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祖国医学认为阴虚和瘀血是高血压病的主要病机特点。本文通过复制阴虚瘀血证动物模型,观察了耳针“心”穴对其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并与耳针“艇中”穴相对照,结果提示耳针“心”穴可改善瘀血现象,而耳针“艇中”穴改善血液流变学意义不显,说明耳穴具有一定的特异性,从而为耳针治疗高血压病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寻求影响心血管功能的有效耳穴,进一步探讨耳针的作用机理及耳穴有否特异性等问题,为研究“体表与内脏相关原理”提供某些依据,我们利用心阻抗图技术,观察耳针“心穴”对心泵功能的影响,进行了动物实验研究。心阻抗图或阻抗心动图(Im-Pedance Cordiogram)是一种无创伤性检查心功能的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和实验研究。它可反映心泵功能及心脏血液动力学变化,对判断心脏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意  相似文献   

3.
<正>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下称慢阻肺)属中医咳、喘、痰饮、水肿等范畴.主要累及肺脾肾心四脏.咳、痰、喘是临床三大主证.另外,慢阻肺尤其是发展到肾虚阶段,患者常有面色黧黑,胸闷胸痛,气短喘促,心悸,甚则紫绀,杵状指,舌紫暗或有瘀斑等气滞血瘀表现.据临床观察,慢阻肺病人大多年老体弱,且以阳虚居多,但典型阴虚也不乏其例.所以从阴阳辨证的角度来看,慢阻肺可谓统属脏腑阴阳失调的"本虚"之证,且常是经过由肺虚到脾虚最终发展到肾虚而逐渐加重的变化过程.阳虚生外寒,畏寒肢冷为阳虚的主证,阴虚生内热.手足心热乃阴虚的特点.对慢阻肺病人的甲皱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的改变已有较多报道,但未见有关于阳虚与阴虚慢阻肺患者的甲皱微循环及血液流变性变化的对比观察研究报道.我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国内外临床和实验研究都证实,耳针“心穴”可治疗心血管疾病并具有抗休克作用。笔者在“家兔心血管和胆道功能变化敏感耳穴探测”一文中(见《辽宁中医杂志》1986;10(5):39),同样证实耳针“心穴”可使血压、心搏出量、心输出量、心脏指数等明显增加。为进一步探讨耳针“心穴”对心肌收缩机能的作用,我们又进行了下列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中医脏腑不同证候背俞穴红外热图特征。方法: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结合中医脏腑辨证等,从全国亚健康红外测评协作网数据库中筛选出符合条件的9500例脏腑功能异常的红外案例,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不同中医证候肾阳虚、心阳虚、脾虚湿困、胆气虚、肾气虚、脾气虚、肺气虚、心气虚、肺阴虚、肝阴虚、大肠湿热、肝气郁结、胃热、膀胱湿热对应脏腑背俞穴温度依次增高。结论:(1)阳虚、气虚人群对应脏腑背俞穴温度较其他为低,且阳虚更为明显;(2)阴虚人群多表现为背俞穴温度稍高的虚热状态;(3)肝气郁结人群肝脏背俞穴温度较高;(4)实热、湿热人群背俞穴温度较气虚、阳虚、阴虚为高;(5)右侧背俞穴的温度一般较左侧微高。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对47例经辨证为阴虚阳亢证的高血压患者(阴虚组)和32例辨证为阳虚证的低血压患者(阳虚组)分别进行了启元气功锻炼前后的血压测定、症状学观察、劳宫穴温度测定和甲皱、舌尖微循环动态观察。发现气功锻炼不仅可以使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降低,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劳宫穴温度降低和微循环障碍得到明显改善,还可以使低血压患者的血压升高及症状消失,劳宫穴温度升高和微循环障碍改善。提示气功对虚证(阴虚、阳虚)及血压(高、低)可以起到双向调节作用,认为气功对机体阴阳,脏腑、经络、气血等失衡状态所起的动态调整平衡作用,是通过机体"自我锻炼"来主动调整和控制达到的。  相似文献   

7.
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文献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熊丽辉 《陕西中医》2008,29(2):137-138
目的:通过对20年来有关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证候文献资料的回顾性研究,分析其证候分布特征、累及的脏腑及常见的病性。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人工录入并整理文献信息,运用统计学原理进行分析。结果:根据频数,气阴两虚、气虚血瘀、阳虚水泛、心肾阳虚、心阳虚是前六位的证候;病变脏腑依次为:心、肾、肺、脾、肝;病性依次为:气虚、阳虚、阴虚、血瘀、水结。结论:文献研究是证候标准化研究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通过建立类阴虚、类阳虚、类血虚、类血淤四种证候的动物模型,观察研究了体表(耳)和内脏(肝、肾、肠)的微循环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的证有不同的微循环改变特点,类阴虚证动物主要表现为充盈度不足,血色暗红,血流稍快,毛细血管开放数增多;类阳虚证动物为血流缓慢,血色淡,充盈度不足,毛细血管开放数减少;类血虚证动物为血色淡红,血流星虚缦状,充盈度不足,有片状渗出;类血淤证动物为血流缓慢或淤滞,红细胞聚集,血粘度增高。这些特点为中医辨证提供了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选择106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按照胸痹的中医辨证标准进行证型归纳.结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证型分布依次为:阳虚寒凝血瘀证>气虚痰瘀证>气滞血瘀证=阴虚痰瘀证>阳虚痰瘀证=痰瘀交阻证>单纯血瘀证>单纯痰浊证=单纯阴虚证>单纯阳虚证>单纯气滞证>单纯气虚证;进一步归纳:阳虚及其各兼证组(单纯阳虚证 阳虚痰瘀证 阳虚寒凝血瘀证)>气虚及其兼证组(单纯气虚证 气虚痰瘀证)>阴虚及其兼证组(单纯阴虚证 阴虚痰瘀证)>气滞血瘀组>痰瘀交阻组>单纯血瘀组>单纯痰浊组>单纯气滞组.阳虚兼证组内出现率超过50%的症状依次为:心前区疼痛、胸闷、心悸、气短、畏寒、肢冷、乏力、腰膝酸软、夜尿频多,常见舌象有:舌质紫暗、淡紫、暗红、淡红,舌体胖大、齿痕、嫩,苔多白腻、白滑,脉象常见沉弦、沉弱、沉涩.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病机复杂,虚实相兼;阳虚寒凝血瘀是本病的主要病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心病左室重构与证素、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运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261例疑似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心脏彩超检查,对确诊为冠心病左室重构患者的中医证素和危险因素进行横断面调查,运用频数分析和关联规则方法进行数据统计。结果 261例疑似患者最终确诊为冠心病左室重构病例为231例。231例患者中病位证素以心(226例)、肺(116例)、肾(69例)为主;病性证素以血瘀(221例)、气虚(77例)、阴虚(72例)、阳虚(58例)为主。关联规则提示冠心病左室重构与心、肺、肾、血瘀、气虚、阳虚、阴虚等证素有关,在吸烟、年龄、男性、心、血瘀条件下出现左心室重构概率为98. 49%;冠心病左室重构患者2个证素以心与阳虚、心与气虚等组合多见,3个证素以心与阳虚、肾,心与阳虚、肺等组合多见。4个证素以心与阳虚、肾、血瘀,心与阳虚、肺、血瘀等组合多见。结论冠心病左室重构患者多见本虚标实,病位多与心、肺、肾相关,气虚、阴虚、阳虚等虚证是发病之本,血瘀、痰是发病之标,危险因素是发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观察了耳针心穴对30例高血压病患者的降压作用,耳针心与胃穴的即时降压作用比较,耳针心穴对Ⅱ、Ⅲ期高血压病左心功能改善的即时效应,耳针心穴对30例健康人左心功能的影响。结果:耳针胃穴无明显即时降压效果;耳针心穴即时降压作用明显,近期降压率接近100%,远期有效率63.3%;对Ⅱ、Ⅲ期高血压病左心功能改善的即时效应明显,对正常人左心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阳虚盗汗临证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代医家在论治汗证时多宗“阳虚自汗、阴虚盗汗”之说,沿袭至今,而鲜有谈及“阳虚盗汗”这一证治。笔者在多年临床实践中所见盗汗病例,除阴虚所致者外,阳虚盗汗亦属常见,故有摭拾补遗之意。今投鄙俚薄言,祈求匡正。1阳虚盗汗的文献记载《诸病源候论》中有“虚劳汗候”“虚劳盗  相似文献   

13.
“肺阳虚”动物模型的探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肺气虚弱、寒邪犯肺致“肺阳虚”的理论,利用现代实验方法模拟上述条件,对实验动物大鼠给予烟熏和寒冷刺激,造成“肺阳虚”动物模型。并从现代免疫学、血液流变学、分子生物学、病理学角度探讨“肺阳虚”证的发病机理。同时和肺气虚证进行了对比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微量元素研究近况及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医药微量元素研究工作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国内学者应用微量元素理论和分析方法研究中医中药,做了许多有意义的工作,表明微量元素研究可能是传统医学与现代科学相结合的重要途径之一,现将这方面的工作,做一简要回顾。一、证本质与微量元素:证的研究是中医理论研究的重要环节,探讨证的规范,研究证的本质,寻找辨证的客观依据,是当前研究证的主要工作,近几年探讨证与微量元素的内在联系是许多研究者的共同性工作,刘福春等发现,“阳虚”动物血清Mg及组织中Zn含量均有显著下降,右归丸不但可改善“阳虚”症状,且可提高血清Mg含量。临床研究辨证与微量元素的关系,各地都做了大量工作,一致认为Zn/Cu比值降低是虚证病人的共同表现,并报告了阴虚、阳虚、肝阴虚、脾气虚病人血清和头发中微量元素测定结果。徐正福等发现风湿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中医阴虚、阳虚的研究已有不少实验报导。上海第一医学院曾报导肾阳虚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紊乱,尿17羟(17-OHCS)低于正常。上海中医学院曾观察到阴虚肝火旺患者尿17-OHCS增高,阴虚心火旺患者尿儿茶酚胺(CA)增高,阴虚心肝火旺患者则两者均增高。我们在研究阴虚火旺证的过程中,发现少数心火旺患者在尿CA增高的同时,尿17-OHCS低于正常,对这些患者进一步辨证,发现除了伴有失眠、心悸、烦躁等阴虚心火旺的见症外,同时伴有四肢不温、脉虚软无力等阳虚症状。根据实验指标及临床症状,上述患者可能属于肾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体温昼夜节律参数的特征性改变角度揭示“阴虚”、“阳虚”状态的时间病理学基础。方法:分别采用氢考Ⅰ型(肾上腺皮质激素过多)和氢考Ⅱ型(肾上腺皮质机能抑制)方法塑造大鼠“阴虚”、“阳虚”病理模型,昼夜监测动物肛温,并用单个余弦法程序对体温数据进行昼夜节律性分析。结果:正常大鼠的体温具有明显昼夜节律性波动峰相位平均为351.13度(约在23.4时);“阴虚”大鼠的体温仍保持昼夜节律,但峰相位为32.23度(约在2.2时),发生明显心后性转移,节律中值、振幅有升高趋势;“阳虚”大鼠体温昼夜节律消失,峰相位为307.50度(即20.5时),发生明显超前性转移,节律中值、振幅明显降低。结论:“阴虚”、“阳虚”大鼠体温具有不同的昼夜变动模式,“阴虚”、“阳虚“状态具有不同的时间病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17.
心力衰竭的常见证候和证候要素的现代文献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的证候分布特点和证候内部特征,分析心力衰竭的常见证候和证候要素以及分布规律,为今后的证候规范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符合要求的心力衰竭的文献中涉及的证候和证候要素进行规范,运用SPSS13.0进行频次统计。结果:心力衰竭最常见的证候依次是气阴两虚证、心阳虚证、气虚血瘀证、阳虚水泛证、心肾阳虚证、水气凌心证、心气虚证、心脉瘀阻证。证候要素中,病位为心、肾、肺、脾、脑、肝、大肠,其中出现频率在2%以上者为心、肾、肺、脾;病性为阳虚、气虚、血瘀、水停、阴虚、痰、气逆、湿、饮、亡阳、亡阴、血虚、气滞、热、气不固、寒,其中频率在6%以上者主要有阳虚、气虚、血瘀、水停、阴虚。结论:心力衰竭的发病主要在心,与肺、脾、肾密切相关;病机主要是本虚标实,以阳虚、气虚、阴虚为主,血瘀、水停为标。本研究结果也提示,从证候要素入手对证候进行研究,无疑能为中医证候的规范化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观察了耳针“心穴”对失血性休克家兔心泵功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耳针组和对照组在休克前、休克时所观察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1。耳针后5、10、15、20、25、30、60min时,见耳针组动脉血压、心率、每搏容量、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心阻抗环有明显变化,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尤其在耳针后15~30min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本工作证明,耳针“心穴”确实存在抗休克作用,且认为这种抗休克作用与改善内脏器官血流量及改善心功能有一定联系,可为临床中西医治疗休克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动脉硬化症患者中医证候特点和分布规律。方法:根据文献研究、专家咨询制定临床调查表,进行临床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获得脑动脉硬化症四诊资料,按照预先设定临床证候诊断标准,对433例临床脑动脉硬化症进行辨证,并作统计学处理分析,分析其证候特点和分布规律。结果:433例患者证候数为55个,单个证候5个;2个单证的复合证候13个;3个单证组合的复证19个;4个单证组合的复证证候为11个;5个单证组合的复证证候为6个。涵盖85%总病例数的证候分型包括如下22种:气滞气虚阴虚、气虚、气虚阴虚、气滞气虚阴虚热火、气滞气虚、气虚痰湿、气虚阳虚、气滞、气滞气虚阴虚阳虚、气滞气虚痰湿、气滞气虚阳虚、气虚阴虚阳虚、气滞气虚痰湿阴虚、气滞阴虚热火、气虚痰湿阳虚、气虚痰湿阴虚、痰湿、气滞气虚血瘀阴虚、气虚血瘀阴虚、气滞痰湿、气滞气虚热火、气滞气虚痰湿阳虚等证型。具有以气虚和(或)气滞为基础证候,兼夹痰湿、血瘀、火热、阴虚、阳虚的证候组合规律。提示:脑动脉硬化症证候分布复杂,单证少,复证多,含两个以上证候的复证多见,以气虚和(或)气滞为基础证候,兼夹痰湿、血瘀、火热、阴虚、阳虚。  相似文献   

20.
对《难经·五十八难》中“阳虚阴盛”“阳盛阴虚”含义的注释历来具有争议。笔者认为这两个证候是外感病的两种极端的特殊情况,而非常见的伤寒病证。汗法和下法是这两个证候的针对性的治法。汗法的原理是引气出表,下法的原理是引气入里。若在“阳虚阴盛”“阳盛阴虚”这两种证候中颠倒这两种治法很容易致人死亡。这两种证候和治法的提出立足于汉唐时期医学作品中常见的表里阴阳平衡的观念之上。用表里平衡观能更好解释“阳虚阴盛”“阳盛阴虚”的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