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手术结合康复治疗对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07年5月~2009年4月该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患者62例,接受常规的临床手术治疗和术后康复治疗,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后随访6个月,测量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1、3和6个月患者手指关节总活动度(TAM)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 62例患者治疗前TAM与治疗后1个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治疗后3和6个月TAM值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62例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1个月比较,除进食、洗脸差异有显著性外,其余差异均无显著性;经治疗后3个月ADL的各项积分,除穿鞋和剪指甲外,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6个月ADL的各项积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 手术和康复结合治疗对手部烧伤后瘫痕挛缩患者的手部功能恢复具有明显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小儿手部烧伤早期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手部烧伤常因年龄和皮肤生理特点,主动活动意识较为淡漠,被动活动的配合性较差,致功能受限,从1999年到2003年我科通过介入康复护理降低了致残性,提高了患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4.
《中国民康医学》2017,(17)
目的:观察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术后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2例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患者作为此次观察分析的对象,按照随机配对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所有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指导性的手部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手指关节的总活动度,并判断其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穿衣、梳头、洗脸、刷牙等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指关节总活动度及临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术后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优于常规指导性手部功能锻炼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手部严重烧伤后指蹼瘢痕增生挛缩的治疗方法及后期康复.方法 回顾分析1995~2005年,收治的手部烧伤后瘢痕增生患者46例,以手术治疗及术后康复性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对其患手功能进行治疗.结果 46例随访1~3年,因瘢痕挛缩受影响的关节得到完全或大部矫正,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手术结合康复综合治疗的效果满意,值得... 相似文献
6.
<正> 一九九七年五月至一九九八年十月,我院外科共收治烧伤病员10例,其中合并手部烧伤九例,共12只手,我们依据烧伤深度,烧伤后各个阶段不同特点采取相应治疗,进行连续性康复医疗,较好地恢复了手的功能,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9例患者中男8例,女1例,年龄2~5岁2例,30~40岁4例,40~50岁3例。单纯手部烧伤者2例,合并其它部位烧伤者7例,深Ⅱ°烧伤8例,Ⅲ°烧伤1例,单纯手背烧伤者5例,全手烧伤者4例。1·1 康复治疗 烧伤早期治疗预防畸形1·1·1 烧伤后48小时内有段悬吊患手,手指环形烧伤和全手烧伤者焦痂切开减压,使手的位置高于肘,肘高于肩免或减轻水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手部烧伤后挛缩性瘢痕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1年10月间收治的30例手部烧伤后形成挛缩性瘢痕的小儿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患儿在经过手术后手部外形和功能基本上恢复,治疗非常成功.结论小儿手部烧伤形成的挛缩性瘢痕应在瘢痕形成并稳定之后尽可能早地进行治疗,此时可取得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手部瘢痕挛缩患者术后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造成手部瘢痕及瘢痕挛缩的病因很多,其中以烧伤最为常见。瘢痕及瘢痕挛缩轻,只影响手的形态,造成丑陋的外观;重可使手的功能完全丧失。手术是恢复手部功能和形态的最重要的方法,然而,手术只是为手部功能和形态恢复创造了一个基本条件,术后的康复治疗则是巩固疗效的重要措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促进小儿深度烧伤患者完成持续规范的瘢痕康复治疗的护理配合经验。 方法 本文选择2011年11月—2015年2月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小儿深度烧伤患者37例为研究对象,在创伤治疗期间即进行功能锻炼,并教会患者家属锻炼方法等,督导患儿进行自我锻炼。向患儿家属宣教瘢痕增生的周期特点、严重瘢痕挛缩对儿童容貌及肢体长发育的危害性、瘢痕康复治疗的目的意义、效果以及基本方法,达成完成持续规范康复治疗的意向。预约首次复诊时间。对复诊的患儿康复治疗前进行心理辅导,强化康复锻炼时,协助临床医师对患儿体位进行良好的固定及瘢痕的保护,以利治疗的顺利进行。指导患儿家属独立进行一次功能锻炼,检查其熟练程度并进行指导。指导患者家属正确使用抗瘢痕增生药物及弹力织物、矩形器具。对下一次复诊进行预约、每周电话随访,收集相关资料。 结果 34例患者完成了持续规范的康复治疗,3例因多种原因中途放弃治疗。完成治疗的患者瘢痕增生明显抑制,色泽浅淡,质地软化,充血消退,关节功能保存良好,VSS评分≤4分的分别为第9个月3例,第12个月13例,第15个月14例,第18个4例。 结论 周密细致的护理配合对于促进深度烧伤小儿患者完成持续规范的瘢痕康复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手是人体的功能和暴露部位,手部烧伤后常由于治疗不当及后期没有坚持实施正确的康复治疗,从而导致手指瘢痕屈曲、变形、指蹼粘连,虎口瘢痕挛缩、手指不能伸直、手背曲,握持功能丧失等手部畸形。严重影响手部的外观及功能,使患者生活不能自理,丧失劳动能力,甚至对生活失去信心。我科自2000年至今,对手部烧伤后瘢痕及行手部整形术后的患者实施早期正确的康复治疗及功能锻炼,减少了瘢痕畸形的发生,改善了手部的功能,发挥了手术的效果,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生活质量。1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介绍小儿手部烧伤的病理特点和治疗的特殊性。方法 :对 1 988~ 1 993年间治疗的手部烧伤患儿 88例进行分析 ,分早、中、晚期治疗。早期治疗注意防止感染 ,消灭创面 ,中期治疗尽早切除瘢痕 ,防止瘢痕挛缩 ,晚期治疗在切除瘢痕、矫正畸形的同时 ,注意随诊及后期治疗。结果 :随访 43例 ,最长时间 2年 3个月 ,最短 2个半月 ,优良率 88.6%。结论 :小儿手部烧伤由于受瘢痕挛缩和骨骼生长双重因素的影响 ,畸形产生早且重 ,功能障碍也较成人重 ,因此强调治疗的早期性和连续性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研究分析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的防治措施。方法:择取2004年5月~2014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患者,均采取常规手术方法治疗,利用抽签法将其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20例患者给予早期防治干预;对照组20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2组患者在干预前、后手关节活动度均有所提高,但是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提高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部烧伤早期防治干预能够有效预防瘢痕增生的发生,手关节活动恢复良好,对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的防治应及早进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儿深度烧伤后瘢痕畸形的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以40例深度烧伤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17例为不接受早期手术,出院后未能进行规范的瘢痕康复治疗和功能锻炼的患儿;治疗组23例进行早期切削痂植皮手术,出院后临床医生跟踪指导患儿家属进行持续规范的瘢痕康复治疗和功能锻炼。以温哥华瘢痕量表为标准分别在出院当日和出院后1、3、6、12个月对患儿进行瘢痕测评。结果:治疗组患儿在出院当日及出院后不同时间瘢痕的色泽、血管分布、厚度和柔软度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手术及持续规范的瘢痕康复治疗和功能锻炼能有效预防和减轻小儿深度烧伤后的瘢痕畸形和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6.
17.
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的手术及康复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通过比较手术结合康复治疗与常规简单的指导康复锻炼对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的治疗效果,评价康复治疗的优越性及实用性.方法 2005-05~2007-04按统一标准入选的4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临床手术治疗和护理治疗.术后的康复治疗:治疗组采用加压治疗、主动被动手指活动、温水治疗、作业疗法等;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门诊指导性的手部功能锻炼及弹力手套加压的治疗方法.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3个月.结果 ①两组患者人组时手指关节总活动度值(TA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在人组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烧伤后手部瘢痕挛缩手术结合康复治疗的疗效明显优于术后单纯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手部烧伤后瘢痕畸形的防治与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0年1~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手部烧伤患者84例(151手)为研究对象,采用总结回顾分析法,将研究对象病例资料、临床治疗资料等搜集、整理、研究,并与经治医师、责任护士共同探讨病例,采用MicrosoftExcel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的基本病情:轻型85例(56.29%),中型56例(37.09%),重型10例(6.62%)。畸形完全矫正、对掌握拳等功能恢复良好107只手;畸形基本矫正,对掌握拳轻度障碍26只手。畸形部分矫正,功能部分恢复18只手,恢复良好率达到70.86%。结论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对手部烧伤后瘢痕畸形进行防治与护理,通过术前锻炼及术后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出院前指导,使患者更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探讨手部烧伤后瘢痕畸形的防治护理方法。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手部烧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在患者治疗期间,为防止患者出现瘢痕畸形,针对患者烧伤的情况以及患者生理与心理状况实施相应的防治护理措施。结果:在对所有患者实施相应的防治护理措施后,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烧伤的手部逐渐恢复,患者治疗效果良好。结论:手部烧伤后有可能会给患者留下不同程度的瘢痕畸形。在患者治疗期间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不仅可以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勇气,还能够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