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背景:低氧诱导因子1α可介导哺乳动物细胞适应低氧环境。 目的:观察高原低氧对大鼠肺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及其低氧诱导因子1α表达变化。 方法:将SD大鼠分别为进行高原低氧干预1,2,3和30 d,并设置对照组。4个高原低氧组由海拔5 m的西安地区途中耗时1 d带到海拔2 700 m的青海格尔木地区、途中耗时2 d带到海拔5 000 m的唐古拉地区,途中耗时3,30 d分别带到海拔4 500 m的西藏那曲地区。 结果与结论:光镜及电镜观察显示,急性高原低氧2 d组肺组织出现明显的高原肺水肿,急性高原低氧30 d组低氧诱导因子1α mRNA的表达明显增高(P < 0.01),高原肺水肿现象则明显减轻。结果证实,低氧习服后肺组织低氧诱导因子1α mRNA表达的提高有利于减轻高原肺水肿。  相似文献   

2.
长期缺血对大鼠黑质和纹状体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长期缺血对大鼠黑质和纹状体的影响。方法:9只雄性SD大鼠,4只正常对照,5只进行双侧动脉结扎术,造成慢性缺血模型,术后60天处死大鼠,对大鼠的黑质和纹状体进行光镜和电镜检查,结果:光镜下,对照组和缺血组的大鼠黑质及纹状体在形态上没有明显异常发现。电镜下,缺血组大鼠的超微结构有明显改变:神经髓鞘结构破坏,组织间隙空泡变性严重;细胞质内大量空泡形成,细胞质与细胞核间也有空泡形成:部分线粒体嵴结构不清。结论:在双侧颈动脉结扎的大鼠模型上,黑质和纹状体的超微结构有明显损伤和改变。间接提示帕金森病患者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脑组织的供血下降和呼吸机能的受损时,可能对帕金森病的发展起恶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进高海拔环境对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采用汽车运输方式将大鼠由低海拔地区(1500m)急进入高海拔地区(4767m),使用Morris水迷宫对大鼠行水迷宫测试,检测大鼠寻找并爬上平台的潜伏期、游泳路程、游泳轨迹及大鼠在120秒内穿越原有平台平面的次数。结果大鼠由低海拔地区急进入高海拔地区后寻找目标的潜伏期明显延长、游泳轨迹发生明显变化以及规定时间内穿越平台次数减少。结论大鼠由低海拔地区急进入高海拔地区其学习、记忆能力明显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4.
背景:从目前国内外高原医学研究内容来看,从高原适应机制角度上对遗传和环境因素的研究还不多,高原适应在多大程度上受遗传基因的调控还不十分清楚,高原适应人群必然存在不同于未适应人群的基因水平改变。 目的:通过分析和总结近5年人们对体内相关的血红蛋白、酶、受体、多肽以及转录因子基因进行的一系列研究,找到一些高原世居者不同于非适应者的DNA多态性位点。 方法:分别以中文检索词为“高原低氧适应; 遗传学;DNA多态性”,英文检索词为“Hypoxia adaptation to high altitude;Genetics;DNA polymorphisms”PubMed数据及万方数据库,排除与研究目的无关和内容重复者。保留40篇文献做进一步分析总结。 结果与结论:高原低氧适应的遗传学研究着眼于高原低氧的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过程,紧密联系高原病发生相关的生物活性物质,结合低氧条件下的能量代谢改变,对一系列蛋白基因如HB相关基因、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相关基因、内皮素1基因、低氧诱导因子1α基因、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基因、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基因、调节生理反应的肾上腺β2 受体,与能量代谢有关的葡萄糖转运体等进行研究,它们在高原世居者适应高原低氧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原环境对睡眠剥夺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原环境对睡眠剥夺(SD)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5-HT表达的影响。方法64只大鼠被随机分为可可西里组(海拔4767m)和兰州组(海拔1520m)。各组大鼠又分为正常睡眠及SD1d、3d和5d4个亚组。采用小平台水环境法(flowerpot)建立大鼠SD模型。各组大鼠行Morris水迷宫测试,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组织中5-HT的含量。结果Morris水迷宫显示,在可可西里组和兰州组中,与正常睡眠大鼠比较SD1d、3d及5d大鼠的潜伏期延长(P0.05),游泳路程增加(P0.05);以及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0.05)。与兰州组比较,可可西里组的正常睡眠及SD1d、3d和5d大鼠的潜伏期延长(P0.05),游泳路程增加(P0.05),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0.05或P0.01)。海马5-HT含量检测中可可西里组SD1d、3d及5d大鼠的含量均高于正常睡眠大鼠(P0.05);兰州组SD3d及5d大鼠的含量均高于正常睡眠大鼠(P0.05);与兰州组相比,可可西里组正常睡眠、SD1d、3d和5d大鼠的5-HT含量增加(P0.05)。结论高原环境暴露可使S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进一步降低,其机制可能与海马中5-HT含量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6.
背景: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难以自行恢复,嗅鞘细胞具有外周性和中枢性两种胶质细胞的成鞘功能,是修复受损神经最有前途的种子细胞。嗅鞘细胞移植到受损脊髓后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的变化可能帮助解释嗅鞘细胞发挥修复作用的机制。 目的: 验证嗅球源性嗅鞘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并观察移植的嗅鞘细胞对神经元和轴突组织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方法:将已制备脊髓模型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不做任何注射操作,DMEM/F12组注射DMEM/F12培养基,嗅鞘细胞组注射嗅鞘细胞悬液。每周进行肢体活动BBB评分,8周后取脊髓标本进行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评价脊髓损伤的修复情况,并观察嗅鞘细胞移植对脊髓组织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结果与结论:3组动物均出现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嗅鞘细胞组优于对照组和DMEM/F12组,在4周后更为明显。组织学观察可见,在嗅鞘细胞组可见有神经纤维通过损伤处。损伤处附近,嗅鞘细胞组脊髓腹侧的神经纤维和神经元形态较好,损伤较轻。而对照组和DMEM/F12组神经纤维和神经元损害严重。嗅鞘细胞组的caspsase-3阳性细胞数少于对照组和DMEM/F12组。超微结构观察可见,嗅鞘细胞组的神经纤维和细胞形态均优于对照组和DMEM/F12组。结果表明嗅鞘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修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可恢复损伤神经的部分功能,对受损神经纤维和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刘巍  周里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2010,14(33):6143-6146
背景:以往研究显示间歇低氧训练能够通过血液指标的改变提高有氧运动能力,但多集中于血液指标的研究,对心脏功能的影响少有报道。 目的:通过对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测试,观察间歇性低氧训练对大鼠心脏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雄性SD健康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氧组、运动组和运动低氧组。对照组自由活动和摄食,低氧组间歇性低氧训练,运动组进行无负重自由游泳训练。运动低氧组间歇性低氧复合运动训练,运动和低氧训练的方式和负荷安排同运动组和低氧组。正式训练4周后测试并比较各组心脏功能指标。 结果与结论:4周训练结束后,3种干预模式对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运动低氧组左室最高收缩压、左室舒张末期压、等容舒张期左心室内压力下降速率、等容收缩期左室内压力最大上升速率、心指数指标均高于其他各组 (P < 0.05)。结果提示间歇性低氧复合运动训练可提高心脏收缩舒展功能。  相似文献   

8.
9.
脑出血偏瘫大鼠瘫肢正中神经不同时期的超微结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脑出血大鼠瘫肢正中神经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 Wistar大鼠60只,模型组及假手术各30只,通过胶原酶加肝素联合注射法建立大鼠脑出血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第3天、14天分别分离瘫肢和健肢正中神经,活检、固定,切片、染色,观察正中神经镜下变化(光镜、电镜)。结果无论是模型组还是假手术祖,光镜下计数大鼠正中神经有髓神经髓鞘无明显变化。同时电镜下观察正中神经超微结构未发现有髓神经轴突肿胀、未出现髓鞘脱失、间质水肿等超微结构改变。结论脑出血偏瘫大鼠瘫肢周围神经结构无明显损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间歇低氧大鼠淋巴细胞促进脑血管内皮细胞内质网应激凋亡作用及机制。方法 取SD雄性大鼠3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间歇低氧组、抗低氧组,每组各10只; 抗低氧组、间歇低氧组建立间歇低氧大鼠模型,并分别于间歇低氧前半小时腹腔注射100 mg/kg超氧阴离子清除剂和等量生理盐水,1次/d,然后间歇低氧干预8 h/d; 正常对照组维持常氧量,干预6周; 各组干预后分离淋巴细胞,测定CD4+、CD8+ T细胞凋亡率; 取对数期内皮细胞RBE4,与各组分离淋巴细胞共培养,命名为正常对照RBE4组、间歇低氧RBE4组、抗低氧RBE4组; 4 h后测定培养基上清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及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水平、内皮细胞凋亡率、内皮细胞中C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enhancer binding protein homologous protein,CHOP)、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 regulatory protein 78,GRP78)、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ysteine containing aspartate-specific proteases-3,Caspase-3)mRNA及蛋白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间歇低氧组、抗低氧组CD4+、CD8+ T细胞凋亡率降低,且间歇低氧组低于抗低氧组(P<0.05); 与正常对照RBE4组比较,间歇低氧RBE4组、抗低氧RBE4组上清液中SOD水平降低、MDA水平增高、RBE4凋亡率增高、CHOP,Caspase-3 mRNA及蛋白水平升高、GRP78 mRNA及蛋白水平降低(P均<0.05); 与抗低氧RBE4组比较,间歇低氧组SOD水平降低、MDA水平增高、RBE4凋亡率增高、CHOP,Caspase-3 mRNA及蛋白水平升高、GRP78 mRNA及蛋白水平降低(P均<0.05)。结论 间歇低氧大鼠淋巴细胞促进脑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可能通过激发内质网应激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
背景:心率变异信号蕴含着有关心血管系统调节的重要信息,很多非线性动力学方法和复杂性测度已被用于心率变异信号的分析。排列熵是近年提出的一种新的熵测度,具有概念简单,计算简洁等优点,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目的:针对心率变异信号特点,对排列熵方法进行等值状态处理的改进,在排列符号序列中以相同符号代表等值状态;通过临床数据实验,考察改进排列熵方法在心率变异性信号分析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心率变异信号取自PhysioNet中MIT-BIH Fantasia数据库和BIDMC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数据库,分为年轻健康人、老年健康人和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3组。应用排列熵和改进排列熵方法对3组数据分别进行分析,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与结论:排列熵的两种等值状态处理方法均无法对3组数据作出有效区分,尤其是年轻健康人和老年健康人两组数据;而改进排列熵方法可以对3组数据作出非常有效的区分,即使是在短时的心率变异性分析中(500个RR间期,6~7 min)。提示改进排列熵方法可以有效提高生理、病理心率变异信号的区分度,比排列熵方法更有效的表征心率变异信号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2.
Pronounced ultrastructural changes in the presynaptic terminals of central nervous tissues of rats were observed after various durations of sustained hypoxia or hypercapnic hypoxia. Two distinct types of morphological alterations were found. In the first type, the presynaptic terminal was greatly enlarged, measuring 3–10 μm in the greatest diameter. These terminals contained unusual multilamellar bodies in the form of compact lamellar whorls or loosely arranged concentric lamellae. The second type of terminal changes consisted of aggregated or clumped vesicles, often surrounded by attenuated glial processes. The first type of altered terminals occurred predominantly in the deep cerebellar nuclei, while the second type was present in all region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examined.  相似文献   

13.
摘要 背景:聚乳酸及其共聚物是一种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材料,由于具有较好的物理机械性能和热成型性且它的最终降解产物是H2O和CO2。因此在组织工程、药物载体缓释制剂等领域中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目的:尽管聚乳酸及其共聚物,已分别在组织工程支架、药物载体缓释制剂领域中被广泛研究和应用。希望通过复习相关文献,研究其同时既为支架材料,又为药物载体材料在骨结核疾病造成骨缺损临床中的应用。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1993-01/2010-06),及中国知网数据库。英文检索词为“Tissue engineering、 drug delivery、 sustained release degradation、 lactic acid、 glycolic acid、 bone tuberculosis”,中文检索词为“组织工程、药物载体、缓释降解、聚乳酸、聚羟基乙酸、骨结核等。 结果与结论:初检得到157篇文献,排除重复性研究,阅读标题和摘要进行初筛,保留31篇进行归纳总结。聚乳酸及其共聚物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有利于骨细胞生长,优于传统的骨修复材料。作为药物载体,在体内的缓释降解发挥最佳药效,能够减少药物对全身特别是肝、肾的毒副作用。但是其既作为支架材料又同时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文献不多。 关键词:聚乳酸;组织工程;药物载体;缓释降解;聚羟基乙酸;骨结核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1.03.030  相似文献   

14.
背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PPARγ)具有抑制组织纤维化和免疫调节的作用;但对其在实体器官移植方面的作用了解很少,而且它可能是抑制排斥反应的理想因子。 目的:通过检测过PPARγ在肺移植术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中的表达情况,以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小鼠异位气管移植后,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PPARγ在移植后不同时期的定位;RT-PCR检测移植气管PPARγ mRNA表达情况。原代培养气道纤维母细胞,经转化生长因子β1(5 mg/L)处理后,于不同时间点采用RT-PCR法检测PPARγ mRNA表达;并于特定时间加入转化生长因子β1(5 mg/L)或PPARγ配体-罗格列酮(10 mmol/L)处理后,经Western Blot检测肌纤维母细胞的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原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PPARγ于移植后的炎性期定位于炎性细胞核内;而纤维增生期则定位于纤维细胞内。异位移植气管组织匀浆检测到PPARγmRNA含量明显下降。同样,培养的肺纤维母细胞经转化生长因子β1处理后PPARγmRNA含量也明显下降;而加入罗格列酮则能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的α-平滑肌肌动蛋白原产生。提示,PPARγ表达的降低可能是肺移植后发生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激活PPARγ能够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产生的肌纤维母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5.
背景:假体松动是造成人工关节置换失败和翻修的主要原因之一。材料表面处理能够促进假体和骨组织界面的骨整合,提高假体的稳定性。 目的:研究纳米化表面钛合金(Ti6A14V)內植物在动物体内的骨整合情况。 方法:基于严重塑性变形原理制备纳米化表面钛合金。在比格犬股骨髁间植入普通表面、羟基磷灰石表面和纳米化表面钛合金内植物,置入后3个月取材,处死前行影像学观察,处死后取带有内植物的股骨髁制作不脱钙骨组织磨片,行Van Gieson苦味酸一品红染色,观察内植物和骨组织界面组织学情况,并进行骨动力学参数计算。同时行推出实验,比较不同表面内植物和骨组织界面生物力学情况。 结果与结论:影像学检查,见内植物和骨组织结合良好;界面组织学可见羟基磷灰石表面和纳米化表面钛合金与骨界面有大量成熟骨小梁直接结合,两者界面骨结合率相似(P > 0.05),但都优于普通表面钛合金(P < 0.01);推出实验显示羟基磷灰石表面和纳米化表面钛合金內植物和骨组织的结合力相似(P > 0.05),但都优于普通表面钛合金(P < 0.001)。提示严重塑性变形原理制备的纳米化表面钛合金和羟基磷灰石表面钛合金一样具有成骨诱导活性,能够促进骨整合,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背景:损伤脊髓匀浆上清成分复杂,其中不仅存在多种化学物质,而且也存在着多种细胞因子,这些物质能否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分泌功能还不清楚。 目的:探讨损伤脊髓匀浆上清成分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髓鞘前脂蛋白的影响。 方法:贴壁法分离纯化Wistar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稳定传到第3代后,分别用正常和损伤的Wistar大鼠脊髓匀浆上清诱导培养20 d。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阳性细胞,ELISA法检测培养液内髓鞘前脂蛋白、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含量,即时定量-PCR检测髓鞘前脂蛋白mRNA、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RNA水平。 结果与结论:损伤脊髓匀浆上清液诱导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阳性细胞率和培养液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髓鞘前脂蛋白的含量在各个时间点均较正常脊髓匀浆上清液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组高。提示,损伤的脊髓匀浆上清液能够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髓鞘前脂蛋白,有利于向神经细胞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17.
背景:降钙素可活化腺苷酸环化酶蛋白激酶A通路及磷脂酶C通路,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可能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 目的:观察降钙素对去卵巢大鼠股骨骨折愈合的作用。 方法:构建双侧卵巢切除骨质疏松右股骨骨折SD大鼠模型,然后分别皮下注射生理盐水和降钙素(16 IU/kg),隔日1次,于骨折后3周和6周测量右股骨行骨密度,苏木精-伊红及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骨形态发生蛋白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免疫组化染色。 结果与结论:骨折后给予降钙素治疗的大鼠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细胞积分吸光度值较生理盐水治疗的大鼠显著减少(P < 0.05)。骨折后3周,两组骨折线均较清晰,骨痂体积无明显差别,骨折愈合以软骨内化骨过程为主,骨密度无显著性差异(P > 0.05)。骨折后6周,两组骨折线较模糊,骨痂体积无差别,骨小梁排列较有序,用药组股骨骨密度较对照组升高(P < 0.05)。两组在骨折后3周和6周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证实降钙素可以抑制去卵巢大鼠骨折部位破骨细胞活性,但无明显促进大鼠股骨骨折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背景:牙科氧化锆修复体为双层瓷结构,在临床应用中经常出现饰面瓷部分折裂剥脱的情况,且临床上有时需要反复的形态和颜色调整,常常需要经过多次烧结或热处理,而多次烧结是否会影响到牙科氧化锆-饰面瓷双层瓷结构的结合强度尚缺少研究报告。 目的:研究多次烧结后牙科氧化锆/饰面瓷双层瓷结构的力学性能,分析界面及饰面瓷的结构变化是否对双层瓷结构强度产生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性实验,实验于2008-06/2009-07在武警总医院口腔科和解放军总医院口腔工艺室完成样品制备,并在清华大学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性能测试和扫描电镜观察。 材料:根据ISO6872牙科陶瓷标准制备KAVO氧化锆/Vita VM9饰面瓷的双层瓷复合结构的三点弯曲样品,氧化锆与饰面瓷的厚度比为1∶1。 方法:测定2、4、6、8次烧结后的双层瓷结构强度,并用扫描电镜观察多次烧结后双层瓷结合界面及饰面瓷基质的微观结构,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饰面瓷基质结构的变化,采用热分析仪测定饰面瓷的热膨胀系数变化。 主要观察指标:多次烧结后氧化锆/Vita VM9双层瓷结构强度,结合界面及饰面瓷内部的结构改变。 结果:在氧化锆表面进行多达8次饰面瓷烧结后,氧化锆与饰面瓷的界面结合紧密,但可见界面处及饰面瓷内部的白榴石晶体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晶粒逐渐长大,饰面瓷内的气孔逐渐增多、变大,并向表层移动,热膨胀系数呈现先增大后略降低的改变。多次的牙本质瓷烧结并没有影响KAVO氧化锆/VITA-VM9饰面瓷结构的结合强度。 结论:烧结次数对双层瓷结合界面及饰面瓷内部的晶体结构影响较大,但双层瓷结构的三点弯曲强度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9.
背景:在肾移植后早期,由于免疫抑制剂用量较大,患者的免疫功能明显受到抑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在此期间相对高发。 目的:分析肾移植后并发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临床特点、诊治及预防。 方法:收集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2000-11/2010-07肾移植378例中并发卡氏肺孢子虫肺炎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对其发病时间、易感因素、诊断方法、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案、预防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与结论:发病时间为移植后5.3(3~11)个月。12例患者均有发热,体温达38.0~40.2 ℃,气促及紫绀。9例轻微咳嗽,5例少量白痰,1例红色泡沫痰。5例合并细菌感染,2例合并真菌感染,2例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1例合并结核。服用他克莫司患者感染发生率为7.8%(7/89),服用环孢素A患者感染发生率为1.7%(5/289)。9例使用呼吸机,2例使用呼吸机无创性连续鼻或口鼻面罩治疗。8例痊愈,2例治疗中出现血小板减少致脑出血死亡,1例合并真菌感染死亡,1例合并血气胸死亡。治疗期间,无排斥反应发生。说明早期诊断,联合用药,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是提高卡氏肺孢子虫肺感染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