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8 毫秒
1.
先天性白内障术后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丽丽  魏文斌  翁乃清  陈惠茹 《眼科》2003,12(5):272-275
目的 :探讨先天性白内障术后视网膜脱离的特点、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 2 7例 2 7只眼先天性白内障术后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资料。结果 :视网膜完全复位 2 0只眼 ,占 74 1% ;限局脱离 4只眼 ,占 14 8% ;完全脱离 3只眼 ,占 11 1%。术后视力 0 0 2以下者 8只眼 ,占 2 9 6% ;0 0 2~ 0 0 4者 6只眼 ,占 2 2 2 % ;0 0 5~ 0 0 9者 7只眼 ,占 2 5 9% ;0 1者 3只眼 ,占 11 1% ;0 2者 3只眼 ,占 11 1%。结论 :先天性白内障术后视网膜脱离经手术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PVR) ,尤其是前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aPVR)是影响手术预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玻璃体切割治疗急性视网膜坏死的手术时机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急性视网膜坏死(Acute retinal necrosis,ARN)的有效性及手术时机选择。方法对11例(11只眼)ARN患眼进行玻璃体切割手术,其中7只眼伴严重玻璃体混浊,2只眼伴局限性视网膜脱离,2只眼视网膜全脱离、多发性裂孔。年龄12岁~55岁,平均34.2岁,手术眼距初发病时间20天至8个月,其中3个月以内者9例。术前视力:手动/10~30cm者2例,指数/20~30cm者2例,0.02~0.08者4例,0.1者3例。诊断明确后即予阿昔洛韦或更昔洛韦及皮质类固醇治疗。然后对严重玻璃体混浊,视网膜炎性渗出范围超过赤道区到达后极部.周边部已发现干性裂孔或有广泛玻璃体视网膜增殖性病变者采用玻璃体切割术,切除混浊之玻璃体,清除增殖及大部分渗出灶,作次全视网膜光凝。11例中8例辅助巩膜外环扎术,6例作晶体切除,10只眼一次性注入硅油填充,另1只眼作气液交换后12d发生视网膜、脉络膜广泛脱离,二次手术注入硅油。结果随访8个月至3年,平均19.3个月。11只眼中9只眼视网膜平伏,2只术前有视网膜脱离眼取硅油术后复发性视网膜脱离,无光感。成功9只眼视力均保持FC/30cm以上的有用视力,其中4只眼视力0.1,3只眼视力0.2。视力≥0.1者占78%。结论对ARN病情发展严重者选择适当时机,即在视网膜脱离发生前,已有严重玻璃体混浊影响眼底观察和激光治疗、周边部已发现干性裂孔或有广泛玻璃体视网膜增殖性病变时应进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有防止视网膜脱离发生或发展,保持较好有用视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硅油填充治疗儿童复杂性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硅油填充治疗儿童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993年6月-1997年9月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治疗的14岁以下儿童复杂性视网膜脱离34例36只眼术后随访3-21个月的临床资料。结果视网膜完全复位19只眼,占52.7%;限局脱离10只眼,占27.8%;完全脱离6只眼,占16.7%,1只眼眼底不清,占2.8%。术后视力0.05以下者12只眼,占33.3%;0.05-0.2者20只眼,占55.6%;不会查视力者4只眼,占11.1%。结论硅油填充是治疗儿童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术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 PVR)的复发和前PVR的发生时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中华眼底病杂志,1999,15:7-8)  相似文献   

4.
后部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方式选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们收集了我院 1996年 1月~ 1998年 8月对后部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的连续病例 72例 (72只眼 )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1 病例和方法1.1 病例未经选择的后部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黄斑裂孔除外 )的连续病例 72例 (72只眼 )。男 47例 ,女 2 5例 ,年龄 17~ 73岁 ,平均 5 0岁。无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眼各 2例 ,外院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术失败者 10例。病程 2~ 2 40 d,平均 40 d。而 6 0例我院首诊为视网膜脱离者 ,病程为 2~ 90 d,平均 2 7d。第 1组 :采取常规视网膜脱离手术 31只眼 ;第 2组 :玻璃体视网膜显微手术并混合气…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铁锈症眼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眼后段磁性异物诱发眼铁锈症22例22只眼的临床资料。男性21例,女性1例;年龄6~54岁,平均年龄40岁。异物存留于眼内1个月~20年。手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0.01者15只眼,0.01~0.15者5只眼,0.1~0.2者2只眼。玻璃体腔异物18只眼,眼球壁异物4只眼。并发白内障18只眼。合并视网膜脱离3只眼。12只眼联合环扎、硅油填充,7只眼联合环扎、C3F8填充。18只眼联合白内障摘除术。2只眼联合小梁切除术。结果 22只眼内异物均手术一次成功摘除。手术后视力增加20只眼,占90.9%,不变2只眼,占9.1%。BCVA<0.1者7只眼,0.1~0.4者8只眼,0.5~1.0者7只眼。手术中并发症,视网膜裂孔并发局限性视网膜脱离2只眼;扩大巩膜切口,玻璃体腔积血2只眼。手术后并发症,并发白内障4只眼;黄斑下异物取出手术后3个月,硅油取出时再次发生视网膜脱离1只眼,再次硅油填充视网膜复位;C3F8填充后7 d继发视网膜脱离1只眼,再次硅油填充,手术后视网膜复位。随访结束时22只眼视网膜均在位。结论铁锈症眼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安全、有效,可避免铁离子进一步释放,改善患者视功能。  相似文献   

6.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人工晶状体眼的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具有瞳孔不易散大 ,周边囊膜混浊 ,裂孔检出率低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PVR)发展迅速、严重 ,手术成功率较低的特点 [1 ]。我院近年来采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 ,疗效较为满意 ,现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对象 :选取 1999年 3月~ 2 0 0 3年 1月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 4 2例 (42只眼 ) ,其中男 32例 ,女 10例 ;年龄 2 8~ 75岁 ,平均年龄 5 5 .2岁。术前视力 :0 .2者 2只眼 ,0 .1~ 0 .2者 4只眼 ,0 .0 5~ 0 .1者 11只眼 ,光感至指数者 2 5只眼。扩瞳后 ,瞳孔直径小于 4 mm者 7只眼 ,4~ 5…  相似文献   

7.
1996年元月至 1999年 12月 ,对 6 8例 (6 8眼 )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 ,术前进行了直肌缝线牵引制动。患者年龄为 10岁至 74岁 (平均 39.5岁 ) ,男性 43例 ,女性 2 5例 ,右眼 46例 ,左眼 2 2例。病眼术前视网膜下积液均较多 ,其中 47例为球形脱离 ,脱离位置偏上方者 49眼 ,脱离范围≥ 1/ 2者 5 8眼。视网膜裂孔者 34眼 ,单孔者 34眼 ;裂孔≥ IPD者 31眼 ,其中巨孔 4眼。锯齿缘离断 1眼 ;裂孔位置偏上方者 39眼。患眼视力 <0 .0 5者 48眼 ,0 .0 5~ 0 .1者 12眼 ,0 .2者 3眼 ,0 .3者 2眼 ,0 .6者眼 0 .7眼。患眼有中度玻璃体混浊 ,机化条索…  相似文献   

8.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是导致视力下降的严重眼病之一。如何治疗黄斑裂孔在达到视网膜解剖复位的基础上功能治愈 ,这是国内外的眼科学者所共同研究的热点之一。我科于 1998年 4月~ 1999年 4月采用玻璃体手术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术中应用辅助物自体血清提高视网膜解剖复位率、黄斑裂孔封闭 ,视力提高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 15例 (15只眼 ) ;男性 4只眼 ,女性 11只眼 ;年龄 45~6 8岁 ,平均 5 6岁 ;病程 1~ 6个月。1.2 临床资料15只眼中中度近视 6只眼 ,高度近视 9只眼。按 1983年美国视网膜学会对增生性玻璃…  相似文献   

9.
Hui Y  Wang L  Huang W  Han Q  Wang Y 《中华眼科杂志》2002,38(10):598-602
目的 探讨白内障合并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 ,PDR)患者的玻璃体手术中 ,同期行白内障摘除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intraocularlens,IOL)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7年 2月至 2 0 0 1年 10月本院连续住院 ,并经同一手术医师治疗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 37例 (44只眼 )。其中男 12例 ,女 2 5例 ;13只右眼 ,17只左眼 ,7例双眼 ;年龄36~ 76岁 ,平均 5 7岁 ;患有糖尿病史 1~ 30年 ,眼病史 4 0d至 10年。手术中经平坦部做白内障摘除术 ,保留前囊并吸刮上皮层。在完成玻璃体手术和眼内激光光凝后 ,做角巩膜缘切口 ,将人工晶状体植入前囊上 ,然后环形切除前囊中央直径 5mm组织。术前患者视力为光感、眼前手动和指数者分别为 5、14和 11只眼 ,0 0 2者 6只眼 ,0 1~ 0 2者 8只眼。结果 术后随访 3个月至 4 5年 ,平均 (16±13)个月。患者视力改善 4 1只眼 ,不变 2只眼 ,下降 1只眼 ;其中 0 1~ 1 0者 35只眼 ,占 79 5 %。术后视力低下者多伴有明显的黄斑水肿、硬性渗出或视网膜广泛缺血。术后 2~ 5d ,有 6只眼发生轻度角膜水肿 ;术后 5个月 2只眼分别发生角膜溃疡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结论 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玻璃体手术中 ,同期施行白  相似文献   

10.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 1月~ 1998年 12月对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采用现代闭合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方法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分析报告如下。一、资料和方法1.对象 :1996年 1月至 1998年 12月在我院行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2 0例 (2 1只眼 ) ,年龄 43~ 76岁 ;男 2例 (2只眼 ) ,女 18例 (19只眼 ) ,病程 2~ 10个月。全部患者均有中度以上近视 ,术前视力 0 .0 2以下者 14只眼 ,0 .0 2以上者 7只眼。术后随访时间 6~ 18个月。按 1983年美国视网膜协会对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分级方法 ,PVRC38只眼 ,C2 5只眼 ,C…  相似文献   

11.
Li L  Dong FT  Ye JJ 《中华眼科杂志》2008,44(1):20-24
目的探讨儿童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征和手术疗效。方法为系列病例研究。对近10年首诊眼科≤14岁的33例(36只眼)儿童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3例(36只眼)中,男性26例(78.8%),女性7例。患儿首诊年龄中位数为12岁。双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0例(30.3%);合并对侧眼异常22例(66.7%)。31只眼(86.1%)具有至少1种发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危险因素。有眼部钝挫伤史13只眼(36.1%),合并先天性或发育性眼部结构异常11只眼(30.6%),有高度近视和其他内眼手术史者各7只眼(19.4%),合并眼后节炎性反应3只眼(8.3%)。术前发生黄斑脱离28只眼(77.8%)。随诊时间中位数为12个月。每只眼经历1~5次手术,平均1.9次。最终随诊时,硅油仍然在位4只眼,29只眼(90.6%)视网膜复位。预示术后视力差的因素:术前视力为手动或更低(P=0.001),黄斑脱离(P=0.003),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C级(P=0.000),需要行玻璃体切除术(P=0.002)和使用硅油(P=0.005)。结论有眼部钝挫伤史和先天性或发育性眼部结构异常是儿童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最常见的危险因素。现代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能使大多数患儿视网膜复位。预示患儿术后视力差的因素与成人相同。对具有发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危险因素的儿童应定期随诊。(中华腰科杂志,2008,44:20-24)  相似文献   

12.
儿童挫伤性前房积血治疗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王永毅  柴珺  徐霞 《眼科新进展》2002,22(4):276-276
我院 1990年 6月~ 2 0 0 0年 12月共收治儿童挫伤性前房积血 46例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46例均为单眼发病 ,男 38例 ,女 8例。年龄 2 .5~ 14岁 ,平均 8.5岁。右眼 2 7例 ,左眼 19例。致伤原因 :投掷伤 17眼 ,子弹伤 (玩具枪子弹 ) 11眼 ,弹弓伤 9眼 ,鞭炮伤 6眼 ,球类伤 3眼。前房积血量 :按 Oksala分级 :积血量占前房 1/ 3为 级 15例 ,积血量占前房 <1/ 3~ 1/ 2为 级 19例 ,积血量占前房 >1/ 2为 级 12例。眼球其他联合伤 :外伤性瞳孔散大 7眼 ,视网膜震荡或 (和 )出血 3例 ,玻璃体积血 2例 ,继发性青光眼 8…  相似文献   

13.
脉络膜缺损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眼底病 ,由眼泡胚裂闭合障碍所致。由于脉络膜缺损处视网膜发育不良呈变性萎缩状态 ,易出现视网膜裂孔或因玻璃体条索牵引而致视网膜脱离。以往采用巩膜扣带术治疗这类视网膜脱离成功率低 ,我们采用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这种复杂型视网膜脱离 9例 9只眼取得较好效果 ,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合并视网膜脱离患者 9例 9只眼 ,男 4例 ,女 5例 ;右眼 7只 ,左眼 2只。年龄 10~ 32岁 ,2 5岁以下者 8例 ,占 88.9%。病程 0 .5~ 3.0个月。术前患眼视力为光感~0 .15 ,视力在 0 .0 1以下 7只眼 ,占 77.8…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早期睫状体脱离的发生率及其自然病程,并分析其与手术后早期低眼压的关系。方法 利用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UBM)连续观察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的患者46例46只眼。按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不同填充内容分组:气体填充组11例11只眼,硅油填充组8例8只眼,平衡盐溶液(BSS)填充组27例27只眼。按手术后眼压分组:眼压<10 mm Hg(1 mm Hg=0.133 kPa)组25例25只眼,≥10 mm Hg组21例21只眼。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第3天行UBM确定有无睫状体脱离,手术后每天用非接触眼压计监测眼压,有睫状体脱离者每隔7 d复查1次,直至睫状体脱离复位,所有患者均随访观察14~35 d。结果 手术后睫状体脱离20例,占本组患者的43.5%。无睫状体脱离者26例,占本组患者的56.5%。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气体填充组睫状体脱离发生率 27.3%,硅油填充组25.0%,而BSS填充组为55.6%。睫状体脱离者手术后平均眼压(6.47±4.49) mm Hg (1 mm Hg=0.133 kPa),无睫状体脱离者平均眼压(15.61±7.72) mm Hg,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31,P<0.001)。手术后眼压<10 mm Hg组患者睫状体脱离发生率为68.0%,眼压≥10 mm Hg组患者睫状体脱离发生率为14.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60, P<0.001)。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早期睫状体脱离患者除1例因低眼压引起视盘水肿而需行气体填充外,其余患者均在手术后30 d内自行复位。结论 手术后早期睫状体脱离是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常见并发症。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行BSS填充患者手术后睫状体脱离的发生率高。绝大多数患者睫状体脱离能够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30 d内自行复位。  相似文献   

15.
玻璃体切割术后的白内障或联合晶状体摘出术后的无晶状体眼实施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较为复杂。近年来我们治疗 32例 32眼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32例 32眼 ,男 2 6例 ,女 6例 ;年龄 8~6 2 a;病程距玻璃体切割术 3~ 12 mo,注入硅油者均已取出 ;术前视力 :手动 8例 ,眼前数指 6例 ,0 .0 2~ 0 .1者 13例 ,0 .2~ 0 .5者 5例 ;其中白内障 17例 ,无晶状体眼 15例 ;随访时间 6 mo~ 2 a。原发病为单纯性玻璃体出血者 2 0例 ,严重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PVR)、复杂性眼外伤和视网膜脱离者12例。1.2 手术方法 常规麻醉…  相似文献   

16.
儿童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特点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Jiang Y  Li X  Yin C 《中华眼科杂志》2001,37(3):167-170
目的:探讨儿童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特点及疗效。方法:对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的儿童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108例(116只眼)进行效果分析。结果:21只眼行巩膜外加压术,1次手术视网膜复位19只眼,术后视力≥0.02者14只眼。97只眼行玻璃体切除术,1次手术视网膜复位58只眼(59.8%),最终视网膜复位83只眼(85.6%),术手视力≥0.02者64只眼(66.0%)。术中使用膨胀气体填充11只眼,1次性视网膜复位7只眼,术后视力≥0.02者5只眼。使用硅油填充89只眼,1次性视网膜复位51只眼(57.3%),最终视网膜复位7积眼(85.4%),术后视力≥0.02者59只眼(66.3%)。结论儿童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治疗首选巩膜加压术,玻璃体切除者,硅油作为眼内填充物较膨胀气体具有更大的优越性。视网膜切开术是严重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者视网膜复位的有效方法,但应慎重选择手术对象。  相似文献   

17.
李永  戴虹  卢颖毅  龙力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2,20(8):576-577,W001
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CT)描述玻璃体牵拉视网膜不同时期的特征。方法 :对 12 1例 ,14 7眼 ,诊断为视网膜前膜或有玻璃体视网膜牵拉者行OCT检查。每眼均行四个方向放射状线性扫描。结果 :OCT证实 112例 (83 % ) ,13 8眼 (94% )符合玻璃体牵拉视网膜的各种特征。黄斑部视网膜厚度增至 3 44 8± 13 5 1um ,范围为 13 8~ 865um。 49眼有玻璃体后脱离、 5 5眼有部分玻璃体后脱离的高反光带。 5 6眼有程度不同的视网膜囊样水肿 ,OCT表现为视网膜增厚伴有低反射腔隙。 2 4眼为Ⅱ期以上黄斑孔。 2 6例双眼受累。平均视力为 0 45 8± 0 3 2 ,范围为 0 0 1~ 1 2。结论 :OCT可帮助发现玻璃体牵拉视网膜发展至黄斑裂孔的全过程 ,且助于及早采取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8.
玻璃体手术后视网膜脱离复发原因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后视网膜脱离复发的主要原因。方法:回顾分析本科1998年7月-2001年7月视网膜脱离术后复发病例共39例(39只眼)。男性26例,占66.67%;女性13例,占33.33%。年龄从13岁-68岁,平均49.33岁。复发时间从0.5月至26月,平均4.66月。右眼23只,左眼16只。玻璃体手术前赵氏膜分级:Ⅱ级膜18只眼,ⅢA膜14眼,ⅢB1膜4只眼,ⅢB2膜2只眼,ⅢB3膜1只眼。复发后分别采用巩膜外冷凝环扎加压手术、玻璃体剥膜手术、气液交换手术眼内注入C3F8、气油交换手术。结果:视网膜脱离复发后经检查发现视网膜皱襞形成和前部PVR导致再脱离的有16只眼,因出现新孔导致视网膜再脱离的有15只眼,因原孔未封闭导致再次脱离的有8只眼。PVR导致再脱离的病例平均复发时间为7.13月,出现新孔的病例平均复发时间为2.09月,原孔未封闭导致再次脱离的病例平均复发时间为1.96月。结论:视网膜脱离术后复发多因视网膜前膜增生、前部PVR发展和裂孔未封闭而致。  相似文献   

19.
双手微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经瞳孔硅油取出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4年1月~2005年6月我们采用双手微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经瞳孔硅油取出术治疗硅油填充眼并发性白内障52例52眼,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52例52眼,其中男36例36眼,女16例16眼,年龄18~67岁(平均45岁)。其中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29眼,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5眼,眼外伤致视网膜脱离6眼,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12眼。眼内硅油填充时间为2~6月(平均3.5月)。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光感~眼前手动5眼,眼前数指14眼,0.01~0.1者28眼,0.1~0.3者5眼。术前检查3眼硅油部分乳化,眼压14~23mmHg(1kPa=7.5mmH…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视网膜脱离高危眼变性和裂孔区光凝对发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预防作用。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9月因高度近视、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无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眼在我院眼科就诊的患者,若屈光间质透明可行眼底检查及治疗,则纳入本研究,对高危眼变性区或裂孔区进行激光光凝治疗。每6~12个月随访1次,每次详细记录视网膜病变情况。结果40例(63只眼)进行了预防性光凝,所有患眼均发生了玻璃体后脱离,其中完全性后脱离28例(39只眼)。31例(46只眼)进行了随访,其中27例(42只眼)痊愈,4例(4只眼)发生了视网膜脱离;最佳矫正视力( BCVA )<0.05者7只眼,0.05≤BCVA<0.3者13只眼,0.3≤BCVA<0.6者20只眼,0.6≤BCVA<0.8者4只眼,BCVA>0.8者2只眼。4例(4只眼)视网膜脱离是由于玻璃体后脱离进展和新的视网膜裂孔形成。结论激光光凝治疗可有效预防视网膜脱离高危眼发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但光凝区病变进展和玻璃体后脱离的发展是预防治疗后发生视网膜脱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