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利培酮对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精神病量表、神经功能及生存品质(QOL)的影响。方法:98例颅脑损伤患者中65例伴有精神障碍,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及对照组(32例),另外33例不伴精神障碍患者作为空白组。所有患者入院后根据病情行临床常规治疗。其中观察组使用利培酮及对照组使用舒必利对症处理伴发精神障碍。观察对比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8周时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定量表(NIHSS)评分、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以判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治疗效果及QOL。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NIHSS、BPRS评分均高于空白组,ADL评分低于空白组(P<0.05),而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经治疗后,NIHSS、BPRS评分均随着时间推移逐渐下降,ADL评分均有所上升,且治疗后第2、4、8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存在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第2周NIHSS、BP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第4、8周观察组NIHSS、BP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后第8周,观察组的NIHSS、BPRS、ADL评分几乎接近空白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培酮对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具有良好疗效,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精神病评分,改善患者的QOL。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04—2015-09间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3.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86例首次急性发病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康复组和对照组,均进行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早期康复组平均于病后10d开始早期康复训练,以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Barthel指数进行治疗前后的功能评定。结果早期康复组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短暂肢体缺血后适应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中的作用及其对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内科治疗)和实验组(常规内科治疗联合远端缺血后适应).短暂肢体缺血后适应方法系患者入院治疗前对其进行上肢缺血后适应的操作:通过血压袖带分别交替在两上肢加压至200mmHg,进行5min的充气和5min的放气,每天3个循环,连续3d.两组患者人院时和治疗14d时均分别予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评分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并同期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D- 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lB)及血糖(Glu)水平.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血清CRP、D-D和FIB水平差值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Glu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短暂肢体缺血后适应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改善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可能与其降低血清CRP、D-D、FIB水平变有关.该方法安全无创,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尿激酶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04—2016-04入住我院的16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化数字表分为研究组89例,对照组80例。对照组给予药物常规基础治疗,研究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尿激酶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比较2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差异,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I)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有效率为80.90%,对照组为61.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NIHSS评分及B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可显著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21-01—2022-12于发病4.5 h内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静脉溶栓术的174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分为恢复良好组(n=113)与恢复不良组(n=61),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危险因素;采用R软件构建预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的列线图模型;采用ROC曲线、校准曲线、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估列线图模型的效能。结果 174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61例(35.06%)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不良,113例(64.94%)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95%CI:2.466~21.685,P<0.001)、心房颤动(95%CI:1.485~24.484,P=0.012)、基线NIHSS评分≥12.50分(95%CI:5.945~53.525,P<0.001)、出血性转化(95%CI:1.823~15.328,P=0.002)、责任血管中度狭窄...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入选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对照组44例,2组病人治疗前的一般情况、神经功能缺损积分、SF-36评分具有可比性。对照组给予脉络宁注射液20ml,1次/d静滴,给予阿司匹林100mg,1次/d口服,疗程2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2次/d,疗程2周。治疗结束时统计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并进行SF-36测评。结果治疗组用药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较用药前减少显著(P<0.05),SF-36评分与治疗前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双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中心进行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164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82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小剂量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双抗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双抗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血管内皮功能、血脂水平及神经体内指标。 结果研究组的各项神经功能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的各项功能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较治疗前有一定的改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甘油三酯、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蓝蛋白与白细胞介素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双抗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有着积极的作用,对其他体内水平有良好的影响,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表皮生长因子对大鼠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表皮生长因子(EGF)对大鼠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采用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制作一侧大脑中动脉皮层支闭塞(MCAO)模型。MCAO术后24 h,32只大鼠侧脑室注入10μl EGF(100μg/L),连续2d,共2μg(EGF组);32只大鼠只注入不含EGF的等量溶液(对照组)。MCAO术后1、2、3和4w,行Bederson神经功能评分后,免疫印迹检测双侧大脑半球生长相关蛋白(GAP43)、突触囊泡蛋白(SYN)和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 与同期对照组相比,EGF组大鼠在MCAO术后1、2w神经运动功能恢复更好,脑梗死灶同侧半球GAP43、SYN和GFAP有更早期和更高表达(P<0.05)。结论 GAP43、SYN和GFAP等蛋白的早期高峰表达可能与EGF引起的早期神经可塑性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12.
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利培酮与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随机分为两组,应用利培酮与氯氮平治疗,疗程为12周。采用PANSS评定疗效,用ESRS评定锥体外系症状、TESS评定其他不良反应,以GQOLI评定生活质量。结果利培酮组的疗效明显优于氯氮平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利培酮组的躯体健康维度、心理健康维度及社会功能维度分均高于氯氮平组,有显性差异。结论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有显的疗效,患的依从性好,生活质量优于氯氮平。  相似文献   

13.
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比较利培酮与氟哌啶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门诊72例服用氟哌啶醇及74例服用利培酮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进行评定。结果:利培酮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有所提高,而氟哌啶醇组患者生活质量有所下降。结论:利培酮治疗有利于患者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目的:比较利培酮与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门诊72例服用利培酮及74例服用氯氮平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自制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调查表、阳性症状及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进行调查,并与某些因素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氯氮平组患者的客观及主观生活质量均较利培酮组差。结论:从消耗/效果分析,利培酮明显优于氯氮平,更有利于患者适应社会。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改善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10-2013-10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为分常规护理组100例,早期康复护理组100例。经过30 d的护理后,分别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ADL评分评定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生活能力状态。结果早期康复护理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生活能力状态方面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恢复患者神经性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生活能力,早期康复性护理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ACI)患者合并多血管床疾病(polyvascular disease,Poly VD)的神经功能恢复及颅内血管病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19年8月在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ACI合并单血管床病变组患者83例及ACI合并Poly VD患者68例,统计单血管床病变与多血管床病变组颅内动脉病变及神经功能恢复的情况,并分析影响神经功能恢复的多种因素。结果 (1)与单血管床病变组相比,多血管床病变组的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的比例较高、神经功能恢复率低、颅内病变血管数目较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颅内病变血管数目与病变血管床数目呈正相关(P 0. 05),而神经功能恢复率与病变血管床数目呈负相关(P 0. 05);(3)年龄、糖尿病史、卒中病史、血管床数目均为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多血管床动脉粥样硬化是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血管床数目越多,其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的几率越大,同时其颅内动脉病变也越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调脂、控制血压、血糖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另加用尤瑞克林0.15PNA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滴,1次/d,使用14d。治疗前、治疗后14d分别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结果 2组治疗前、治疗后14dNIHSS和ADL评分组内比较及组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2组均未见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尤瑞克林可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恢复,降低致残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奥拉西坦注射液对脑梗死后遗症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11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给予血塞通注射液500mg静滴,1次/d;阿司匹林100mg,1次/d,口服,疗程4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奥拉西坦注射液4g,1次/d,疗程4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SF-36测评.结果 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高于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SF-36评分,各维度的平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拉西坦注射液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适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急性脑梗死(ACI)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沉默信息调节因子相关酶3(SIRT3)水平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分析Hcy、SIRT3水平与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01—2019-12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58例冠心病并发ACI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检测患者血清Hcy、SIRT3水平;并根据NIHSS治疗前后减分率判定神经功能恢复效果并分组,分析冠心病患者ACI后血清Hcy、SIRT3水平与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结果冠心病并发ACI患者治疗后血清Hcy、SIRT3水平及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8例患者治疗后,恢复较优20例,恢复良好13例,恢复可15例,恢复差10例,神经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2.76%;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组治疗前后的血清Hcy、SIRT3水平均高于恢复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cy、SIRT3过表达是冠心病患者ACI后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的影响因素(OR1,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Hcy、SIRT3用于预测冠心病患者ACI后神经功能恢复不良风险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1、0.873,均有一定预测价值。结论血清Hcy、SIRT3过表达可能提示冠心病患者ACI后神经功能恢复不良高风险,监测血清Hcy、SIRT3水平变化可为临床早期评估冠心病并发ACI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不良风险及干预计划的拟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