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脑卒中血清学指标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65例,其中脑出血20例,脑梗死45例以及30例正常健康对照,比较各组间、FIB、DD、WBC、RDW、PDW、TG、TC的差异。结果糖尿病脑卒中组WBC、FIB、DD、TC、TG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脑卒中组RDW、PDW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BC、FIB、DD、TC、TG、RDW、PDW在糖尿病脑梗死与糖尿病脑出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IB、DD、WBC、TG、TC作为2型糖尿病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对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脑梗死患者血尿酸、脂蛋白(a)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尿酸、血清脂蛋白(a)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对85例脑梗死患者测定其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脂蛋白(a)及血尿酸(UA)水平,与对照组40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患者TC、TG、HDL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UA、LDL、Lp(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其中脑梗死合并糖尿病者较无糖尿病者,血UA、Lpo(a)亦有明显升高(P<0.05),两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尿酸、Lpo(a)含量增高与脑梗死存在一定关系,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脑血管病患者血脂水平改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患者血脂变化规律。方法:脑梗死患者106例、脑出血患者65例和非脑血管病患者83例;脑梗死组又分为初发和复发,<60和≥60岁、以及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等亚组。用比色法测定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脑梗死组血清TC、TG和L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HDL-C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老年脑梗死组TC、T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复发脑梗死组TC、L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脑出血患者血脂指标和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组血清TC、TG和LDL-C均高于单纯脑梗死组和对照组。结论:血清TC、LDL-C主要与复发性脑梗死有关,而TC、TG主要与老年脑梗死发生有关;血清TC、TG和LDL-C升高与脑梗死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尿酸、血清脂蛋白(a)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对85例脑梗死患者测定其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脂蛋白(a)及血尿酸(UA)水平,与对照组40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患者TC、TG、HDL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畀(P〉0.05),UA、LDL、Lp(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其中脑梗死合并糖尿病者较无糖尿病者,血UA、Lpo(a)亦有明显升高(P〈0.05),两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尿酸、Lpo(a)含量增高与脑梗死存在一定关系,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脑血管病患者血脂变化规律。方法 :脑梗死患者 10 6例、脑出血患者 6 5例和非脑血管病患者 83例 ;脑梗死组又分为初发和复发、<6 0和≥ 6 0岁、以及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等亚组。用比色法测定甘油三酯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总胆固醇 (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水平。结果 :脑梗死组血清TC、TG和LDL -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而HDL -C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老年脑梗死组TC、T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复发脑梗死组TC、LDL -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脑出血患者血脂指标和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组血清TC、TG和LDL -C均高于单纯脑梗死组和对照组。结论 :血清TC、LDL -C主要与复发性脑梗死有关 ,而TC、TG主要与老年脑梗死发生有关 ;血清TC、TG和LDL -C升高与脑梗死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临床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及治疗措施。方法将40例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设为观察组,同期40例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设为对照组,2组患者均经常规脱水、改善微循环及脑代谢、控制血糖血压等相同的治疗后,对比分析2组临床特征、相关影响因素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大片状脑梗死及多灶性梗死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对照组腔隙性梗死的比例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合并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及糖尿病家族史或遗传史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67.5%,明显高低于对照组的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糖与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有很大的关系,合理控制血糖、血压及血脂水平,有助于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情况,提高临床治愈率,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与脑梗死复发的关系。方法检测56例首发梗死,38例复发梗死及未卒中对照者61例的血清尿酸(UA)、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纤维蛋白原(FIB)及血Lp-PLA2水平。结果复发梗死组、首发梗死组及对照组Lp-PLA2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示,三组间FIB及Lp-PLA2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C、TG、HDL-C、LDL-C、U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复发梗死组比较,首发梗死组及对照组的糖尿病史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高血压病史、吸烟史、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控制脑梗死其他各项危险因素后,血浆Lp-PLA2与脑梗死复发呈显著正相关(P=0.001,r=0.283)。结论血浆Lp-PLA2水平与脑梗死复发呈显著正相关,可作为脑梗死复发的早期重要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血脂、尿酸(UA)、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CAS)斑块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08-12一2011-10神经内科脑梗死患者78例作为观察组,78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检测2组血脂、FIB、UA及CRP水平。结果观察组CAS斑块检出率为77.78%高于对照组的19.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纤维蛋白原(FIB)、尿酸(UA)、C-反应蛋白(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AS斑块是脑梗死发生的重要因素,TC、LDL、FIB、UA及CRP水平增高是脑梗死及CAS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及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冠心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血脂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03—2016-03冠心病合并脑梗死患者96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研究组给予阿托伐他汀及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比较治疗前后2组血脂相关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77.08%),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研究组HDL-C、LDL-C、TG、T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各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冠心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阿托伐他汀及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可取得良好效果,能改善患者血脂水平,提高治疗效果,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病变情况及与临床卒中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同期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和非脑梗死患者各60例,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通过颈动脉超声观察颈动脉病变情况,同时比较2组患者高血压、糖尿病情况及血脂等指标。结果 2组颈动脉病变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颈总动脉分叉处存在斑块且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且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易患急性脑梗死,应积极预防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梗死伴或不伴2型糖尿病患者脑血管造影的特点。方法以我院2013-06—2015-06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伴2型糖尿病60例为观察组,不伴2型糖尿病40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脑血管造影,比较2组造影结果。结果观察组脑动脉狭窄率、多支病变率、无侧支循环代偿率分别为81.7%、61.7%、7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7.5%、22.5%、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颅外动脉狭窄发生率(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伴2型糖尿病患者比不伴2型糖尿病患者脑血管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且以多支病变、中重度狭窄、颅内动脉受累为主,而侧支代偿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 方法 选择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132例(观察组),与同期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对照组)进行生化指标的对比分析,其中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2组患者C反应蛋白、高同型半胱氨酸、三酰甘油等,胆固醇氧化酶法测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免疫比浊法测纤维蛋白原,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情况. 结果 观察组C反应蛋白、高同型半胱氨酸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型斑块检出率(54.5%)明显高于对照组(2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并颈动脉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并颈动脉血管病42例患者为观察组,同期收治的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44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年龄明显大于对照组,平均病程明显比对照组长,且合并高血压、吸烟者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CP明显低于对照组,HbA1c、TG、FPG、T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吸烟、病程长、年龄大均是2型糖尿病并颈动脉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应给予高度重视,预防颈动脉血管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波动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其中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37例为观察组,43例无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患者均每天测血糖7次,并采用超声诊断仪探测颈内动脉中膜厚度。结果观察组MAGE为(6.46±1.66)mmol/L,血管内中膜厚度为(0.99±0.31)mm,NIHSS评分为(11.32±2.14)分。对照组MAGE为(4.44±1.54)mmol/L,血管内中膜厚度为(0.78±0.22)mm,NIHSS评分为(7.74±2.04)分,2组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HSS评分与日内血糖波动幅度、血管内中膜厚度有相关性(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血糖波动幅度有关,临床应注意监测血糖,保持血糖稳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脑梗死患者的神经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女性脑梗死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脑梗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雌激素替代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2个月与治疗前的E2、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双侧颈总动脉及双侧颈内动脉的峰值流速(PSV)、双侧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及双侧颈动脉斑块crmise积分,脑梗死恢复体积百分比、生活质量(QOL)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MBI)等指标,评价雌激素对脑梗死的神经保护作用。结果治疗后2个月与治疗前比较脑梗死患者的TC、TG、HDL、LDL、HCY、PSV、IMT及左、右侧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等指标均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的脑梗死恢复百分比、QOL评分及MBI评分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雌激素对脑梗死患者神经保护明确,机制为扩张脑血管、抑制钙离子内流、抑制bcl-2蛋白的过度表达、抗氧化抗自由基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并进行相关分析。方法选择我院诊治的30例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血管病变患者(观察组),同时选取30例不合并颈动脉血管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年龄、病程、血压、吸烟、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耱、空腹餐后C肽等指标。结果 2组相比,在年龄、病程、高血压、吸烟等方面,均存在差异P〈0.05,表明年龄越大、病程越长、高血压病情越重、吸烟越多,其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血管病的发病率越高。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HbA1C、LDL、TC明显升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HDL、FCP、HCP明显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病程、高血压、吸烟、高血糖、高血脂、低C肽水平都是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齐拉西酮与奥氮平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糖脂代谢安全性情况。方法取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采用奥氮平治疗,观察组采用齐拉西酮治疗,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及血糖水平,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对糖脂代谢的影响。结果 2组治疗前PA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周、8周PAN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血脂水平中TG、TC、HDL及LD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8周TC、TG、HDL及LD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FBS、INS及IR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BS、INS及IRI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齐拉西酮治疗效果理想,对患者脂糖代谢的影响相对较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2型糖尿病伴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2012-04—2014-12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伴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治疗前后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10.1±5.2)分,与对照组的(14.6±6.4)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另外,2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舒血宁注射液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2型糖尿病伴脑梗死疗效明确,能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脑梗死再发患者的临床体征、神经功能损伤及C反应蛋白(CRP)、尿微量蛋白、血脂等水平变化,寻找引起2型糖尿病并脑梗死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01—2013-01我院271例2型糖尿病并脑梗死患者,其中2型糖尿病并脑梗死再发患者125例(再发组)和2型糖尿病并脑梗死初发患者146例(初发组)。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体征、神经功能损伤、预后情况、血清中C反应蛋白、尿微量蛋白、TG、TC、HDL-C、LDL-C的变化情况。结果再发组临床体征和神经功能损伤较初发组重,预后也较差,再发组血清中C反应蛋白、尿微量蛋白、TC、TG、LDL-C水平均高于初发组,而HDL-C水平低于初发组(P0.05)。结论 C反应蛋白、尿微量蛋白、TG、HDL-C、LDL-C和TC与2型糖尿病并脑梗死的再发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硬化性脑梗死(arteriosclerotic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血脂及神经功能的影响,了解其临床特点,对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我院收治的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改善微循环、抗凝血、降低颅内压及抗感染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的血脂指标、脑梗死面积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组较对照组的TC、LDL和TG水平显著降低,HDL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脑梗死面积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3、6个月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显著改善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血脂和神经功能,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