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为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诱因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高血压的患病率逐年增加,成为常见病和多发病,是我国目前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疾病之一,被现代人称为健康的无形杀手。据资料显示,高血压可以使人的寿命缩短20年,如果能在早期发现高血压并且及时采取有效的降压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所以高血压病人的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3.
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与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的最终目标是减少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防止出现心、脑、肾的并发症。其中,血压的控制为高血压病治疗的核心。笔者通过临床调查,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作以下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约有两亿高血压患者,但只有1/3的人知道自己血压高,1/4的人进行治疗。仅有6%的人血压控制得比较理想。其重要原因之一是不知道自己的血压水平。近年来,随着电子血压计的普及,很多患者自己在家监测血  相似文献   

5.
高雪 《药物与人》2001,14(10):10-10
遗传父母有高血压,子女发生高血压的机会要比父母血压正常的子女大得多。但并不是每个子女都会患高血压,环境因素也起着重要作用。肥胖肥胖的人发生高血压的机会比体重正常的人多2—4倍,并且肥胖的高血压病人比体重正常的  相似文献   

6.
7.
很多人知道尿酸过高可能引起疯风性关节炎,但高尿酸血症的危害远非如此,它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导致严重肾功能衰竭的极其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为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诱因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高血压的患病率逐年增加,成为常见病和多发病,是我国目前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疾病之一,被现代人称为健康的无形杀手。据资料显示,高血压可以使人的寿命缩短20年,如果能在早期发现高血压并且及时采取有效的降压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所以高血压病人的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林湘艳 《东方药膳》2009,(11):17-18
高血压是急诊常见的疾病之一,它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也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高血压的患病率在不同国家、地区和种族之间均有差别,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人体的血压分收缩压(即民间讲的上压)和舒张压(下压),医学上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根据血压水平,又进一步将高血压分为1~3级。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患者认识上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欣 《药物与人》2009,(3):34-35
高血压是急诊常见的疾病之一,它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也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高血压的患病率在不同国家、地区和种族之间均有差别,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人体的血压分收缩压(即民间讲的上压)和舒张压(下压),医学上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根据血压水平,又进一步将高血压分为1~3级。据统计,目前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仅30.2%、24.7%、6.1%,依然很低,这和人群对高血压重视不足及认识上的误区相关。  相似文献   

11.
有研究表明,65岁以上的老年人,每3人中就有2人是高血压,这是因为收缩期血压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导致的。同时,由于血压调节功能降低,血压的波动性增大,因此,白大衣高血压和假性高血压者也增加。而且,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容易引起血压日内变动的异常,夜间非降压型高血压或清晨高血压的发生率也增加,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增大。  相似文献   

12.
梁斌 《大众健康》2002,(7):44-44
高血压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在知识分子中尤为多见。由于卫生知识的宣传普及以及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大家已逐渐认识到高血压这一“无声的杀手”对健康的严重危害,加强了对该病的防治,不少高血压患者都自己购置了血压计,以便更方便地了解自己的血压波动情况。然而,不少高血压患者都向笔者反映,自己在家测得的血压值与医生测的有较大出入,不知这是什么原因。  相似文献   

13.
我国每年有26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每12秒有1人被心血管疾病夺去生命。这些心肌梗死的患中90%为男性,绝大多数都吸烟。高血压和胆固醇升高是血栓闭塞性脑卒中和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共同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血压异常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可导致血压异常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单因素分析、Logistic多元回归等方法对391个血压异常(高血压或低血压)的核心家系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职业、婚姻状况、饮茶习惯、吸烟饮酒、饮水类型及体重指数(BMI)与血压有相关关系,高血压还与住房类型有关;而性别、化程度、饮食口味、喜食肉类、过敏体质、房屋居住地点是可能是低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表明血压异常与年龄及BMI显相关(P<0.001),高血压还与职业、吸烟饮酒史、饮茶习惯相关,性别、喜食肉类、 居住在山地可使低血压发生率增高,此外,遗传流行病学分析显示父母亲的低血压病史可使子女血压异常发生率显增高,且对女儿的影响更加 明显。结论:多种因素与个体血压异常有关,为进一步探索血压异常的病因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中国成年人血压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主要行为危险因素流行及聚集的关系。方法 采用2013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源自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98个监测点,采用面对面询问调查和身体测量收集心脑血管疾病行为危险因素及高血压患病等信息,将其中179 347名≥18岁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血压水平分为理想血压、正常血压、正常高值及高血压Ⅰ、Ⅱ、Ⅲ期6个水平,分析不同血压水平人群心脑血管疾病行为危险因素的流行及聚集情况。结果 样本人群中血压6个水平分别占36.14%、22.77%、16.22%、16.43%、5.97%、2.48%。不同人口学特征亚组间血压水平比较,以男性、汉族、有伴侣者血压水平更高;年龄越大、经济收入越低、文化程度越低者血压水平越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是否服用降压药,不分性别人群血压水平均随危险因素聚集数量增加而升高(P<0.05),其中未服药组血压水平受危险因素数量聚集影响更大。经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具有1、2、≥3个危险因素者血压水平升高的风险分别是具有0个危险因素者的1.36、1.79、2.38倍。结论 我国成年人心脑血管疾病行为危险因素聚集越多,血压水平越高;采用≥2种的行为危险因素联合干预可更好控制人群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16.
我国当前的血压控制率仅为6.1%。这意味着近94%的高血压患者不能安全度过一个血压得到持续稳定控制的一天,而24小时血压控制达标率直接关系到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一日之际在于晨,让血压“过上”安稳的一天应该从关注“清晨血压”开始,因为中风、心绞痛、猝死和心肌梗死在此时发生率最高。  相似文献   

17.
梁斌 《大众健康》2003,(8):45-45
过去,医生们很少关注高血压病人夜间的血压情况,对病人夜间血压是升高还是降低,以及夜间血压的变化对病人有什么影响等都了解甚少。但自从可自动检测一天24小时血坟变化的便携式自动血压计问世后,即使在睡眠时间,高血压病人也可方便地测得血压的变化。由此,专科医生也开始关注起高血压患者夜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是在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下发生的,每个人的遗传背景无法改变,但对影响血压升高的环境因素是可以被有效干预的。在影响血压增高的因素中,膳食因素一直是其中非常关键的部分。这也就是世界高血压联盟在今年的世界高血压日到来之际提出"健康膳食,健康血压"口号的主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太仓市社区管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和相关因素,为有针对性的开展患者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按《全国高血压规范化管理项目实施方案》对患者进行信息采集和血压测量等,按年龄和性别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太仓社区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平均水平为(140±16)mmHg,舒张压为(86±9)mmHg,不同性别、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合并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等疾病患病率分别为5.2%、4.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合并脑卒中、冠心病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增加明显。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糖尿病等家族史发生率均以45~54岁年龄组最高,不同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中,除不经常锻炼外,肥胖、腹型肥胖、品味偏咸、经常饮酒和经常吸烟发生率均以45~54岁年龄组最高,肥胖、腹型肥胖、不经常锻炼等发生率女性均高于男性,经常饮酒、吸烟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水平较为理想。应根据高血压患者危险因素的不同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有效预防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50多岁是人的生理和心理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在这一阶段,女性会因卵巢功能和性激素分泌水平下降,心脏、血管以及植物神经功能等有时会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其中一些人会有血压升高,即更年期高血压病。高度敏感的女性一点声音都能心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