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晨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2):82-84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干预措施的护理效果,以寻求更好的护理方式。方法选取2011-08—2012-08于我院神经内科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实验组在常规护理措施上加用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比较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肺部感染、压疮、便秘、蛛网膜再出血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措施,如急性期护理、生命体征监测、住院防护、并发症预防、心理护理在患者护理中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韩艳军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2):107-108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在临床上多见于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破裂出血。具有发病急、再出血率高、病死率高等特点。我院神经内科2010-12-2012-12对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30例采用了积极的护理干预,其护理效果非常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神经内科2010-12-2012-12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我国最新蛛 相似文献
3.
马江帆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0):90-9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头痛的影响。方法将8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伴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与干预组45例,对2组患者均给予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环境、心理、体位饮食、预见性护理等护理干预,评估2组患者住院期间头痛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头痛(8±3.45)次,平均住院时间(49±5.3)d;对照组平均头痛(20±5.12)次,平均住院时间(61±4.6)d;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境护理、心理护理、清洁舒适护理、饮食护理、排便护理及预见性护理对减少患者头痛次数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姜虹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6):91-92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脑底部或脑表面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1],临床上起病急骤,多数患者发病时有明显诱因,如用力劳动、情绪激动、恐惧等,这些因素均能使血压突然升高而促使已有病变 相似文献
5.
我院神经内科自2002—09~2008—08对收治的3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ehnoid hemorrhage,SAH)患者从护理角度寻找再出血诱因,积极进行护理干预,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8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实施护理干预预防再出血的发生。方法设对照组,对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结果对照组85例,再出血21例,死亡10例;观察组87例,再出血11例,死亡1例。结论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再出血的发生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罗爱勤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16)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DSA的护理干预。方法对我院4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接受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进行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干预。结果 45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成功率达100%,发现脑动脉瘤28例(62.2%),动静脉畸形17例(37.8%),其中1例术后出现头痛加重症状,积极给予对症处理和心理护理后,患者头痛症状较前减轻,其他患者未发生不适及相应的并发症。结论坚持对DSA患者做好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工作对造影成功、减少相关并发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刘方 《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8):127-128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由脑底或脑表面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主要病因为动脉瘤的破裂。该病起病急、致残率与病死率均高,也是神经内科的急症之一。SAH表现为突发剧烈头痛伴呕吐、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伴或不伴意识模糊,反应迟钝,检查无局灶性神经体征,可高度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如CT证实脑池和蛛网膜下腔出血。为探讨护理干预对SAH头痛的作用,本研究筛选的32例住院患者,分别予以护理干预及药物治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王君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4):96
本文将探究2010-04—2011-04收治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50例,给予积极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显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选自2010-04-2011-04收治的50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男29例,女21例;年龄22~67岁,平均(52.3±2.1)岁。按照GCS评分,3~7分8例,8~12分29例,13~15分13例。病因:高空坠落3例,交通事故39例,打击伤8 相似文献
10.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要点@杨帆$河南唐河县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唐河473400
@杨铭$河南唐河县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唐河473400
@牛宇洁$河南唐河县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唐河473400
@齐跃$河南唐河县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唐河473400 相似文献
11.
史俊霞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4):2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内科常见病,是指颅内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发病原因有高血压、脑血管病、脑血管畸形和颅动脉瘤等多种因素,急性脑血管疾病占10%左右,颅内动脉瘤破裂约占50%[1]。现将在我院神经内科2009-07~2011-02住院3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 相似文献
12.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颖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4):154-155
我院自2000—01-2006—03共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105例,经脱水、止血等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血管突然破裂,血液流至蛛网膜下腔的统称,通常是突然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全身冷汗,伴有不同程度的神志不清、昏迷、抽搐、烦躁不安等精神症状。其分为外伤性和自发性,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最常见的原因为颅内动脉瘤[1],是一种起病危急、病死率较高的疾病。随着神经介入 相似文献
14.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常见病。其临床上主要以脑膜刺激征,剧烈头痛及血性脑脊液为主要特征。该病极易复发,且复发后死亡率高,2~3周再发率达高峰。因此,该病的再发主要在住院期间。为此,我们分析了我科1992年6月~1992年12月收治的2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再发的原因,如何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张博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6):28+63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通常为脑底部或脑表面的病变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1].做好SAH急性期护理对制止出血或减少复发、缓解血管痉挛、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最常见的原因为: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少数为动脉瘤。多数患者有明显的诱因,如情绪激动、用力、劳累等。我科自2000-04—2004-04共收治SAH30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18.
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最常见的原因为:高血 压、脑动脉硬化,少数为动脉瘤。多数患者有明显的诱因,如 情绪激动、用力、劳累等。我科自2000-04-2004-04共收治 SAH 30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科自2000-04-2004-04收治SAH 30 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60-78岁,均排除外伤及其它疾 相似文献
19.
吴雪芳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1999,(6)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各种原因致血液逸出血管,流入蛛网膜下腔。血液不仅聚在脑底部,也分布到大脑、小脑的凸面,产生临床症状。如突然发生剧烈头痛、恶心、喷射状呕吐,一过性意识障碍等。体检时有明显的脑膜刺激征,腰穿为均匀一致的血性脑脊液等明确的症候。我院自1987年至1997年收治了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78例,其中男45例,女33倒,死亡11例,占14.1%,其中死于脑疝5例,再出血5冽,中枢衰竭1例,现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观察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11颅内压增高及脑值的观察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应着重观察神志、瞳孔、… 相似文献
20.
潘瑞明 《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0(9):124-125
目的 探讨尼莫通治疗蛛网膜下腔后引起脑血管痉挛的方法和护理。方法 将7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通过微泵注人尼莫通防治脑血管痉挛的观察。结果 73例病人脑血管痉挛症状改善,头痛缓解。采用深静脉注射的病人无发生静脉炎,采用周围静脉注射的病人均发生静脉炎。结论 尼莫通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能解除脑血管痉挛、明显降低患者的缺血性神经损伤及病死率,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