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发性胰腺癌中p16基因突变及其蛋白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探讨p16基因与胰腺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PCR基础缺失分析,PCR-SSCP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8例胰腺癌组织,相应癌旁组织和4例正常胰腺组织中p16基因缺失,突变及其蛋白表达状况,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8例原发性胰腺癌组织中4例发生p16基因纯合缺失。5例发生p16基因突变,p16基因变异频率为32.1%,28例癌旁组织和4例正常胰腺组织中未发现纯合缺失及突变。p16基因变异频率与淋巴结转移(P<0.025),转移淋巴结个数(P<0.01)及临床分期(P<0.05)密切相关。28例原发性胰腺癌的癌组织,癌旁组织和4例正常胰腺组织p16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1%(16/28),85.7%(24.28)和100%(4/4),癌组织中p16蛋白阳性表达率与组织学分化(P<0.05),淋巴结转移(P<0.05),转移淋巴结个数(P<0.05)及临床病理分期(P<0.05)密切相关。结论:p16基因变异及其蛋白失表达可能是胰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重要因素之一,而且二者均可作为评估胰腺癌恶性程度及其侵袭能力的有用指标,存在p16基因变异及蛋白失表达的原发性胰腺癌具有更强的恶性潜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MP-9在胰腺癌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 MMP-9在53例胰腺癌组织(胰腺癌组)及10例正常胰腺组织(对照组)中的表达,并与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胰腺癌组织中MMP-9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胰腺组织(P<0.05)。 MMP-9的表达与胰腺癌的临床分期及淋巴结有无转移有关(P<0.05)。结论:胰腺癌组织中 MMP-9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相关。  相似文献   

3.
胃癌及转移淋巴结中P15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测抑癌基因P15在原发性胃癌及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以探讨其其胃癌转移及预后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92例原发性胃癌及138枚转移淋巴结中P15蛋白的表达。用已知食管癌阳性切片对照。结果:P15阳性表达率在原发癌中为28.3%;原发癌伴淋巴结转移组P15阳性表达率较无淋巴结转移组显著低表达(P<0.005),转移组原发癌P15阳性表达率与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比较,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转移组原发癌P15阳性表达率与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比较,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15检测对胃癌淋巴结转移预测及胃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胰腺癌组织P53蛋白的过度表达与肿瘤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单克隆抗P53抗体对28例胰腺癌组织石蜡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P53蛋白阳性物质位于肿瘤细胞核内,28例胰腺癌病例中有16例P53表达阳性(57.1%),与正常胰腺和癌旁组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阳性率随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组表达率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P<0.05),与术后存活情况有关(P<0.05).结论:p53基因的异常表达在胰腺癌的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对胰腺癌病人的预后判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P53、C-erbB-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预后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车艺  厉红元 《重庆医学》2003,32(1):57-59
目的:探讨p53、C-erbB-2在人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预后评价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组化检测59例人乳腺癌石蜡切片p53、C-erbB-2的表达,并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复发率对比分析。结果:p53阳性表达与腋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P<0.05)和肿瘤复发呈正相关(P<0.01);C-erbB-2阳性表达与腋淋巴结转移(P<0.01)和肿瘤复发呈正相关(P<0.05);两者同时阳性表达亦与肿瘤复发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p53、C-erbB-2表达与人乳腺癌预后有一定相关性,两者同时阳性表达可能提示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6.
p53,nm23及PCNA蛋白的表达与结肠癌浸润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结肠癌中p53、nm23及PCNA的表达与结肠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6例结肠癌患者p53、nm23及PCNA的表达。结果:结肠癌患者中p53、nm23及PCNA的阳性率分别是53%,70%,82%,p53阳性率与癌组织分化(P<0.05)、癌浸润深度(P<0.05)、淋巴结转移(P>0.05)密切相关;nm23阳性率与癌浸润深度(P<0.05),淋巴结转移(P<0.05)密切相关;PCNA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p53与nm23表达两者呈负相关(r=-0.402),p53阳性、nm23阴性表达患者淋巴结转移率高于p53阴性、nm23阳性表达者(P<0.05)。结论:p53、nm23及PCNA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在肿瘤细胞增殖及浸润,转移中均起重要作用,可作为临床预测肿瘤转移潜能及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P5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66例乳腺癌组织中P53的表达结果。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0.0分析其与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因素(腋窝淋巴结转移、原发肿瘤大小、年龄、组织学分级)的关系。结果:P53阳性表达率为59.04%(98/166);P53蛋白表达在腋窝淋巴结转移阳性组则较淋巴结转移阴性组为高(P〈0.01);P53蛋白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无相关性(P〉0.05);P53表达与年龄、肿块大小无关(P〉0.05)。结论:P5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较高,可作为乳腺癌独立的预后判断因子;P53过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是一种不良预后因子,可能促进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浸润和转移,检测其具有实际的临床意义,可作为临床病理因素之外早期识别高转移潜能乳腺癌的重要补充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鼠双微体2(Mdm2)蛋白和P53蛋白在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的研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Mdm2和P53蛋白在62例宫颈鳞癌,2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12例慢性宫颈炎中的表达。结果宫颈鳞癌组织中 Mdm2和P53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CIN组和慢性宫颈炎组(P<0.05),Mdm2和P53蛋白在 CIN组和慢性宫颈炎组中的阳性表达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宫颈鳞癌中Mdm2蛋白的阳性表达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P <0.05), P53的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 P <0.05);Mdm2和P53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Mdm2和P53在宫颈鳞癌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Mdm2可能作为判断宫颈鳞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中雌、孕激素受体和p53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p53的表达与乳腺癌临床分期、腋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挝氧化物酶链接法(SP法)检测96例乳腺癌组织和10例乳腺良性增生病变组织中ER、PR和p53的表达,并对不同临床分期和有无腋淋巴结转移乳腺癌组织中ER、PR和p53的阳性表达率进行比较。结果:乳腺癌组织中ER、PR和p5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4%、62.5%、59.4%,乳腺良性增生病变组织中ER、PR和p5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0%、80.0%、0,乳腺良性增生病变组织和乳腺癌组织中ER、PR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53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乳腺癌组织中ER和PR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p53的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P〈0.05);无腋淋巴结转移者ER和PR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有腋淋巴结转移者(P〈0.05),p53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有转移者(P〈0.05)。结论:联合检测乳腺癌组织ER、PR和p53的表达对于判断乳腺癌预后和指导治疗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胰腺癌组织中C—erbB—2,nm23基因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目的:研究胰腺癌组织中C-erbB-2、nm23癌基因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39例存档胰腺癌标本进行检测。结果:39例胰腺癌C-erbB-2、nm23癌基因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46.1%,66.7%。C-erbB-2在组织学Ⅰ级的阳性表达率(10/16)明显高于组织学Ⅲ级者(1/11)(P<0.01),而nm23在组织学Ⅰ级阳性表达率(7/16)明显低于组织学Ⅲ级者(10/11)(P<0.05)。两基因蛋白在临床分期阳性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病例中,C-erbB-2、nm23的阳性表达率(15/25、20/25)均明显高于阴性组(3/14,6/14)(P<0.05)。结论:C-erbB-2,nm23的表达是反映胰腺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指标,阳性表达者可能恶性程度高和预后不良。nm23在胰腺癌组织中可能不显示肿瘤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弥漫型胃癌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弥漫型胃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11例弥漫型胃癌组织中PCNA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112例弥漫型胃癌中96例(85.7%)PCNA阳性,粘膜及粘膜下肿瘤PCNA阳性率(28.6%)明显低于浆浆膜外肿瘤(93.0%),(P<0.05),淋巴结转移组PCNA阳性率(82.0%)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34.8%),淋巴结转移≥10枚淋巴结组PCNA阳性率(94.1%)明显高于<10枚淋巴结组(42.9%)(P<0.05)。结论L对胃癌组织进行PCNA蛋白的检测,有助于预测胃癌进展程度和诊断淋巴结转移,以及评估胃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热休克蛋白27( HSP27)及P53蛋白在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探讨其作为预后指标的意义。方法建立组织芯片,通过免疫组化SP法检测75例无术前放化疗史的胃癌手术标本和52例癌旁组织中HSP27及P53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对随访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HSP27阳性表达率在胃癌组织中为64.0%,在癌旁组织中为30.8%,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HSP27表达与肿瘤TNM分期、分化程度、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P<0.05)。 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在胃癌组织中为68.0%,在癌旁组织中为7.7%,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53蛋白表达与肿瘤TNM分期和分化程度有关(P<0.05)。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在胃癌中,HSP27与P53表达呈正相关(r=0.319,P<0.01)。 Kaplan -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HSP27高表达与胃癌预后不良有关(χ2=13.109,P=0.000)。经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肿瘤的分期、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以及HSP27的表达与患者预后有关( P<0.05)。结论 HSP27高表达与胃癌有关,提示HSP27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HSP27与P53表达呈正相关,提示两者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P53、CD44v和nm23-H1在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53、CD44v和nm23-H1基因产物蛋白与肝癌侵袭、转移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了46例肝癌、癌旁组织(8例)和正常组织(8例)中P53、CD44v和nm23-H1基因产物蛋白的表达.结果:肝癌组织P53(63.1%)、CD44v(76.1%)、nm23-H1(60.1%),分别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和癌旁组织(P<0.05)。肝癌转移组三种基因产物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又分别与肝癌非转移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肝癌的侵袭、转移及预后可能与P53、CD44v和nm23-H1三种基因产物蛋白的异常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P16蛋白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1例胃癌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并与正常胃组织进行对比。结果 正常胃组织和胃癌组织中P16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12/12)和39.2%(20/51),两组比较有非常显性差异(P<0.001)。P16蛋白的阳性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无明显关系(P>0.05),但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中,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仅25.8%(8/31),而无淋巴结转移组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60.0%(12/20),两组间有显性差异(P<0.05)。结论 P16蛋白表达缺失与胃癌的发生及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检测P16蛋白表达可作为诊断胃癌及判断患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CerbB-2、P53癌基因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乳腺组织免疫组化SP法检测75例乳腺癌患者中P53及CerbB-2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CerbB-2、P53的阳性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CerbB-2、P53同阳性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CerbB-2、P53的检测对乳腺癌治疗方案的制定和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运用免疫组化ABC技术对87例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乳腺癌组织进行回顾性研究。nm23为单克隆抗体(NM301)、P53为单克隆抗体D0-7,平均随访期67.84月。观察乳腺癌中P53和nm23基因蛋白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参数、预后及PCNA、ER、PR的关系以及它们在预后判断上的相互关系。结果:P53阳性36例(41.38%),其蛋白表达显示,与病理分级Ⅲ级、核分裂、淋巴结转移、生存期短、复发脏器转移、PCNA阳性表达、ER阴性表达等预后不良的临床病理参数呈正相关趋势(P<0.05);nm23阳性45例(51.72%)与上述预后不良参数呈负相关趋势(P<0.05);在阻抑淋巴结转移和生存期等方面,它的作用更为显著(P<0.001),同时,这两种蛋白表达之间可能存在着互相“拮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87例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乳腺癌组织用免疫组化检测P53、C—erbB—2蛋白表达,平均随访期67.84月(16-100)。结果:①P53阳性率为41.38%,其表达和淋巴结转移、核分裂、病理分级、有复发脏器转移、PCNA表达呈正相关趋势(P<0.01),和生存期、ER、PR表达呈负相关趋势(P<0.001),与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无显著差异。②C—erbB—2阳性率49.43%,其表达和淋巴结转移、核分裂、病理分级、复发脏器转移、PCNA表达呈正相关趋势(P<0.05),与生存期、ER、PR表达呈负相关趋势(P<0.01),与年龄、肿瘤大小、组织类型、坏死无统计学差异。③P53、C—erbB—2共同表达27.59%,当共同表达时,除和仅P53表达组相比,在生存期<5年中有交界性统计学意义(P=0.0576),在ER、PCNA表达中,无显著性差异外,其它和两种蛋白均阴性组及单独一种阳性组相比,在淋巴结转移、核分裂、病理分级、生存期、复发脏器转移、PCNA、ER、PR表达方面均有显著差异(P<0.001)。在组织类型中,共同表达组浸润性导管癌显著高于仅P53表达组(P<0.05)。结论:①P53和C—erbB—2蛋白表达均和我国女性乳腺癌的较多预后不良因素有关;②P53和C—erbB—2的联合表达在乳腺癌的预后上有“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53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or,VEGF)和VEGF—C在鼻咽癌中的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化SP法对64例鼻咽癌标本中P53蛋白、VEGF及VEGF—C进行了检测。结果:鼻咽癌中P53蛋白、VEGF及VEGF-C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63%、68.75%和54.69%。P53蛋白表达和VEGF存在相关性(P〈0.05)与VEGF-C无相关性(P〉0.05),而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肿瘤中P53、VEGF及VEGF—C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非转移组(P〈0.05)。结论:VEGF表达可能由P53蛋白调节,P53蛋白与VEGF~C调节可能无关,VEGF及VEGF—C与鼻咽癌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P53蛋白可能参与调节,共同参与颈淋巴结转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学分型、淋巴结转移与C-erbB-2蛋白、P53蛋白、PCNA表达的关系,为临床判断其恶性程度和预后提供参考。方法:参照1988年WHO分类方法,对4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其中包括已发生颈淋巴结转移各20例)进行组织学分型和C-erbB-2蛋白、P53蛋白及PCNA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已发生颈淋巴结转移组C-erbB-2蛋白、P53蛋白和PCNA表达的阳性率均高于未发生颈淋巴结转移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组织学分型中微小型C-erbB-2蛋白、P53蛋白及PCNA表达阳性率均低于包膜型、滤泡型,且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包膜型与滤泡型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将组织学分型与C-erbB-2蛋白、P53蛋白及PCNA免疫组化相结合是判断甲状腺头状癌恶性程度及预后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20.
廖海涛  刘立义 《广西医学》2002,24(6):771-773
目的:探讨P-耐药糖蛋白(P-gp)和P53、mdm2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对79例胃癌进行P-gp、P53、mdm2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P-gp、P53及mdm2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0.5%(32/79)、58.2%(46/79)、15.2%(12/79);P-gp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与胃癌的组织学类型和浸润深度无关(P>0.05);P53表达与胃癌的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mdm2与胃癌的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P-gp过表达与P53过表达呈正相关(P<0.01),与mdm2过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P-gp、P53及mdm2蛋白多并存于胃癌组织中,可为临床判断病人耐药程度、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