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部位损伤对Sprague-Dawley(SD)大鼠动眼神经功能修复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实验Ⅰ组大鼠(n=24)经幕下、实验Ⅱ组(n=24)大鼠经眶上裂干预动眼神经,术后通过前庭眼反射评估眼外肌在垂直、水平方向的恢复程度。经右侧上直肌注射辣根过氧化酶(HRP),逆行追踪中脑动眼神经核团内神经元分布;48h后行动眼神经组织学、解剖学研究。结果实验Ⅰ组大鼠支配上直肌的神经纤维有45%~51%由对侧中脑运动神经元发出:实验Ⅱ组81%~87%由对侧中脑运动神经元发出,神经元在中脑的分布更接近正常大鼠。实验Ⅱ组大鼠眼外肌功能恢复程度明显优于实验Ⅰ组大鼠。结论动眼神经损伤部位距离眼外肌越近,最终的神经功能恢复水平越好,这可能与再生神经纤维通过损伤部位时的迷行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创伤性眶上裂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及其预后。方法 2004年1月到2014年12月收治创伤性眶上裂综合征22例,其中手术治疗15例,保守治疗7例,以眼动神经功能为评价指标。结果在3条眼动神经中,滑车神经损伤最轻,动眼神经次之,外展神经损伤最重;伤后3个月,18(81.8%)例动眼神经功能得到改善。伤后6个月,仅有1例眼动神经功能未得到改善。伤后3个月动眼神经和外展神经评分明显增高(P0.05),而滑车神经直到伤后6个月才明显增高(P0.05)。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各眼动神经恢复程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无明确骨折压迫的创伤性眶上裂综合征可保守治疗;有明确蝶骨骨折、眶上裂狭窄或游离骨片的创伤性眶上裂综合征可考虑手术治疗;总体而言,创伤性眶上裂综合征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动眼神经功能修复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成年SD大鼠动眼神经损伤后功能修复的机制。方法成年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4组:第一组:正常对照组(10只),动眼神经不损伤,其余35只大鼠均在海绵窦内切断右侧动眼神经主干,第二组为损伤对照组(5只)不予缝合,第三组和第四组立即用11-0无创缝线行端端对位缝合,定期观察动眼神经功能并进行神经组织学和解剖学研究。结果动眼神经包含粗细两种纤维,直径呈双峰分布。动眼神经核内运动神经元按功能不同集中分布(形成亚核)。动眼神经损伤后,核内的神经元数量减少(仅为损伤前的1/3)、亚核分布特征消失,再生轴突的数量明显增加,超过损伤前的水平,但以细纤维为主,双峰分布特征消失。瞳孔括约肌的功能恢复速度与最终的恢复水平明显优于眼外肌。结论动眼神经损伤后神经元的数量减少和非特异性增生及其再生轴突在效应器上的迷行分布影响了动眼神经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轻型颅脑损伤所致动眼神经麻痹后的临床特点。方法通过眼外肌运动、眼睑活动、瞳孔大小分析20例轻型颅脑损伤患者动眼神经麻痹的严重程度及功能恢复,随访时间平均为14.2月(3个月~2年)。结果 15名男性患者和5名女性患者纳入此次研究。最常见的外伤原因是交通事故65.4%(13例);眼内肌麻痹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上睑下垂、眼外肌麻痹和眼内肌麻痹的恢复率分别是95%(19例),83.3%(17例)和50%(10例)。结论眼球活动受限是影响轻型颅脑损伤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生活质量的一个主要因素;蝶骨骨折可能是一个潜在的机制参与了外伤性动眼神经麻痹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动眼神经损伤后的功能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眼神经损伤是头颅外伤和颅脑手术常见的并发症 ,尤其多见于广泛性颅底骨折以及累及眼眶、眶上裂、海绵窦、岩尖及上岩斜坡区肿瘤手术[1] 。然而 ,迄今为止 ,动眼神经损伤后的功能重建依旧是临床医师面临的难题 ,本文查阅有关文献 ,综述动眼神经功能重建的途径与疗效。文献报道中动眼神经损伤后功能重建的方法大致可分为三类 :(1)神经断端的直接重建 ,如原位端 -端吻合 ,生物胶粘合 ,血凝快固定 ,CO2 激光吻合等。 (2 )神经断端间接重建 ,如移植重建 ,桥接重建 ,滑车神经或外展神经替代重建等。(3)整形手术 ,如各种眼外肌矫形手术。其中第…  相似文献   

6.
目的 回顾眶内电针治疗颅脑外伤后动眼神经麻痹的病案,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我院接受眶内电针治疗的头外伤后动眼神经麻痹患者临床资料,使用多因素分析等方法对性别、年龄、颅脑损伤程度、动眼神经麻痹程度、眼运动神经麻痹评分、病程、治疗次数等可能影响疗效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90例患者中痊愈24例,显效及有效共46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77.8%。患者眼运动神经麻痹各项评分均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其中眼睑运动和水平内收较下视运动、瞳孔散大及光反射改善明显。回归分析:GCS严重程度、病程为针灸有效的危险因素,(β=-3.835,P=0.016;β=-4.618,P=0.049)治疗次数为保护因素(β=0.406,P=0.006);病程>90天的患者疗效差,针灸有效的可能性低,为≤ 90天的1/100(P<0.05)。结论 眶内电针可有效治疗头外伤后动眼神经麻痹,其中眼外肌较眼内肌恢复更好。其有效性受颅脑损伤程度,病程和治疗次数影响,GCS评分重,病程长、治疗次数少者针灸有效的可能性低。  相似文献   

7.
动眼神经损伤后的功能重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动眼神经损伤是头颅外伤和颅脑手术常见的并发症,尤其多见于广泛性颅底骨折以及累及眼眶、眶上裂、海绵窦、岩尖及上岩斜坡区肿瘤手术。迄今为止,动眼神经损伤后的功能重建依旧是临床医师面临的难题,现综述动眼神经功能重建的途径与疗效。  相似文献   

8.
背景:肌卫星细胞在骨骼肌的损伤、修复和维持中起着重要作用,骨骼肌的肌湿质量、肌横切面积及肌动蛋白的含量可为损伤肌肉的恢复提供指标。 目的:观察骨骼肌慢肌卫星细胞移植对肌肉损伤的修复作用。 方法:体外培养分离Sprague-Dawley大鼠慢肌卫星细胞,分别取慢肌卫星细胞悬液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注入钝挫伤动物模型的损伤部位,观察骨骼肌损伤的修复情况。 结果与结论:移植后实验组比对照组恢复效果好。①卫星细胞移植后5,10,15 d,实验组肌肉组织内荧光标记的肌卫星细胞逐渐减少,形成肌管并最终融合成肌纤维参与损伤修复。②移植后5,10,15 d大鼠肌电图的纤颤电位和正尖波均逐渐减少,且损伤侧的肌电强度和波宽依次增大,逐渐接近正常侧,而对照组肌电强度与波宽则增加缓慢。③随着损伤修复的进程,肌湿质量恢复率均逐渐降低。④随着恢复的进程,实验组灰度值大于对照组数值。提示骨骼肌慢肌卫星细胞移植到钝挫损伤的肌肉内可明显加快损伤肌肉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眶内电针治疗颅脑外伤后动眼神经麻痹的病案,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我院接受眶内电针治疗的头外伤后动眼神经麻痹患者临床资料,使用多因素分析等方法对性别、年龄、颅脑损伤程度、动眼神经麻痹程度、眼运动神经麻痹评分、病程、治疗次数等可能影响疗效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90例患者中痊愈24例,显效及有效共46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77. 8%。患者眼运动神经麻痹各项评分均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01);其中眼睑运动和水平内收较下视运动、瞳孔散大及光反射改善明显。回归分析:GCS严重程度、病程为针灸有效的危险因素,(β=-3. 835,P=0. 016;β=-4. 618,P=0. 049)治疗次数为保护因素(β=0. 406,P=0. 006);病程90天的患者疗效差,针灸有效的可能性低,为≤90天的1/100 (P 0. 05)。结论眶内电针可有效治疗头外伤后动眼神经麻痹,其中眼外肌较眼内肌恢复更好。其有效性受颅脑损伤程度,病程和治疗次数影响,GCS评分重,病程长、治疗次数少者针灸有效的可能性低。  相似文献   

10.
应用于电生理学研究的动眼神经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适用于电生理学研究具有良好可行性及可重复性的实验犬动眼神经损伤动物模型,探讨模拟动眼神经生物电活动的生理性电刺激参数。方法10只雌性Beagle犬常规开颅暴露动眼神经海绵窦后段,以不同强度电刺激动眼神经,采集下斜肌肌细胞复合动作电位后,将动眼神经锐性切断,再予直接端-端吻合。结果伞部实验步骤均能被Beagle犬耐受,幕下段动眼神经充分暴露,刺激电极可顺利置入,并获得下斜肌理想的生物电信号。结论实验犬动眼神经损伤动物模型已经建立,并具有良好可重复性,为选择模拟动眼神经生物电活动的适宜刺激参数提供实验依据,以进一步用于日后动眼神经功能修复的电生理学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初步观察神经内镜经鼻入路减压术治疗外伤性动眼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苏州九龙医院神经外科采用神经内镜经鼻入路减压术治疗的4例外伤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眶尖、眶上裂、视神经管、视柱依次减压的手术策略。术后复查三维CT明确减压程度和范围, 随访动眼神经麻痹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 4例患者均成功手术, 术中及术后影像学证实眶上裂内侧缘减压充分。患者均无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1年随访, 4例患者的上睑下垂症状均恢复, 恢复时间为7~30 d。3例患者眼球运动完全恢复, 恢复时间为7~30 d;1例部分恢复。3例患者的复视完全恢复, 恢复时间为30 d至6个月;1例缓解。有瞳孔扩大的3例患者, 1例术后7 d恢复, 2例未恢复。结论初步研究显示, 采用神经内镜经鼻入路下进行眶尖、眶上裂、视神经管、视柱依次减压的手术方案可对动眼神经裂段进行有效且安全的减压, 有助于患者部分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眶上裂及海绵窦前部的显微外科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眶尖部肿瘤、眶颅沟通瘤和海绵窦内肿瘤的手术治疗提供解剖依据。方法应用15例成人干颅骨和15例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颅标本,在放大5~25倍显微镜下,对眶上裂区的骨性结构、分区、硬膜结构特征及海绵窦的前部进行逐层显微解剖、观察、测量及分析。结果从颞极硬膜索带外侧缘到眶上裂神经血管共同鞘的距离为5.52±1.09mm。可以通过两种方法切开Zinn腱环暴露眶上裂的中央区:(1)沿外直肌与上直肌和提上睑肌的起点间切开Zinn腱环;(2)沿外直肌和下直肌起点之间切开Zinn腱环。结论垂直于进入眶上裂硬膜的行走方向,紧贴眶上裂向着前床突方向剪开颞极硬膜索带(深度≤5mm),可以避免损伤在眶上裂外侧区行走的结构。切开颞极硬膜索带时应注意避免损伤泪腺神经。经上直肌与外直肌间切开腱环可充分显露眶上裂中央区的结构。翻开圆孔硬脑膜返折较卵圆孔处容易。  相似文献   

13.
成年SD大鼠动眼神经再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动眼神经损伤后不能再生,功能不能恢复.直到20世纪80年代,人们才在临床上成功修复了动眼神经损伤,尽管仅是个案报道,功能恢复也不够理想,但这使人们重新对颅神经损伤后再生和功能修复产生了信心.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神经放射学、显微外科技术和神经组织学检查技术的进步,相关研究报道逐渐增多,但迄今尚未阐明动眼神经损伤后神经再生的规律,临床尚缺乏有效的修复技术.因此,作者试图通过研究动眼神经功能修复的解剖学和组织学基础,来探索动眼神经再生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神经桥接与导管套接修复猫动眼神经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求导管修复颅内段动眼神经的可行性.方法 20只健康家猫随机分为2组.将右侧动眼神经于脑池段切断后,分组采用自体神经桥接和导管套接的方法修复.术后14周末光镜、电镜观察神经纤维的连续性、再生纤维数目和直径.结果神经修复14周后,神经桥接组67%、导管套接组75%的动物其动眼神经功能均有一定程度的恢复.形态学显示两组均取得较好的神经再生效果,两组间再生纤维直径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导管套接组再生神经纤维数目较多,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导管套接法可作为颅内段动眼神经损伤后的一种修复方法,其疗效近似或稍优于神经桥接法.  相似文献   

15.
背景:周围神经损伤部位的微环境状况是影响神经再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周围神经损伤后,良好的神经再生微环境有利于保护受损神经元、促进轴突的有效再生。 目的:应用肌膜瓣包裹、羊膜管预置聚乳酸-羟基乙酸微丝,充填大鼠自体周围神经组织浆模拟周围神经再生微环境,探讨其修复坐骨神经缺损的可行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06/2007-10在广东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完成。 材料:清洁级2月龄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标准组3组,每组10只,右侧为实验侧,左侧为正常对照侧。取健康、足月、顺产的新鲜胎儿羊膜(产妇知情同意) 制备羊膜基质膜。用医用Vicryl缝线和羊膜基质膜制备聚乳酸-羟基乙酸微丝桥接物。 方法:大鼠切除坐骨神经6.0 mm,自然回缩建立坐骨神经缺损模型。实验组采用带蒂肌膜瓣、人羊膜管预置Vicryl微丝并充填大鼠自体坐骨神经组织浆;对照组采用单纯人羊膜管充填大鼠自体坐骨神经组织浆;标准组采用自体神经移植,桥接大鼠坐骨神经缺损。 主要观察指标:术后8,12周行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查、胫前肌湿质量、有髓神经纤维通过率及神经电生理学检测。 结果:术后12周,实验组、标准组肌萎缩有所恢复,对照组则恢复不明显。实验、标准组患侧胫前肌色泽红润,饱满富有弹性;对照组色泽相对较暗,弹性度较差。术后8,12周3组胫前肌恢复率组间比较,术后12周3组有髓神经纤维总数、截面积,神经移植体血管数和血管截面积组间比较,以及小腿三头肌复合肌动作电位幅值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其中标准组神经纤维再生质量最佳,实验组优于对照组。 结论:肌膜转位、羊膜管预置聚乳酸-羟基乙酸微丝,并填充大鼠自体周围神经组织浆导管能较好的模拟周围神经再生之微环境,促进神经纤维再生,但与自体神经移植尚有差距。  相似文献   

16.
滑车神经的应用解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滑车神经是唯一连于脑干背面的脑神经,外径细小,走行和毗邻复杂,其在颅脑外科手术,尤其是海绵窦、眶上裂、天幕裂孔侧方以及松果体区域手术时,极易损伤。随着神经外科显微技术的发展,目前对滑车神经的研究逐渐深入,为颅脑外科手术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支持,本文就滑车神经应用解剖学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与滑车神经相关的大体解剖滑车神经起于下丘下外方,继而向前外在环池中绕大脑脚,从小脑幕下缘穿入幕内,在幕中潜行后入海绵窦,在窦外侧壁,滑车神经介于动眼神经和眼神经之间。随后,滑车神经沿窦壁外侧前行至前床突下外方与动眼神经和眼神经紧密…  相似文献   

17.
眶上裂区显微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为手术治疗涉及眶上裂区肿瘤提供详尽的显微解剖及解剖参数。方法 应用20 例成人头颅湿标本, 在放大5 ×25 倍显微镜下, 对眶上裂区进行逐层显微解剖, 观察及测量。结果 眶上裂位于眶尖与海绵窦之间。被 Zinn 腱环分为三部分: 外侧区、中央区和下侧区。滑车神经、额神经、泪腺神经及眼上静脉经外侧区穿行。动眼神经上、下支、外展神经、鼻睫神经及腱状神经节的交感根和感觉根均经中央区穿行。下侧区仅有眼下静脉穿行。本研究对穿行于上述各区域的神经及血管的行程及毗邻结构进行了显微解剖、观察和测量。结论 熟悉此区域的显微解剖, 术中可避免损伤重要的神经血管结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动眼神经电刺激对Beagle犬下斜肌复合动作电位(CMAP)的影响,为动眼神经损伤后的电刺激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10只健康雌性Beagle犬行常规开颅,暴露动眼神经海绵窦后段,以不同强度电刺激动眼神经,采集下斜肌CMAP.结果 随着电刺激强度的递增,下斜肌CMAP峰值逐渐增加.直接刺激动眼神经干的适宜强度为0.9~1.6 V,可使下斜肌CMAP峰值达到500 μV左右.结论 给予动眼神经一定强度的电刺激,可以在眼外肌上诱发出稳定的动作电位.该结果对动眼神经损伤后的功能重建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动眼神经损伤后不能再生,功能不能恢复~([1]).随着神经放射学、显微外科技术和神经组织学检查技术的进步,已有临床上成功修复动眼神经损伤的报道~([2-5]).本实验通过对动眼神经损伤后新生神经细胞分化的组织学研究,来进一步探索动眼神经再生规律,为提高临床神经修复技术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背景:作者前期已经成功将无细胞神经移植物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人工神经,并证明可以促进周围神经再生。 目的:构建组织工程人工神经,观察和验证桥接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构建大鼠坐骨神经15 mm缺损模型。随机分成3组,每组20只。桥接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实验组采用组织工程人工神经,空白对照组采用无细胞组织工程神经支架,自体神经对照组采用自体神经移植。桥接后12周通过大体观察、胫骨前肌湿质量、组织学等方法分析坐骨神经组织学及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与结论:桥接术后12周:实验组大鼠肢体可以支撑着地,钳夹大鼠手术侧足底皮肤出现逃避反射,足底皮肤s-100蛋白染色呈阳性反应。实验组与自体神经移植组胫骨前肌湿质量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实验组辣根过氧化物酶逆行示踪实验显示脊髓、后根神经节均可见数量不等的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阳性细胞。实验组移植物与自体神经移植组有髓神经纤维数、髓鞘厚度、神经组织面积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实验结果验证了无细胞神经移植物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人工神经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可以促进神经组织学的修复重建和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