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菌药物的药动学及药效学相关研究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导致抗菌药物的耐药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害。研究细菌的耐药性趋势、新的抗菌机制以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保护人类生存的重要课题,也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过去,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常作为评估抗菌药物活性的指标,而未考虑到抗菌活性的时程因素。自20世纪70年代后药学专家开始进行抗菌药物活性的时程研究[包括杀菌率与增加药物浓度的相关性、抗生素后效应(PAE)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左氧氟沙星对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常见病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常规分离培养细菌,用VITEKⅡ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仪和API细菌鉴定系统鉴定到种。药敏试验用琼脂平板稀释法检测MIC,按NCCLs规定的标准进行。结果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的标本中分离获得了131株病原菌,常见的为大肠埃希菌、嗜血杆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粪肠球菌等。左氧氟沙星对常见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在0.06—64mg/L之间,总的抑菌率为90.1%。结论左氧氟沙星是一种有效的广谱抗菌药物,对呼吸道和泌尿道常见病原菌的抗菌活性较高,可以作为治疗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的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3.
抗感染药过去叫抗菌药物,它既包括抗生素,也包括人工合成抗菌药(如磺胺类、呋喃类、喹诺酮类和甲硝唑、异烟肼等)。自从抗病毒药大量推出后,这类药物也就改称为抗感染药物了。为测定任何一种病原微生物对抗感染药的敏感性,通常采用最低抑菌浓度(MIC),常以mg/L表示。  相似文献   

4.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60,自引:4,他引:60  
评价抗菌药物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的疗效时,通常主要的评价指标是:①临床疗效,即临床治愈率或有效率;②病原菌的清除。前可能不是最主要的参数,因为临床治愈率或有效率仅显示感染已减轻或缓解,并不说明感染部位病原菌已被清除;而后则与抗菌药物对病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给药方案有关。目前认为后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体外联合应用抗菌药物对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DRPA)感染的杀菌能力,寻求有效的抗菌药物联合。方法收集20株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中分离的PDRPA,进行抗菌药物联合杀菌试验(MCBT),并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及最低杀菌浓度(MBC),SPSS11.5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结果PDRPA对多黏菌素β单药最敏感;阿米卡星联合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头孢他啶、氨曲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抗菌活性增强最显著(P〈0.05);2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头孢他啶与氨曲南、头孢他啶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也表现出对部分菌株抗菌活性增强。结论对PDRPA进行个体化的MCBT可能有助于抗菌药物联合治疗PDRPA的选择。阿米卡星联合β内酰胺类或两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治疗值得临床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6.
问题解答     
问::何谓PK-PD?答:PK—PD系指药代动力学(pharmacokenetics,PK)及药效学(pharmacodynamic,PD)。PK是指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和排泄的过程,它研究的是抗菌药物与人体的相互作用,主要的参数包括药物的半衰期、分布容积、峰浓度、药时曲线下面积(AUC);PD是指感染部位药物的浓度与疗效之间的关系,它研究的是抗菌药物与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定头孢地尼对临床常见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并与头孢呋辛、头孢克洛、阿奇霉素和氨苄西林比较.方法:琼脂稀释法测定抗生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200株细菌测定结果表明:头孢地尼对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的敏感率为100%,抗菌活性与头孢呋辛、头孢克洛相似,明显强于阿奇霉素;青霉素敏感的肺炎链球菌(PSSP)对3种头孢菌素100%敏感,头孢地尼的MIC90值为0.25mg/L,与头孢呋辛相似;头孢地尼对革兰阴性菌的抗菌活性较高,对ESBLs阴性的肺炎克雷伯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的MIC90值分别为0.25、1、0.25mg/L,敏感率范围达97.2%~100%.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产生耐药性,敏感率仅达86.1%,但其MIC50值最低为0.06mg/L.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青霉素耐药的肺炎链球菌(PRSP)及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对4种抗生素均耐药;头孢地尼对青霉素中介的肺炎链球菌(PISP)的抗菌活性比受试第二代头孢菌素和阿奇霉素强.结论:头孢地尼对革兰阳性球菌及革兰阴性菌均有较理想的体外抗菌活性,可作为治疗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抗菌中药对淋球菌的抑菌活性。方法选择6种(黄连、苦参、连翘、大黄、生地、知母)常用抗菌中药,采用水提法至浓度1g/ml。液体稀释法测定上述中药对淋球菌标准株与89株临床分离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C)。结果黄连与大黄抑制淋球菌的作用较强,MIC值≤0.05g/ml,黄连的抑菌作用最强。同一种中药对淋球菌的不同菌株表现出相近的抑菌活性。结论常用抗菌中药对淋球菌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在淋病的防治中抗菌中药可以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唑烷酮类新药康替唑胺对临床分离菌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 收集全国19所医院1321株的临床分离菌,以琼脂对倍稀释法测定康替唑胺对分离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与有关抗菌药物进行比较,测定康替唑胺的杀菌活性、抗菌药物后效应(PAE)以及不同培养条件对康替唑胺抗菌作用的影响.结果 康替唑胺对革兰阳性菌中葡萄球菌...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黄连等中药对常见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采用试管两倍稀释法,测定中药对测试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黄连体外抗菌活性最强,抗菌谱最广。丁香、金银花、野菊花和甘草的抗菌作用各有侧重。[结论]黄连、丁香、金银花等中药对临床常见致病菌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11.
抗菌药物后效应(PAE)是指细菌与抗菌药物短暂接触,而药物低于最低抑菌浓度或清除后,细菌的生长仍然受到持续性抑制的一种效应。开展对PAE的研究,就是研究抗菌药物不必始终维持在理论有效的血药浓度上,利用它的PAE可以适当地延长给药间隔,减少用药剂量,从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降低费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当前鲍曼不动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以及在低碱性氨基酸培养基中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MIC)的影响。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47株、铜绿假单胞菌53株。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琼脂稀释法检测菌株对帕尼培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阿米卡星10种抗菌药物的MIC;同法分别检测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在低碱性氨基酸培养基和水解酪蛋白胨(MH)培养基上对帕尼培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敏感性。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2组试验结果。结果 47株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最低,分别是17.10%和14.9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高达78.70%。53株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最低,为20.75%;头孢他啶的耐药率高达71.70%。在低碱性氨基酸的培养基中,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稀类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碳青酶烯类药物是治疗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重症感染的重要药物。由于碱性氨基酸的浓度较高,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在使用MH培养基检测时被低估。  相似文献   

13.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1):102-102
问:什么是抗菌药物后效应(PAE)?答:PAE(post—antibioticseffect)是指细菌与抗生素短暂接触,当药物清除后,细菌生长仍然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由于PAE存在,使血药浓度即使低于MIC水平仍可持续存在抑菌作用。因而更新了传统的认为抗菌药物血药浓度必须高于MIC水平的给药模式。有较长PAE的抗菌药物有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等。  相似文献   

14.
头孢曲松/三唑巴坦复方制剂组方合理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选择头孢曲松/三唑巴坦(3:1)复方制剂为研究对象,在体外模拟其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过程,研究药物在代谢过程中,随着复方药物各组分浓度及配比的变化,其对临床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抗生素后效应(PAE)及抗生素亚抑浓度后效应(PASME)等药效动力学参数的变化,探讨头孢曲松/三唑巴坦(3:1)复方制剂的组方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标准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方法测定达托霉素、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对1985-2007年间美国和欧洲医院收集的479株MRsA的MIC和MBC,并观察受试菌株对该3种抗菌药物的耐受性水平。479株MRSA均分离自血液和脓肿标本,曾用MIC方法测定证实对苯唑西林耐药,对达托霉素、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敏感。  相似文献   

16.
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参数:优化抗菌药物给药方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临床应用抗菌药物治疗的目的是清除病原菌,以获得最大疗效并使不良反应降至最低,此外要减少耐药菌的产生。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需要正确理解和应用药代动力学(PK)和药效学(PD)原理,设计最佳给药方案。传统上用体外获得的静态数据如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指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不同浓度乙二胺四乙酸(EDTA)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抗菌药物敏感性的恢复作用。方法 选取分离自临床样本的产ESBL大肠埃希菌240株,测定其添加低浓度(0.5 mg/mL)、标准浓度(1.0 mg/mL)、高浓度(2.0 mg/mL)EDTA前后最小抑菌浓度(MIC)的变化。结果 对于产ESBL大肠埃希菌,使用单纯药物的MIC与联合应用EDTA的MIC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头孢哌酮、左氧氟沙星、头孢吡肟的MIC变化最明显,其次是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和庆大霉素,氨曲南变化较小,头孢噻肟无变化。抗菌药物联合标准浓度和高浓度EDTA时,其抗菌药物MIC变化较联合低浓度EDTA时更为显著,但联合标准浓度与高浓度EDTA之间无差异。3个浓度EDTA对头孢噻肟的MIC均无影响。结论 不同浓度的EDTA对大多数产ESBL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有显著的协同抗菌作用,能明显提高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中必须注意菌液的浓度、培养基的制备和限定培养时间,不同的培养基制备过程中药物变化程度不同会出现不同的MIC,最好采用液体培养基。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头孢他啶与阿奇霉素联合作用,对泌尿系34株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效应。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MIC)值,计算体外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判断联合抑菌效应。结果:两药联用后,55.88%的菌株MIC值降低一个稀释倍数。FIC表明:相加、协同、无关作用分别占52.94%、5.88%、41.18%;无拮抗作用发生。结论:头孢他啶与阿奇霉素联合作用于葡萄球菌以相加作用为主,无关作用次之,无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不同抗菌药物单用和联合应用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作用效果。方法:测定不同单种抗菌药物和多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对鲍曼不动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s),然后用该浓度的不同单种抗菌药物及抗菌药物组合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小鼠,观察各药对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结果:亚胺培南/西他丁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他唑巴坦、利福平、头孢他啶、丁胺卡那、环丙沙星的MIC分别为(μg/ml):64、512、64、250、2048、2048、150;特治星(128μg/ml)使丁胺卡那(μg/ml)从2048下降到64,舒普深(32μg/ml)可使利福平(μg/ml)从128下降到8,舒普深(32μg/ml)与丁胺卡那(1024μg/ml)联合有效,泰能(32μg/ml)与丁胺卡那(1024μg/ml)联合无效,特治星(256μg/ml)与利福平(128μg/ml)、泰能(16μg/ml)与利福平(128μg/ml)联合均无效;特治星(140.4mg/24h)、特治星(70.2mg/24h)与丁胺卡那(7.8mg/24h)、舒普深(41.6mg/24h)与丁胺卡那(7.8mg/24h)联合治疗,对感染小鼠的保护率(%)分别为30,100,100,舒普深(83.2mg/24h)、泰能(83.2mg/24h)治疗组小鼠全部死亡。结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MIC均显著增加,特治星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比其他抗菌药物效好。特治星与丁胺卡那联合、舒普深与丁胺卡那联合联合治疗有效,而泰能对丁胺卡那、特治星等抗菌药物具有拮抗作用。合理的多药联合不仅对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有效,而且可以减少药物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