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迎  张玲  刘芳 《天津护理》2011,19(5):283-283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发病率仅次于子宫肌瘤,是影响育龄妇女健康的常见病,其病变分布广泛形态多样,具有侵袭性和复发性且有恶变可能,据统计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率为0.7%-10%,常引起不孕、慢性盆腔疼痛、性交痛和痛经等症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包括药物、手术治疗。我院采用中药保留灌肠配合离子导人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中药内服结合保留灌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燕玲  钟宝珠  陈晨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9):1786-1787
目的 观察中药内服结合保留灌肠治疗轻、中度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方法 将4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给予内异方内服治疗,观察组21例给予内异方内服外同时采用内异方汤剂保留灌肠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 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采用中药内服结合保留灌肠的方法治疗轻、中度...  相似文献   

3.
经阴道超声检测评估中药灌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中药保留灌肠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应用经阴道超声分别观测32例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治疗前后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的变化。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的患者治疗后黄体中期子宫动脉的RI变化与治疗前有显著差异。结论提示中药保留灌肠不仅能改善子宫内膜异位患者的临床症状,还能降低子宫黄体中期子宫动脉的阻力指数。  相似文献   

4.
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经验方自拟扶正消症汤辅以中药灌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2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单盲分为治疗组(62)例及对照组(60例),分别给予自拟扶正消症汤辅以中药灌肠及丹莪妇康煎膏治疗两个疗程,每个疗程3个月。分别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症状、体征,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治愈率、显效率、总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自拟扶正消症汤辅以中药灌肠是一种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有效、安全无毒的药物。  相似文献   

5.
王晓洁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4):8492-8492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是引起痛经、不孕、慢性盆腔炎等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经手术等治疗,但往往不能根治而有复发的可能性。行保守性手术5a内复发率20%~40%。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是指经手术和规范的药物治疗后,病灶减灭或缩小,症状消除或缓解后,再次出现临床症状且恢复到治疗前水平或加重,  相似文献   

6.
吴静 《天津护理》2007,15(4):232-233
血小板无力症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是一种严重的出血性疾病。血小板无力症自发出血不常见,严重出血可以表现为牙龈出血及月经量多等,外伤及手术分娩等也常引起严重出血。出血严重程度具有不可预测性。我院收治了1例血小板无力症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经过有效救治和精心护理,20天后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张怡  谭智慧 《新医学》2011,(9):611-613
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是指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内膜以外部位。EMT是育龄妇女常见病,其发病机制不明,持续加重的盆腔黏连、疼痛、不孕是其主要临床表现,约20%~90%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盆腔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部分不孕症患者与EMT有关。寻找新的特异性的血清标志物对EMT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该专题对EMT与疼痛、不孕症的关系及蛋白组学技术在该病的应用作一介绍,供临床医生参考。  相似文献   

8.
子宫内膜异位症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谢洪哲  郭煦 《新医学》2008,39(1):4-6,F0003
1 引言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腔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并种植生长而产生的病变.近年内异症的发病率有明显升高的趋势,育龄妇女内异症的发生率约为10%~15%,而不孕妇女内异症的发生率约为30%~60%,内异症已成为临床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异位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影响健康的疼痛性妇科疾病。其病因是子宫内膜细胞 (正常位于子宫腔 )种植于宫腔以外其他盆腔器官和腹膜 ,同时这些异位细胞仍然被控制月经周期的激素控制 ,经历与子宫内膜同样的变化 ,当这些异位内膜细胞周期性增殖、剥脱和出血 ,而血液无法排出体外时 ,导致盆腔发生痛性炎症、粘连和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与不孕有关 ,并有遗传倾向。症状 症状因人而异 ,主要有下腹及腰骶部痛、性交困难、痛经、排便痛和影响生育等 ,某些妇女疼痛剧烈 ,而另一些人疼痛轻微或无痛诊断 确诊只能借助于腹腔镜检查 ,超声、血液化验和内诊…  相似文献   

10.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itriosis,EMS)即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问质)出现在子宫内膜以外的部位,以持续加重的盆腔疼痛、黏连、不孕为主要临床表现。常见部位为卵巢、子宫、直肠子宫陷凹、阴道直肠膈等。发病的高峰年龄在25~45岁。妇科手术中可发现约5%~15%患者有EMS,在不孕症患者中可达25%-35%,在慢性盆腔痛及痛经的患者中高达20%~90%。  相似文献   

11.
12.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itriosis,EMS)即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内膜以外的部位,以持续加重的盆腔疼痛、黏连、不孕为主要临床表现.常见部位为卵巢、子宫、直肠子宫陷凹、阴道直肠膈等.发病的高峰年龄在25~45岁.妇科手术中可发现约5%~15%患者有EMS,在不孕症患者中可达25%~35%,在慢性盆腔痛及痛经的患者中高达20%~90%.  相似文献   

13.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黏膜以外的身体各部位[1]。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非常罕见,1985年1月-2005年11月于我院妇产科治疗,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共9329例,但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仅2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黏膜以外的身体各部位。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非常罕见,1985年1月-2005年11月于我院妇产科治疗,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共9329例,但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仅2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ATLS),主要特征为高尿酸血症,高钾血症,高磷血症,低钙血症,代谢性酸中毒,有时伴有尿素氮和肌酐的升高,重者可致严重心律失常或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国外有研究于1980年首次报道,国内近年来报道逐渐增多。文献报道噪些高危肿瘤中ATLS的发生率为5.6%~25.0%。本文主要讨论急性白血病(AL)化疗后ATLS的发生特点及护理。1992年9月-2005年12月我院收治急性AL患者231例,其中14例发生ATLS。经精心治疗护理后,2例死亡,其余12例血生化指标恢复正常,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补肾益气活血化瘀法治疗本症42例。临床资料本组发病年龄最小28岁,最大49岁。主要症状有痛经、月经失调、不孕、性交痛等。中医望诊及脉象见面色晦暗有明显色素沉着;舌质瘀紫、淡嫩或淡红;舌体胖厚,边有齿痕;舌苔薄白。脉象主要为缓脉、弦脉和沉细脉。盆腔检查子宫有不同程度的增大,附件可及包块、病灶部位有阴道穹  相似文献   

17.
张云山 《临床医学》1995,15(6):30-31
1980~1994年,我院收治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34例,所有病例均经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34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其中2例为外院手术后复发而转我院),平均年龄33.4岁,27~39岁32例,48岁1例,另1例55岁,为胃穿孔修补术后发生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首发症状至以前最后一次有关的腹部手术的时间(定义为发病时间)为1月至20年,平均2.4年,首发症状出现前的腹部手术情况见表1。5例患者有两次腹部手术史见表2。由表2可见,两次手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  相似文献   

18.
子宫内膜异位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endometriosis Ems)是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腔被覆内膜及宫体肌层以外的其他部位.它以进行性加重痛经、盆腔疼痛、月经失调及不孕等为主要特征,病变呈多样性、广泛性,组织上虽然是良性的,但却有侵袭、增生、转移、复发及恶变等类似肿瘤的恶性行为;异位子宫内膜可以侵犯全身任何部位,其中以宫骶韧带、卵巢、子宫直肠凹为最常见.  相似文献   

19.
胸腔子宫内膜异位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简称EM)是指具有不同程度功能的子宫内膜出现于官腔以外的部位。1860年Roki-tansky在1例尸检中首次发现EM后,直至本世纪20年代才开始受到学者们的广泛重视。当前,盆腔EM是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且发病率日益增高[1]。胸腔EM虽属少见,但也不可忽视。1病因和发病机制EM病因至今不明。发生于生育期妇女,以30~40岁发病率最高。月经初潮早、周期短、量多、有宫腔手术操作史、晚婚晚育、分娩妊娠少、有家族史者为高危对象。也有报告少数男性前列腺癌患者经前列腺及率九切除并接受大剂量雌激素治疗后发…  相似文献   

20.
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面以外的部位而引起的病症,虽然此病症为良性病变,但具有类似恶性肿瘤的远处转移和种植生长能力[1].肺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胸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是具有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生长在肺实质而引起的病变[2].临床表现为患者多有规律的周期性咳血,间歇月经来潮时出现咳血,血量不多,持续时间长短不一,直至经期结束,此病较少见.我院1997年6月至2013年10月,共收治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5例,其中2例进行了手术治疗,3例给予药物治疗,治疗期间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