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伤寒论》用药法度严谨,变化灵活,但有规律可循。现就笔者学习体会,略述于下。1根据主证,制定主方,是《伤寒论》用药基本原则《伤寒论》用药是根据主证(包括病机),制定主方,辨证用药,在确定主证的前提下,层层展开,有顺有逆,随证变方。抓着主证,是为了制定主方.证是方的基础,方是证的归宿,有一证则有其对证的一方。如表寒实证的麻黄汤,表寒虚证的桂枝汤,里热实证的白虎汤、承气汤等,其理法方药是极其严密的。临证运用时,对《伤寒论》的主证主方,应将原文和实际病例相印证,方能取得良效。如三承气汤:大承气汤由大黄…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很多方证符合失眠证治,归纳为六法,即:酸甘化阴、散邪解郁、调和枢机、调和营卫、泻下和胃、温阳散邪法等。指出如运用《伤寒论》方治疗失眠,能取得很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中药物组成相似的方剂可归纳为类方,如桂枝汤类方、承气汤类方、泻心汤类方等.而桂枝汤作为仲景第一方,《伤寒论》原文论述时笔墨较重,临床应用也颇为广泛.本文通过分析桂枝汤类方的药物加减、药量变化及所治证候,阐述张仲景辨病、辨脉、辨证"三辨一体"和"证变、法变、方变"的临证辨治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用药法度严谨,变化灵活,但有规律可循。兹就笔者粗浅体会,略述于下。一、根据主证,制定主方,是《伤寒论》用药的原则性《伤寒论》用药是根据主证(包括病机),而后制定主方,这一原则贯通于全论大法。主证在六经  相似文献   

5.
桂枝加葛根汤方出自张仲景《伤寒论》,主治"太阳病,项背强,反汗出恶风者"。我们通过参阅胡希恕《伤寒论讲义》等书籍,学习《伤寒论》中的辨证方法,并结合现代相关研究,将桂枝加葛根汤方加减辨证用于类证相符的病症,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颈椎病、急性颈部软组织损伤、肩关节周围炎及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等,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伤寒论》中太阳病内容最为丰富,所占的方剂也最多,在全书占有极重要的地位。研究好太阳病篇的内容对掌握《伤寒论》全书非常重要。笔者跟随浙江省名中医牟重临主任中医师研习伤寒多年,牟师认为《伤寒论》太阳病主要按照八纲辨证,分寒、热、虚、实四证,各有其代表方,四证之中又可进一步辨证,如寒热之证进而辨虚实,虚实之证又可分寒热。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中“证”的涵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闵范忠  管金芳 《河南中医》2009,29(4):318-319
“证”字在《伤寒论》398条条文中出现了34次,《伤寒论》113方都是“证以方名,方由证立,方证一体,有是证必用是方。”“证”在《伤寒论》中有四种涵义:①证指症状;②证指证候;③证的精微之处便是“机”;④证是病的互辞。  相似文献   

8.
<正> 辨证施治、证治结合是《伤寒论》的精髓,而其具体运用则体现在汤证中,所以,汤证既是研究《伤寒论》的起点,也是最终归宿。半夏泻心汤证是《伤寒论》中的一个汤证,它由半夏泻心汤方和半夏泻心汤证两部分  相似文献   

9.
随证治疗是中医经典用药模式。随证治疗模式来自于《五十二病方》《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而对《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方证范例的掌握程度,可决定随证治疗模式的应用机会及疗效。  相似文献   

10.
张仲景传承发展《汉书·艺文志》中记载的医经七家和经方十一家,并论广汤液,合为《伤寒杂病论》十六卷,后世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分。认为《伤寒论》中的方证辨证体系包括主方辨证、类方辨证、合方辨证、药证辨证、类证辨证和随证辨证(坏病、或然证、若然证)六类并对其进行了总结和梳理,从系统思维出发以促进对张仲景思维模式的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11.
《辽宁中医杂志》2016,(11):2292-2294
目的:证明"特异性方证"是《伤寒论》方证中的精华。方法:文献研究方法。结果:通过对《伤寒论》全文的研究,发现《伤寒论》主要由条文组成,而条文的结构主要是前面是证,后面是方,证和方同条,证和方相连,即条文的结构主要是证和方,现在习惯称为"方证";证和方的关系有主之、宜、可与、不可与的区分,表示证和方的关联程度不同,主之的关联程度最高,疗效最好,可以达到方到证除的特效,文章称为"特异性方证";只有没有方可用的证才用"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方法,即现在所称的"辨证论治"。结论:《伤寒论》的核心是方证,"特异性方证"是方证中的精华。  相似文献   

12.
一、《伤寒论》方治伤寒病《伤寒论》方治伤寒病,本论讲的很明确,古今医家实践的案例也很多。在此,笔者只谈自己的实践体会。某方治某证,有是证用是方,不受性别、年龄、季节、地域限制,但一定要认证准确。因为《伤寒论》方针对性很强,药专力峻,用  相似文献   

13.
五苓散证发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柯雪帆 《天津中医药》2007,24(4):265-368
五苓散证是《伤寒论》重点汤方证,又是临床常用方。文章就《伤寒论》五苓散证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简要论述,并吸收历代《伤寒论》注家的观点,并结合当代的临床实际经验及实验研究,来验证、阐明过去认为难以理解或有歧义的《伤寒论》中的某些证候,使古老的汤方证论治在现代临床重现生机。  相似文献   

14.
从《内经》、《伤寒论》看辛开苦降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津慧 《四川中医》2007,25(7):35-35
本文通过对《内经》、《伤寒论》中有关寒热错杂证的论述及辛开苦降法的运用,分析、归纳、总结出此法源自《内经》,方首创《伤寒论》;病起始于中焦,证遍及全身;治依法确立,药因证筛选之特点。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是一部以六经辨证体系为基础,运用四诊八钢,对疾病各阶段的辨证论治进行全面阐述的集古代医学大成之作。对《伤寒论》中立法用方有关禁忌的条文进行整理,如方药禁例中的桂枝汤禁例、栀子汤禁例、小柴胡汤禁例,治法禁例中的下法禁例、汗法禁例,从其避免医源性变证方面进行分析探索,以期对现代中医临证遣方用药起到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是少阳证的主方。张景岳在《伤寒论》中灵活运用小柴胡汤,其中对7个或然证的加减应用对临证处方有很大的指导作用。笔者总结了汪静教授临床辨证应用小柴胡汤的经验。汪静教授注重病症结合,谨遵仲景"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之训,灵活运用小柴胡汤治疗多种病证,如呕吐、肝着、积聚、咳嗽等,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伤寒论》痞证辨治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伤寒论》对痞证的辨证施治规律。认为《伤寒论》将痞证分为虚寒、实热与邪实正虚,并对各型痞证提出了相应的治则与方药。反映出张仲景治疗痞证的辨证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是《伤寒论》中使用率较高,应用范围较广的一首经方,而且疗效确实很好,在一些书本中称其功效为“和解少阳,主治少阳半表半里证”。但纵观《伤寒论)条文,其功效绝非主治少阳证一端,在《伤寒论》中.有关小柴胡汤主治的条文共13条,其证治范围极为广泛,涉及少阳证、三阳俱病以少阳为主、土虚木乘之腹痛、  相似文献   

19.
《伤寒论》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比较完备的医学专著 ,书中提出了较为完整的六经辨证体系 ,不仅为外感疾病提出了辨证纲领和治疗方法 ,同时也给中医临床各科提供了辨证和治疗的一般规律。历代医家曾从不同学术角度对此书进行研究 ,丰富了伤寒学内容 ,有助于世人更好地掌握《伤寒论》的辨证论治精神。但亦有学者从《伤寒论》之选方用语角度进行研究 ,提出《伤寒论》在选方用语上考虑得十分精细、准确 ,有着十分严格的规律性。该书证以方名 ,方由证立 ,有一证必有一方 ,有是证必用是方 ,而在证与方之间 ,选用“……主之”、“……与”、“宜……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所载方剂历来被尊之为经方,临证如能准确辨证,疗效卓著,前贤今人多有验案。现整理笔者所治案例,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