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分化为骨、软骨、肌腱、脂肪等组织的多分化潜能。 目的:体外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定向诱导分化为软骨细胞,探讨体外诱导分化为软骨的方法和条件。 方法:取兔股骨骨髓,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体外培养后,取第3代细胞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质量浓度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软骨分化诱导剂,2周后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甲苯胺蓝染色,RT-PCR技术检测Ⅱ型胶原和聚集蛋白聚糖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可以从兔骨髓中培养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能明显的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经软骨诱导分化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软骨细胞形态,甲苯胺蓝染色阳性,Ⅱ型胶原和聚集蛋白聚糖的表达阳性。10 μg/L的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成软骨分化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2.
背景:在内膜损伤后炎症反应的过程中,间充质干细胞可以从骨髓释放到病灶处,参与损伤修复。但目前尚缺乏在细胞水平对转化生长因子β1如何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化为平滑肌样细胞的分子机制研究。 目的:揭示体外实验条件下,血管急性损伤时不同质量浓度转化生长因子β1如何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平滑肌样细胞分化。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体外诱导细胞观察,于2008-01/2009-05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SPF级实验动物中心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组织工程实验室完成。 材料: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12只/组。另取4周龄雄性SD大鼠6只,用于分离制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方法:①模型组大鼠建立颈总动脉急性损伤模型。取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大鼠损伤后1,3,7 d的血清,运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的水平。②第1次传代后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1.0~3.0)×105个/100 mm培养皿的密度接种,设立2组:常规培养组仅加入含体积分数为20%的胎牛血清高糖DMEM基础培养液;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组在常规培养组基础上,分别给予1,3,5,10 μg/L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1周。 主要观察指标:损伤后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相差倒置显微镜观察诱导后细胞形态学变化;平滑肌细胞标志物α-肌动蛋白的表达。 结果:①正常对照组大鼠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质量浓度较低;模型组大鼠损伤后1 d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质量浓度即已升高,损伤后3 d达高峰,损伤后7 d明显下降,但仍未完全恢复到基础水平。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1周后,细胞融合成片,形成峰谷样外观。③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结果显示,与常规培养组比较,1,3,5,10 μg/L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组平滑肌细胞分化率均明显增加,尤其是5,10 μg/L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实时定量PCR结果与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结果相似。 结论:急性血管损伤后大鼠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呈高表达,并在损伤后3 d达高峰。在体外,经类似此高峰浓度的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后,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平滑肌样细胞分化有较好的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3.
背景: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具有多系分化潜能,但其在体外向肺组织细胞的分化能力尚存在争议。 目的:体外诱导验证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内皮细胞和上皮细胞分化的能力。 方法:分离小鼠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以内皮诱导液向内皮细胞分化。另外将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在以下诱导培养基中进行上皮诱导3周:单纯上皮诱导培养液,上皮诱导培养液加10 μg/L 转化生长因子β1,并以未经诱导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阴性对照,肺泡上皮作为阳性对照。 结果与结论: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上皮诱导培养液中诱导培养3周后,部分细胞由梭形变为典型的卵石样上皮细胞形态,诱导后约60%细胞表达广谱上皮细胞标志pan-CK,RT-PCR结果显示分化后的细胞表达上皮细胞特异标志CK18,未经诱导的间充质干细胞未表达。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内皮诱导24 h后即出现了典型的血管网状结构,vWF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约70%的细胞呈阳性,RT-PCR显示分化后的细胞表达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CD31、vWF和CD34。提示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培养具有跨胚层多系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4.
背景:目前尚缺乏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髓核细胞转化的体外模型。 目的:建立兔髓核细胞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类髓核细胞的体外模型,为髓核细胞体内移植培养种子细胞提供实验依据。 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于2008-08/2009-03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研究所和中心实验室完成。 材料:8周龄新西兰大白兔2只用于兔髓核细胞的分离培养;人椎间盘髓核组织为术中取自16岁先天性脊柱侧弯患者T12L1、L1,2椎间盘髓核组织,患者家属知情同意。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株为广州赛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 方法:将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兔髓核细胞新式分层共培养(应用去掉挂臂、膜孔为0.4 μm的小室,膜底与贴壁细胞相接触,膜上下两种细胞比例为50%∶50%)7 d,同时设立传统的分层培养(带有挂臂的小室)组、单独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组和髓核细胞培养组为对照。 主要观察指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聚糖和Ⅱ型胶原的表达。 结果:传统分层培养组及单独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组不表达蛋白聚糖和Ⅱ型胶原。新式分层培养组、单独髓核细胞培养组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mRNA表达均高于传统分层培养组、单独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组(P < 0.01)。新式分层培养组与单独髓核细胞培养组比较及传统分层培养组与单独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 结论:新式分层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较高的表达蛋白聚糖和Ⅱ型胶原,接近椎间盘未退变人的髓核细胞表达水平,表明成功建立兔髓核细胞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类髓核细胞分化的体外模型,为椎间盘退变的细胞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背景:以往研究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方式多为单层培养,诱导方式主要集中于细胞因子的方法,而椎间盘体内微环境,除细胞因子对细胞影响外,在其三维环境中细胞间的相互作用还值得进一步研究。 目的:在体外分别通过髓核细胞和转化生长因子β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两种条件诱导,观察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向髓核细胞分化的差异。 方法:分别单层培养兔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与髓核细胞细胞,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培养至3代经鉴定后,按5×106个细胞制成微球,置于Transwell培养板中培养,分别通过髓核细胞微球及转化生长因子β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诱导;于诱导前、诱导7,14 d,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并通过RT-PCR对Ⅱ型胶原、蛋白多糖水平进行测定。 结果与结论:在体外诱导7,14 d,两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微团体积、形态无明显区别。RT-PCR检测结果显示7 d两组与髓核诱导组均有Ⅱ型胶原及蛋白多糖mRNA表达,但转化生长因子β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组表达更强;诱导14 d髓核诱导组Ⅱ型胶原及蛋白多糖mRNA表达明显增高,优于转化生长因子 β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组。结果表明,在体外髓核细胞和转化生长因子β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进行诱导均有促进其向髓核细胞分化作用,而转化生长因子β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为正常髓核细胞分泌重要因子,说明髓核细胞对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诱导之间除细胞因子作用外,尚存在相互促进增殖分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背景:提供肝细胞生长因子的微环境可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肝细胞。 目的:实验拟验证并简化成年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向肝细胞的诱导分化。 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实验,于2006-10/2008-05在北华大学完成。 材料:实验动物为成年SD大鼠,雌雄不限,体质量180~230 g。 方法:采用Percoll梯度离心方法获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调整细胞密度为1×108 L-1,加入含有20 μg/L肝细胞生长因子培养液培养,定期更换培养液。 主要观察指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和碱性磷酸酶染色鉴定细胞类型。倒置显微镜连续观察细胞分化过程的形态学变化。培养的1,3,7, 14, 21, 28 d以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细胞甲胎蛋白、细胞角蛋白18和清蛋白的表达。 结果:接种后,细胞体积增大,形态多样贴壁细胞分化为体积较大的多角形和部分梭形,胞浆丰富,可见多核,接种早期细胞生长比接种晚期生长较快。分离纯化的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表面标志为CD29+,CD44+,CD34-,CD45-和CD90+,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染色阴性,细胞纯度达98%以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甲胎蛋白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培养第7天即出现阳性,第14天清蛋白和细胞角蛋白18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 结论:成年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20 μg/L肝细胞生长因子的诱导下,可分化为肝细胞。  相似文献   

7.
背景:转化生长因子β是一族多肽类生长因子,胚胎形成期可诱导原始的间充质干细胞分化形成软骨组织,有研究报道转化生长因子β3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促进软骨细胞的代谢和增殖。 目的:验证转化生长因子β3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软骨细胞的可行性。 方法:骨髓来源于髋关节手术时的松质骨碎片或于下肢骨开放性手术时收集,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鉴定其表面抗原,用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以及10 μg/L转化生长因子β3的条件培养基诱导,诱导后细胞通过软骨细胞特征性染色,即甲苯氨蓝染色以及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 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CD73,CD90,CD105阳性,CD14,CD34,CD45,CD106以及HLA-DR阴性。诱导后细胞形态明显改变,甲苯氨蓝以及Ⅱ型胶原染色结果阳性。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转化生长因子β3作用下,体外可分化为软骨细胞,可以作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一种有效来源。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丹参注射液诱导分化的神经元样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以期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从成年大鼠骨髓中获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扩增培养,经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预诱导后施加10mL/L丹参注射液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液中.运用免疫荧光检测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NeuN)在诱导后细胞与经新生大鼠海马获取的体外培养海马神经元中的表达.激光共聚焦技术检测诱导后的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并与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内的钙离子浓度进行比较.结果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和丹参注射液处理后,可表达NeuN,并具有神经元样的表型.诱导分化的神经元样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为984.75±79.51,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内钙离子浓度为769.42±60.9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注射液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神经元样细胞具有神经元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9.
背景:椎间盘退行性变的理想治疗方法是利用组织工程技术修复退行性变的椎间盘,而修复所需的髓核细胞来源十分有限。 目的:观察在藻酸盐微球的介导下,髓核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非接触共培养时,髓核细胞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诱导作用。 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实验于2007-10/2008-08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骨科实验室和中心实验室进行。 材料:4月龄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兔5只,取髓核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原代培养,利用传代法分离纯化。 方法:①将纯化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胰蛋白酶消化、收集,并与适量的藻酸钠溶液混合,形成109 L-1的单细胞悬液,将混合好的单细胞悬液经注射器滴加至35 g/L的CaCl2溶液中,形成海藻酸钙凝胶珠。②将海藻酸钠凝胶微球与髓核细胞共培养。在7 d和15 d时,分组溶解海藻酸钙凝胶珠,收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主要观察指标:利用免疫组化技术、RT-PCR技术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Ⅱ型胶原和聚集蛋白聚糖的表达,用以判断髓核细胞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非接触条件下的诱导作用。 结果: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爬片免疫组化染色中可见,Ⅱ型胶原和聚集蛋白聚糖染色阳性,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经诱导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已有Ⅱ型胶原和聚集蛋白聚糖基因的表达,且诱导15 d组的目的条带明显亮于诱导7 d组的目的条带。 结论: 在藻酸盐微球的介导下,体外非接触共同培养时髓核细胞能够实现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背景:对于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肝细胞样细胞的研究,在大鼠及小鼠及人类中已有相关报道。甲胎蛋白和白蛋白均为肝细胞系较为特异的标志。 目的:进一步验证肝细胞生长因子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 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培养法相结合分离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含20 μg/L 肝细胞生长因子和10 μg/L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低糖DMEM培养基诱导培养,对照组取同代细胞,常规培养液培养。诱导培养7,14,21和28 d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甲胎蛋白和白蛋白的表达及RT-PCR技术检测白蛋白 mRNA表达。 结果与结论:诱导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类上皮样细胞。诱导组在培养7 d时,甲胎蛋白表达阳性率为81.5%,随着培养时间延长,甲胎蛋白阳性表达率逐渐减弱,而白蛋白阳性表达率及白蛋白mRNA表达逐渐增强,至培养28 d,白蛋白阳性表达率达91.2%,对照组细胞均无白蛋白、白蛋白mRNA及甲胎蛋白表达。结果证实,肝细胞生长因子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甲胎蛋白和白蛋白。  相似文献   

11.
12.
Differentiation of radial glia-like cells from embryonic stem cells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Liour SS  Yu RK 《Glia》2003,42(2):109-117
Radial glial cells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neural development. They provide support and guidance for neuronal migration and give rise to neurons and glia. In vitro, neurons, astrocytes, and oligodendrocytes can be generated from neural and embryonic stem cells, but the generation of radial glial cells from these stem cells has not yet been reported. Since the differentiation of radial glial cells is indispensable during brain development, we hypothesize that stem cells also generate radial glial cells during in vitro neural differentiation. To test this hypothesis, we utilized five different clones of mouse embryonic (ES) and embryonal carcinoma (EC) stem cell lines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tiation of radial glial cells during in vitro neural differentiation. Here, we demonstrate that radial glia-like cells can be generated from ES/EC cell lines. These ES/EC cell-derived radial glia-like cells are similar in morphology to radial glial cells in vivo, i.e., they are bipolar with an unbranched long process and a short process. They also express several cytoskeletal markers, such as nestin, RC2, and/or GFAP, that are characteristics of radial glial cells in vivo. The processes of these in vitro generated radial glia-like cells are organized into parallel arrays that resemble the radial glial scaffolds in neocortical development. Since radial glia-like cells were observed in all five clones of ES/EC cells tested, we suggest that the differentiation of radial glial cells may be a common pathway during in vitro neural differentiation of ES cells. This novel in vitro model system should facilitate the investigation of regulation of radial glial cell differentiation and its biological function.  相似文献   

13.
背景:脂肪干细胞通过向表皮细胞进行诱导可以对难愈创面的修复提供理想的解决方法。 目的:通过分析总结近10年以来脂肪干细胞的研究方法和思路,期待能为脂肪干细胞诱导表皮细胞化提供总结和探索。 方法:由第一作者分别以“干细胞、脂肪干细胞”、“ADSCs 、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 为检索词,应用计算机检索重庆维普(VIP)期刊全文数据库以及万方数据库2001-01/2010-10有关文章,纳入有关脂肪干细胞组织工程的文献。排除与研究目的无关和内容重复者。保留26篇文献做进一步分析。 结果及结论:脂肪干细胞作为一种种子细胞,有望在一定的条件下定向诱导分化成为表皮细胞,并且提高诱导分化率和扩增能力,最终达到临床治疗使用的目的。其具有的来源丰富、易于获得、有多向分化潜能、相容性好、对患者损伤小等特点无疑是其他众多间充质干细胞所无法比拟的。但同时,脂肪干细胞在无免疫力的移植受体上表现的肿瘤样无限增生特性,在进入临床试验前仍需要寻找并建立合适的动物模型进行长期观测以确定其移植后的安全性;其次,脂肪干细胞向表皮细胞诱导尚无一安全稳定并行之有效的培养、诱导方式;以及在批量提取生产脂肪干细胞的过程中,如何保障细胞质量的均一稳定性仍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间充质干细胞向肝样细胞的诱导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很多体内外实验都已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向肝样细胞或肝细胞分化的能力,这使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肝脏疾病成为可能。 目的:总结和分析间充质干细胞向肝样细胞诱导分化的方法、机制以及存在的问题。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2000-01/2009-12),以“mesenchymal stem cells,hepatocyte, differentiation”为检索词;应用计算机检索维普数据库(2000-01/2009-12),以“间充质干细胞,肝细胞,诱导分化”为检索词。选择文章内容与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肝细胞相关,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 结果与结论:共收集146篇关于间充质干细胞向肝样细胞诱导分化的文章,纳入 31篇符合标准的文献。间充质干细胞可在体外及肝脏病理条件下分化为肝细胞,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间充质干细胞在合适的细胞因子组合诱导下,细胞因子通过特定的细胞信号传导途径,作用于细胞核,启动或关闭相应的基因,表达特异的蛋白质,使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随着研究不断得深入,这使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肝脏疾病成为可能,但其研究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5.
Differentiation of human neural stem cells into retinal cells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Dong X  Pulido JS  Qu T  Sugaya K 《Neuroreport》2003,14(1):143-146
We have previously reported that transplanted human neural stem cells (HNSCs) display extensive migration and positional incorporation into the aged rat brain, which is associated with an improvement in cognitive function. In the current study, to investigate whether HNSCs are capable of differentiating into retinal cells, we treated HNSCs with human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3 (TGF-beta3) under a serum-free differentiation condition. After 5 days of differentiation in vitro we detected opsin-immunopositive cells in the culture treated with TGF-beta3. We also transplanted TGF-beta3-treated HNSCs into the rat vitreous cavity. The donor cells migrated and differentiated into opsin-positive cells in the host retinal cell layer. Here we show for the first time that TGF-beta3-treated HNSCs differentiate into retinal cells.  相似文献   

16.
Li XB  Guan YQ  Ren P  Zhu WW  Wang Y  Chan P  Ding XS  Zhang YA 《Neuroreport》2007,18(17):1821-1825
It has been demonstrated that several types of adult stem cells have a common attribute of tropism for gliomas. In our study, we provided evidence that embryonic stem cell-derived embryoid body (EB) cells also exhibited a tropism for gliomas. Chemotaxis assays and organotypic hippocampal slice culture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EB cells were attracted by the conditioned medium from C6 glioma cells and by C6 glioma cells deposited on the slice. Aggregate culture assays showed that EB cells could coaggregate with C6 glioma cells. Embryoid body cells injected intratumorally were found to distribute throughout the tumor mass. All data indicated that EB cells displayed a tropism for gliomas.  相似文献   

17.
背景:研究表明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的制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对这些因素的研究均建立于半经验的基础上,缺乏客观定量的数据支持。 目的:对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制作胚胎干细胞饲养层细胞条件进行优化。 方法:用两种不同方法从孕13.5 d昆明小鼠胚胎中分离胚胎成纤维细胞,采用锥虫蓝染色计数,比较两种分离方法在细胞活性和数量方面的差异。对分离得到的胚胎成纤维细胞用0.05%胰酶在室温下消化不同时间,分析胰酶消化时间解离贴壁细胞能力和其对细胞活性影响;采用梯度浓度国产丝裂霉素灭活饲养层细胞2 h和2.5 h并制作细胞生长曲线,探索丝裂霉素最佳浓度和处理时间;通过不同冻存方法比较复苏后胚胎成纤维细胞活性,筛选出适合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最佳冻存方法。 结果与结论:胚胎成纤维细胞对胰酶极其敏感,短时间多次消化法方法显著提高细胞活性和数量;室温下4~6 min胰酶消化时间有利于保存细胞活性;10 mg/L 2.5 h和20 mg/L 2 h丝裂霉素灭活适合制作饲养层细胞;程序性降温使细胞更能适应温度变化,显著提高解冻后细胞活性和数量。  相似文献   

18.
The past few years have seen remarkable progress in our understanding of stem cell biology. The wealth of genomic data and the multiplicity of sources have enabled researchers to begin to profile stem cells in detail. In this paper we describe the biological and technical controls necessary to obtain reliable data and the relative merits of various large-scale analytical techniques including microarray, expressed sequence tag enumeration, serial analysis of gene expression and massively parallel signature sequencing. We suggest that while much has been learned, additional information remains to be gleaned by meta-analysis of existing data.  相似文献   

19.
20.
背景:骨髓基质干细胞具有向神经组织细胞分化的多潜能特性。以往实验以化学试剂作为诱导剂加入细胞培养液中,在体外成功地诱导出神经组织细胞。 目的:观察大鼠施万细胞和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共培养后,骨髓基质干细胞能否被诱导向神经组织细胞分化。 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6-09/2008-10在南通大学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及江苏省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完成。 材料:SPF级新生1~3 d龄SD大鼠用于制备施万细胞,SPF级成年雄性SD大鼠用于制备骨髓基质干细胞,动物均由南通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方法:将传2代培养的骨髓基质干细胞和施万细胞分别以1×105和1×106的密度接种于transwell双层6孔细胞培养板的皿底和板底,两种细胞间隔以PET膜,其膜孔径为0.4 μm,于37 ℃、体积分数为5%的CO2培养箱中进行非接触性共培养14 d。另外,将施万细胞培养上清作为条件培养基,培养骨髓基质干细胞14 d。 主要观察指标:光镜下观察共培养后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形态变化;MTT检测共培养前后骨髓基质干细胞的活性;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共培养后骨髓基质干细胞S-100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测定S-100蛋白阳性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条件培养基培养后骨髓基质干细胞S-100,P75,GFAP的表达。 结果:共培养后的骨髓基质干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原来宽大扁平的胞体开始收缩,细胞胞体呈梭形,部分细胞类似施万细胞呈线性排列。共培养前后及条件培养基培养后,骨髓基质干细胞的活力无明显差异(P > 0.05)。共培养14 d后,骨髓基质干细胞表达施万细胞表面标记S-100蛋白,阳性率达(22.54±2.36)%。条件培养基培养14 d后,骨髓基质干细胞表达施万细胞表面标记S-100蛋白,P75,GFAP。 结论:施万细胞分泌因子可以诱导部分骨髓基质干细胞向神经组织细胞分化,并表达施万细胞表面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