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检测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C-反应蛋白(CRP)的含量并分析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广东省高州市中医院脑病科自2008年8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7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轻度39例,中度25例,重度14例)作为研究组,同期体检中心的7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2组血清中VEGF、CRP的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研究组患者血清中VEGF和CRP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重度、中度、轻度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中VEGF和CRP的含量依次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死亡16例,存活62例,死亡患者血清中VEGF和CRP的含量明显高于生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中VEGF和CRP的含量明显升高,且该两指标可用于辅助判断急性脑出血的病情严重程度与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改变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双抗体ELISA法检测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VEGF水平,进行动态观察,并分析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初发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VEGF水平显著升高,第7天达高峰,第14天仍维持在高水平,血清VEGF水平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最高,小面积脑梗死者最低,中等面积脑梗死者居中,大血管受累者,显著高于累及小血管者;并发缺血性心脏病者,显著高于未并发者。血清VEGF水平与外周血WBC呈正相关,与血糖,血脂,血压值无关,结论:血清VEGF与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有关,并与外周血WBC呈正相关,提示VEGF可能在急性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改变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双抗体ELISA法检测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VEGF水平,进行动态观察,并分析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初发各性脑梗死患者血清VEGF水平显著升高,第7天达高峰,第14天仍维持在高水平。血清VEGF水平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最高,小面积脑梗死者最低,中等面积脑梗死者居中;大血管受累者,显著高于累及小血管者;并发缺血性心脏病者,显著高子未并发者。血清VEGF水平与外周血WBC呈正相关,与血糖、血脂、血压值无关。结论:血清VEGF与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有关,并与外周血WBC呈正相关,提示VEGF可能在急性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动态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中含量的动态变化 ,讨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动态变化的意义及与梗死面积的关系。方法 将 46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观察组 ,3 9例正常人为对照组。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病的 1、7、1 4d做血清 VEGF含量测定 ,并且对患者进行梗死面积测定。从而比较 VEGF含量与梗死面积的关系。结果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 VEGF含量在 1、7、1 4d皆高于正常人 ,发病第 7天 VEGF含量最高 ,并且一直持续到发病后 1 4d仍高于正常人。 VEGF含量与梗死面积有一定相关性。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中 VEGF含量明显增高。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梗死面积与 VEGF的含量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关系。方法 对 3 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 40例健康人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进行测定。患者采血时间为病后第 2天或第 3、4天 ,取均数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3 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 VEGF含量为 (2 95 .0 4± 3 5 .73 ) pg/ ml,对照组为 (13 7.71± 11.5 3 ) pg/ m l,两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 VEGF升高 ,提示 VEGF是脑梗死急性期的自我保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15,(6)
目的研究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NMO)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及其与疾病临床特点的相关性。方法测定并比较50例NMO急性期患者、30例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患者(作为疾病对照)、58名健康对照者的血清hs-CRP水平,并分析50例NMO急性期血清hs-CRP水平与其临床特点的相关性;同时比较NMO患者的急性期与缓解期的血清hsCRP水平。结果 NMO急性期组血清hs-CRP水平为(2.2±2.7)mg/L,MG组为(0.8±0.9)mg/L,健康对照组为(0.8±0.9)mg/L,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834,P0.001),NMO急性期组高于MG组(t=3.204,P=0.002)及健康对照组(t=3.508,P=0.001)。31例NMO急性期患者经治疗后病情稳定缓解,急性期血清hs-CRP水平〔(2.7±3.2)mg/L〕高于NMO缓解期〔(1.2±1.3)mg/L〕(t=2.797,P=0.009)。50例NMO急性期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复发的间隔时间呈负相关(r=-0.445,P=0.038),与患者首发年龄、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评分、脊髓MRI受累节段数、水通道蛋白4抗体(AQP4-Ab)水平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 NMO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其疾病活动性密切相关。血清hs-CRP水平可能对下一次复发时间有一定预示作用,但不能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C -反应蛋白 (C -reactiveprotein ,CRP)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测定 4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浆CRP水平。结果 病变组CRP水平高于正常组 (4 2 8± 2 76)mg/L ,VS(2 0 4± 1 48)mg/L(P <0 0 1)。结论 CRP与缺血性脑卒中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白介素-6和转化生长因子-β1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在发病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30名正常人(对照组)和3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病后第1、3、7、14 d的血清IL-6和TGF-β1浓度.结果脑出血组在病程第1、3、7 d血清IL-6水平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均P<0.05),TGF-β1水平均明显减低(均P<0.05),至第14 d血清IL-6、TGF-β1水平均接近正常水平.血清IL-6水平在病程第1 d达到峰值(P<0.05),TGF-β1在病程第3 d为低谷值(P<0.05).大量脑出血患者血清IL-6水平均明显高于中、小量出血患者(均P<0.05).不同出血量患者之间TGF-β1水平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血清IL-6水平呈正相关(r=0.625,P<0.05),与TGF-β1水平无关(r=0.001,P>0.05).IL-6水平与TGF-β1水平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IL-6、TGF-β1与脑出血的病理过程有密切关系.血清IL-6浓度测定对判断脑出血的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脑出血患者血清S100β蛋白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33例脑出血患者发病后24h内、第3d、7d、15d及30名健康人(正常对照组)的血清S100β蛋白含量,分析脑出血患者血清S100β蛋白水平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肿体积和血肿周围水肿体积(PHE)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脑出血患者发病后各时间点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发病第3d时达到高峰,以后下降。大量出血组血清S100β蛋白含量[(0.2660±0.0674)μg/L]明显高于小量出血组[(0.0729±0.0247)μg/L](P<0.01)。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发病24h内)与NIHSS评分(r=0.4612,P<0.05)、血肿体积(r=0.8870,P<0.01)、PHE(r=0.3680,P<0.01)呈正相关,与改良Bathel指数呈负相关(r=-0.4023,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可以作为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OR3.7,95%CI2.0~13.2)。结论脑出血患者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明显增高,并与其病情程度呈正相关,与预后呈负相关。提示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可作为反映脑出血患者病情程度及判断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中C-FOS蛋白浓度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40例脑出血患者发病后12,24,48h和7d及40例健康人(正常对照组)血清C-FOS蛋白浓度,分析脑出血患者C-FOS蛋白浓度与神经系统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血肿体积和血肿周围水肿体积(PHE)及90 d预后(改良的Rankin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 脑出血组患者血清C-FOS浓度(8.59±5.29)ng/L高于正常对照组(0.85±0.47)ng/L(P<0.01),且在1周内维持在较高水平;患者血清C-FOS浓度升高与NIHSS(r=0.50,P<0.01;12 h)、血肿体积(r=0.69,P<0.01)、PHE(r=0.67,P<0.01)及Rankin评分(r=0.78,P<0.01)呈正相关;应用ROC曲线分析,以血清C-FOS浓度6.51 ng/L为标准评估顿后,敏感度为0.71,特异度为0.79.结论 脑出血后血清C-FOS浓度增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患者的病情程度,有助于早期及90 d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12.
研究发现,在脑缺血的早期,半暗带区神经组织功能丧失但有潜在的可逆性,半暗带区血流再灌注可以改善组织损伤.因此,研究促进血管生成的因素,帮助恢复血流再灌注对脑缺血的恢复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促血管形成作用最强,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研究对38例脑梗死患者血清中VEGF的动态变化进行测定,以探讨其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L(sCD40L)和C-反应蛋白(CRP)含量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及比浊法检测40例ACI患者及30人正常对照者的血清sCD40L和CRP含量,比较不同病情、不同梗死面积ACI患者的血清sCD40L和CRP含量变化,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CI组血清sCD40L[(3.57±0.86) ng/ml]、CRP[(17.53±7.61) mg/L]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ACI病情重度组、大面积梗死组血清sCD40L、CRP的含量明显高于病情中度、轻度组和小面积、腔隙性脑梗死组,病情中度组、小面积梗死组又明显高于病情轻度组、腔隙性脑梗死组(均P<0.05).血清sCD40L与CRP含量呈正相关(r=0.817,P<0.01).结论 ACI患者血清sCD40L、CRP含量升高,并与病情严重程度和梗死面积有关.提示其可作为判断ACI病情的血清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对5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30名健康对照组通过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分析(ELISA)法对血清VEGF、TNF-α进行测定,观察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1、7、14d的血清VEGF和TNF-α,并分析它们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1、7、14d的血清VEGF和TNF-α含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并且与急性梗死面积、神经功能评分有关,与部位、族别无关。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VEGF和TNF-α含量明显增高,提示VEGF和TNF-α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的早期的修复病理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5.
偏头痛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病,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许多证据表明偏头痛与免疫炎症反应有关,而C-反应蛋白(CRP)与免疫调节关系密切,此研究检测了52例偏头痛患者血清CRP水平,以有助于探讨偏头痛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6.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择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利用Dade-Behring ProSpec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系统,采用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各组患者hsCRP血清水平,观察ACI不同病程含量变化。并对其神经功能缺损进行标准评分。并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不同时期血清hsCRP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 <0.05),卒中后第7天水平最高,随后逐渐下降;血清hsCRP含量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r =0.53,P <0.01),重型患者hsCRP浓度明显高于轻、中型患者。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明显升高,且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病变稳定程度的敏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脑出血(AICH)患者血清鸢尾素(Irisin)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20年6月—2021年2月济南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12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为观察组,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根据入院时NIHSS评分评估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根据发病6个月后的改良Rankin量表评估观察组患者的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77例)和预后不良组(45例)。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Irisin水平。Pearson法分析血清Irisin水平与入院时NIHSS评分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不良的因素,ROC曲线分析血清Irisin水平对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清Irisin水平降低(P<0.001),而预后良好组患者血清Irisin水平高于预后不良组(P<0.001)。Pearson分析显示,血清Irisin水平与入院时NIHSS评分呈负相关(r=-0.772,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Irisin水平升高是患者预后良好的保护性因素(OR=0.625,95%CI=0.5... 相似文献
18.
19.
陈新云 《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0):61-62
CRP是反映脑出血急性期的灵敏指标,对脑出血病情发展出血多少及愈后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现将我院从2009—03—2011-05对人选的60例住院病人,其中急性脑出血患者30例和非脑血管病的周围神经疾病患者30例,进行了血清CRP测定,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陈贵海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5,(1)
脑出血患者急性用血清渗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安徽医科大学附院神经内科陈贵海等报道脑出血时因存在应激反应、水电解质紊乱可能有血清渗量变化。本文测定的44例脑出血患者均经头颅CT证实、病程在72h内入院、院外未用仟何药物(糖尿病及肾功能不全患者未入选)。男3...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