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通过经股静脉插管造影验证磁共振血管成像(MRV)诊断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温岭中医院2017年10月至2020年9月收治按国际静脉联盟临床分级(CEAP分级)C3及以上的静脉曲张病人309例,其中C3病人69例、C4病人94例、C5病人57例、C6病人89例。采用磁共振检查下腔静脉和髂静脉,根据MRV检查结果髂静脉狭窄>50%的病人行股静脉造影,对其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309例CEAP C3~C6病人通过MRV检查发现髂静脉中度以上狭窄192例,阳性率为59.33%(192/309),其中160例行经股静脉造影检查,证实髂静脉中度以上狭窄120例;MRV与造影检查证实,静脉曲张病人中髂静脉中度以上狭窄符合率为75%(120/160)。结论 MRV可作为临床诊断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一种重要无创检查方法,为进一步治疗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2.
门静脉血栓引起的门静脉高压诊治较困难。作者报告了一例门静脉血栓合并曲张静脉破裂出血,采用可扩张的门静脉腔内血管支架使门静脉再通,压力下降,出血停止。个案报道:男性,60岁,因腹痛、下消化道出血入院。既往因重症胰腺炎、假性胰腺囊肿行内引流术。8个月前因胆道良性狭窄经内镜放置了胆道内支架。病人入院后仍有间断出血,需持续滴入加压素止血。内镜检查显示胃、十二指肠、结肠肝曲静脉曲张.同位素标记的红细胞扫描提示结肠肝曲区放射性分布活跃.血管造影显示睥静脉、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近端和胃冠状静脉阻塞。在结肠肝曲处可见巨大的血管交通支。为重建通畅的门静脉,取腹部正中小切口入腹,游离出小肠系膜静脉并插入导丝,使其通过门静脉血栓区。在血栓区行气囊导管血管成形术后向  相似文献   

3.
因静脉阻塞所致肠系膜梗塞的发病率低于20%,其预后较好.作者回顾了1968年~1987年收治的98例肠系膜血管梗塞的病人,对其中13例肠系膜静脉梗塞者的临床症状、手术所见和术后过程加以描述,并与其它类型的肠系膜血管梗塞的病人进行了比较.13例病人中男8例,女5例,中值年龄68.5岁.术前情况:入院前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VT)者的腹痛中值时间(8天),明显长于其它类型梗塞者(2天),腹痛为间歇性,最初病人均可耐受.以往有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或肺栓塞者7例,其中5例无致病  相似文献   

4.
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总结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的早期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88—2005年间诊治的35例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病人的临床资料。发生在肠系膜动脉30例,肠系膜静脉5例。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腹痛(94%);51%的病人有血清酶谱异常。结果全部病例均通过手术得以证实。4例行肠系膜上动脉置管溶栓,15例行Fogarty导管取栓术,16例行肠管切除。总病死率为23%,肠管坏死病例病死率为50%,多例病人术后出现再灌注损伤。结论动态观察血清酶谱变化有助于该类疾病的早期诊断,对术后再灌注损伤要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附10例报告)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提高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的诊治水平。 方法 回顾性分析 10例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男 9例 ,女 1例。年龄 14~ 37岁 ,平均 2 4岁。临床表现血尿 7例 ,蛋白尿2例 ,血尿合并蛋白尿 1例。彩色多普勒超声示左肾静脉扩张段直径均为受压狭窄处 3倍以上 ,9例行磁共振血管成像 (MRA)示左肾静脉受压。 结果 患者行左肾静脉内支架植入术 7例 ,肠系膜上动脉切断再吻合术 3例 ,手术均获成功。术后电话或门诊随访 1~ 5年 ,患者症状消失 ,左肾静脉无明显受压。 结论 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临床表现多为非肾小球性血尿或直立性蛋白尿。多普勒超声、MRA及膀胱镜检查结合临床症状并除外其他疾病可作出诊断。一般行保守治疗随访观察 ,对有肾功能损害或有并发症者行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自发性髂静脉破裂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报告本院2003年收治的1例左髂外静脉自发性破裂病例,并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取其中资料完整的24篇文献,共26例病人(包括本例病人),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手术方式和预后进行分析。结果:女24例,男2例。突发下腹部疼痛或饱胀(25/26)、下肢肿胀(8/26)为主要症状,24例存在休克。发生于左侧髂静脉(24/26),仅2例发生于右侧髂外静脉。影像学检查显示为髂窝混合性肿块。22例接受破裂静脉壁修补,4例行髂静脉结扎。8例病理学检查无明显异常。21例存活,5例死亡。结论:突发下腹部肿块或疼痛、休克且无外伤史的女性病人,为该病的诊断要点。积极复苏、及时剖腹探查和破裂静脉壁修补可取得较好预后。  相似文献   

7.
作者报道 1例肠系膜上静脉平滑肌肉瘤 ,系一 40岁女性 ,主诉气促、腹胀和中上腹不适史 6周 ,放射至后背中部和进食后加重 ,体重下降 1 0Ib ,无恶心、呕吐或腹泻。腹部检查见剑突下一可推动、无压痛的 8cm肿块。血常规无异常。腹部CT扫描示一 6.0cm×5 .3cm× 81 0cm肿块 ,边界清楚 ,实质性 ,但中有囊性或坏死变化。推测肿块起自胰颈部 ,向下伸展至主动脉分叉部以下 ,影响周围肠曲和脾静脉在上和肠系膜上静脉在下 ,未见血管包绕或浸润。血管造影示肿块压迫肠系膜上静脉而致狭窄 ,其周围有较大侧支循环。剖腹探查见肿块位于胰颈部…  相似文献   

8.
内镜对慢性胰腺炎的治疗价值(附7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内镜对慢性胰腺炎(CP)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3月~2005年2月应用内镜诊治CP72例。结果:完成ERCP检查69例,成功率96%;ERCP显示十二指肠乳头狭窄61例,7例仅见胰管均匀变细。69例患者均完成一种以上内镜治疗,术后腹痛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治疗有效率为100%,尤以单纯十二指肠乳头狭窄和行支架引流的患者症状减轻明显。结论:胰管均匀变细也是CP的影像学表现之一;单纯十二指肠乳头狭窄可以是CP患者ERCP的唯一阳性发现,十二指肠乳头狭窄和(或)结石嵌顿是CP的重要病因。内镜治疗可使部分CP病人免于手术。  相似文献   

9.
������θ�����12���������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自 1986年 1月至 2 0 0 2年 1月共收治经病理证实的胃肠结核病人 12例。本文对其诊治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2例中男 2例 ,女 10例。年龄 11~ 64岁 ,平均3 5岁。临床表现 :表现为慢性腹痛者 7例 ,腹部包块 6例 ,排便习惯改变 5例 ,幽门不全梗阻 2例 ,伴消瘦、贫血、便血者2例。辅助检查 :9例做血沉检查 ,8例增快。 12例全部做胸透检查 ,其中 5例拍过胸片 ,3例肺部有结核钙化灶 ,但无明显结核病史。 7例行钡餐或钡剂灌肠透视 ,均有阳性发现 ,如幽门不全梗阻、粘膜破坏、肠腔狭窄、肠管畸形或充盈缺损、肠壁僵硬…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血管阻塞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16例急性肠系膜血管阻塞性疾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患者中有9例为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7例为急性肠系膜动脉闭塞性疾患,其中1例同时存在肠系膜静脉以及动脉的闭塞.腹部X线以及B超检查对于该病诊断敏感性较低,而增强CT扫描则有较高敏感性.手术治疗13例,围手术期死亡3例,3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保守治疗成功.结论:增强CT检查对于急性肠系膜血管阻塞性疾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早期诊断、积极的抗凝治疗、适时的手术干预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肠动静脉畸形诊断和标记定位问题——附3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动静脉畸形为消化道出血重要原因。应用肠系膜动脉造影诊断并同时置标记物作为病人手术定位以减少术中盲目性。材料和方法:选择性肠系膜动脉造影,术前诊断38例小肠动静脉畸形,其中10例放置导引钢丝或造影导管,作为术中定位标记,并即刻或择期手术。结果:本组动脉造影X线表现为:(1)动静脉瘘和静脉早显21例;(2)局部染色浓密30例,(3)局部异常增多的血管丛30例;(4)肠壁内静脉扩张,迂曲27例。38例病理检查,仅2例为炎症,诊断符合正确率95%。10例置标记物者,术中顺利寻找并切除病灶。结论:选择性肠系膜动脉造影是诊断该病的最可靠方法,同时放置标记物能帮助外科医师顺利寻找并切除病变,且无并发症。该方法是一全新的定位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对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的认识,避免误诊,对1例源自脾静脉的SFT伴脾功能亢进病人的诊疗过程及10年随访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SFT是一种罕见疾病,因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发病率低,极易引起误诊。术前多种影像学检查结合术后组织病理学及高特异性免疫标志物检查是避免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地分析29例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9例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中表现血尿22例,蛋白尿5例,血尿合并蛋白尿2例。所有病例彩色多普勒超声示左肾静脉扩张段直径均为受压狭窄处的3倍以上,20例行MRA示左肾静脉受压。22例患者行保守治疗,随访观察病情发展,其中19例好转,3例加重。5例患者行左肾静脉内支架植入术,2例患者行肠系膜上动脉切断再植术,随访均症状消失,左肾静脉无明显受压。结论非肾小球性血尿或直立性蛋白尿为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多普勒超声及MRA检查对本病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治疗上一般行保守治疗随访观察,对有肾功能损害或有并发症者行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以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为基础的内镜技术在对医源性胆道损伤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治疗效果。方法分析了1992~2008年在我院内镜中心行ERCP检查的30名医源性胆道损伤病人的资料,选择有内镜治疗指征的24例进行乳头括约肌切开(EST),鼻胆管引流,塑料支架支撑等治疗。结果24例接受内镜治疗的病人中,有胆漏5例,胆管狭窄19例。5例胆漏病人接受鼻胆管引流或EST联合支架置入治疗,胆漏皆愈合,预后良好。19例胆管狭窄病例接受球囊扩张+支架支撑治疗,其中12例治疗11—19个月后狭窄消失,取出支架后平均随访2年内未再出现狭窄;另外7例疗效欠佳。结论对于胆道损伤的病人,合理的内镜治疗可以使得病人避免再次手术的痛苦。内镜治疗胆漏的效果优良。在胆管狭窄的病人,狭窄段的部位和长度对内镜治疗的结果有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克罗恩病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慢性炎性肠病,发病率在近年来呈稳步升高趋势。某些特殊且少见的肠道疾病会出现类似的临床症状和辅助检查结果,易被误诊为克罗恩病而失去最佳治疗时机。2017至2019年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收治的4例初步疑诊为克罗恩病患者,术后分别诊断为肠系膜动脉肌纤维增生、特发性肠系膜静脉硬化性肠炎、隐源性多灶溃疡狭窄性肠炎和隔膜样肠病,本文结合4例患者临床资料,对不同疾病之间的特点作出鉴别讨论。  相似文献   

16.
胡桃夹综合征的诊断和手术治疗(附3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胡桃夹综合征(NCS)的诊断与治疗。方法:NCS患者男2例,女1例,年龄14~23岁。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血尿、蛋白尿和腰痛,1例并发左侧精索静脉曲张。多普勒彩色超声及CT示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夹角处左肾静脉受压明显。3例患者均行左肾静脉移位术。结果:3例患者术后血尿或蛋白尿均消失,无并发症发生。术后6个月行多普勒彩色超声及尿液检查均未见异常。结论:NCS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血尿或蛋白尿。多普勒彩色超声在NCS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左肾静脉移位术是治疗NCS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影像检查在小肠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平滑肌(肉)瘤9例,血管瘤8例,腺癌6例。其中17例行小肠钡餐造影,12例行肠系膜上动脉造影。结果小肠钡餐造影检查。9例小肠平滑肌肿瘤;表现为肠腔充盈缺损,小肠局部受压移位,肠壁不光滑或/和小肠围绕征,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显示肿瘤血管增生和肿瘤染色。6例小肠腺癌;表现为小肠管腔狭窄或不规则狭窄,充盈缺损。8例血管瘤小肠血管瘤显示供血动脉及分支增粗,血池,回流静脉增粗。结论小肠钡餐造影应为首选方法。下消化道出血则可行肠系膜上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20例急性小肠系膜缺血病人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结果。方法分析自1994年8月至2004年9月间,我科共收治的20例急性小肠系膜缺血病人的临床表现及外科处理结果。结果急性剧烈的腹痛为其共同特点,其中18位病人有腹膜炎表现,13位病人有低血压休克表现;1例在入院3h后死亡外,19例切除坏死的小肠和相对应的肠系膜。病理检查及尸检证实:肠系膜上动脉栓塞3例(15%),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5例(25%),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12例(60%)。术后切口感染2例,吻合口瘘2例,腹腔感染4例,肺部感染3例,急性肾衰1例,脑血管意外1例。术后24~72h内有4例因再次肠坏死再行部分小肠切除术。最终,治愈13例,死亡6例。结论急性小肠系膜缺血发病急、进展快,病情重。腹膜炎出现后,应立即行剖腹探查,并同时给予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肠系膜上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肠系膜上动脉狭窄的患者行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然后行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治疗,评价疗效。结果 12例肠系膜上动脉狭窄的患者技术成功率100%,其中单纯球囊扩张2例,球囊扩张+内支架植入术10例。对所有患者随访6~24个月,平均16个月,其中10例无明显症状,2例有腹痛症状,经再次腔内治疗,症状得到明显改善。随访中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肠坏死、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血管腔内介入治疗肠系膜上动脉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门静脉-内脏曲张静脉吻合在门静脉机化血栓患者肝移植中的应用。方法:对门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均完全被机化血栓阻塞的7例患者实施肝移植,其中3例供体门静脉-曲张冠状静脉吻合;2例髂静脉搭桥供体门静脉和脾门旁曲张的静脉吻合;1例采用供体门静脉-胆总管前曲张静脉吻合;1例供体门静脉—曲张的胃网膜右静脉吻合。结果:7例手术全部成功。1例术后7d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但是门静脉血流一直通畅。1例术后6个月发现吻合口狭窄,术后9个月采用经皮肝穿刺门静脉支架置入治愈;其余患者分别随访12~22个月,门静脉血流均通畅,无狭窄或血栓形成,肝、肾功能正常。结论:肝移植中对门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均完全被机化血栓阻塞的患者,行供体门静脉-曲张内脏静脉吻合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