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背景:骨折动物模型无疑是研究骨折愈合的基石,其中开放截骨模型与闭合骨折模型是较成熟的两种长骨干骨折模型。就作者所查文献,未见关于大鼠两种模型比较研究的报道。 目的:比较大鼠股骨开放截骨模型与闭合骨折模型的制作过程,并通过X射线摄片比较二者的骨折愈合情况。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1/05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 材料:SPF级雄性SD大鼠40只,体质量(220±30) g,随机分为开放截骨模型组与闭合骨折模型组,每组20只。电动摆锯;自行改良设计的闭合骨折模型打击器。 方法:开放组行开放截骨术造成股骨中段横行骨折,逆行克氏针固定;闭合组行逆行克氏针固后,使用造模支架致股骨中段闭合骨折。 主要观察指标:比较两组的平均造模时间,造模成功率及术后2,3,4,8周骨折愈合的X射线情况。 结果:开放截骨模型每只造模成功率90%,平均造摸时间为17 min,骨折畸形愈合及不愈合率40%;闭合骨折模型每只造模成功率85%,平均造模时间12 min,未见畸形愈合及不愈合。术后2,3,4周X射线评分开放组均低于闭合组(P < 0.05),8周时开放组X射线评分仍较闭合组低,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 结论:开放截骨模型造模时间长,骨折畸形愈合不愈合发生率高,近中期骨折愈合明显滞后,不适于近中期骨折愈合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MCAO)是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的标准动物模型,该模型为研究人类局灶性脑缺血的疾病特点、发病机制及防治策略提供了可靠平台。本文综述了MCAO模型成功的评价标准,并从动物、线栓、原理、制备方法及改进等方面比较了经颈总动脉进线法和经颈外动脉进线法分别制备大鼠MCAO模型的特点,并对影响大鼠MCAO模型制备成功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综述和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3.
背景:肝移植是终末期肝病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移植后胆病是制约肝移植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目的:建立稳定的大鼠冷保存肝移植模型,探讨冷保存对肝移植后肝脏胆管的影响。方法:1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按照组内随机配对的原则,体质量相对较轻的大鼠做为供体,供肝置于4 ℃ UW液中分别保存2,8,16 h后行原位肝移植。在“两套袖法”基础上,以“支架法”建立动脉化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供受体肝总动脉采用改良“支架法”进行端端吻合,重建肝动脉血供。记录移植手术时间及移植成功率,并分别于移植后3,7 d检测血清转氨酶、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水平,同时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结论:实验共完成55例次大鼠原位肝移植手术,手术成功率为93%。冷保存2,8,16 h组术后7 d存活率分别为100%(9/9),83%(10/12),73%(8/11)。随着冷保存时间的延长,肝功能及肝内胆管损伤加重,胆管组织病理学评分显示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其中供肝冷保存16 h大鼠肝移植模型既有较高的手术存活率又有严重的胆管损伤,是研究冷保存对肝移植胆管病影响的较好模型。主要观察指标:移植手术时间,移植成功率。分别于移植后3,7d检测血清转氨酶、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及组织病理分析。结果:冷保存时间延长导致胆道功能严重损伤,胆管组织病理学评分显示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供肝冷保存16 h大鼠肝移植模型是研究冷保存对肝移植胆管病影响的较好模型。  相似文献   

4.
背景: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治疗难度在于既能保证骨折断端的稳定又能保护已遭受损害的残存血运,应用组合式外固定架治疗能够使患者在伤后及早恢复骨性结构,解决软组织损伤较重,污染严重不宜行内固定的难题。目的:观察组合式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5-03/2008-12天津市武清区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28例,男22例,女6例,年龄23~61岁。均应用组合式外固定器治疗,观察创面愈合及膝、踝关节活动恢复情况;疗效评定标准采用Johner-Wruhs疗效分析法,并注意有无并发症发生。结果与结论:2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4个月。其中16例4~6个月达骨性愈合,8例8个月内达到骨性愈合,4例12个月内达到骨性愈合,无骨不连发生,肢体功能恢复满意。Johner-Wruhs评定优18例,良10例。提示应用组合式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能够达到早期复位,固定可靠,早期离床活动,减少该类骨折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背景:近年来内固定的研究主要从降低应力遮挡效应和减少血供破坏二方面展开。目的:观察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对20条家犬两侧胫骨中段横型截骨,随机选择一侧以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内固定,对侧以普通接骨钢板固定作为对照,分别于内固定后4,8,12,16周行大体病理、X射线摄片、光镜观察。结果与结论:内固定后1,3周对照组分别出现骨折劈裂、钢板松脱和钢板断裂各1例,实验组术后5周出现内固定弯曲变形1例。实验组内固定后8周开始出现明显骨痂生长,对照组骨痂出现时间稍晚,各时期评分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16周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实验组纤维母细胞、新生毛细血管及骨痂的生长均早于对照组,各时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8,16周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表明,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能有效减少骨折端血供破坏,对骨折断端提供坚强动态的固定,有利于促进骨折愈合和骨改建。  相似文献   

6.
大鼠脑出血模型制作技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脑出血动物模型制作及其意义 实验性脑出血动物模型的可行性、稳定性、标准性及其与人类脑出血的相似程度,关系到实验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是评价实验动物模型成功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吸烟大鼠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骨折愈合过程的完成受众多因素影响,吸烟是否对骨折愈合也有影响? 目的:探讨吸烟与骨折愈合的关系。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03/08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骨科中心完成。 材料:健康雄性Wistar大白鼠80只,体质量(280±25) g。香烟(兰州牌,烤烟型,每支含焦油7 mg,烟碱10 mg,兰州卷烟厂生产)。 方法:80只雄性Wistar大白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不吸烟)、吸烟戒烟组、轻度吸烟组和重度吸烟组,每组2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各组大鼠均于手术前1个月开始吸烟。吸烟戒烟组与轻度吸烟组每只大鼠合5支香烟,重度吸烟组每只大鼠合10支香烟,2次/d,1 h/次,6 d/周。术日,吸烟戒烟组动物开始戒烟,轻度吸烟组、重度吸烟组继续吸烟。4组大鼠均制作骨折模型。 主要观察指标:分别于术后第1,7,14,21,28天利用X射线摄片与病理切片测量各组大鼠骨痂最大直径。 结果:组间相比,在纤维骨痂形成期及骨性骨痂形成期骨痂直径最大,随着骨痂的改造塑形,骨痂直径又趋减少;骨折14,28 d,轻度、重度吸烟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骨痂最大直径值差异有显著意义(P < 0.01),轻度吸烟组与重度吸烟组间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 < 0.05)。 结论:吸烟是骨折愈合的不利因素。吸烟影响骨痂含量,使骨痂的形成减少,从而延缓骨折的愈合过程。  相似文献   

8.
大鼠局部肌肉萎缩实验模型的设计与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目前研究肌肉与骨骼关系的常用动物模型均存在不足。已经有研究表明A型肉毒素可以使局部肌肉萎缩,而不影响周围其他的肌肉。 目的:尝试是否可以用局部肌肉注射A型肉毒素的方法建立一种较为理想的肌肉萎缩的动物实验模型。 方法:4月龄雄性Wistar大鼠25只,采用氯胺酮(0.2 mL/kg)和速眠新(0.2 mL/kg)肌注麻醉,在股骨背侧中部做一0.5 cm切口,暴露股四头肌,右侧股四头肌肌注2 U (0.2 mL)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左侧股四头肌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分别于模型建立后的1,2,4,6和8周各取5只做肌肉大体、组织学观察。 结果与结论:肌肉大体观察发现:与生理盐水侧对照组相比,注射A型肉毒素侧股四头肌体积明显缩小、质量明显降低(P < 0.01);肌肉组织学观察发现:注射A型肉毒素侧股四头肌较生理盐水侧明显萎缩、肌纤维变细、肌纤维细胞核聚集、肌纤维与肌纤维之间间距变小。肉毒素侧1周和2周出现肌肉质量突降,4,6,8周之间肌肉质量增加缓慢,而各时间点生理盐水侧肌肉质量呈显著增加的趋势。通过对局部肌肉注射A型肉毒素可以理想地建立单个目的肌肉萎缩的实验模型,此模型操作性强、重复性好、特异性高,可应用于肌肉与骨骼关系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9.
慢性癫痫大鼠海马细胞外液卡马西平浓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表明癫痫灶附近多种药物转运体(m u ltidrug trans-porter,m dt)的过度表达可能降低靶点细胞外液抗癫痫药(AED)浓度而产生癫痫耐药现象。关于慢性癫痫脑细胞外AED浓度的研究国内未见报道。因此我们建立大鼠慢性癫痫模型,采用微透析活体取样的方法,检测大鼠海马脑细胞外液卡马西平浓度。1材料与方法健康雄性Sprague-D aw ley大鼠,20只,体重160~200g,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慢性癫痫组。慢性癫痫模型制作:大鼠每日腹腔注射戊四氮(35m g/kg),观察注射后1h内癫痫发作强度,按R ac ing分级评分:0级,无抽搐发作;1级,面肌抽搐;2级,面肌抽搐与…  相似文献   

10.
背景:利用一种有效的固定方法维持骨折的稳定性是胫骨骨折动物模型成功制备的基础。 目的:观察4种不同的固定方法对兔胫骨骨折模型的固定效果。 方法:将日本大耳白兔截断胫骨骨干后随机分为4组,以4种方法分别固定:①直腿双托组:直腿双托石膏外固定。②塑形双托组:屈膝屈踝双托石膏外固定。③塑形管型组:屈膝屈踝管型石膏外固定。④内外固定组:克氏针内固定+屈膝屈踝双托石膏外固定。 结果与结论:相比其他3组,直腿双托组的外固定石膏脱落时间更早,损伤肢感染率更高(P < 0.05)。在骨折后第4周,内外固定组发生骨折断端移位的实验兔数量最少(P < 0.05)。证实只采用内固定+屈膝屈踝双托石膏外固定才能维持实验兔胫骨骨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回顾性分析1998-10/2003-09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骨科收治的骨不连患者32例,作为实验组。其中男27例,女5例,年龄15~58岁。首先清理骨折端组织,畅通骨髓腔,然后应用单臂外固定架固定骨折,固定3周后行自体骨髓移植,应用骨穿针在X射线透视下定位穿针,自髂后上棘抽取红骨髓注入骨不连部位,20~30 mL/次,共3次,每次间隔2周。另选1993-08/1998-09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骨科收治的骨不连患者31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3例,女8例,年龄17~68岁。应用常规方法切开植骨内固定治疗。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观察骨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复查时间分别为术后3,6,9,12个月。实验组32例患者中随访28例,骨不连愈合25例,愈合时间为3~9个月。对照组31例患者中随访27例,22例骨不连愈合,愈合时间为6~12月。在术后3个月,6个月和9个月时,两组患者骨不连的愈合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实验组1例发生针道感染,经换药后痊愈;2例患者发生螺纹针松动现象,消毒后再扭紧即可;无固定架断裂和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桡神经损伤1例,保守治疗恢复;骨髓穿刺及移植部位无感染、皮肤坏死和明显异位骨化发生。对照组4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1例钢板断裂,1例桡神经损伤。提示外固定架联合经皮自体骨髓移植治疗骨不连与切开植骨内固定治疗骨不连相比,能加速骨不连的愈合,缩短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2.
外固定支架-行损伤控制性治疗在创伤骨科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严重多发性骨折或粉碎骨折合并多发创伤的危重患者难以承受复杂大手术,对此类患者利用外固定支架行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修复骨科创伤已在临床上逐步开展。 目的: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总结,概述利用外固定支架行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用于创伤骨科修复的必要性、适用范围、实施步骤、优点及应用效果,并对其应用前景做出展望。 方法: 以damage control,external fixator,fracture,trauma,rehabilitation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1990/2009-12);以损伤控制,外固定支架,骨折,创伤,修复为检索词,检索CNKI数据库(1995/2009-12)。文献检索语种限制为英文和中文。纳入应用外固定支架行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修复骨折创伤的内容,文献类型包括综述和临床研究;排除动物实验、重复研究及内容与研究目的不相符的文献。 结果与结论:计算机初检得到289篇文献,对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上述筛选标准,排除动物实验、重复研究及内容与研究目的不符的文献共130篇,剩余159篇文献以近10年发表的为主抽取,最终保留25篇文献做进一步分析。通过对文献的复习可知,针对严重多发性骨折或粉碎骨折合并多发创伤的危重患者的骨折修复,合理应用外固定支架行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可明显提高其生存率,经临床验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背景:高能量的胫腓骨粉碎性骨折常合并软组织损伤,若在内固定过程中复位方法不当可造成软组织的二次损伤;寻找一种既能达到稳定的内固定,又尽量避免加重软组织损伤的方法是骨科医生研究的目标。 目的:观察应用临时外固定支架辅助复位结合微创钢板置入修复复杂性胫腓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广州医学院附属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08-02/2010-03收治的复杂胫腓骨粉碎性骨折患者39例,在行微创内固定的同时采用临时外固定支架术中辅助复位,内固定安放牢固后拆除临时外固定。 结果与结论:3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手术平均时间75 min,其中36例患者内固定后患肢肿胀程度轻,手术切口一期甲级愈合,2例患者伤口边缘水肿,结痂后瘢痕愈合,1例内固定后3个月出现急性骨髓炎,经保守抗炎治疗后恢复。未出现钉道感染、螺钉松动及切口感染、皮肤坏死、露骨露腱病例,依据AOFAS踝关节评分法,钢板置入半年后踝关节恢复情况:优29例,良8例,一般2例。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30° 29例,20°~30° 8例,20°以下2例。  相似文献   

14.
摘要: 背景:机器人辅助股骨骨折复位是研究股骨骨折治疗的一个方向。目的:介绍一种机器人辅助股骨骨折复位系统以及初步的实验结果。设计、时间及地点:股骨尸体标本的复位结果测量,2007年11月在德国汉诺威医学院创伤骨科的计算机辅助骨科实验室完成实验。材料:14具不带软组织的成人正常股骨标本;工业机器人Stäubli RX 90CR (Stäubli Tec-Systems, Faverges, France);三维C型臂(Iso C 3D C-arm);导航系统(brainlab)方法:骨折造成后,骨折区域3D透视成像,利用导航系统虚拟真实骨折断端的图象, 通过机械手带动骨折远端进行主-仆型的机械手骨折复位。一共实施了144次的机器人机械手骨折复位。主要观察指标:骨折断端的侧方移位误差,外翻/内翻成角误差,旋转误差。结果:对于简单骨折(AO分型 A型骨折),对比传统的骨折复位,复位效果满意(表1),平均复位时间4分34秒,侧方移位平均误差1.61mm,外翻/内翻成角平均误差1.09度,前/后成角平均误差1.42度,内/外旋转平均误差1.37度。随着骨折复杂(AO B型和C型),由于主折块间不能直接对合,复位结果稍差,但是即便是非常复杂的骨折,旋转误差还是在4度以下。结论:这个机器人辅助骨折复位系统运行良好,复位结果满意。一个标准的完整的机器人骨折复位解决平台有望形成。  相似文献   

15.
The retrograde neuronal tracer, fluorogold,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s of neurons in selected cranial nerve ganglia to the somatosensory innervation of the external acoustic meatus in the rat. Frozen sections from the trigeminal (semilunar), facial (geniculate), glossopharyngeal (superior petrosal) and vagal (jugular) nerve ganglia were examined by epifluoresence microscopy 10 to 14 days after application of the tracer dye fluorogold to the superior, inferior, anterior and posterior walls of the external acoustic meatus. The anterior wall of the canal makes a large contribution to the trigeminal ganglion and a lesser contribution to the other 3 ganglia. The trigeminal ganglion is also a major recipient from the posterior wall with smaller contributions from that wall to the geniculate and vagal ganglia. The superior wall projects a relatively constant supply to all 4 ganglia while the inferior wall primarily relays to the trigeminal and geniculate ganglia sending smaller contributions to the vagal and glossopharyngeal ganglia. In conclusion, neurons in these 4 cranial nerve ganglia contribute an overlapping supply to the 4 walls of the external ear meatus, and there is no evidence of a preferential distribution of nerve supply from one particular ganglion or nerve to specific walls of the external acoustic meatus.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置入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 方法:选择2001-03/2008-03甘肃省肿瘤医院及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78例,男49例,女29例,年龄16~74岁,平均48岁;其中左侧47例,右侧31例;短斜形39例,长斜形18例,粉碎性21例。全部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进行治疗。X射线平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及有无并发症发生。 结果:7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24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3个月常规摄X射线平片示骨折线消失,骨痂生长丰富,肩关节无畸形,无感染及不愈合病例发生。骨折均于8~12周达临床愈合。按骨科临床肩关节疗效评价标准,术后10个月优58例,良16例,可4例,优良率95%。 结论: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并发症少,是治疗锁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背景:个体化股骨模型的建立,能够准确、完整地描述出股骨的立体结构,有助于测量股骨的解剖形态,这样的模型有统一的密度和机械性能,去除了个体之间性别、年龄、种族、骨质疏松程度、是否有骨病等混杂因素,用于生物力学测试更有意义。 目的:寻找一种精确建立个体化股骨模型的方法。 方法: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选取健康男性志愿者1例,采用16排螺旋CT对全股骨沿横断面连续扫描,在Mimics 中重建符合Dicom 3.0标准的CT图像,用UG软件对工件进行分型,用cimatron数控编程软件排序,而后设置数控加工原点坐标系,装夹、校正工件并生成刀轨制作出模具。通过点云的方法比较模具制作出的模型和原股骨。 结果及结论:制作出了个体化的股骨模型,点云比较结果显示误差在允许的范围内。此建立股骨模型的方法是可取的,能够实现预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提高6-OHDA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制作成功率的方法,并对模型进行综合评价。方法取SD大鼠90只,将6-OHDA立体定向注射于左侧黑质区及中脑腹侧被盖,观察大鼠的行为、黑质抗氧化指标、线粒体呼吸链及黑质细胞形态学的变化。结果①经阿朴吗啡诱导后共筛选出成功模型64只,成功率为71%;②模型大鼠黑质区ROS、MDA水平均明显升高,而GSH-Px活性则明显降低;③模型大鼠黑质区存在线粒体呼吸链功能障碍;④免疫组化发现注射侧黑质区多巴胺能神经元较对侧明显减少(P<0.001);⑤电镜观察发现模型大鼠黑质细胞同时存在凋亡、变性和坏死样改变。结论应用本方法可较快建立稳定的成功率较高的PD大鼠模型,该方法是通过增强氧化应激、干扰线粒体呼吸链功能、诱导凋亡甚至引发坏死等不同机制损毁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同PD的发病机制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
朱剑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2010,14(52):9857-9860
背景: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髓内固定承受应力的轴心比动力髋螺钉、动力髁螺钉向内移,抗疲劳能力增大,具备抗内翻支撑和防止近端骨折块旋转的功能,对骨折是否稳定要求不高,因此适用于不稳定性骨折。 目的:评价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置入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使用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44例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0例,女性24例,年龄63~86岁。Evans-JensenⅡ型骨折3例、Ⅲ型8例、Ⅳ型10例、Ⅴ型23例。随访12个月,记录各型骨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临床愈合时间及功能评分。 结果与结论:44例平均5个月获得骨性愈合,除2例早期负重出现髋内翻畸形,其他所有病例未出现股骨近端再骨折、股骨头缺血坏死、断钉、感染等并发症。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优良率为96%。说明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置入治疗各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较好,尤其适用于粉碎性或骨质较差的骨质疏松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可靠,骨量丢失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