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测2004–2015年云南省血吸虫病传播风险时空聚集特征,为进一步控制血吸虫病流行、巩固已有防控成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乡(镇)为单位收集、整理2004–2015年云南省人群、耕牛血吸虫病疫情及钉螺调查等资料,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和Joinpoint模型分析人群、耕牛和钉螺血吸虫感染率变化趋势;应用空间自相关和热点分析方法、回顾性时空扫描统计量方法对2004–2015年云南省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热点和聚集区域进行探测。结果 2004–2015年云南省人群、耕牛和钉螺血吸虫感染率呈连续下降趋势,全省血吸虫病推算病人数由2004年的43 056例降至2015年的756例,下降了98.24%;全省自2008年起无急性血吸虫病病例,自2014年起未发现感染性钉螺。Joinpoint模型分析显示,云南省人群和耕牛血吸虫感染率分别在2012–2015年和2013–2015年变化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空间自相关Moran’s I指数检验发现,2004–2013年云南省人群血吸虫感染率存在空间自相关性(P < 0.01),探测出的感染风险热点区域主要集中于大理市、巍山县和洱源县的部分乡(镇)。回顾性时空扫描聚类分析发现,人群、耕牛和钉螺血吸虫感染各有2个风险聚集区域,分别聚集在23、15个和4个乡(镇),主要分布在大理市、巍山县、洱源县、南涧县和鹤庆县,相对危险度为6.25~28.75(P < 0.01),与热点探测出的聚集区域基本一致。结论 2004–2015年云南省血吸虫病疫情下降明显,但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仍需继续强化监测和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测2004–2015年云南省血吸虫病传播风险时空聚集特征,为进一步控制血吸虫病流行、巩固已有防控成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乡(镇)为单位收集、整理2004–2015年云南省人群、耕牛血吸虫病疫情及钉螺调查等资料,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和Joinpoint模型分析人群、耕牛和钉螺血吸虫感染率变化趋势;应用空间自相关和热点分析方法、回顾性时空扫描统计量方法对2004–2015年云南省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热点和聚集区域进行探测。结果 2004–2015年云南省人群、耕牛和钉螺血吸虫感染率呈连续下降趋势,全省血吸虫病推算病人数由2004年的43 056例降至2015年的756例,下降了98.24%;全省自2008年起无急性血吸虫病病例,自2014年起未发现感染性钉螺。Joinpoint模型分析显示,云南省人群和耕牛血吸虫感染率分别在2012–2015年和2013–2015年变化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空间自相关Moran’s I指数检验发现,2004–2013年云南省人群血吸虫感染率存在空间自相关性(P < 0.01),探测出的感染风险热点区域主要集中于大理市、巍山县和洱源县的部分乡(镇)。回顾性时空扫描聚类分析发现,人群、耕牛和钉螺血吸虫感染各有2个风险聚集区域,分别聚集在23、15个和4个乡(镇),主要分布在大理市、巍山县、洱源县、南涧县和鹤庆县,相对危险度为6.25~28.75(P < 0.01),与热点探测出的聚集区域基本一致。结论 2004–2015年云南省血吸虫病疫情下降明显,但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仍需继续强化监测和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2020年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对血吸虫病传播的影响,为洪涝灾害发生地区血吸虫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3-2019年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等5个血吸虫病流行省份(湖区5省)人群和家畜血吸虫感染、钉螺分布等疫情资料,以及相关水域警戒水位、实际水情等数据。以流行县(市、区)为单位,统计2013-2019年湖区5省累计血吸虫病粪检阳性人数和阳性牛数、2019年钉螺分布面积、2020年7月12日水位等数据,并以此为风险等级评估指标,计算各项风险指标累加值,分析血吸虫病传播综合风险水平。结果 2020年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发生后,湖区5省基于粪检阳性人数、粪检阳性牛数、钉螺分布等单项风险指标的血吸虫病传播高风险流行县(市、区)分别有10、5个和9个;基于综合风险指标的5级和4级血吸虫病传播风险流行县(市、区)分别有10个(湖南省洞庭湖区8个、江西省鄱阳湖区2个)和15个(湖北省4个、湖南省7个、江西省4个)。结论 洞庭湖区和鄱阳湖区是受2020年洪涝灾害影响最严重的血吸虫病流行区,洪涝灾害可能加剧这些地区血吸虫病传播和流行;需加强灾后血吸虫病防控工作,防止血吸虫病疫情回升。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放归鄱阳湖区的麋鹿血吸虫感染情况,评价“麋鹿放归野外自然繁衍生长计划”(“麋鹿回家计划”)对鄱阳湖区血吸虫病传播的影响。方法 采用GPS项圈定位、人工跟踪观察等方法,于2018年4月-2019年12月调查放归鄱阳湖区麋鹿的种群分布、栖息活动和自然增殖等情况,采用塑料杯顶管孵化法检测麋鹿栖息地动物野粪血吸虫感染情况,采取系统抽样法对麋鹿栖息地草洲进行钉螺分布调查。结果 2018年,共有51头麋鹿放归鄱阳湖区,形成了银宝湖、龙口、南池湖、莲子湖和珠湖等5个麋鹿栖息地,栖息环境主要为鄱阳湖区草洲、圩内农田和山丘林地等。对银宝湖麋鹿栖息地调查显示,至2019年该地麋鹿自然增殖率为25.0%,平均钉螺密度为0.009 ~ 0.039只/0.1 m2,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麋鹿和牛粪平均密度分别为4.6份/hm2和2.1份/hm2,血吸虫阳性率分别为4.35%和13.16%(P = 0.236),感染强度分别为“+++”和“+”。结论 放归鄱阳湖区的麋鹿可感染血吸虫,并可通过粪便对草洲污染而引起血吸虫病传播扩散。应积极探索麋鹿放归湖区后对当地血吸虫病传播的影响和应对策略,确保鄱阳湖区消除血吸虫病目标的实现和“麋鹿回家计划”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2004-2014年安徽省血吸虫病疫情动态变化,为制订"十三五"血吸虫病防治规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4-2014年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信息资料、疫情监测资料,分析全省血吸虫病疫情变化。结果安徽省钉螺面积自2004年以来呈波动上升趋势,至2011年达到最高近3.1亿m2;自2012年起钉螺面积开始下降,2012年钉螺面积较2011年下降了10.55%,2014年钉螺面积降低到近10年来最低水平。2004-2008年全省钉螺密度处于波动状态,2008年以后全省钉螺密度总体呈下降趋势,自2011年起钉螺平均密度均1只/0.1 m2。2004-2011年全省钉螺感染率呈现波动徘徊状态,2012年钉螺感染率迅速下降,2013、2014年连续2年未发现感染性钉螺。2004-2014年人群血吸虫感染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006年以后各年份急性血吸虫感染人数均在50例以下,且病例呈散在分布,2013、2014年全省无急性血吸虫感染发生。2004-2011年家畜血吸虫感染率均1%,2012年快速下降至0.55%,2014年家畜感染率首次低于同期人群血吸虫感染率。2011年以后,全省血吸虫病传播控制达标进程加速,2012-2014年全省血吸虫病传播控制达标县(市、区)数分别为4、9、14个,乡(镇)数分别为33、76个和32个。结论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巩固成果乃至阻断血吸虫病传播的任务仍很艰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血防新策略在血吸虫病传播控制中的作用,为实施血防"十三五"规划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5-2016年血吸虫病防治资料及疫情资料,分析和评估血防新策略在鄱阳湖区血吸虫病传播控制中的作用。结果鄱阳湖区实施血防新策略11年后,全区域13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实现传播控制目标。2016年,区域内血吸虫病人数和人群感染率分别为10 301人和0.03%,较2005年下降了89.64%和99.45%,急性血吸虫感染病例和渔船民感染率明显下降;存栏耕牛数和病牛数分别为68 152头和5头,较2005年下降了50.84%和99.83%。活螺平均密度下降了61.52%,2014年以后连续3年未查到感染性钉螺。结论血防新策略精准定位了血吸虫病传播链的关键点和靶点,控制了人畜粪便虫卵污染草洲,切断了传播链,降低了鄱阳湖区人畜感染率和再感染风险,推动鄱阳湖区实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目标。  相似文献   

7.
气候变暖对中国血吸虫病传播影响的预测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预测气候变暖对中国血吸虫病传播影响的程度及范围。 方法 利用全国193个气象站1951~2000年的气象数据资料,建立地理信息系统(GIS)气象数据库,分析全国日均温度变化趋势。利用已建立的钉螺和日本血吸虫有效积温(SDT)模型的结果,构建全国不同地区血吸虫病气候 传播模型,计算各地钉螺和日本血吸虫年有效积温(ET),并应用GIS等技术比较分析ET/SDT比值的时空分布。以2030年和2050年我国平均气温将分别上升1.7℃和2.2℃为依据,预测未来全国血吸虫病流行区的扩散趋势和高危地带。 结果 建立了全国血吸虫病气象GIS数据库,在以前的50年中全国平均温度略呈上升趋势,尤其在上世纪90年代后上升趋势明显,回归方程为T年平均=0.0198X-28.476。构建了血吸虫病气候 传播模型,钉螺和日本血吸虫的ET/SDT的比值随年代略呈上升趋势,日本血吸虫的潜在分布区域大于钉螺潜在分布区域。 2030年和2050年血吸虫病潜在传播区域预测分布图显示,血吸虫病流行区将明显北移,2050年血吸虫病潜在流行的敏感区域较2030年的明显扩大。 结论 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区将随气候变暖出现北移,北移敏感区域是今后我国流行区北界线的监测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空间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血吸虫病疫情特征,探索回顾性时空重排扫描统计量在湖沼型、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聚集性探测研究中的应用。方法分别收集2009-2014年江西省和2004-2013年云南省的血吸虫感染人群、耕牛和钉螺的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并应用回顾性时空重排扫描统计量方法 ,对江西省和云南省血吸虫病高风险传播区域的时空分布进行空间聚集性分析。结果 2009-2014年江西省人群、耕牛和钉螺的血吸虫感染率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人群和钉螺感染率分别由2009年的0.21%和0.03%下降至2014年的0.01%和0,耕牛感染率从2012年的1.25%下降至2014年的0.12%,其中人群感染率年平均变化百分比(APC)为-47.36%(P0.05);2009-2014年人群、耕牛和钉螺感染率均存在时空分布聚集性,分别探测出3、2和1个聚集区域,均位于环鄱阳湖地区。2004-2013年云南省人群、钉螺和耕牛血吸虫感染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2004年感染率分别为2.49%、0.70%和3.76%,至2013年,人群和钉螺感染率均为0,耕牛感染率下降为0.02%;其中人群感染率APC为-49.17%(P0.05);2004-2013年人群、钉螺和耕牛感染率均存在时空分布聚集性,分别探测出2、6和2个聚集区域。结论 2009-2014年江西省湖沼型和2004-2013年云南省山丘型流行区血吸虫病疫情均呈现下降趋势,回顾性时空重排扫描统计量分析均发现有人群、钉螺和耕牛感染率的聚集性区域,表明可用于分析血吸虫病时空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 目的 对江陵县血吸虫病疫情进行分析, 掌握血吸虫病流行趋势。方法 方法 收集2004-2013年江陵县血吸虫病 疫情资料, 对人群、 耕牛病情和钉螺情况等进行分析, 计算人和耕牛血吸虫感染率、 钉螺感染率等疫情指标。结果 结果 人群 血吸虫感染率由2004年的10.22%下降到2013年的0.63%, 下降幅度为93.84%。其中, 2009-2013年人群血吸虫感染率 的下降幅度较大, 为76.92%。耕牛感染率呈总体下降趋势, 由2004年的7.59%下降至2013年的0, 下降了100%。活螺框 出现率和钉螺感染率分别下降了17.53%、 100%。结论 结论 通过10年防治, 江陵县血吸虫病疫情已整体处于较低水平, 但 依然存在传播风险, 应继续加强实施以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云南省南涧县血吸虫病传播风险,为制定防治对策、巩固防治成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9年5月,选取南涧县既往血吸虫病疫情相对较重的乐秋乡乐秋村和南涧镇白云村作为血吸虫病传播风险评估村,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历史疫情和防治资料,并进行钉螺和野粪分布等现况调查,综合评估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结果 2017-2018年, 云南省南涧县乐秋村和白云村人群血吸虫病筛查平均血检阳性率分别为6.76%(202/2 990)和2.86%(142/4 971),牛血检阳性率分别为0(0/1 160)和10.65%(31/291),均未发现粪检阳性;现有钉螺分布面积21.06 hm2,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2019年在乐秋村和白云村查出有螺面积6.17 hm2,有螺框出现率为2.17%(245/11 298),活螺平均密度为0.06只/0.1 m2(683/11 298),未发现血吸虫核酸阳性钉螺;共在23个环境捡获牛、羊、犬和马属动物等野粪136份,未发现血吸虫病原学阳性。结论 南涧县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已处于低水平,但影响血吸虫病传播的因素仍未彻底消除。今后仍需加强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以巩固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目的 探讨湖区旅游活动中血吸虫病的预防措施。 方法 方法 分析鄱阳湖旅游活动的季节性、 景区景点的空间分 布, 及其与鄱阳湖血吸虫病传播时间和钉螺分布的时空耦合性; 通过问卷和访谈调查分析血吸虫病易感人群的旅游偏 好。 结果 结果 鄱阳湖旅游活动与血吸虫病的传播时间及钉螺的空间分布具有较高的时空耦合性, 游客比较偏好水上人 家、 渔俗文化等参与性和体验性项目。 结论 结论 建议在鄱阳湖景区建立游客血防健康档案、 开展景区血吸虫病健康教育、 强化旅游项目和游客行为管理。  相似文献   

12.
江西省鄱阳湖区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分析江西省鄱阳湖区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及其原因,为进一步推进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鄱阳湖区新建、南昌、都昌、星子、余干和鄱阳等6县2005—2008年血吸虫病疫情资料、国家级监测点资料及传染源控制措施实施情况,分析疫情变化趋势及与传染源控制因素的相关性。结果2005~2008年鄱阳湖区人畜感染率持续下降,但钉螺感染率呈升高趋势,且感染螺环境出现率维持在较高水平。相关性分析表明:感染螺环境出现率、钉螺感染率、感染螺面积均与当年及上一年的当地牛存栏数呈正相关关系,且后者相关系数高于前者;牛感染率与居民感染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鄱阳湖区血吸虫病传播风险仍然较高。当地敞放的牛仍为血吸虫病传播的主要传染源,是造成钉螺感染水平较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掌握鄱阳湖区草洲钉螺分布现状,为制订和调整湖区血吸虫病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鄱阳湖区草洲空间数据库按200 m × 200 m创造矢量网格,对网格进行随机抽样,并对抽取的网格以50 m × 50 m开展系统抽样法调查螺情;同时以2009年鄱阳湖区湖底地形图为基础提取所有调查螺点的高程数据,分析有螺点的平均高程和极值,明确钉螺在草洲分布高程范围。结果 鄱阳湖区南湖和北湖分别选取网格样本949个和210个,占各自区域总样本的3.04%和3.21%;共调查螺点15 231框(每框面积为0.1 m2),有螺框出现率8.15%,活螺平均密度为0.463只/0.1 m2;鄱阳湖区南湖和北湖有螺区域高程分布分别为11~16 m和9~16 m,南湖密螺带分布高程为12~13 m和15~16 m,北湖密螺带分布高程为12~14 m。结论 鄱阳湖区草洲钉螺分布在9~16 m的高程范围内,湖区适宜钉螺孳生,繁殖生境已向鄱阳湖北部及下高程区移动。在今后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中,可依据现行钉螺孳生的地理特点,制定出更为科学的防治措施,进一步巩固血吸虫病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鄱阳湖区日本血吸虫病传播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992~1998年鄱阳湖区连续观察3年以上的血吸虫病流行村的血吸虫粪检阳性率、化疗和灭螺药物用量、易感地带面积、家畜感染率、降雨量和气温的数据。采用多元逐步回归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经检验回归模型具有统计学显著性,R~2=0.735,P<0.01。可接受的变量为:上年度人群感染率的自然对数,人均易感地带面积,家畜感染率,单位易感地带面积,氯硝柳胺的用量(元)和单位感染率吡隆酮用量(元)。结论在人群感染率,人均易感地带面积,家畜感染率仍然促进血吸虫病传播的情况下,化疗和灭螺有效地降低了该类地区日本血吸虫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15.
鄱阳湖区洲滩植被与钉螺空间分布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鄱阳湖区洲滩植被分布与钉螺孳生地的空间分布规律,以更好地利用遥感技术对洲滩钉螺孳生地进行监测。方法选择鄱阳湖区血吸虫病流行村附近的洲滩为调查点,用传统方法进行植被和钉螺调查,卫星定位仪(GPS)记录调查点的经纬度,并利用ArcGIS软件把地面调查数据矢量化。运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PCI9.0,对鄱阳湖区春季枯水期的卫星TM图像进行几何校正和非监督分类。然后,把矢量化的地面数据与卫星图片叠加,进行钉螺孳生地与植被关系的空间分布分析。结果鄱阳湖区洲滩植被可以被划分成3类地表类别,其中单一优势植被区为钉螺主要孳生类别,湿生植被区和混合杂草区为少螺或无螺类别。结论洲滩植被分布规律与钉螺孳生地关系密切,呈片状和带状分布,应用遥感技术能快速确定鄱阳湖区洲滩的钉螺孳生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阐明九江县赛城湖建坝蓄水工程对血吸虫病传播的控制作用 ,为未来的大型建坝蓄水工程—“鄱阳湖控制工程”对血防的利弊关系提供依据。方法 ①收集 1995~ 2 0 0 1年逐年坝内外 4~ 9月份水位资料 ,分析坝内水位变幅对钉螺生存繁殖的影响 ;②调查蓄水区血吸虫病病情和螺情历史演变状况 ;③对 195 8年建坝的红星村进行一次人畜血吸虫病感染率和洲滩钉螺密度的现况调查 ,确认目前流行态势。结果 ①赛城湖的钉螺分布于高程为 14~ 18m的洲滩上 ,建坝蓄水后 4~ 9月份的坝内水位波幅显著缩小 :最低水位高于坝外 2m± ;最高水位低于坝外 0 5~ 1 5m ;②赛城湖区域内的小城门湖、大城门湖和赛湖北岸的历史查螺资料均显示 ,在上述水情条件下 ,消灭钉螺所需年限为 4~ 6年 ;③当地建坝蓄水前的居民血吸虫平均感染率甚高 ,随着坝内螺口的逐年减少 ,人群感染率显著下降 ,本次现况调查未发现钉螺、病人和病牛。结论 建坝蓄水能消灭钉螺和血吸虫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开发鄱阳湖区洲滩螺情信息系统,实现螺情空间信息管理的数字化、图像化、即时化和动态化. 方法 在Microsoft Visual Basic 6中利用ESRI MapObjects 2.2组件,提取鄱阳湖地区历年螺情信息,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湖区洲滩图形和螺情信息进行复合. 结果 实现了洲滩螺情信息的图形显示、分类、查询、螺情图绘制、图形输出和打印等功能,可以全面了解鄱阳湖区钉螺分布态势,分析比较螺情的动态变化,确定洲滩高危地带和重点防治区域,改变了人工管理螺情图帐现状. 结论 鄱阳湖区洲滩螺情信息系统便捷可行,有利于对鄱阳湖螺情信息资源的持续利用,为血防主管部门的科学决策和查灭螺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2002-2010年我国血吸虫病疫情变化特征和趋势,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2-2010年全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年报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血吸虫病疫情变化。结果 2002-2010年间,四川、云南、江苏3省先后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湖北、湖南、江西和安徽4省于2008年达到疫情控制标准;全国未实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的县数从110个减少到80个。全国血吸虫病人数、报告急性血吸虫病病例数分别由2002年的81.04万、913例减少到2010年的32.58万、43例,分别下降了59.79%、95.40%;全国血吸虫感染病牛数从2002年的23 199头下降至2010年的7 173头,下降了69.08%;钉螺面积自2003年出现回升后始终维持在37亿~38亿m2,9年间新发现钉螺面积达1.25亿m2。至2010年,全国90%的血吸虫病人、急性血吸虫病病例、病牛和钉螺面积均集中分布在湖区5省,特别是洞庭湖、鄱阳湖地区及长江沿岸。结论 2002-2010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显著下降。湖区是当前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区域,钉螺扩散和异地报告急性血吸虫病病例现象突出;应加强监测和病例管理,以巩固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