隙受累,并分析这些CT表现与AP并发症及病死率的关系.结果 (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肥胖、脂肪肝、肾周间隙受浸、肾上腺受浸、胃裸区受浸、肝上间隙积液是AP并发症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AP并发症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1.3%、89.1%、85.3%.(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肥胖、肾上腺及胃裸区受浸、肝上间隙积液4个指标是AP死亡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AP死亡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33.3%、98.6%、96.0%. 结论 腹部CT扫描可以清楚显示AP患者的组织、器官受累的情况,受累情况与AP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