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肾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pithelioid angiomyolipoma,EAML)的影像学表现及其病理,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病例其影像学表现及其病理。结果 CT平扫,4例含有明确脂肪成份;4例未见明显脂肪成份,其中1例可见多发钙化灶,8例病例中均行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动脉期明显强化,静脉期强化下降幅度约20~30 Hu,其中1例呈明显侵袭性表现。术后病理免疫组化均证实为上皮样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结论 肾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当AML出现侵袭性表现,应考虑到肾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其确诊仍有赖于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相似文献   

2.
双肾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螺旋CT对双肾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病理证实的双肾NHL的螺旋CT表现,所有病例均行常规腹部螺旋CT平扫加动态增强。结果 两侧肾脏多发结节样浸润,平扫呈等或稍高密度;动态增强皮质期病变轻度均匀强化;实质期病变强化较皮质期明显;肾盂期肾盏肾盂受压延长,5例肾盂显影延迟。结论 螺旋CT对双肾NHL有一定的诊断特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甲状旁腺腺瘤的MSCT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甲状旁腺腺瘤的MSCT平扫及增强表现。结果 10例甲状旁腺腺瘤单发,2例为双发,边界清晰,呈软组织密度。CT平扫及增强9例呈均匀强化,3例为不均匀强化,均表现为动脉期明显强化。结论 甲状旁腺腺瘤的MS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有助于对其定位和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马蹄肾影像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马蹄肾及并发症的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马蹄肾及并发症的腹部平片(KUB)、静脉肾盂造影(IVP)和CT影像资料。结果 9例马蹄肾伴有肾盂轻度扩张积水3例,重度积水2例;合并肾盂肾盏结石3例,1例多发结石,2例单发结石,1例右肾上极实质内占位灶。结论 明确马蹄肾及合并症的诊断对泌尿外科医生制定治疗和手术方案至关重要;CT是最好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XGPN)的CT表现。方法 XGPN3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均行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结果 XGPN的CT表现为囊性或囊实性占位,增强扫描后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并表现为延迟强化,均合并结石和肾筋膜增厚。结论 CT对XGPN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6.
曹会  薛小霞 《现代保健》2010,(30):133-134
目的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8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18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平扫肿块均呈等、低、高低混杂密度影,17例显示有脂肪密度影,3例显示有高密度出血灶。增强扫描皮质期肿块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低于正常肾实质,脂肪、坏死囊变、出血区无强化,分泌期肿块持续强化。结论CT能显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肿块内的脂肪成份,增强扫描能了解肿块的强化方式,对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多层螺旋CT对眼眶淋巴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晖 《中国辐射卫生》2008,17(3):356-356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在眼眶淋巴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8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眼眶淋巴瘤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平扫加动态增强扫描,后进行多平面重建。回顾性分析多层螺旋CT的影像表现。结果 眼眶淋巴瘤8例。6例跨越眶隔前后部呈不规则铸型,矢状位及冠状位重建肿块包绕眼球生长,其中3例浸润肌锥内外间隙;2例位于泪腺,其中1例合并腮腺肿块。所有病例均未见眼环增厚与变形。所有病变多层螺旋CT平扫呈软组织肿块,密度类似于眼外肌,其内未见坏死;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病变轻度强化,1min病变中度强化,延迟扫描病变进一步强化。结论 眼眶原发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多层螺旋CT检查对本病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单发脑转移瘤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MRI诊断及手术证实的单发脑转移瘤47例。结果 单发脑转移瘤幕上38例,小脑半球8例,桥脑1例。平扫T1加权像上主要表现为等或低信号,T2加权像以混杂高、稍高信号为主;增强转移瘤多呈环形或结节样强化,囊变坏死区不强化。结论 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能较好的显示单发脑转移瘤的影像特点。  相似文献   

9.
宋晖 《现代保健》2012,(31):76-77
目的:探讨CT对肾血管平滑肌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8例经肾穿刺活检或手术证实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行CT平扫或增强扫描。结果:36例为多脂肪型,主要由脂肪和肌肉组成;9例为少脂肪型,肿块以平滑肌和血管为主,脂肪少;3例为极少脂肪型,基本由平滑肌和血管构成,脂肪极少,CT诊断率100%。结论:CT的高分辨率和对脂肪成分的特异性表现,在诊断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肾损伤的检查方法,探讨CT表现的分类和临床意义。方法 对50例肾损伤CT表现的分类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中CT表现为肾影增大23例(46%),肾轮廓不规则14例(28%),肾包膜下血肿36例(72%),肾内血肿27例(54%),肾周积血21例(42%),肾节段性梗塞6例(12%),轻度肾实质挫伤4例(8%),肾撕裂或断裂26例(52%),肾粉碎4例(8%),肾动脉主干断裂或闭塞2例(4%)。另外尚有胸、腹腔积液、肝、脾破裂、骨折等合并伤表现。结论 CT平扫加增强检查对肾操作定性诊断准确率达100%,分类诊断准确率达98%以上,CT分类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