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观察能谱CT铁-水基图定量含铁物质铁含量的准确性。方法 以蔗糖铁注射液及蒸馏水配制含铁浓度分别为20、10、5、2.5、1.25及0 mg/ml的铁-水溶液,另配置铁浓度分别为12、6、3、1.5、0.75及0 mg/ml的铁-碘混合液,置于5 ml PVC试管中。分别以管电流200、240及320 mA对不同铁浓度铁-水溶液及铁-碘混合液行能谱CT扫描,获得铁-水基图及铁-碘基图;比较各电流条件下铁-水基图中铁-水溶液的虚拟铁浓度(VIC)及VIC校正值的差异,以及铁-碘基图中铁-碘混合液VIC校正值的差异,分析铁-水基图中铁-水溶液VIC值及VIC校正值与铁浓度的相关性,拟合其回归方程。结果 管电流为200、240及320 mA时,铁-水基图中的铁-水溶液VIC(F=0.483,P=0.627)及VIC校正值(F=0.001,P=0.99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其VIC与铁浓度均呈线性相关(r=0.998、0.999、0.998,P均<0.001),拟合回归方程(Y为VIC,X为铁浓度)分别为Y=0.615+1.050×XY=-1.149+1.027×XY=-0.129+1.037×X;VIC校正值与铁浓度亦均具有正相关性(r均=0.998,P均<0.001),回归方程(Y为VIC校正值,X为铁浓度)分别为Y=-0.185+1.054×XY=0.221+1.022×XY=-0.009+1.037×X。管电流为200、240及320 mA时,铁-碘基图中的铁-碘混合液的VIC校正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33,P=0.968),其VIC校正值与铁浓度均呈正相关(r=0.986、0.983、0.988,P=0.002、0.003、0.002)。结论 能谱CT铁-水基图可准确定量含铁物质铁含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Revolution CT能谱成像测量腰椎体模骨密度(BMD)的准确性及可重复性。方法采用2台同型号Revolution CT,分别以不同管电流及不同球管转速组合共计20组扫描条件对欧洲腰椎体模(ESP)重复进行10次扫描;利用能谱物质分离功能分别测量体模L1、L2、L3椎体羟基磷灰石(HAP)值,比较HAP测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评价其准确性;记录各扫描条件下CT容积剂量指数(CTDI_(vol))。对比不同CT设备之间测量结果的可重复性。结果 20组条件下,L1、L2、L3椎体HAP测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取管电流230 mA、球管转速0.8 s/rot及管电流315 mA、球管转速1.0 s/rot,L1、L2、L3椎体HAP测值与体模实际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TDI_(vol)分别为9.09 mGy和15.46 mGy,且2台CT所测L1、L2、L3椎体HA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Revolution CT扫描测量ESP BMD准确性高,尤以球管转速0.8 s/rot配合管电流230 mA条件准确性更高,且辐射剂量低;同型号不同CT设备间可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能谱CT增强扫描分析进展期胃癌碘含量与脉管癌栓的关系。方法对40例经病理证实的进展期胃癌患者于术前2周内行能谱CT三期增强扫描,应用物质分离技术观察碘基图上增强扫描各期肿瘤黏膜侧高强化区及整体碘含量(ICs)、相同层面腹主动脉碘含量(ICao),计算标准化碘含量(NICs)、静脉期碘含量升高率(ICERvp),分析其与脉管癌栓的相关性。结果脉管癌栓阳性者胃癌动脉期黏膜侧高强化区、整体碘含量明显高于阴性者[(3.27±0.91)mg/ml vs(2.32±0.79)mg/ml,P=0.004;(1.98±0.65)mg/ml vs(1.41±0.75)mg/ml,P=0.023];标准化后脉管癌栓阳性者碘含量仍明显高于阴性者[(0.30±0.08)mg/ml vs(0.23±0.07)mg/ml,P=0.013;(0.18±0.06)mg/ml vs(0.14±0.07)mg/ml,P=0.037];阴性者黏膜侧高强化区及整体ICERvp明显高于脉管癌栓阳性者(0.39±0.26vs 0.12±0.26,P=0.005;0.55±0.46vs 0.22±0.28,P=0.047)。结论不同增强时相中胃癌碘含量与脉管癌栓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后处理技术如多元成像方法、单能级重建、有效原子序数成像及虚拟平扫等使能谱CT在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优化、狭窄程度判断、斑块成分分析及降低辐射剂量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对能谱CT成像原理、技术特点及其在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宝石CT能谱成像在胃癌诊断中的初步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宝石CT能谱成像(gemstone spectral imaging,GSI)检查在胃癌术前分期中的价值。方法:经胃镜诊断的84例胃癌病人,采用GSI检查,对病灶及淋巴结进行能谱成像分析;其结果与术后病理检查作对照。结果:总数为84例的胃癌病人中,37例为管状腺癌,32例为印戒细胞癌;两者的动脉期病灶碘基值比率分别为(0.2252±0.1321),(0.2609±0.1025);门静脉期病灶碘基值比率分别为(0.4713±0.1498),(0.5630±0.1757),门静脉期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腺癌的转移淋巴结和非转移淋巴结碘基值比率在动脉期有统计学差异;印戒细胞癌的转移淋巴结和非转移淋巴结在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GSI检查可以反映胃癌的不同病理类型,有助于鉴别转移淋巴结,从而提高胃癌术前的分期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能谱单能量图像对提高脑血管CTA成像质量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接受脑血管能谱CTA检查的患者,获得5组单能量图像(50、70、90、110、130keV)、1组质量控制(QC)图像。分别测定6组图像的噪声、CNR,并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6组图像的CNR及噪声差异,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采用多组独立样本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 H)比较图像质量评分差异。结果 6组中,70keV组与90keV组图像噪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6组图像CNR、图像质量评分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50keV单能量图CNR、图像质量评分均最高,70keV单能量图、QC图及90、110、130keV单能量图的CNR、图像评分均依次递减。结论能谱CT 50keV单能量图像能显著提高脑血管CTA的图像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椎间盘造影(CTD)诱发青年士兵盘源性下腰痛患者一致性疼痛与腰椎间盘MRI表现的相关性。方法对54例盘源性下腰痛青年士兵行MR检查后,共对152个腰椎间盘进行CTD,分析CTD分型、对比剂剂量、诱发一致性疼痛与MRI表现的相关性。结果青年士兵盘源性下腰痛患者椎间盘内破裂类型主要为CTDⅡ型和Ⅳ型,其分型、对比剂注射剂量与诱发一致性疼痛具有相关性(P0.01),腰椎间盘MRI表现与CTD诱发一致性疼痛存在明显相关性(P0.01)。结论 CTD能够定性诊断腰椎间盘内破裂,进一步确定责任椎间盘;MRI改变可能与青年士兵盘源性下腰痛的病因相关。  相似文献   

8.
双血供CT灌注(DI-CTP)可同时定量评估肺动脉(PA)和支气管动脉(BA)供血,显示病理状态下二者供血比例变化,提供肺部病灶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信息,有助于鉴别良、恶性病变。本文就DI-CTP用于肺部疾病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CT、ECT核素骨显像对脊柱关节病(SpA)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临床诊断为SpA患者63例(其中强直性脊柱炎26例,未分化脊柱关节病37例)同时进行骶髂关节CT扫描和ECT全身及骶髂关节局部显像。结果 CT对未分化脊柱关节病检查阳性率为24.3%(9/37)。远低ECT检查阳性率64.9%(24/37);ECT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阳性率为53.8%(14/26)。结论 ECT核素骨显像早期诊断SpA较CT敏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头孢曲松钠相关性胆囊假性结石的CT表现。方法对16例超声筛查的疑似头孢曲松钠相关性胆囊假性结石患者进行胆囊CT检查,分析胆囊假性结石的形态、密度及其密度均匀性,其中密度均匀性以结石中间区域ROI的CT值标准差(SD)表示并与肝实质CT值SD进行对比。结果 16例头孢曲松钠相关性胆囊假性结石中,泥沙状结石7例、结节状结石9例;假结石平均CT值(107.88±42.89)HU,其中泥沙状为(135.43±45.38)HU,结节状结石为(86.44±24.86)HU;假性结石平均SD为(8.29±2.06)HU,与肝实质平均SD(8.51±1.49)相近,其中泥沙状SD为(7.40±0.99)HU,结节状SD为(8.99±2.38)HU。结论头孢曲松钠相关性胆囊假性结石在CT上表现为结节状或泥沙状偏高密度影,其密度均匀,尤以泥沙状假性结石为甚,具有一定特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能谱CT多参数成像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6例胃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53例,女33例;中位年龄为53岁,年龄范围为22~87岁。所有病人采用能谱CT行腹部常规平扫和能谱动静脉期增强扫描检查,在后处理工作站对平扫图像、动静脉期70 keV单能量图像、动静脉期碘基图像进行分析。观察指标:(1)胃癌淋巴结转移情况。(2)胃癌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分析。(3)特殊病例介绍。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或秩和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1)胃癌淋巴结转移情况:86例病人中,64例伴淋巴结转移,22例无淋巴结转移。(2)胃癌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生长方式、肿瘤长径、瘤周脂肪浸润、动脉期CT值、静脉期CT值、静脉期碘基值是影响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χ2=6.753,Z=-3.180,χ2=7.649,Z=-2.051、-2.971、-2.547,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瘤周脂肪浸润,静脉期碘基值[>12且≤16(100μg/cm3)、>16(100μg/cm3)]是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优势比=13.154,3.761、7.583,95%可信区间为2.597~66.620,1.893~8.572、4.769~16.692,P<0.05)。(3)特殊病例介绍。病例1:男,46岁。术前能谱CT增强检查结果示胃窦占位性病变伴淋巴结肿大。能谱CT增强检查动脉期70 keV单能量和碘基图像,原发灶层面横断位图像显示胃窦部胃壁明显增厚,轻中度强化,浆膜面及周围脂肪间隙清晰,伴胃体小弯侧淋巴结肿大。能谱CT增强检查动脉期70 keV单能量和碘基图像,幽门下层面横断位图像显示幽门下淋巴结肿大。能谱CT增强检查静脉期70 keV单能量和碘基图像,原发灶层面横断位图像显示胃窦部病灶分层强化,黏膜面明显强化,病灶黏膜面高碘基值。CT检查诊断为胃窦部胃癌伴淋巴结转移,无浆膜面及瘤周脂肪浸润。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示胃窦部中分化腺癌,浸润至肌层,合并淋巴结转移。病例2:男,53岁。术前能谱CT增强检查结果示胃体小弯侧胃癌伴淋巴结肿大。能谱CT增强检查动脉期70 keV单能量和碘基图像,原发灶层面横断位图像显示胃体小弯侧胃壁不均匀增厚,中度强化,瘤周脂肪间隙模糊,浆膜面模糊,伴胃体小弯侧多发淋巴结肿大。能谱CT增强检查静脉期70 keV单能量横断位图像显示胃体小弯侧病灶,胃体小弯侧肿大淋巴结分界不清晰,瘤周脂肪间隙模糊。能谱CT增强检查动脉期70 keV单能量腹腔干层面横断位图像显示脾动脉旁淋巴结肿大,周边环形明显强化,中央坏死成分无强化。CT检查诊断为胃体小弯侧胃癌伴淋巴结转移,合并浆膜面侵犯及瘤周脂肪浸润。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示胃体小弯侧低分化腺癌,浸润至浆膜层,伴淋巴结转移。结论瘤周脂肪浸润、静脉期碘基值是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CT和MRI诊断非外伤急性眼球突出(NTAP)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NTAP的临床资料、CT及MRI表现。结果 42例NTAP中,14例眼眶自身感染包括蜂窝组织炎8例、炎性假瘤肌炎4例及视神经炎2例,影像学表现为眶脂体模糊片影、眼外肌及视神经增粗。20例鼻源性眼眶感染,包括毛霉菌病1例、骨膜下脓肿10例及鼻窦黏液囊肿9例,表现为眶尖不规则片状T2WI低信号、沿眶壁边缘清晰低密度影及突入眶内的囊性病变,伴相邻鼻窦炎。眶内血肿5例,CT及MRI表现符合出血演变。自发性颈动脉海绵窦瘘3例,表现为眼上静脉增粗及海绵窦扩大。结论 CT及MRI诊断NTAP病变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的MRI与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患者的MRI及CT资料。11例中,8例接受MR检查,其中5例接受增强扫描;4例接受CT扫描,其中1例同时接受增强扫描。结果10例DFSP位于皮下及皮下脂肪层,表现为边界清楚的椭圆形或分叶状肿块;1例位于左侧大腿中上段深部。DFSP在T1WI图像上主要为低至稍高信号,T2WI图像上呈稍高或高信号;CT平扫呈等密度。MR和CT增强扫描病灶均明昂强化。结论隆突件皮肤纤维肉瘤的MRI和CT嘉孤且右一宦特衍.右助千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64排CT与DSA及C臂 CT检出肝癌小病灶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64排CT、DSA和C臂CT对肝癌小病灶(直径≤3.0 cm)的检出能力。方法对48例肝癌患者先行64排CT扫描,再行肝动脉DSA、TACE和C臂CT扫描。2周内复查CT(碘化油CT),由3名影像科医师对64排CT、DSA、C臂CT和碘化油CT图像进行分析,计数4种方法对直径≤3.0 cm病灶的显示情况,并以碘化油CT诊断结果作为标准,用McNemar检验比较64排CT、DSA和C臂CT诊断肝癌小病灶的检出率。结果碘化油CT证实48例患者共133个病灶(直径0.5~3.0 cm),其中64排CT检出55个(55/133,41.35%),DSA检出110个(110/133,82.70%),C臂CT检出130个(130/133,97.74%),三者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1)。根据病灶大小将133个病灶分为3组,A组(直径0.5~1.0 cm)98个病灶,B组(直径1.1~2.0 cm)27个,C组(直径2.1~3.0 cm)8个。64排CT、DSA、C臂CT分别检出A组病灶29、76和95个,B组19、26和27个,C组7、8和8个。结论 C臂CT可提高对肝癌小病灶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脾脏单发肿瘤或肿瘤样病变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脾脏单发肿瘤或肿瘤样病变的临床表现及CT特点。结果 18例单发脾脏肿瘤或肿瘤样病变中,血管瘤2例,其中1例明显强化,1例边缘结节状强化;3例淋巴管瘤边缘及分隔轻度强化;3例较大窦岸细胞血管瘤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期逐渐均匀强化,延迟期强化与周围组织相仿,另2例边缘轻度强化;3例较大硬化性血管瘤结节样转化病灶内见"辐轮状钙化"及"辐轮状强化",另1例病灶内见液化坏死;1例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平扫及增强无特征性改变;1例巨块型淋巴瘤动脉期可见"血管漂浮"征;2例淋巴瘤呈轻度均匀强化。结论 CT可较清晰地显示脾脏病灶的大小、形状、密度、边界及强化程度,对脾脏单发肿瘤或肿瘤性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卵巢透明细胞癌(OCCA)的CT和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OCCA的CT及MRI资料。对6例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对7例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9例中,4例先后接受CT及MR平扫、增强检查,2例仅接受CT平扫及增强检查,3例仅接受MR平扫及增强检查。①肿瘤位于左侧卵巢3例,右侧4例,跨中线生长2例,瘤体直径2.2~12.4cm;8例为囊实性肿块,以囊性为主,1例为多房囊性肿块。②CT表现:6例中,5例为以囊性为主的囊实性肿块,均为单房,密度均匀,1例为多房囊性肿块,囊液密度不均,囊内分隔粗细均匀;动脉期5例实性部分及分隔中度强化,1例明显强化;静脉期均持续强化。6例均见完整包膜,延迟强化呈稍高密度。③MRI表现:7例中,6例为以囊性为主的囊实性肿块,囊性部分呈长T1长T2信号,实性部分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DWI均呈高信号;1例多房囊性肿块,囊液信号不均,分隔呈等T1稍长T2信号。增强扫描6例肿瘤实性部分动脉期不均匀强化,静脉期均呈持续性较均匀明显强化,分隔持续明显强化。延迟期包膜持续强化,呈稍高信号。结论 OCCA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有助于与其他富血供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